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進入江陵

諸葛亮其實並沒怎麼把張鬆放在心上,雖然以前張鬆也有幾次不俗的表現,但對諸葛亮的才智說,那些計謀並算不得什麼。

在他看來,張鬆也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秘書型人才,可以主文事,而不能任軍務。如果不是考慮到永安還有一個名將嚴顏,他都準備和龐統一起去迎戰周瑜了。

從永安出到江陵這段航道,正是長江水最湍急的地方,後世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就直接表明了順水而下度之快。諸葛亮想要從河道上攔截永安軍顯然不可能,那就只能從江陵的登陸渡口烏林港上做文章了。

雖然不是很瞭解當地的環境,但在當地人的幫助下,諸葛亮還是很快就把烏林港的地形特點了解清楚了。

作爲港口的共同特點,武林港水很深,但流卻很慢。加上週圍的地勢也不是很險要(?),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登陸場所。劉表僅給諸葛亮和蔡和三千兵馬,外加幾十條小船,想要阻擋住永安軍的登陸,稍微有點勉強。

諸葛亮第一個動作僅僅是下令士兵們築寨防守,自己卻偷偷的溜出寨去,找人喝酒聊天去了。主將蔡和也不急,反正立了軍令狀擔保擊潰敵軍的是諸葛亮,自己只要防止他臨陣投降就行,所以也不管他,只是讓探子隨時把諸葛亮的行蹤向自己彙報,就自顧自的回城去了。

諸葛亮當然不會真的在喝酒聊天,三天之後,就當麥城那邊的戰事還沒生變化時,烏林港這邊,也終於迎來了南下的張鬆嚴顏部。

本來破落的水寨,在諸葛亮的安排下,已經修築成了一座簡單但堅固的要塞。

永安軍船隻的度很快,但在烽火臺的告警之下,諸葛亮還是在船隊出現之前做好了準備。

當嚴豔率領進百艘大船陸續抵達烏林港附近時,看到的情形卻是讓他大吃一驚。小小的水寨自然不會放在他的眼裡,但水寨前那幾十艘冒着熊熊大火的小船,實在很難讓他敢繼續驅舟靠近。

還是先等一下吧,也不知道那個瘋狂的守將是誰,竟然在自己軍還沒靠近時就已經開始點燃火攻船,難道不知道自己要是先等一下,這船就會燒沉嗎?嚴顏寬慰自己道。

水流湍急,很快,嚴顏的船隊就已經密集的在烏林港排開,隨着越來越多的船隻下來,船隊的陣型也越來越密集。

就在這個時候,讓嚴顏和永安軍衆將士目瞪口呆的事情生了,那幾艘小火攻船在燒了不少時間後不但沒沉沒,反而分出一大半,慢慢的開始向永安軍船隊這邊靠近。

此時即不順水,也沒風帆,小火攻船的移動透出一股讓人非常不安的詭異。

“不好!是水鬼在下面推船!”嚴顏驚呼道。

他雖然不熟悉水戰,但鎮守永安多年,對於水戰的一些常識還是比較熟悉的。

“快!船隊分開!弓弩手對敵船放箭!”嚴顏快的下令。

就算不能輕易射中躲藏在火攻船後面的水鬼,也能稍微牽制一下。至於船隊分開,看看現在密集的陣型,傻子也知道要分開呀。

不過此時這個命令已經晚了點,嚴顏的船隊本來在上游,現在爲了等待進攻,已經到了下游水最緩處。而那隊火攻船卻很快就被推dao江河中游的水流湍急處,根本不用水鬼再推,順着水勢,這些着火的小船就飛快的撲向了亂成一團的嚴顏船隊。

此時嚴顏僅有兩條出路可以選,要麼順水而下,躲過這十幾艘火攻船,要麼向前進攻,撞開正面停留在水寨前的剩餘十幾艘還在着火的船隻。

“都不要慌!永安將士們!前面就是河岸,大家向前衝呀!”嚴顏大叫道。

如果順水而下的,自己軍就會喪失了繼續攻擊烏林港的機會,而且還不知道下游會有什麼東西在等着自己。嚴顏這樣智勇雙全的大將,自然不能容忍這樣的後退,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向前進攻。

