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轉眼三年

其實王奇本來已經可以不公佈這一本《政論》了因爲王奇前面的四本書,已經讓王奇的名聲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如果真要招募人才,此時的名聲應該已經足夠了。這是當初郭嘉和王奇都沒有預料到的。

郭嘉以前並沒有看過王奇的王奇的書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不過即使看過了,其實也不一定能預測到眼下的這種情況。當初郭嘉在王奇準備布《地理》一書時,還曾經認爲那個時候不行,應該等到第二年,和《天文》一起布,共同爲後來的《政論》造勢。

等到現《地理》和《天文》這兩本書的影響後,王奇已經安心的準備留在書院當一段時間的祭酒了。所以作爲自己的政治主張,王奇還是決定布這一本《政論》。

當然,最後的成果還是很喜人的。在三年的時間裡,潁川書院陸續有大量的歷史名人前來求學訪問,先少不了的是蔡邕的徒弟顧雍,此時已經被取了表字元嘆;以及特地來潁川看望顧雍的廣陵名士張紘張子綱;曾經和王奇一起被稱爲京師四小才子的司馬朗司馬伯達;右北平名士田疇田子泰;冀州名士逢紀逢元圖;還有潁川當地的名士郭圖郭公則等衆人,再加上一直跟隨王奇的周瑜周公瑾。真要說天下名士出潁川,也不算過分。

當然,這些遊學的名士一般都只是聽了王奇的幾堂課,和王奇有了點師生之誼,但並沒有真正對王奇行師禮,也沒有在潁川書院留下來。王奇本來還想找幾個尚未成年的未來名士來培養的,但是這些未成年的名士,許劭給的《各地名士目錄》中並沒有提到,而王奇自己又不記得這些人現在住在那兒,只得放棄了這麼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然,王奇在這三年中,還寫了很多的書。最多的是關於政治上的書,不過他仍然是託言古人,來宣傳自己的觀點。對孟子的推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書院中不僅供了孔子像,還供了孟子像。當然王奇可不是那種政治掛帥的人物,他也寫了一些關於經濟學方面的書,來宣傳經濟學知識。

只是王奇沒想自己在書院中講授經濟學知識,會引起學子和名士們的極大抵抗。當王奇把寫了經濟學的書給學子們時,他們還沒什麼反應,但是聽說是要交給他們經商的知識,他們就立刻對這本書嗤之以鼻了。甚至不願意和想聽經濟學的學子們一同上課。

王奇雖然知道這個時代對商人十分看不起,但沒想到會到這種程度。因爲現在的各大家族,其實都有自己的生意,只不過一般都是手下的家臣或旁系子弟在運作,像王家這樣的豪門,卻是由王奇親自掌管家族的商務的。王奇想不通他們爲什麼會不對自己起反感,不過後來就想明白了,因爲王家的商品主要是像白紙、摺扇這樣的文人用品,所以不會被文人認爲是純粹的商人。本以爲也就只是幾個名士會有意見,沒想到最大的反抗反而是來自普通的學子。

而那些喜歡聽經濟學的學子,也基本上是來自原來金村的子弟。當初王奇答應金村的村民,將舉薦他們的子弟進入書院就讀,等王奇接掌了書院,也就實現了當初的諾言。但這些子弟和其他學子們總是很難相處,由於出身低賤,經常被其他學子們看不起,剛好對書院中傳授的五經知識也不是很喜歡。此時王奇提出的經濟學,讓他們認識到,這個東西很有可能就是他們的出路所在。

見書院的其他學子都不願意和這些愛學經濟學的學子們在一起,王奇有點無奈,只得下令在書院所在的山腳下,再建立一座書院,稱爲下院。專門教授經濟學、工業學等雜學。不過這個書院被上院的人蔑稱爲“雜院”。

王奇知道了心中好笑,這個雜院的本事,恐怕遠比那些只會讀五經的傢伙要強,等將來他們大顯神威時,天下人就會認識到了他們的力量。所以王奇並不管其他人的非議,經常去下院給學子們講課。

王奇後來又寫了一些哲學書,以前閒着沒事時喜歡看看黑格爾,尼采的書,現在也終於派上用場了。

但後來寫的這些書,他們的地位都比不上王奇前面寫的這五本書。實際上,在書院中,已經有學子在私下裡稱這五本書爲《小五經》了。認爲他們的地位僅次於真正的五經。而後世在評價這五本書時,也同樣喜歡把這五本書和五經聯繫起來,稱爲《王氏五經》或者《新五經》之類的。

