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

王奇的追回行動當然是無果而終了,不過他將袁紹勾結異族的事情,大張旗鼓的公佈了出來,一時之間,天下人都知道,袁紹是和聯合了烏桓鮮卑等部,纔將守衛大漢邊疆的公孫瓚擊敗的。雖然真正對這件事情義憤填膺的,也就只有經常受王奇洗腦的他境內的子民,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讓其他地方的某些大漢族主義者和排外主義者,對袁紹產生了不滿。

“主公!荀文若似乎對我們做的事情有所察覺呢?”

王奇告辭荀彧,剛回到府中,就聽到了李儒的小報告。

“呵呵!就算察覺又如何?現在天子的樣子,那裡還值得他效忠!至於漢室,哼!如今三代之內已無直系血統,他根本沒法謀求立新君來挽救漢室!如果是立其他劉姓子弟,天下諸侯必然會各自擁立,到時候,還不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以文若的才能,應該能夠看到這一點!”王奇不以爲意的道

對於荀彧的忠漢之心,王奇是有所瞭解的,但對於荀彧的才能,他更加的瞭解。荀彧不是那麼死板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意圖幫助曹操成爲霍光了。畢竟,霍光名義上是保漢室的忠臣,但正是他的行動,將帝位的尊嚴,踐踏的無以復加。這樣的大臣,很難說是漢室的幸還是不幸。像荀彧這樣的才智之士,如果漢室真的無法挽回了,他肯定會明智的選擇放棄。

“這到也是,天子如今忙於‘播種’,可惜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李儒詭笑道。

服食各種各樣藥材的後果,就是劉協年紀青青,卻已經不再具備生育能力。

這樣的重大的事情,王奇並沒有准許泄露出去。雖然自己並沒有策劃這一定動,但劉協現在的狀況,自己還是要負一定責任的。在還沒取得絕對優勢前就讓消息傳出去,很容易被其他諸侯找到攻擊自己的藉口的。

“呵呵!”王奇輕輕一笑,轉移話題道:

“如今袁紹封國公的先例一開,諸侯應該會紛紛上表互相推薦封號吧!”

“是呀!袁紹既然得了封國,接下來就該是封王了,那幾路諸侯中,劉備曹操可以先不說,但韓遂和劉表,那是肯定會上表要求的!”

漢代的爵位和後世不同,他參照於西周而又不同於西周,基本規矩仍然是“諸侯爲封國、大夫爲采邑、士爲祿田”,但因爲異姓不得封王的老傳統,漢朝的大臣們已經將只有采邑祿田的公卿大臣,都稱爲諸侯了。至於真正的封國諸侯,那是擁有給自己的家臣分封采邑的權力的。漢代連那些有封國的王子王孫,也沒這樣的權力。但現在袁紹被封爲魏公,就是真正的國公了,那是擁有封國的國主。不像後來的公侯伯子男,僅僅是表示爵位的高低,采邑的多寡。

“哼!別人可能還不好說,這兩個人的話,沒一定的代價,休想!”

“呵呵!那劉表雖有異心,卻不是很強烈,想要他付出高昂的代價,可能有點困難;但韓遂卻是野心勃勃之輩,爲了能成爲一代國主,應該會不惜一切代價!只是他爲人狡猾多智,還需謹慎才行!”

“恩!此事我自有理會!”王奇微笑道。

李儒看談的差不多了,也就起身準備離開,但剛站起來,又忍不住對王奇作了一揖,問道:

“主公!請恕小人失禮!主公是否也想過要封……”

“啊!回來好長時間了,我得去接母親大人回府了!”王奇微笑着打斷了李儒的話。

李儒領會,隨即不語。

但作爲王奇的家臣,他還是緊跟在王奇身邊,準備一起去迎接王老夫人和蔡琰她們三女。

臨上馬前,王奇自顧自的低聲道:

“我的采邑在晉地,難道將來要稱晉國,那還不是三家歸晉?不過太原屬唐國,難道又要稱唐朝?那不是……算了,不去想它了,如果此時我也得到一個封號,以荀彧他們的見識,完全可以肯定是我在中間搗鬼!恩!還是先不要稱王的好,現在他們僅僅是懷疑我對袁紹一事坐視不理而已,如果懷疑到我身上,那就不妙了!”