正在水寨上觀戰的諸葛亮卻是暗暗嘆了一口氣。嚴顏這樣選擇,對自己和對他,都是非常不利呀。

永安軍雖然不如王奇的本部大軍精銳,但也算是百戰之師,在嚴顏的帶動,都非常勇敢的向前面的火攻船衝去。

或者用長篙推,或者用長矛擋,船上的士兵們冒着炙熱,努力的將靠近的火攻船推開。只是密集的船隊,還是讓大家無法完全多開。沒多時間,外圍的不少船都着了起來,不少士兵紛紛跳水逃生。

好在火攻船畢竟小,數量上也差了不少,雖然在混亂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船隻起火,實際傷亡人數卻不過一千。大多數船都安然的靠岸成功,不少落水的士兵,也因爲靠近岸邊,得以泅渡上岸。

不過這樣一來,由於不是成建制有指揮的登陸,整個隊伍被拉成了很長一條長線,沿着河岸,散亂的分佈在各處。僅有嚴顏自己率了三千多人成功的在水寨附近登陸。

嚴顏正準備收攏部隊進行攻寨,一陣喊殺聲響起,幾千劉表軍突然在那些散亂分佈的永安軍中殺出,利用局部的人員優勢,將散兵殺的大敗。

等嚴顏率着部隊過來救援,他們又立刻轉移到別的地方追殺,這樣一番追殺下來,當嚴顏把所有的殘兵聚集完畢時,現部隊僅剩六千餘,竟然折算了近半人馬。

這樣大半天的追逐,讓士兵們沒法再有精神攻擊水寨,嚴顏看天色不早,只得選地讓士兵臨江靠近船隻安營紮寨,準備休息一晚,等明天元氣恢復了,再正式攻寨。

但諸葛亮的智慧又那裡會只有這麼點,先是晚上不停的鼓聲號聲騷擾,當即將天明,士兵最勞累的時候,又突然讓一千士兵出寨佯作攻擊。等嚴顏率着警備隊準備出營迎戰時,他們卻又輕輕鬆鬆的退回了水寨。

而嚴顏回到自己的營地後,現臨江的船隊正在緩緩下沉。剛纔諸葛亮只是爲了吸引守船的人員,真正目的卻是讓水鬼鑿沉運輸的船隻。

看到已經半沉的船隻,嚴顏知道再救援已經來不及,只得無奈的下令棄船。心中還暗暗慶幸,幸好早就把所有的糧草都隨身攜帶了,要不然,恐怕自己軍會連糧食都沒有。

看到士兵們滿臉疲憊,眼睛不時驚慌的看一眼平靜的江水,彷彿下面隨時會冒出一個惡魔來似的。嚴顏知道憑他們現在的狀態,想要攻打烏林水寨已經不可能,乾脆下令,全軍離水三裡重新紮營,固守等待上游的援軍。

諸葛亮是很想趁嚴顏軍兵無戰心的時候繼續追擊,可在仔細查點了一下自己軍的狀況,又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打算。

白天追殺散兵時,成功的擊斃嚴顏軍千餘人,俘虜千餘人,但自己軍竟然也傷亡了千餘人。雖然大多傷而未亡,戰力卻已經基本喪失。臨時拼湊的隊伍,對付嚴顏的蜀中精銳的對手,就算佔了絕對優勢,也是殺敵一千,自損三百呀。

