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

徐盛追隨張狂的時間很早,可以追述到當年張狂的軍隊還叫做“天平軍”時期。要算起來,他可是與臧霸在同一時間裡加入的。

不過,由於當時徐盛的年紀還小,身體沒有完全長成,張狂並沒有立刻“點化”他。直到徐盛滿了十八週歲,張狂這纔將他“點化”,讓他的武力直接晉升入“千人破”巔峰。

此後,由於徐盛年齡和經驗的關係,張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是讓徐盛擔任着周倉的副將,以積累經驗和資歷。

直到去年,張狂與董卓合作,成功的將白波谷收入囊中,徐盛才第一次得以獨當一面,成爲一軍的主將。當然,他這一軍的特點,與太行軍其他將領有所不同。張狂讓他統帥的,並不是騎兵,也不是步兵,而是在北地極爲罕見的水軍!

大漢的水軍,通常被稱爲“樓船士”,由“樓船將軍”統帥,縱橫於江湖之間,向來是無敵手的。只是,這些專業的水軍,通常分佈在南方的揚州、荊州地區。在中原的黃河流域,基本上不存在成建制的水軍。

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水軍與陸軍相比,可是很花費錢財的。別的不說,光是每年用於船隻的保養和更換的費用,就是一筆頗爲不菲的開銷。而且,在北方地區,與陸軍相比,水軍所受到的限制極大,常常遇到“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待遇。

整個大漢的北方,由於降水不多,河流並不密集,通常水流量也不大,並不是太適合水運通航。而從軍事角度來說,黃河流域可能出現的敵人。基本上都是雜胡騎兵。這些騎兵完全沒有水戰的能力,朝廷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特地去維持一支花費高昂的水軍。

但是,當張狂得到了整個白波谷以後,面對着滾滾汾河水,他立刻就定下了發展黃河水軍的基調。

雖然黃河由於上下游之間的幾處險灘瀑布。無法實現上、中、下游之間的運輸通航。可張狂在派人專門調查過黃河中游的水文資料和汾河的情形以後,發現由於漢室朝廷的忽視,自己手中如有一支像樣的水軍,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幷州與司隸一帶,達成水上的制霸。

這樣一來,太行軍無論是進攻周邊的沿河地區,還是進行大軍輜重的運輸,都能夠獲得很大的便利。

要知道,未來一段時間裡。張狂的主要對手,並非是北方那些已經遭到太行軍打擊,被有效壓制的鮮卑蠻族,而是大漢的其他州郡。太行軍周邊的州郡,特別是太原郡與河東郡,這兩個郡都有幾條足以勉強通航的水道。只要一支規模不大的水軍,就可以幫助太行軍,在沿河地帶發生的戰鬥中。獲得戰爭的主動權。

再將目光放得遠一些,張狂彷彿還看到了。未來燃燒在赤壁的那場熊熊烈火。在張狂成功平定北方以後,下一步說不得便有機會攻略江南。那時候,想要一舉攻克江南,一支實力不菲的水軍,也是太行軍所必須的。

未雨綢繆之下,張狂決定從現在就開始。在軍中培養些水軍的種子。說不定什麼時候,一支小小的水軍,就可以被他用上了。

而說起組建水軍,相對於典韋、周倉、謝遜、張燕之流的旱鴨子,出生于徐州琅邪郡莒縣的徐盛。無疑是最爲適合的人選。

徐盛出生在大江大河的附近,自幼的水性便不錯。而且他在當鄉間遊俠時,頗闖蕩過幾年江湖,對大漢水軍的組成略有印象。

而且,根據張狂腦子裡的歷史記載,徐盛在三國年間,好像是投靠了以水軍著稱的東吳勢力,併成爲東吳軍中有數的大將。這充分說明,徐盛本人在水軍的組建上,是有着足夠大的潛力的。

反正,張狂目前並不打算組建一支“無敵艦隊”1。只要能夠壓制住黃河中游及其支流這一段的敵人,他就心滿意足了。既然手下大將裡,有徐盛這麼一位著名的江東水將在,張狂還需要考慮其他人嗎?