不過這些事情和王奇有關係,但關係不大。真正和王奇關係密切的,是蔡琰和王奇分居了。到並不是鬧矛盾了,而是蔡琰爲了工作的需要,搬到了書院的對面,一座新建的書院中了。

當初王奇提出想和蔡琰分房睡的建議,竟然馬上被蔡琰同意了。而且蔡琰竟然還說,即使王奇不提出來,她也要提了。因爲她看到潁川當地的很多名門仕女,都有專門的教師教她們讀書寫字,所以心中也忍不住想開一個女子書院。當然,如果書院開成了,她就要住到女子書院去了,自然不能和王奇住一塊兒了。

對於蔡琰的提議王奇並不驚訝,當初他知道潁川的名門仕女也都會讀書寫字後,就曾經想過要建立一個女子書院,但是因爲自己的男子身份,並不適合提出這樣的建議。所以故意在蔡琰面前暗示過好機會。此時見蔡琰果然不負期望的提出了要辦女子書院,當然不會感到驚訝了。只是看到蔡琰那一副顯貝的樣子,王奇不得不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肚子裡面卻是連腸子都笑抽經了。

有很多名門望族對於辦女子書院不同意,但是看在王家的面子上,也就不敢對蔡琰有什麼指責,只是拒絕自己家的女孩去女子書院。

幸好漢末的風氣還比較開放的,並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是這樣,還是有不少的家族,都把自己家的女孩送到了蔡琰開辦的書院中去了。一則是因爲蔡琰此時的名聲已經很響亮了,雖然還比不上王奇,但是卻還在一般的名士之上。再則這書院是蔡琰辦的,而蔡琰已經是王家的媳婦了,也就等於是王家辦的,所以給蔡琰面子,其實就是給王家面子。現在整個豫州都歸王家管,大家能不給他們面子嗎。

蔡琰要仿效男子開辦一個書院了,當然也想學男子那樣取一個表字了。

“小武哥哥!你說我取什麼表字好?”蔡琰摟着王奇的手臂說。

“啊!表字!隨便吧!”王奇現成親後,蔡琰的脾氣好了很多,更像以前在外人面前表現的那樣溫柔了,但是有一點讓王奇十分遺憾,就是她還沒完全改掉喜歡掐自己的毛病。所以每次蔡琰抱住自己的胳膊,王奇的心中都會有點緊張。

“嗯!那我叫昭姬好不好?”蔡琰問道。

“什麼?不是叫文姬嗎!怎麼叫昭姬了?”王奇問道。話一出口纔想起來,蔡文姬原來的表字是叫昭姬,後來晉時爲了避司馬昭的名諱,才改稱蔡文姬的。

“文姬!蔡文姬!恩!這個表字好!小武哥哥!以後我就叫蔡文姬了!”蔡琰高興的道。

於是,蔡琰就有了個表字,文姬。

蔡琰的女子書院就建在潁川書院對面的小山上,王奇特地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潁川別院。取意是潁川書院的別院。一座山上的潁川書院,一座山下的下院,和一座山對面的別院。從此以後,潁川的書院就正式由這麼三大院組成了。

不過蔡琰雖然對王奇取的院名沒有反對,但是對王奇想到女子書院中講學的要求卻嗤之以鼻,她和王奇過了幾個月的夫妻生活,對王奇好色的習性已經比較瞭解了,才成親這麼幾天,王奇就已經教給她十幾種花樣了,想想那些姿勢,蔡琰就覺得臉紅。如果讓王奇進了女子書院,那不啻於將一頭狼放進了兔子窩。蔡琰很明確的定下規矩,只要是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一律不準進入女子書院。

本來這只是蔡琰用來限制王奇的規矩,想不到一公佈以後,很多本來不願意送女孩來書院的家族,紛紛改變了對蔡琰的看法,同意把自己家族的女孩送到書原來就讀了。

這麼多名門仕女聚集在對面的山上,明知道對方在那兒,卻看不見,聽不到,讓潁川書院的很多學子在開頭幾天都睡不好覺。雖然很想偷偷的摸上山去,卻又沒那個賊膽。先不說女子書院就是他們祭酒的夫人開的,就算不是,守在女子書院下的三百劍衛,就已經讓他們不敢行動了。

這三百劍衛就是當初王越給王奇訓練的近衛。這三百劍衛可不同於普通人,他們上馬是弓騎兵,下馬是劍士,若是給他們換上現代特種兵的裝備,那他們就又是特種兵了。不過由於現在的技術限制。王奇只是給他們配備了鋼抓之類的簡單用具。