也不管身旁李儒奇怪的目光,徑直上了爪黃飛電。

現在還是先管自己的婚事再說吧,當初可是答應要以正室的身份迎去黃月英的,雖然在這個時候,就算自己同時娶黃月英和蔡琰爲正室,也沒人敢對自己說什麼,但將來自己要稱帝的話,麻煩就不小了。所謂一山難容二虎,更何況是兩支母老虎,爲了將來後宮的安寧,王奇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找兩人好好的談一下的。

“琰兒!英妹!我有一件事情要問你們!”王奇對房中正在挑選絲綢的兩女說道。

他現在正手抱着一個小嬰兒,旁邊的貂蟬也抱了一個,地上還有一個小傢伙在亂爬。

很溫馨的畫面,但王奇心中卻很煩。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他早就叫人把他們都趕出去了。王奇很喜歡小孩子,但三個小孩同時在身邊吵鬧的話,那就……

“恩!小武哥哥你問吧!”蔡琰毫不在意的說道。

黃月英卻是臉上泛紅,低聲道:“奇哥哥你問吧!”

按照後來的規矩,新娘子在這個時候本來是不能和新郎見面的,不過此時這樣的規矩還沒開始流行,而且黃月英的身份也還沒確認,如果僅僅是小妾的話,剛見面就迎娶也沒什麼問題。

“這個,是這樣,英妹短期之內不能住在府中,這府中之事該怎麼辦,是由英妹遠遠的看着呢,還是由誰監管?”王奇覺得直接開口問今後後院誰當家有點不大好,所以委婉的試探一下。把一件不重要的事情說的這麼繁瑣,以兩人的智慧,應該能聽出點什麼。

“當然是由我……”蔡琰剛剛想應承,但看到王奇慎重的目光,不由心中一動。

那邊的黃月英蘭心慧質,早已經明白王奇話中的意思,明着是問這幾天由誰當家,實際則是想問今後這個後府由誰當家。

“呵呵!小妹在外面有所不便,琰姐姐才能十倍於月英,又執掌家中事務多年,還是由琰姐姐管事吧!”黃月英輕笑道。

“英妹!”蔡琰有點感激的握着黃月英的手。

王奇就算本來不知道她們有沒有領會自己的精神,現在也已經完全清楚。

接下來的事情比較好辦,由於黃月英已經表示願意接受蔡琰爲大,婚禮也就不是嚴格按照娶正妻的標準來了。前面的納采、問名、納吉就算了,後來的納徵、請期、親迎到是大致遵守,王奇有過一回經驗,對於這些東西並不陌生。

初平四年八月,就在袁紹的大軍抵達黃河畔的時候,王奇在京師和黃月英正式成親。

雖然舉行了和娶正室差不多的婚禮,但禮帖上分明寫的是納黃氏,本來對於王奇娶兩個妻子而有點議論的大臣,便不敢再深究此事了。

而在婚禮的第三天,王奇就告辭新娘,前往濮陽視察戰事了。

八月,不管是京師也好,還是地方也好,毫無疑問都是極爲混亂的一月。

加封袁紹爲魏國公的詔書一下,天下的百姓就開始爲之譁然,而諸侯不是歡欣鼓舞,就是心懷悲泣。

袁紹本人對於天子加封他爲國公一事,也稍稍有點驚訝,畢竟,本來上書的目的,就並不是真的爲了當這個國公。袁紹好名,他內心其實是很想當這個國公的,但聽了手下謀臣的一些分析後,他也知道想要當國公,既不現實,也沒多大好處。不過現在封號擺在他面前,他自然也不會白白放過的,根本不顧許攸等人要他上表三辭的建議,直接將這到聖旨接了下來。甚至還以王奇企圖攔截聖旨爲藉口,準備正式討伐“不尊天子”的王奇。

京城中的忠貞大臣們是這段時間最生氣的人,辛辛苦苦意圖保存漢室,劉協這漢主,卻下來這麼一個不理智的詔書。有幾個低級的臣子,聲稱如今政務還是由王奇執掌,劉協的這份詔書應該是亂命。但那些本來還對詔書不滿的大臣,又立刻跳了出來反對。劉協的做法的確讓他們很傷心,但這種藐視天子的說法,更不能讓他們接受。至於受過王奇示意的那幾個親信臣子,則基本上只是口頭上說說反對而已,內心到並沒有真的覺得有什麼問題。

期間在河內的關羽曾經上書過王奇,請求王奇讓他出兵攻打袁紹,討伐他這個意圖不軌的亂臣。但被王奇以雙方即將開戰,讓他待時而動爲藉口,駁回了他的建議。

到是本來作爲反對派領軍任務的荀彧,在病休了兩三天後,就主動到王奇府上報到,聲稱已經病體痊癒,下面又可以完全給王奇效勞了。讓明白其中的深意的王奇大爲高興。

而荀彧的堂兄弟荀諶,卻仍然是孜孜不倦的領導着忠於漢室的大臣,讓王奇對這個本來應該深具投降精神的小才子,大爲刮目相看。鑑於漢臣中少了荀彧這個中堅力量,王奇對將來的行動也有了較大的把握,憑着荀諶他們幾個,就算是真的反對,對自己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到了八月中旬,各地的諸侯紛紛用他們屬下的或者親近的太守,刺史什麼的,上書給朝廷,表示希望給某某人加封號,加爵位。此時的各路諸侯最低的也被封了關內侯,大部分人再加的話,就也成國公了。

