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二章 天子駕崩

其實劉備軍那兒已經進行了一次巨大的行動,行動的策劃者,就是不久前來到成都的貴賓管輅。

那管輅還真是不安分,好不容易聯絡成功孫劉曹呂四家了,覺得還不過癮,又悄悄的出去益州遊說劉備,讓他和張魯一起,同江南江東四家諸侯結盟,共同抗擊王奇。

只是由於張鬆的軍隊扼守住了永安,讓管輅沒法順利的進入劉備的統治區域,好不容易進去了,卻已經是在張鬆派兵南下攻擊江陵的時候。此時實際上大局已定,對今後戰局的影響已經不大。

劉備那時卻還在成都,並沒有行動。消息傳的慢是一方面,最關鍵的還是張鬆剛開始佈置在巴西郡的一萬大軍,讓他不敢草率動攻擊。等他現異常,調集完兵馬有所準備行動時,卻現巴西郡和自己領地接壤的部分城鎮,已經沒有張鬆的大軍。

因爲以前張鬆經常使用各種陰謀跪計,劉備也不敢認爲張鬆真的是撤退了,一面派認真查探,一面卻是下令部隊兵馬不得的冒進。疑神疑鬼一直等到攤子來報,張鬆是真正的撤退了,才安心的準備進軍。

此時管輅剛剛好姍姍來遲,帶來的消息是,張永年已經抽調了主將嚴顏和一萬軍士順江而下,現在永安城僅有一萬餘人鎮守,劉備的三萬大軍只要一兵臨城下,就能輕易逼迫劉璋投降。

當劉備和管輅率領着因爲分兵鎮守新奪各地,而導致數量有所減少的三萬士卒,來到永安城附近時,永安城內卻又已經增兵到了三萬。新的士卒自然是從襄陽江陵這兩個城池抽調來的。

張鬆的戰略目光遠比一般人要強,他在將嚴顏和一萬士卒抽調走的時候,就已經想過劉備會趁機進軍。讓留下的不到兩萬散兵對抗集中在一起的三萬劉備軍,自然不會有勝算。仔細考慮後,張鬆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策略。

放棄城池讓劉備佔領,直到敵軍逼近大本營了,才和其進行決戰,而且是一戰定勝負的戰鬥。

而劉備的表現也符合了最佳配角的角色,現實猶豫着要不要派兵,再是熱衷於搶奪城池,收買佔領地民心,等到他的大軍好不容易抵達永安時,已經攻下江陵的周瑜都已經派來援軍了。有了包括嚴顏等名將在內的指揮,戰事對防守方非常有利。

兩軍足足對峙了一個多月,從江夏城對岸匆匆趕來的周瑜抵達了永安。

此時雙方的勝負還不明顯,劉備軍有了管輅的幫助,謀略上不比張鬆差,加上吳懿劉備也都是大將,戰局依然成膠着狀態。

建安三年九月,就在王奇順利收降劉表,準備親自來永安幫助周瑜他們時,周瑜利用手中的大將,在正面擊敗了劉備軍。

認爲以前張鬆軍只能靠智謀取勝的劉備頓時信心大失,簇擁着劉備開始全軍潰退。周瑜並沒有下令快追擊,現在天下已定,劉備就算耍無賴,也不可能再糾集平民對抗朝廷,反而不如慢慢前進,收攏散亂的平民,儘量減少對百姓的傷害。

所以下令,一路緩慢前進,攻下城池後,立刻出榜安民,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什麼?天子病危?”王奇驚訝着問手持飛鴿的郭嘉。

王奇剛剛在準備相關的計劃,準備親自率領帶兵,去平定最後一個真正的敵人劉備,郭嘉就給自己傳來了這麼一個好但不合時宜的消息。

“是的!”郭嘉微微一苦笑,“聽說是因爲耽於房室,以至氣血兩虛,以前就一直是靠珍奇之藥支撐,最近西征軍掃平了韓遂,就依照慣例,將收羅到的美女送到宮中,那想到這些胡女精於房事,天子過於沉迷,竟然出精不止,生命垂危!”

