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

作品相關 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一]世仕州郡爲冠蓋。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二]遂與定交。

注[一]祁,今幷州縣也。

注[二]史記曰,田光謂燕太子丹曰:“臣聞驥壯盛之時,一日千里;至其老也,駑馬先之。”

年十九,爲郡吏。時小黃門晉陽趙津貪橫放恣,爲一縣巨患,允討捕殺之。而津兄弟諂事宦官,因緣譖訴,桓帝震怒,徵太守劉□,遂下獄死。允送喪還平原,終畢三年,然後歸家。復還仕,郡人有路佛者,少無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補吏,允犯顏固爭,球怒,收允欲殺之。刺史鄧盛聞而馳傳闢爲別駕從事。

允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廢□。

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三公並闢,以司徒高第爲侍御史。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特選拜豫州刺史。闢荀爽、孔融等爲從事,上除禁黨。討擊黃巾別帥,大破之,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等受降數十萬。於賊中得中常侍張讓賓客書疏,與黃巾交通,允具發其奸,以狀聞。靈帝責怒讓,讓叩頭陳謝,竟不能罪之。而讓懷協忿怨,以事中允。[一]明年,遂傳下獄。[二]

注[一]中,傷也。

注[二]傳,逮也。

會赦,還復刺史。旬日閒,復以它罪被捕。司徒楊賜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一]乃遣客謝之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徵。兇慝難量,幸爲深計。”[二]

又諸從事好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允厲聲曰:“吾爲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嘆息。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共上疏請之曰:“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三]是以孝文納馮唐之說,[四]

晉悼宥魏絳之罪。[五]允以特選受命,誅逆撫順,曾未期月,州境澄清。方欲列其庸勳,請加爵賞,而以奉事不當,當肆大戮。責輕罰重,有虧觽望。臣等備位宰相,不敢寢默。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昭忠貞之心。”[六]書奏,得以減死論。是冬大赦,而允獨不在宥,三公鹹復爲言。至明年,乃得解釋。是時宦者橫暴,睚鴺觸死。[七]允懼不免,乃變易名姓,轉側河內、陳留閒。[九]

注[一]更,經也。楚,苦痛。

注[二]深計謂令自死。

注[三]內視,自視也。反聽,自聽也。言皆恕己,不責於人也。

注[四]文帝時,魏尚爲雲中守,下吏免。馮唐爲郎中署長,奏言曰:“臣聞魏尚爲雲中守,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愚以爲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帝即日赦尚復爲雲中太守。

注[五]左傳曰,晉悼公之弟楊幹亂行於曲樑,魏絳戮其僕。公怒之。絳曰:“臣聞師觽以順爲武,軍事有死無犯爲敬。臣懼其死,以及楊幹,無所逃罪。”公曰:“寡人有弟不能教訓,使幹大命,寡人之過也。子無重寡人之過。”與之禮食,使佐新軍。

注[六]周禮朝士職,三槐、九□,公卿於下聽訟,故曰“三槐之聽”。

注[七]睚音五懈反。鴺音士懈反。前書曰:“原涉好殺,睚鴺於塵中,觸死者甚多。”

注[八]轉側猶去來也。

及帝崩,乃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召允與謀事,請爲從事中郎,轉河南尹。獻帝即位,拜太僕,再遷守尚書令。

初平元年,代楊彪爲司徒,守尚書令如故。及董卓遷都關中,允悉收斂蘭臺、石室圖書秘緯要者以從。既至長安,皆分別條上。又集漢朝舊事所當施用者,一皆奏之。經籍具存,允有力焉。時董卓尚留洛陽,朝政大小,悉委之於允。

允矯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於危亂之中,臣主內外,莫不倚恃焉。

允見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謀共誅之。乃上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爲南陽太守,並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爲名,實欲分路徵卓,而後拔天子還洛陽。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內瑞爲僕射,瓚爲尚書。

二年,卓還長安,錄入關之功,封允爲溫侯,食邑五千戶。固讓不受。士孫瑞說允曰:“夫執謙守約,存乎其時。公與董太師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一]允納其言,乃受二千戶。

