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

“你!你!”

董太后出身不高,從小也沒有讀多少書,倒是鄉間潑婦罵街的話知道的不少。他自知那些鄉間潑婦的話語,在朝堂上說出來,那就是自取其辱。然而,此刻在氣頭上,董太后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對着何皇后就是一陣大罵:

“你個死女人!不就是仗着你兄弟何進,纔敢這麼囂張跋扈的嗎?你有兄弟,以爲俺沒有嗎?俺兄弟是驃騎將軍,你兄弟在哪裡?何進那個屠夫,要是敢露面,俺立馬叫俺兄弟剁了他的頭!”

董太后這番話,讓本來笑靨如花,儀態端莊的何皇后臉色大變。不過,作爲被人評價爲“性強忌”的何皇后,可不會就這樣被打倒。她只是變了變臉色,很快就恢復過來,說道:

“母后,這裡可是朝廷之上!在朝廷上,能這樣說話嗎?傳出去,天下人都會笑話我們漢室的女子沒教養的!”

董太后的那番話,不但何皇后不滿,在場的羣臣,也極爲不滿。然而,沒有等朝臣出列對董太后所言表示上諫,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大殿之外,先聲奪人的傳了進來:

“好一個董重,董驃騎!你,是要殺我嗎?”

這個聲音傳進來,一時間,讓偌大一個朝堂,頓時鴉雀無聲。有些人露出笑容,有些人卻面色大變。而在所有人中,心跳被加速到最快的,卻是一個閹人。

蹇碩。

蹇碩的手,不自覺的握在了朝服內暗藏的軟劍劍柄上。

能夠用一句話,就讓整個朝堂變成如此模樣的人,當今世上,只有一個。那便是:

大將軍何進!

即使是暗中蔑稱何進爲“屠夫”的朝臣,此刻也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這位“大將軍”,儀表堂堂,龍行虎步,堪稱士人的表率。更何況,這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身上還穿着一副金光閃閃的鎏金魚鱗鎧。看起來,更加是光彩照人,儀貌非凡!

但是,大將軍何進的光輝雖然絢爛,卻遮不住他右側身後跟隨的那人。雖然那人只是低調的穿着一身黑色的精緻玄鐵甲,風度卻一點兒都不輸於前方的大將軍何進!

這個人,朝中大臣多半都認識。他,就是汝南袁氏二十年以來最出色的子弟,沒有之一。

人稱“天下楷模袁本初”。西園軍中軍校尉——袁紹!

只是,對於蹇碩來說,他只看了大將軍何進一眼,就將視線向何進身後掃去。蹇碩的視線掃過中軍校尉袁紹之時,並沒有停留,而是牢牢的盯在了何進左側身後的那名隨從身上。

那名隨從,固然身材高大,卻有一個巨大的缺陷。此人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給人一種邁步極爲艱難的感覺。但是。蹇碩投放在此人身上的注意力,卻比對何進與袁紹加起來還要多。

如今在大殿上的人,不管是大臣也好,宦官也好,甚至是執戟郎也好,沒有誰不認識這位行走時步履維艱的武者。

——外號“雷神”。現任職西園軍右校尉的黨人第一高手,淳于瓊!

見這三個人的組合,一步一步,極爲剛勁穩健的走入大朝會,蹇碩回頭。示意心腹軍司馬潘隱,做好出擊的準備。潘隱對蹇碩點了點頭,表示一切準備就緒,隨時可以發動。

“大膽!朝廷自有法度!誰叫你們,可以披甲持劍上朝的!”

就在何進、袁紹、淳于瓊三人,踏上大殿的那一步,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官員,衝出隊列,攔在三人面前,厲聲呵斥!

何進一驚,以爲出列的是董重的死黨,下意識的將手放在劍柄上,就要出手。不過,當他看清眼前之人到底是誰,立刻按下了拔劍的動作,開口問道:

“盧尚書,你這是何意?”