這是對內的消息,對外僅僅是聲稱天子感染了風寒。

但在李儒等人的有心宣傳下,天子因爲玩女人玩的快精盡人亡的消息已經迅傳了開來。

王奇可以想象,京師中本來就對天子印象不好的平民,躲在茶館酒肆的角落,面上帶着淫笑悄悄的談論天子最近如何如何玩女人,結果一不小心,竟然不行了……

“唉!太快了一點呀!”王奇嘆了一口氣。

現在房間中沒有外人,王奇自然可以毫不掩蓋自己的心情。

“主公放心!現在李先生正用那曼陀蘿秘藥吊着,雖然對於身體並沒有好處,但是也能儘量讓他在主公歸京前不會駕崩!”郭嘉淡淡的道。

對於這樣的事情雖然不反對,但內心還是覺得有點難過的。不管怎麼樣,對方都是大漢天子,這樣做還是有點失禮的。

“恩!事不宜遲!我們馬上回京!同時讓各地做好準備!”王奇果斷的道。

“諾!”

現在確實是不得不取代漢室了,劉協可以放任王奇掌管朝政,要是換了別的人,肯定不會這麼好說話。就算換了個小孩,將來也還是一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消除劉姓天子的存在。

不管是從自己個人的角度,還是從天下萬民的角度,讓王奇取漢而代之,絕對最符合大家利益的。

對於這樣的意外事情,王奇是早有準備的,沒有多耽擱,中午收到的飛鴿傳書,下午對衆將佈置完走後事宜,就帶着親衛和幾員親信文武官員,匆匆離營上京了。

一路馬不停蹄,不斷的更化馬匹馬車,僅僅用了十多天的時間就趕到了京師,但當王奇他們剛剛看到京師城門的時候,就現城門樓上已經在懸掛白巾了。

沒有任何猶豫,王奇立刻下令,車馬直奔皇宮。

城門守衛看到王奇馬車上的旗號不敢絲毫阻攔,慌忙撤開防止意外事件的柵欄,“唰”一下,手持兵戈,恭敬的跪在大路兩旁。

“恭迎丞相回京……”一聲低沉而悠遠的呼喊聲在城頭響起。

隨即稍遠處傳同樣的聲音,一聲接一聲的傳了下去。

馬車毫不停留,帶起幾粒塵土,繼續往宮門方向前進。

剛纔的那陣喊聲還是非常有作用的,剛一進城,就有大隊騎士出來,緊緊貼近護衛着王奇的撤退前進。

等到宮門口的時候,包括王奇幾百近衛,已經有幾千騎緊跟在馬車旁了。

宮中的羣臣得到剛纔那陣喊聲的通知,此時已經大量的人聚集在了宮門口。

“參見丞相!”頭上裹了白巾,部分還身穿白袍的衆臣一起對王奇作揖行禮。

張開手讓早已準備在那兒的近衛幫自己穿上白袍,裹上白紗,王奇沉聲道:

“都起來吧!”

一邊系衣帶,一邊在典韋和剛過來許褚護衛下往宮門走去。

走到宮門附近,戲志才已經跟到了王奇的身邊,兩人稍微一前一後往宮內走去。

“現在宮中情況如何?”王奇低聲問道。

“陛下昨晚駕崩,中午鄭泰等人準備進宮探視,李先生沒有阻攔,而是直接公佈了大訊!如今朝中無主,主公要是明天來,他們恐怕就要商議迎接那位高祖子孫來當天子了!”戲志才腳步毫不遲緩,也是輕聲的說道。