注[一]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

三年春,連雨六十餘日,允與士孫瑞、楊瓚登臺請霽,復結前謀。[一]瑞曰:“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月犯執法,[二]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此期應促盡,內發者勝。幾不可後,公其圖之。”允然其言,乃潛結卓將呂布,使爲內應。會卓入賀,呂布因刺殺之。語在卓傳。[三]

注[一]說文曰:“霽,雨止也。”郭璞曰:“南陽人呼雨止曰霽。”

注[二]執法,星名。史記曰“太微南四星曰執法”也。

注[三]帝時疾愈,故入賀也。

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爲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呂布又欲以卓財物班賜公卿、將校,允又不從。而素輕布,以□客遇之。布亦負其功勞,多自誇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

允性剛棱疾惡,[一]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髃下不甚附之。

注[一]棱,威棱也,力登反。

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允議罷其軍。或說允曰:“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關東)*,則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爲將軍,就領其觽,因使留陝以安撫之,而徐與關東通謀,以觀其變。”允曰:“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甚不可也。”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遂轉相恐動。其在關中者,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並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復爲魚肉矣。”卓部曲將李傕、郭汜等先將兵在關東,因不自安,遂合謀爲亂,攻圍長安。城陷,呂布奔走。布駐馬青瑣門外,[一]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二]臨難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爲念。”

注[一]前書音義曰:“以青畫戶邊鏤中,天子制也。”

注[一]朝廷謂天子也。

初,允以同郡宋翼爲左馮翊,王宏爲右扶風。是時三輔民庶熾盛,兵谷富實,李傕等欲即殺允,懼二郡爲患,乃先徵翼、宏。宏遣使謂翼曰:“郭汜、李傕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徵,明日俱族。計將安出?”翼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宏曰:“義兵鼎沸,在於董卓,況其黨與乎!若舉兵共討君側惡人,山東必應之,此轉福爲福之計也。”翼不從。宏不能獨立,遂俱就徵,下廷尉。傕乃收允及翼、宏,並殺之。

允時年五十六。長子侍中蓋、次子景、定及宗族十餘人皆見誅害,唯兄子晨、陵得脫歸鄉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莫敢收允屍者,唯故吏平陵令趙戩□官營喪。[一]

注[一]戩音翦。

王宏字長文,少有氣力,不拘細行。初爲弘農太守,考案郡中有事宦官買爵位者,雖位至二千石,皆掠考收捕,遂殺數十人,威動鄰界。素與司隸校尉胡種有隙,及宏下獄,種遂迫促殺之。宏臨命詬[一]曰:“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

[二]胡種樂人之禍,禍將及之。”種後眠輒見宏以杖擊之,因發病,數日死。

注[一]詬,罵也,音火豆反。

注[二]豎者,言賤劣如僮豎。

後遷都於許,帝思允忠節,使改殯葬之,遣虎賁中郎將奉策弔祭,賜東園秘器,贈以本官印綬,送還本郡。封其孫黑爲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士孫瑞字君策,扶風人,頗有才謀。瑞以允自專討董卓之勞,故歸功不侯,所以獲免於難。後爲國三老、光祿大夫。每三公缺,楊彪、皇甫嵩皆讓位於瑞。

興平二年,從駕東歸,爲亂兵所殺。

趙戩字叔茂,長陵人,性質正多謀。初平中,爲尚書,典選舉。董卓數欲有所私授,戩輒堅拒不聽,言色強厲。卓怒,召將殺之,觽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

卓悔,謝釋之。長安之亂,容於荊州,劉表厚禮焉。及曹操平荊州,乃闢之,執戩手曰:“恨相見晚。”卒相國鍾繇長史。[一]

注[一]鍾繇字符常,魏太祖時爲相國。

論曰:士雖以正立,亦以謀濟。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權,伺其閒而敝其罪,當此之時,天子懸解矣。[一]而終不以猜忤爲釁者,知者本於忠義之誠也。故推卓不爲失正,分權不爲苟冒,伺閒不爲狙詐。及其謀濟意從,則歸成於正也。

注[一]莊子曰:“斯所謂帝之懸解。”懸解喻安泰也。

贊曰:陳蕃蕪室,志清天綱。人謀雖緝,幽運未當。[一]言觀殄瘁,曷非雲亡?