他們跟隨王奇已經十多年了,王奇也不想讓他們再有什麼大的工作,讓他們每人教了幾個徒弟後,就把他們帶回了潁川,剛好蔡琰的女子書院需要人看守,王奇就交給他們了。至於原來的那三千弓騎,現在已經再次滿編了,不過他們現在成了王允的近衛部隊了。王奇對此並不介意,反正老頭死了以後,這一切都會是自己的。

當然,王奇派出三百劍士還是有私心的。蔡琰已經成了自己的夫人,別人自己然不敢動。但是貂蟬卻因爲蔡琰的緣故,王奇一直沒有得手,他可不想讓自己花園中最亮麗的那朵花被別人給採了,所以寧願不然這些老劍士給自己訓練新軍,也要讓他們保護好自己未來的美妾。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現在的王奇已經不是當年的王奇,過完年已經十九歲的王奇,長的已經有近八尺高了。容貌雖然沒有變得更英俊,但卻變得更有男人味了。

此時王奇正站在潁川書院的山腳下,一頭烏黑的長被一頂白玉冠高高的束起,再披拂到身後;身穿一件紫色錦緞製成的侯服;腰間繫一條白玉腰帶;腰帶上還掛了一方碧玉佩,在夕陽的餘輝下顯得更加的晶瑩剔透;腳蹬一雙由高明工匠精工製作的黑色布履。看他的神情,似乎是準備迎接什麼人。

“踢踏!踢踏!”一陣馬蹄聲傳來。

旁邊已經留起了短鬚的郭嘉笑道:

“呵呵!州牧大人總算來了!”

原來王奇他們是在等豫州牧王允,其實也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的解釋爲什麼王奇會到書院門口來親自迎接。

王奇在三年前寫的五本書,讓他的名聲傳遍了大漢全境,甚至連匈奴,烏桓等地也流傳着王奇的名聲。特別是王奇寫的第五本書,更是讓他獲得海內大儒的稱號。一般的郡守、州牧,聽到王奇的名聲,倒履相迎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讓王奇出來迎接呢。也只有身爲王奇父親的王允,纔有這個面子讓王奇親自相迎。

遠處出現了一支馬隊,三千多弓騎護着一輛馬車,看旗號,應該就是王允他們。

王奇忙帶人迎上前去,果然是王允和他的幾個謀臣,除了王允本人外,還有接替荀爽出任豫州別駕的蔡邕,府椽石廣元,破軍校尉王才。荀爽年紀太大,已經辭官回家了。

這邊剛見禮完畢,王奇就拉着自己的老爹進書院了。

這次王允可不是來看王奇的,王奇的名聲雖然很大,但還不夠讓自己的父親主動來看望。王允這次來潁川,是因爲大將軍何進的召書,讓各地的英雄豪傑進京清除宦官,王允已經同意進京了。但由於手下謀士戲志才認爲應該立一個人來代替王允,行使其州牧職權,所以王允才特地繞道潁川,來見王奇,想讓他代行州牧之事。

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病逝於嘉德殿,年僅三十四。作爲大將軍的何進,不甘寂寞的立刻扶自己的外甥,皇子劉辨登基,改元爲光熹。隨後又將企圖按照靈帝的遺命立皇子劉協爲帝的上軍校尉蹇碩處死。但何進又是優柔寡斷之輩,對剩下的宦官並沒有趁機清除。何進自以爲手握大權,行爲開始囂張跋扈起來,甚至鴆殺董後,不尊禮制。而宦官當然不會放過何進了,得知何進的醜行後,對其大啻渲染,稱何進欲圖大事。

何進此時想再殺宦官,卻遭到了何皇后的反對。何進並沒強行下殺手,卻反而按照司隸校尉袁紹的建議,“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

王奇在聽到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就已經開始偷偷的準備,叫馬鈞主持生產各種攻城器械,叫各大商號收縮在洛陽的業務。並叫王越留意京中動態,隨時向自己彙報。還將大量的戰馬,軍械交給那十萬弓騎,趁現在局勢緊張,沒人注意的當口,對他們進行武裝訓練。

王奇雖然早就知道何進這個無能之輩會讓各地的權臣進京助剿,但沒料到他會連王允這兒也邀請。當初平黃巾後受封的幾大功臣,差不多都已經都落馬了,只有王允還保持着高位,如果讓王允進京的話,那他的職位肯定會變得更高,王奇沒想到何進竟然還會叫王允前去。

而王允素來仇視宦官,眼前既然有機會找宦官的麻煩,他又怎麼會放過呢。如果不是剛好汝南有劉闢、龔都這兩個黃巾餘孽趁靈帝死了這當兒造反,不得不派徐庶張飛他們率兵平判,恐怕他會帶上所有的部隊進京了。