這樣一來,徐盛就帶着二百多名來自河湖附近,本身會游泳的軍中悍卒,開始從無到有進行水軍建設。與此同時,張狂還在暗中,徵發黃河、汾河沿岸的漁民、船伕,交到徐盛手中,讓徐盛在過去的一年裡,順利的拉扯起一支總兵力約六百人的小規模水軍。

水軍的建設,比起陸軍來,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耗費,可就大了去了。別的不說,光是在造船的問題上,就有許多麻煩,非短期能夠解決的。

首先,是木料的問題。造船所需要的木料,必須日曬風乾三年才能使用。如果將新砍伐的木料直接浸泡到水中,很快就會腐爛變質,無法使用。

其次,北方河流少,造船的工匠自然也少。而會造戰船的工匠,那自然是少之又少。若非張寶發動太平道的關係網,從荊州召集到一位能獨自造船的大匠信徒,張狂的黃河水軍裝備計劃,也只能用民船來湊合了。

至於第三點,就是黃河、汾河一帶的水情複雜,不但多險灘激流,而且水量小,水位淺,行船的難度不小。

好在徐盛水性高超,多次親自出手,探測各地的水文條件,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將汾河這一段的水文情況摸了個透徹。就連通航困難的“昭餘祁”水面,徐盛也在其中轉悠了小半個月。

在水軍建設上,張狂固然花費了不少心血,投入的費用以億錢來算,可徐盛掌控的水軍在一年不到的時間中,當然成不了多大的規模。

別的先不提,以船隻的種類來說,規模宏大、可容納數百至千人的“樓船”,那是肯定沒有。次一等的可載百餘人,用於衝突敵船的“艨艟”,在徐盛手下居然也沒有一艘。

太行軍水軍最大的戰船,也就是兩艘“冒突”和一艘“鬥艦”,都是隻能容納不到百人的中小型戰艦。整隻水軍的主要構成,還是可乘坐十人到二、三十人不等的“赤馬”與“走舸”。

而且,這些戰艦還都是太行軍船匠用收集而來的民船改造的。比起那些專門製造出來,用於水戰的戰艦來,作戰能力自然相差不小。

不過,船隊小歸小,用於攻擊太原之戰,倒也是夠了。

徐盛這次沿着汾河一路上朔,可以說是傾巢出動。除了出現問題、需要修理的幾艘小船,他將能夠在“昭餘祁”划行的“赤馬”與“走舸”等三十艘小船,盡數帶了來。水軍中的敢戰之士,也被徐盛一掃而光。

如今留守在白波谷水軍基地的,淨是些老弱和工匠,以至於徐盛不得不丟臉的請出當地的駐軍,來幫忙水寨的警戒防衛工作。

這種規模的水軍,拿到長江上去,當然不值一提。可是,在面對只有運輸用民船的太原郡水軍一方時,徐盛水軍立刻展現出碾壓的姿態!

太平道傳播於天下,信奉者不知凡幾。就算在黃巾軍兵敗數年後,“昭餘祁”水澤內,也依然有少數虔誠的太平道信衆存在。張狂在出兵太原郡的同時,已經讓密諜首領韋笑,將太原一帶的太平道內應,全力發動起來,爲大軍的進攻提供情報。

有了那些在暗中存在的眼睛,兵曹掾李拀和平陶縣令杜楓暗中所策劃的水運突襲,其實並不像他們自己想象的那樣隱秘。

在得到了平陶縣官府,突然大肆收羅可以在“昭餘祁”通行的船隻的消息後,張狂立刻意識到平陶縣的用意。正好,他又想到正奉命趕來的徐盛所部水軍,當即決定將計就計。

平陶縣敵軍想要運送兵員到己方的後方,切斷己方的補給線,進行前後夾擊。可是,只要將敵軍的水軍殲滅,那些被派出去的敵軍,就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孤軍。內無糧草,外無救援,在這樣的絕境下,區區千餘兵力又能夠據守多久?

至於如何把握住平陶敵軍運兵的線路嘛?

別看數百里水面彷彿極爲寬闊,其實整個“昭餘祁”裡,能夠容載重百餘石的平底船通行的水道,也就是那麼幾條罷了。只要有熟悉“昭餘祁”水道的人指點,判斷這一點毫無難度。

——一切都如主公預料中一樣啊……

徐盛清理完戰場,心中對張狂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層。

對於那些四散逃走的小船,徐盛並不太在意。真正讓徐盛牽掛的,是那些平底船。只有繳獲了這些最適合在“昭餘祁”運貨的水上工具,張狂所策劃的下一步行動,纔好順利的展開。

將俘虜進行了簡單的甄別,徐盛把膽小怕事、沒有戰鬥力的漁民共八十多人,趕到己方的“赤馬”與“走舸”上,去充作划槳手。其餘的郡兵和水賊人等,在收繳了他們的武器之後,被徐盛所部關押在平底船上。

然後,這支規模“不小”的水軍船隊,在太行軍水軍的操縱下,開始慢慢的調轉船頭,駛向水北里。(未完待續。。)

ps:??ps:1無敵艦隊是西班牙爲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所建立的一支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十多萬人員。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爲“無敵艦隊”。

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敵訊水上敗一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
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敵訊水上敗一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