[二]子師圖難,晦心傾節。[三]功全元醜,身殘餘孽。時有隆夷,事亦工拙。[四]

注[一]緝,合也。易下系曰:“人謀鬼謀。”言蕃設謀雖合,而冥運未符也。

注[二]殄,盡也。瘁,病也。言國將殄瘁,豈不由賢人云亡乎?詩大雅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也。

注[三]謂矯性屈意於董卓。

注[四]誅卓爲工,被殺爲拙也。

校勘記

二一六0頁七行埏隧今人墓道也按:汲本“人”作“入”。

二一六0頁一一行稍遷拜尚書按:校補謂案文“拜”上當有“召”字。

二一六一頁六行當伏*[重]*誅據汲本、殿本補。

二一六二頁一行而令天下之論按:刊誤謂案文“令”當作“今”。

二一六二頁九行車駕幸廣*(城)**[成]*校獵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城”當作“成”,馬融上廣成頌,即此。

今據改。注同。

二一六二頁一0行無教逸遊按:“教”原鬥“放”,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六二頁一二行有三空之□哉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御覽四五二引本書,“□”作“危”。

二一六二頁一三行又*(前)*秋*[前]*多雨據殿本改。

二一六三頁一0行文武兼姿按:刊誤謂姿是姿貌,此當作“資”。

二一六三頁一五行時小黃門趙津按:錢大昕謂據王允傳稱“小黃門晉陽趙津”,此傳“小黃門”下無“晉陽”字,則“二郡”文不可通矣。

二一六三頁一五行南陽大猾張*(汜)**[泛]*據汲本、殿本改。下同。按:岑晊傳作“張泛”,泛與泛同。

二一六四頁一行而並竟考殺之按:刊誤謂案漢、魏鞠獄皆雲“考竟”,此誤倒。

二一六四頁三行蕃與司徒劉矩集解引惠棟說,謂考異雲時胡廣爲司徒,非矩也,棟案劉愷傳,考異非也。今按:劉矩未嘗爲司徒,考異說是。劉愷傳亦誤,參閱劉愷傳校記。

二一六四頁一一行營惑聖聽按:何焯校本改“營”爲“熒”。

二一六五頁四行長*(吏)**[史]*已下多至抵罪刊誤謂案文“吏”當作“史”,太尉府有長史,故因蕃見譴也。今據改。

二一六五頁五行□字幼平陝人按:“陝”原鬥“陜”,徑據汲本改正。

二一六七頁一一行說菀曰汲本、殿本“菀”作“苑”。按:苑菀通。

二一六八頁七行不能相持殿本“持”作“治”。按:“治”作“持”,避唐諱改。

二一六八頁七行爲立王者以統理之*(故)*也據殿本刪,與前書谷永傳合。

二一六八頁八行法度尚存按:汲本、殿本“存”作“在”。

二一六八頁一五行使皇天震怒按:“震”原鬥“振”,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七一頁七行並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按:校補謂宦者傳又謂匡爲超弟之子。

二一七一頁一一行而人倫莫相恤也按:李慈銘謂治要“莫”下有“能”字,當據增。

二一七一頁一一行及遭際會按:李慈銘謂治要“遭”下有“值”字,當據增。

二一七二頁一0行復還仕郡人有路佛者按:張森楷謂“郡”下當更有一“郡”字。

二一七二頁一三行上除禁黨按:李慈銘謂“禁黨”當作“黨禁”。

二一七三頁二行而讓懷協忿怨汲本、殿本“協”作“挾”。按:協挾古字通,黨錮傳“懷經協術”,黃瓊傳“黃門協邪”,皆借“協”爲“挾”也。

二一七三頁三行明年遂傳下獄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明年”二字衍,蓋黃巾起事及允之討擊黃巾別帥,發張讓之奸,皆中平元年二三月事,下獄會赦,還復剌史,旬日閒復以它罪被補,仍不出元年三月也。