“哼!”王奇冷哼一聲,並沒再說話。

一路上和京中的飛鴿傳書基本上沒斷過,具體如何安排早定論,要不然也不會這麼放鬆的前進!此時自然不用再怎麼商量。

“嗚呼!大悲……”王奇剛剛一靠近停靈的宮室,就開始乾嚎起來。

“嗚呼!大悲……”宮室附近的其他羣臣也齊聲高呼。

也許是劉協的形象太不好了,朝臣們大多是乾嚎,沒幾個真正落淚哭訴的。接過黃門侍郎遞上的香祭,再大哭一番,痛哭皇帝的儀式就算是完了。

一般情況下,對於死去的君主,並不需要太過密集的祭拜。因爲葬禮很長,最長的可能持續幾年,短一點的一般沒幾個月也不可能完結,中間經常有各種儀式,你真要這樣不停的哭訴,等辦完葬禮,你也不用再笑了。

祭完天子,王奇着人看守靈堂,自己領着朝臣進入旁殿議事。

衆臣剛剛坐下,屁股還沒坐穩,就有大臣啓奏。

“國不可一日無君!天子尚無子嗣,請丞相定下天子人選,繼承大統!”說話的前御史,現在的三公之一鄭泰。

他到也明白狀況,知道朝政現在在王奇的掌控之中,沒有直接提出要立那位皇親國戚爲帝。

“不錯!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天子三服之內,已無男丁,漢家人選已絕,天命如此,如今應該另覓大賢,新繼漢統!”

本來漢靈帝劉宏的上面還是有幾個夠得着的,但前幾年不知道什麼原因,或病或意外的都死了。現在天下和劉協血統最近的,是光武帝的子孫,也就是劉璋他們這樣的。

“對!對……”

“不可!不可……”

整個朝堂立刻吵成了一團,附和的反對的紛紛站起來說話。

不過很明顯,支持這個提議的佔了絕對多數,但是反對的那幾個,卻神情激動,氣勢上毫不比支持的那羣人差。

“住嘴!”王奇大喝一聲站了起來。

先對着那幫主張自己取漢代之的大臣喝道:

“我王家受漢室重恩,豈能無故奪其社稷!”

又對着那羣吵着要迎接其他皇親的老臣喝道:

“如今京中何來皇室宗親?待召他們進京再議不遲!”

幸好王奇的老師盧植已經去世,要不然還真沒法這樣喊。

聽到王奇的這番狠話,兩邊都不再言語。

支持方是覺得該另作準備了,反對方是因爲覺得自己勝利了。以爲王奇真的準備接那些外地的藩王進京繼承皇位,除了不敢當面要求王奇立刻派人召集外,內心已經準備找機會就派人去迎接。

王奇不再理會朝臣,甩甩袖子,自顧自的去給他專門準備的宮室休息。

給皇帝守靈期間,重要的大臣不能擅自回府,王奇作爲丞相,雖然路上十分疲勞,但也不能破這個例。

等到王奇一走,衆朝臣紛紛開始另做準備。一封封各種各樣的書信向外面傳遞了出去。

不過有些是早有準備的,有些是臨時起意的,結果自然也各不相同。

很快,早有準備的成果出來了,滿洛陽的百姓開始上街,寫萬民書,寫萬民傘,到宮門前哭訴,希望王奇能夠爲天下萬民考慮,進皇帝位。

一些激進的甚至包圍了白天反對王奇當皇帝的那些大臣的宅子。

爲了抑制騷亂,司隸校尉許褚下令封鎖城門,嚴禁出入。

而此時洛陽數十萬百姓的萬民書,萬民傘已經送到了王奇和朝臣門的面前。

看着面前比預料中要多得多的萬民書,王奇內心不由一陣安慰。百姓,還是記得自己功勞的。

地下那些老臣們也不開口說話了,這麼多萬民請願書,很好的說明了問題。而現在關閉城門,他們的使者沒法出入這樣一種狀況,也讓他們對於王奇的真正用心產生了懷疑。如果不是突然生的一件事,卻讓朝臣們不得不再次都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可能都要有其他行動了。