剛剛因爲王奇的婚事即將平靜下來的朝堂,因爲諸侯的這次上書,再次熱鬧了起來。

袁紹現在是最大的諸侯,臣子們對他還沒有什麼好主意去應對,但張魯,呂布,這樣的小諸侯,竟然也上書要求封號,這就太讓他們覺得侮辱了。荀諶直接向王奇表示,應該出兵討伐這些亂臣賊子,以振朝綱。

王奇是有苦說不得,不是他不想打她們,實在是自己的處境現在很不妙呀。雖然比當初曹操官渡之戰時的狀態要好了一些,但是也幾乎是四面楚歌的狀態。

北面是即將陳兵黃河對岸的,號稱百萬的袁紹軍;西面,是韓遂馬等人率領正在攻擊長安的,號稱十萬的西涼軍;南面更麻煩,和曹操呂布的戰鬥並沒停下,而孫堅正趁着江北戰亂,在不斷的往南展,據最新消息,好像已經攻入了王朗境內;西南之地的劉備,也正在和自己的代表勢力劉璋戰鬥。

唯一安定的是東面,荀攸果然輕易的在野戰中,利用人海戰術,擊敗了李典軍,但並沒有成功的把毛玠趕到自己和袁軍的中間,反而被他和鮑信等人合謀,救走了李典曹安民等人,跑到東萊去了。由於有被袁譚偷襲後路的可能,荀攸不得不放棄進入東萊追擊毛玠的行動。

如果不是還劉表這麼一個盟友,王奇就真正要面對四面楚歌了。不過劉表忙着開荊南之地,準備將其成爲自己的真正控制範圍,對於王奇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奇能守住自己的地盤就不錯了,那裡還談的到主動去進攻別人。

如果不是那幫忠臣的人數不多,影響不大,王奇還真是拿他們沒辦法。在王奇正式下了先面對袁紹,再處理各路諸侯的命令後,他們就乖乖的選擇了閉嘴。至於諸侯要求加爵進封的事情,只是給孫堅等人名義上加了爵位,沒有任何實質的提升。

期間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就是曾經有幾個和外地諸侯聯繫密切的大臣,爲了討好王奇,也上書給天子,表示要給王奇封王。羣臣正爲這件事情爲難,王奇就已經上書表示,這件事情絕對不可以,給袁紹封公,已經“幾乎”動搖國本,決不能再給自己封王,同時下令,將這些上書要求給王奇封王的人,以陰謀陷害大臣罪,統統問罪。

王奇的人得到過他的暗示,自然沒有參與這次行動。這次上書的人基本上是諸侯放在京師中的親信,王奇因爲情報網完全監控着他們,也就沒對他們動手,還準備利用他們放假消息,這次現他們的人數有所增加了,就很乾脆的決定借次機會除掉一部分。

京師中事情不斷,各路戰場上也是硝煙四起。

進行最激烈的,當然是長安之戰,由於趙雲率領洛陽剩下的兩萬弓騎兵前去支援,讓長安城中的張繡輕鬆了不少。再加上對此戰早就準備,戰備充足,韓遂連續幾次攻城都沒有成功。

張繡利用胡氏兄弟查探軍情,聯絡趙雲。在韓遂軍一次攻城戰後退兵的時刻,張繡帶着王奇預留下的一萬弓騎、幾千老西涼騎兵,從長安城中快殺出,和在外面等候多時的趙雲兩面夾擊,成功的將韓遂軍打得連退七十里。如果不是馬拼死保護,擊傷了追擊的張繡,恐怕韓遂都幾乎要做俘虜了。

而隨後張繡和趙雲共同進行的騷擾戰,讓韓遂軍苦不堪言,無奈之下,韓遂只得讓馬帶着五千騎兵斷後,自己先期撤回右扶風,準備去西涼再調軍來作戰。表面上卻上書王奇,以開繼續開戰爲要挾,討要封號。

就是這一次,因爲張繡的受傷,讓馬和趙雲兩個人有了一次交手的機會,馬畢竟年紀小經驗少,二十招不到,就被趙雲一槍挑落頭盔,大敗而歸。不過到也讓他拖延到了足夠的時間,使韓遂成功的退到了右扶風。

還有的戰事就是奉命出征呂布的徐庶黃忠兩人,去年大勝了呂布一戰後,兩人就因爲大雪而不得不退回汝南。這次出征壽春,才現壽春也不是那麼好打的。雖然一開始就輕易的攻佔了九江的門戶,臨着淮河的小城下蔡,但由於九江地區屬於南方,境內有不少河流,北方的戰士明顯有點不適應。還沒開戰,就已經有不少士兵生病,雖然還沒對戰鬥力造成影響,但繼續下去的話,肯定會引來大規模的疾病。