王奇知道,王允此次進京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畢竟不管是何進,還是可能也會進京的董卓,他們和王允的關係都很不錯。而且有了這三千近衛弓騎保護,只要不被大軍包圍,要保護王允的安全還是沒問題的。而現在貂嬋已經是自己的丫頭了,王允也沒有機會實施連環計了,所以也不必擔心他會再次被圍攻。

王奇現在到反而有點擔心,怕董卓鬥不過自己的老爹,控制不了漢室,那自己想要打擊漢室聲望,挑動羣雄逐鹿的計劃就不可能實現了。

爲了怕太多的干擾會讓自己對以後的展無法預測,王奇在這兩年裡很少干涉朝中的事情。以他現在的威望,有些事情想要干涉的話,就連宦官都不得不賣他面子。

唯一一次干涉,就是在去年年末。張遼成功的設伏活捉了匈奴的叛亂分子須卜骨都侯,幫匈奴平定了內亂,同時由於這一仗,匈奴的敵我雙方都損失慘重,所以匈奴單于於夫羅不得不按照張遼的要求上書給漢靈帝,稱其爲“天單于”。但竟然有人認爲張遼沒有朝廷的允許,就對外族用兵,雖然取得勝利,但也不能賞賜他,還應該好好的懲罰他。王奇知道之後大怒,直接上書靈帝,認爲張遼這是在給靈帝長臉面,給大漢朝廷長臉面,應該好好的獎賞。

剛好王奇爲了讓張遼能夠當上匈奴中郎將,早就給朝中的很多大臣疏通過了。所以立刻有一幫大臣出言附和。而漢靈帝本人也因爲於夫羅稱自己爲“天單于”而高興,馬上就答應了王奇的要求,封張遼爲匈奴中郎將,主管對匈奴的軍務。

張遼對王奇的保奏感激不已,不過王奇爲了長遠考慮,還是沒有公佈自己和張遼的關係。

第1章 潁川訪賢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2章 夢醒漢末第59章 著書成婚(下)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33章 白馬有賢(上)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82章 合謀董卓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101章 鬼狐行蹤第68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90章 臨時約定第9章 蔡邕去吳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80章 諸侯內訌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208章 上門姻緣第79章 戰後之謀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10章 相士許劭第85章 賈詡之策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84章 攻克滎陽答讀者第110章 開花結果第114章 好大一錘第84章 攻克滎陽第一百五一章 春情貂蟬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120章 追擊呂布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70章 華雄宿敵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31章 藥師琉璃(上)第一百四七章 再見月英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100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滅佛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10章 相士許劭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11章 戰後分贓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210章 擊敗曹操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47章 大賞之後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87章 傳國玉璽第1章 潁川訪賢第55章 幷州買馬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170章 忠義傳唱第27章 如此三英(上)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81章 王袁翻臉第4章 書院衆賢第35章 劉府文會第10章 近乎完勝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78章 強攻虎牢第一百八五章 張遼出擊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70章 華雄宿敵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23章 鬼才郭嘉(上)第一百六四章 張飛審案第4章 王蔡聯姻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35章 劉府文會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103章 上黨爭雄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92章 樊李內鬥
第1章 潁川訪賢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2章 夢醒漢末第59章 著書成婚(下)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33章 白馬有賢(上)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82章 合謀董卓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101章 鬼狐行蹤第68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90章 臨時約定第9章 蔡邕去吳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80章 諸侯內訌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廿九章 如何退袁第208章 上門姻緣第79章 戰後之謀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10章 相士許劭第85章 賈詡之策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84章 攻克滎陽答讀者第110章 開花結果第114章 好大一錘第84章 攻克滎陽第一百五一章 春情貂蟬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120章 追擊呂布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70章 華雄宿敵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31章 藥師琉璃(上)第一百四七章 再見月英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100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滅佛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10章 相士許劭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11章 戰後分贓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210章 擊敗曹操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47章 大賞之後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87章 傳國玉璽第1章 潁川訪賢第55章 幷州買馬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170章 忠義傳唱第27章 如此三英(上)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81章 王袁翻臉第4章 書院衆賢第35章 劉府文會第10章 近乎完勝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78章 強攻虎牢第一百八五章 張遼出擊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70章 華雄宿敵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23章 鬼才郭嘉(上)第一百六四章 張飛審案第4章 王蔡聯姻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35章 劉府文會第27章 如此三英(下)第103章 上黨爭雄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92章 樊李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