何進面前之人,身高在八尺二、三寸左右,雖然長相一般,可配上他滿臉的剛烈之氣,足以讓天下大多數人自慚形穢。他,就是公孫瓚和劉備的老師,尚書檯主官,尚書令盧植、盧子幹。

盧植向來以精通經典、剛烈守禮,而聞名於朝野。他這次出來攔住何進,不過是爲了維護“羣臣上朝不得帶劍”的規矩。何進一想,就能明白盧植的意思,於是對盧植解釋道:

“權宜之計爾。此時爲非常之時,吾若不帶劍,怕是有性命之憂。子幹見諒!”

盧植沉吟,身形卻毫不動搖。

“國家法度不得輕廢。大將軍雖然位極人臣,也不能肆意妄行啊!須知大將軍一言一行,皆爲天下臣民表率,豈得不顧法度?”

盧植是天下知名的大儒,更兼文武全才,可謂是天下士人中的一面旗幟。被他這般義正詞嚴的攔下來,何進一時間都有些踟躕起來。

就在何進在考慮,如何將盧植勸開而不傷和氣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幫何進解了圍。

“子幹,回來吧!現如今帝位未決,大將軍小心些,也未嘗不可!”

發話的,是前任司徒,現任“後將軍”一職的朝廷重臣袁逢。汝南袁氏在朝野間影響力巨大,朝中大臣,多半與袁逢交好。

就連盧植,當年黃巾之亂時,被小黃門左豐陷害,也是袁氏出面幫了他一把,才得以成功的脫罪翻身。若是別人說話,盧植不會在意。但袁逢一發話,盧植就不得不賣他一個面子。

沒了盧植的阻攔,其餘諸位大臣也不會在此時不知趣。如此一來,從大將軍何進的位置到董太后姐弟倆之間,就是一條通暢的大道!

這個情形,讓董重臉色蒼白,不由自主的倒退了一步,也讓蹇碩心中一猛然跳。

——汝南袁氏,難道已經倒向何屠夫了嗎?

——不管這麼多,只要殺了何進,一切都會決定!

蹇碩決心已下,在何進目不斜視的走到自己附近的時候,回頭小聲招呼了軍司馬潘隱一聲:

“潘司馬!”

這句話,是一個暗號。一旦蹇碩對潘隱這樣招呼,潘隱就要帶着手下十四名高手,來到蹇碩身邊,準備出擊。

“諾!”

軍司馬潘隱,快步走到蹇碩身後。他的手掌,已經悄悄的伸進了衣袍後襬中。

蹇碩從懷中抽出軟劍,大喝一聲:

“上!”

話音未落,蹇碩突然間大叫一聲:

“啊!”

身形暴退五步,蹇碩這纔敢於轉身,惡狠狠的盯着軍司馬潘隱!

軍司馬潘隱的手中,正握着一柄短劍。短劍鋒銳的刃口上,閃耀着一抹血紅。

“你!……”

蹇碩一手捂住肋下,怒視着潘隱。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跟在自己身邊多年,一直表現得忠心耿耿的潘隱,居然會突然對自己出手!

潘隱不自覺的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面對自己的頂頭上司,苦着臉,說了一句話:

“吾是南陽宛城人……”

聽到這個解釋,蹇碩一瞬間福臨心至,完全明白了潘隱話語中的意思。

——大將軍何進,不正是南陽宛城人嗎?

“啊!”

“護駕!護駕!”

到這時,在場的朝臣和太后、皇后們,才意識到眼前有人亮出了兵刃,發生了流血衝突。不少平時沒見過血的朝臣,以及深居皇宮,少與外界接觸的女人們,面對這樣的場景,一下子惶恐不已。

一片紛亂中,大殿的中心,忽然就顯得空曠起來。何進三人與蹇碩、潘隱二人,一下子成爲了場中的突出焦點。

“他是我的人。一直都是。”

大將軍何進一身金甲,威風凜凜。他說出來的話,也是如此的霸氣側漏。

蹇碩的臉上,變得沒有一絲血色。既然最爲倚重的潘隱,居然會是何進的人,那些被蹇碩親手交到潘隱部下的死士,自然已經不可能出現了。

如今的局面,是蹇碩必須以一人之力,對抗敵方四人。而敵方的四人之中,居然還有淳于瓊這等連蹇碩也不敢輕言必勝的強者!

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
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