那幾個“忠臣”看到了王奇平時的忠義表現,但內心也並不是真的信服。不過除了素來耿直的鄭泰,還真沒幾個敢於直面指責王奇的。此時全都規規矩矩的跪坐在那兒,不敢有所異動。

看了看對面面色鐵青的鄭泰,荀彧說出了一番代表朝廷大多數朝臣的意見:

“既然那宮女稱其懷了天子的龍鍾,太醫也已經證實,那就不能再讓其他漢裔入主漢宮!只是民意不可違抗,如今丞相聲望最隆,當進丞相位,來安撫民心!恰好朝廷目前無主,不如照王莽例,加丞相爲假皇帝,授九錫!全領軍國大事!待龍鍾生下後,再商議即位人選!若天不絕漢室,誕下鱗兒,自然有帝裔繼承皇位!若是誕下公主,則……”

只是現在的天意,怎麼可能真正代表天!

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60章 第五本書第43章 水鏡山莊第一百六二章 王奇舞劍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六六章 半天時間第27章 如此三英(上)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3章 議郎蔡邕第3章 議郎蔡邕第12章 譙縣之行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一百廿六章 以橫破縱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23章 鬼才郭嘉(上)第7章 七星寶刀第103章 上黨爭雄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219章 張飛翁婿第40章 猛將黃忠第97章 徐晃之斧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一百四一章 反覆呂布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94章 諸侯之勢第一百六六章 半天時間第94章 諸侯之勢第7章 七星寶刀第99章 長安城破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10章 相士許劭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212章 逆水行船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114章 好大一錘第36章 醫聖太守第60章 第五本書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51章 連續受挫第69章 情義袁紹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3章 浪子郭嘉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九章 名士禰衡第45章 又見蔡琰第12章 譙縣之行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廿八章 細說前事第60章 第五本書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33章 白馬有賢(上)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6章 造紙封侯第58章 著書完婚(上)第20章 鄭渾之約(上)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一百四二章 好人劉備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2章 潁川書院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98章 內鬼樊稠第73章 無奈呂布第一百五一章 春情貂蟬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101章 鬼狐行蹤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68章 酸棗會盟第6章 黃巾亂始第29章 反目反目(上)就更新說幾句序章第86章 先君先父第1章 科學狂人第45章 又見蔡琰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170章 忠義傳唱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
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60章 第五本書第43章 水鏡山莊第一百六二章 王奇舞劍第180章 神秘火海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第一百四八章 神秘嫁妝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六六章 半天時間第27章 如此三英(上)第106章 爪黃飛電第3章 議郎蔡邕第3章 議郎蔡邕第12章 譙縣之行第79章 戰後之謀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一百廿六章 以橫破縱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23章 鬼才郭嘉(上)第7章 七星寶刀第103章 上黨爭雄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219章 張飛翁婿第40章 猛將黃忠第97章 徐晃之斧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29章 反目反目(下)第一百四一章 反覆呂布第一百八九章 比武選將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94章 諸侯之勢第一百六六章 半天時間第94章 諸侯之勢第7章 七星寶刀第99章 長安城破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10章 相士許劭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一百廿五章 明爭暗合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212章 逆水行船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114章 好大一錘第36章 醫聖太守第60章 第五本書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51章 連續受挫第69章 情義袁紹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111章 三月征戰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3章 浪子郭嘉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九章 名士禰衡第45章 又見蔡琰第12章 譙縣之行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廿八章 細說前事第60章 第五本書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33章 白馬有賢(上)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6章 造紙封侯第58章 著書完婚(上)第20章 鄭渾之約(上)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一百四二章 好人劉備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2章 潁川書院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98章 內鬼樊稠第73章 無奈呂布第一百五一章 春情貂蟬第一百五四章 廿萬大軍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101章 鬼狐行蹤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68章 酸棗會盟第6章 黃巾亂始第29章 反目反目(上)就更新說幾句序章第86章 先君先父第1章 科學狂人第45章 又見蔡琰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170章 忠義傳唱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