呂布又經過幾個月的徵兵,強徵到了幾萬新卒,此時強攻的話,以徐庶黃忠兩人的才能,要擊敗呂布還是完全可以的。但考慮到呂布剛剛娶了曹豹的女兒,和躲避到廣陵的曹操關係良好,他們也不敢冒着被曹操偷襲後路的危險,不顧代價的進攻呂布。

兩人最後上書王奇,表示如果想擊敗呂布或曹操,還不如等兩個互相有着利益衝突的傢伙起矛盾,再伺機進攻。同時利用搶佔的下蔡縣,在淮河上開始小規模的訓練水軍,也讓北軍人馬適應江南水戰。等時機成熟,再和徐晃一起,兩路大軍齊進,擊敗曹操呂布。

剛好徐晃也表示,說是接到糜竺的通知,最近經常有打着曹操旗號的海船,劫掠外出經商的徐州商船,懷疑那是被困在東萊的毛玠李典部,讓他帶兵回防。

看了這些兩邊的建議,剛好王奇也想集中兵力對付袁紹,就很果斷的下令取消這兩處的戰事。

前面的戰局,對於王奇來說並不是至關緊要的。真正有重要意義的交戰,來自郭嘉所在的濮陽防線,這也是王奇匆匆趕向濮陽的原因。

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69章 情義袁紹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一百卅九章 宗親劉曄第69章 情義袁紹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61章 轉眼三年第96章 聖人王奇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10章 近乎完勝第55章 幷州買馬第87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1章 潁川訪賢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109章 迎帝之爭第214章 高手過招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64章 執掌豫州第55章 幷州買馬第71章 關羽曹操第13章 絕世猛將第5章 語驚四座第91章 初戰潼關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117章 洛陽之危第1章 科學狂人第89章 收買人心第86章 先君先父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廿四章 諸侯使者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1章 科學狂人第一百六八章 王曹陣戰第71章 關羽曹操第25章 重回洛陽(上)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一百九七章 袁氏覆滅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一百廿八章 細說前事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1章 科學狂人第220章 呂布末路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91章 初戰潼關第80章 諸侯內訌第109章 迎帝之爭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養成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74章 關前激戰第6章 造紙封侯第一百四三章 喪盡天良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12章 譙縣之行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78章 強攻虎牢第87章 傳國玉璽第81章 王袁翻臉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130章 輕鬆退敵第62章 洛陽事變第5章 語驚四座第83章 董卓伏誅第83章 董卓伏誅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43章 水鏡山莊第74章 關前激戰關於騎兵數量問題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養成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10章 近乎完勝第35章 劉府文會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62章 洛陽事變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95章 馬超張繡第58章 著書完婚(上)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21章 鄭渾之約(下)第77章 黃忠呂布第54章 有心無心第42章 黃女月英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5章 拜師學藝
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69章 情義袁紹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一百卅九章 宗親劉曄第69章 情義袁紹第一百廿三章 先當權臣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61章 轉眼三年第96章 聖人王奇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10章 近乎完勝第55章 幷州買馬第87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85章 賈詡之策第一百七四章 海軍水軍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9章 火燒長社(下)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1章 潁川訪賢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第109章 迎帝之爭第214章 高手過招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64章 執掌豫州第55章 幷州買馬第71章 關羽曹操第13章 絕世猛將第5章 語驚四座第91章 初戰潼關第33章 白馬有賢(下)第117章 洛陽之危第1章 科學狂人第89章 收買人心第86章 先君先父第88章 喜得典韋第一百廿四章 諸侯使者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1章 科學狂人第一百六八章 王曹陣戰第71章 關羽曹操第25章 重回洛陽(上)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七九章 暫不稱王第一百九七章 袁氏覆滅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一百廿八章 細說前事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1章 科學狂人第220章 呂布末路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91章 初戰潼關第80章 諸侯內訌第109章 迎帝之爭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養成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74章 關前激戰第6章 造紙封侯第一百四三章 喪盡天良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卅七章 晚宴議事第12章 譙縣之行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78章 強攻虎牢第87章 傳國玉璽第81章 王袁翻臉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130章 輕鬆退敵第62章 洛陽事變第5章 語驚四座第83章 董卓伏誅第83章 董卓伏誅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43章 水鏡山莊第74章 關前激戰關於騎兵數量問題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養成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30章 長談長嘆(上)第10章 近乎完勝第35章 劉府文會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62章 洛陽事變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一百七一章 假死出逃第95章 馬超張繡第58章 著書完婚(上)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21章 鄭渾之約(下)第77章 黃忠呂布第54章 有心無心第42章 黃女月英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5章 拜師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