既要看守俘虜,又要照顧傷員,諸葛亮自然抽不出人手來追擊殘兵。只得佯裝強勢,暗地卻是偷偷派人向劉表要援軍去了。

諸葛亮輕鬆的嚇得嚴顏不敢進攻,龐統那邊的形勢卻並不是那麼的樂觀。

周瑜所料不錯,當他的大軍抵達麥城附近時,本來集結在北方一帶的劉表軍也全都集中到了麥城。

八萬大軍很輕鬆的就將麥城緊緊圍住,不讓他有絲毫進出的機會。

麥城雖然不是四通八達的樞紐城池,但也不是扼守南北的關隘型城寨,周瑜軍並沒費多少力氣,就將城池的幾個城門都堵住了。

龐統到是準備了不少妙招,讓周瑜軍疲於應付。不過周瑜卻並不爲所動,除了偶爾讓後方匆匆運來的幾輛投石車攻擊一下,並沒有讓大軍強攻,甚至連護城河都沒去填平。

龐統一時也想不通,只是以爲周瑜在等待永安部破敵,也就耐心的依仗城內充足的糧草,繼續和周瑜耗下去。水上有諸葛亮防守,他並不擔心,禦敵於國門之外,龐統是很想,可雙方的實力差距擺在哪兒,他能讓三萬臨時湊成的士兵抵擋住八萬敵軍,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戰績了。至於擊敗他們,那還得等機會。

不過他卻沒有太過注意周瑜圍住麥城的兵馬數量,因爲城池四面被圍,他的信息不通,除了被動防守,暫時還真沒什麼可以主動表現一下的地方。

五萬士兵的差距,加上單兵對單兵上的弱勢,讓龐統有很多策略都沒法實施。而且周瑜軍主帥的能力不下於龐統,大將高順等人更是遠強於蔡中這樣的三等殘廢。所以兩天戰事下來,除了造成雙方几千人傷亡外,形勢沒有任何大的變化。

就在諸葛亮大敗嚴顏,派人前來江陵城催劉表出兵追擊的時候,江陵城的北面,也來了一隊幾百人的“殘兵”。

“開門!快開城門!”衣衫凌亂的士兵堵在城門口亂嚷。

“你們是什麼人?”城門上的守衛老遠就望見這隊殘兵,早通知了守將。

“我們是蔡將軍的屬下,麥城被北軍攻破,蔡將軍戰死,快開城門!放我們進去!”

“啊!”守將大驚,想不到前方這麼快就戰敗了。連忙道:

“你們等等,待我去彙報主公後再作定奪!”

守將看着這幫人雖然衣着零亂,但還確實穿的是自己軍的軍服,旗幟上有不少劃破的大洞,看來是逃跑時被樹枝鉤破的。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人都操着同樣的荊州口音,守將根本沒懷疑他們的身份。如果不是那個諸葛孔明叮囑過,沒有司馬徽等人的同意,千萬不能擅開城門,他現在早就開門放他們進來了。

“放屁!我們在前面拼死拼活,現在好不容易跑得一條小命,還不讓我們進城,難道等敵軍追來嗎?”

“開城門!”

“快放我們進去!”

下面的敗軍不依了,紛紛起鬨讓他快開城門。

“對不住!兄弟!這是主公吩咐的,你們稍等,我馬上回來!”守將焦急的道。

同是荊州男兒,他也非常關心這些敗退回來的子弟兵,不過軍令如山,又不敢擅自更改。給城下的敗兵作了一揖道歉,不管他們的鬨鬧,就直接飛馬去城守府報告了。

“混蛋!開城門!”

敗軍們大怒,紛紛出言開罵。

就在這時,城門遠方漸漸出現一道白線,隨着白線越來越近,城門上的守軍已經能分辨清楚那是漫天的灰塵,而灰塵下,則是密密麻麻的王奇軍。

“遭了!是北軍打來了!”城門守軍立刻哐哐的敲響了警鐘。

“北軍追過來了!你們還不開城門放我們進去!真要看我們死在城下不成?”下面的敗軍們更加激動了。

城門上的守軍也是一陣爲難,沒想到周瑜軍這麼快就過來了。可守將已經去城守府彙報,根本不可能馬上回來,如果再猶豫一下,到時北軍逼近,又真的不能再開城門了。

“兄弟們,如果再不開門的話,就乾脆直接把我們殺了吧!”下面的敗軍哭了起來。

“同樣是我們荊州的男兒,難道還要看他們死在我們的面前嗎?開城門放他們進來吧!我們幾千守軍難道還怕幾百人不成?”一個分辨不清的聲音在守軍中響起。

有了這個聲音作先導,早就動心了的守軍立刻紛紛出言:

“對!放他們進來!”