二一七三頁九行太尉袁隗司徒楊賜通鑑考異謂隗、賜時皆不爲此官,恐誤。按:

通鑑系此事於中平元年冬十二月,故考異云然。柳從辰謂隗、賜之與何進共上疏請,乃在元年二三月閒,其時袁隗爲司徒,楊賜爲太尉,不過官名互誤耳。

二一七六頁八行今若一旦解兵*(關東)*刊誤謂案文多“關東”二字。今據刪。

按:集解引王補說,謂通鑑作“解兵開關”。

二一七六頁一一行丁彥思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並尚從坐按:集解引洪亮吉說,謂丁彥思不知何人,陳、範二史於卓傳俱不載,裴松之注極詳,亦不及此。又引王補說,謂通鑑無“丁彥思”三字。

二一七八頁三行封其孫黑爲安樂亭侯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袁紀“黑”作“異”。

二一七八頁四行士孫瑞字君策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策”一作“榮”,見三輔決錄

黃粱三國 作品相關 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

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94章 諸侯之勢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25章 重回洛陽(下)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初唐地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1章 科學狂人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140章 南陽首戰第79章 戰後之謀第49章 再害劉備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序章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3章 浪子郭嘉第14章 英雄寶刀(上)第52章 常山趙雲第2章 夢醒漢末第86章 先君先父第52章 常山趙雲第47章 大賞之後第二百二二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11章 戰後分贓第3章 浪子郭嘉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七六章 揮師北歸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94章 諸侯之勢第37章 書院故事第47章 大賞之後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81章 王袁翻臉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89章 收買人心第210章 擊敗曹操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81章 王袁翻臉第53章 再次結義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一百九八章 會試新官第97章 徐晃之斧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87章 傳國玉璽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64章 執掌豫州第61章 轉眼三年第13章 絕世猛將第62章 洛陽事變第65章 諸侯討董第6章 黃巾亂始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118章 遭遇之戰第75章 轉求王奇第94章 諸侯之勢第61章 轉眼三年第219章 張飛翁婿第52章 常山趙雲第38章 許縣雜事第7章 七星寶刀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202章 司馬初現第2章 夢醒漢末關於更新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計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115章 孫氏父子第202章 司馬初現第5章 拜師學藝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08章 上門姻緣第99章 長安城破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218章 抓住孫堅第86章 先君先父第216章 甘寧投效第216章 甘寧投效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37章 書院故事第4章 王蔡聯姻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九八章 會試新官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計
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94章 諸侯之勢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25章 重回洛陽(下)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初唐地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1章 科學狂人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140章 南陽首戰第79章 戰後之謀第49章 再害劉備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序章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3章 浪子郭嘉第14章 英雄寶刀(上)第52章 常山趙雲第2章 夢醒漢末第86章 先君先父第52章 常山趙雲第47章 大賞之後第二百二二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11章 戰後分贓第3章 浪子郭嘉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七六章 揮師北歸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94章 諸侯之勢第37章 書院故事第47章 大賞之後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81章 王袁翻臉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89章 收買人心第210章 擊敗曹操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81章 王袁翻臉第53章 再次結義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一百九八章 會試新官第97章 徐晃之斧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87章 傳國玉璽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64章 執掌豫州第61章 轉眼三年第13章 絕世猛將第62章 洛陽事變第65章 諸侯討董第6章 黃巾亂始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118章 遭遇之戰第75章 轉求王奇第94章 諸侯之勢第61章 轉眼三年第219章 張飛翁婿第52章 常山趙雲第38章 許縣雜事第7章 七星寶刀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202章 司馬初現第2章 夢醒漢末關於更新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計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115章 孫氏父子第202章 司馬初現第5章 拜師學藝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208章 上門姻緣第99章 長安城破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218章 抓住孫堅第86章 先君先父第216章 甘寧投效第216章 甘寧投效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37章 書院故事第4章 王蔡聯姻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九八章 會試新官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