“放他們進來!”

“吱呀……”

緊閉了好幾天的江陵城門終於又被打開了。

“哧啦”一聲,一個剛剛準備上前去用迎接的劉表軍士兵被砍成了兩瓣。

城門還沒完全打開,剛纔的敗軍就已經紛紛抽出了兵器,當先的那個士兵更是抽出斬馬刀,一刀將前面的劉表軍砍成兩瓣。

“兄弟們!跟我殺呀……”

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120章 追擊呂布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3章 浪子郭嘉第115章 孫氏父子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7章 長社相持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93章 輕取潼關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第62章 洛陽事變第89章 收買人心第17章 嬌小美人(下)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31章 藥師琉璃(下)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23章 鬼才郭嘉(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關於更新第一百八五章 張遼出擊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66章 戰前溫存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90章 臨時約定第64章 執掌豫州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14章 英雄寶刀(上)第105章 班師回許第216章 甘寧投效就更新說幾句第37章 書院故事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94章 諸侯之勢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50章 陳留名士第22章 謀圖汝南(下)第102章 三步奪人第63章 董卓進京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6章 造紙封侯第73章 無奈呂布第102章 三步奪人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32章 金村之行(上)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220章 呂布末路第10章 相士許劭第89章 收買人心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97章 徐晃之斧第一百四三章 喪盡天良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4章 王蔡聯姻第42章 黃女月英第34章 願求君女(上)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四七章 再見月英第112章 孫堅被俘第一百廿七章 許攸用計第112章 孫堅被俘第22章 謀圖汝南(上)第3章 議郎蔡邕第2章 夢醒漢末第92章 樊李內鬥第7章 長社相持第94章 諸侯之勢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93章 輕取潼關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31章 藥師琉璃(下)第35章 劉府文會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65章 諸侯討董第一百六九章 絕影代命第1章 潁川訪賢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21章 鄭渾之約(下)
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120章 追擊呂布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3章 浪子郭嘉第115章 孫氏父子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7章 長社相持第一百五七章 虎父犬子第93章 輕取潼關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第62章 洛陽事變第89章 收買人心第17章 嬌小美人(下)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31章 藥師琉璃(下)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23章 鬼才郭嘉(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關於更新第一百八五章 張遼出擊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66章 戰前溫存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90章 臨時約定第64章 執掌豫州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14章 英雄寶刀(上)第105章 班師回許第216章 甘寧投效就更新說幾句第37章 書院故事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94章 諸侯之勢第200章 萬軍叢中第204章 好戲開鑼第50章 陳留名士第22章 謀圖汝南(下)第102章 三步奪人第63章 董卓進京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6章 造紙封侯第73章 無奈呂布第102章 三步奪人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第32章 金村之行(上)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七章 僱用異族第220章 呂布末路第10章 相士許劭第89章 收買人心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97章 徐晃之斧第一百四三章 喪盡天良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4章 王蔡聯姻第42章 黃女月英第34章 願求君女(上)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四七章 再見月英第112章 孫堅被俘第一百廿七章 許攸用計第112章 孫堅被俘第22章 謀圖汝南(上)第3章 議郎蔡邕第2章 夢醒漢末第92章 樊李內鬥第7章 長社相持第94章 諸侯之勢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93章 輕取潼關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31章 藥師琉璃(下)第35章 劉府文會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65章 諸侯討董第一百六九章 絕影代命第1章 潁川訪賢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21章 鄭渾之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