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

飼料,這纔是後世玉米的真正作用,甚至因爲玉米大規模種植的緣故,並不是每一個玉米秸稈,都會被使用,被當做飼料處理的,甚至一定程度之下,焚燒是唯一的選擇。

焚燒,恐怕是莊稼的秸稈利用之中,最爲簡單,卻有最爲低級的一種應用方法,草木灰之中,蘊含了一定的肥料,把它埋入到土裡面,可以一定程度上面,增加土壤的肥力,可是這個增加很少的。

大部分組織,蛋白質,還有其他的一些有益的成分,都通過焚燒,全部的燒燬了,甚至這種劇烈的燃燒活動,也會讓熱量根本無法做到利用,大量秸稈的濃煙,還有二氧化碳之類的,也會污染環境,這些都是它的壞處。

可是有一點點,方便,只要把玉米收割完畢,留在田地裡面的秸稈,稍稍的幹一下,點燃就好了,這樣省時省力,其他的各種的處理,都比較浪費功夫,或許周圍有一個飼料廠,還會在周邊收購一些,可是稍稍遠一點,運費都划不來,只能夠浪費到地裡。

趙信當然不會這麼做,在這個時代,他對於整個國家,擁有着很強的控制性,也連帶着,他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指示。

雖然沒頭沒腦的發佈了這個命令,植物專家們,稍稍一想,特別是簡單的計算了植株的重量,就可以知道了,這個數字極爲的可怕,按照尋常的來計算,目前定海軍,需要15畝的草原,才能夠養活一頭牛。

15畝絕對是極限的程度,必須要保證水草豐美的前提下,纔可以達到,同樣的,這只是一年,特別是第一年,牛羊對於草場的破壞性太大了,往往要增加一倍,甚至更多才可以,但是清楚玉米之後,就可以3畝地養活一頭牛,這個對於畜牧業的發展,太大了。

這也是玉米的最終的功效,在後世,玉米更多的,不是作爲主食存在的,他往往是工業原料,比如說,製作酒精,還有其他的化學工業的原料,同時,他也是畜牧業的基礎,青儲之後,或者是乾脆通過一定的加工,加工成爲飼料之後,纔是的最佳的選擇。

現在,定海軍,在定海軍,還有北宋推行的集中養殖業,更多的是使用糧食作爲基礎,一旦使用了的玉米的話,加上青儲飼料。玉米在糧食上面只是附帶的,真正的養殖纔是終點。

按照肉牛來計算,基本上3年1000斤來計算的話,每畝玉米每年可以產肉100多斤,這就是1石,跟現在,糧食計算的方法,都是在3倍以上,平均4倍的左右。從這個意義上面說,玉米效率,應該是在一倍,甚至更多的程度。

這樣的算下來的,一畝玉米的產量更高。可能是兩倍,甚至更多的產量。

糧食專家上面,沒有考慮那麼多,可是在把畜牧專家,引入青儲之後,經過了20天的的時間,把青儲做好,並且把青儲好的飼料進行餵養這才發現,跟普通的青儲相比,這個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的青儲飼料,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個效果相當於之前的青儲飼料的幾倍,

玉米的特點,就在於,他根莖之中,蘊含了大量的多糖,還有一些可以供牛羊食用的物質,經過青儲強化之後,效果更好,單純本身,就可以支撐一個龐大的畜牧業了。

玉米產生的實驗,加上畜牧上面的優點,讓玉米一下子的級別提升了,從一個革命性的物種,變成了一個支柱性的物種。

這一批玉米,甚至是下一批玉米的種子,就至關重要了,第一批5噸的產物,產生200倍的增幅,達到了的1000噸,而後續,一連串的輸入,一共是輸入大概100噸左右,最終,不足一年的時間,增長到了1.4萬噸,按照7斤的標準種植的,7噸是2000畝,第一批的種子,大概可以種植200萬畝,這基本上,已經是北方能夠調整出來最大數量的土地。

在植物專家額首肯之下,在趙信的大筆一揮之下,立刻選出了400萬畝的,土地,進行玉米的種植,未來,會根據情況,不斷的研究,不停的擴大的種植的面積,以保證糧食生產,同時,也保證了畜牧業的不斷髮展。

一個玉米,就有這麼可怕的效果,在稍稍散發了之後,最少說在中高層,對於美洲的投入,漸漸的,沒有人去說了。

哪怕是在現在,糧食作物,相比,玉米絕對可以算的上是王者,糧食的重要作用,也逐步的顯現出來,對於定海軍的好處是巨大的。

本身,遼國就是傳統也畜牧業的地區的,牛羊馬的養殖數量巨大,定海軍在遼國的基礎上面,又提升了養殖的數量,比如說,更加的科學,青儲和圈養,這樣雖然說,養殖的產量激增,目前定海軍控制的範圍之中,養殖牛羊馬的數量,幾乎超過了遼國極限的4倍,雖然說,用了種種方法,解決了一定的問題,可是不可避免的,這樣長期下來,草原會退化的。

沒辦法,草原的容納程度有限,在人口和各方面的提升的前提下,不斷的向着大自然索取的,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打擊。

趙信從一開始,在島嶼發展的時候,就非常的注重可持續發展和污染的問題,等閒不會做的滅絕性的開發和發展,因爲他知道,人口太密集了,一旦滅絕性的發展,污染了環境的話,未來他一定是千倍,甚至百倍拿出來,來彌補這些的。

可是對於草原,到是沒有那麼迫切,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是非常強的,就比如說,污染如果,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可能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都未必能夠修復,可是一旦進入到大海之中,除非是那種不可稀釋或者降解的,大部分都可以被自然修復。

只要不是長期,長時間的過度放牧,一旦有別的替代之下,就可以自然的恢復。

趙信當然知道這一點,可是在發展的初期,根本無法應對這一點,再加上他對於北美的三大作物,也有一定期許,所以才選擇了這樣的方法,只要活得了美洲的三大作物,確切的說,只要活得了玉米,那麼,一切就不成問題了。

現在,玉米獲得了,一定程度之上,有了玉米,就代表着畜牧的被激發,玉米植株之中蘊含額飼料的價值,通過深加工,青儲等一系列的方式,加入到飼料之中,提升各種畜牧的產量,同時,一些缺乏的東西,可以用骨粉,魚粉,等代替。

魚肉,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吃的,可是魚肉來自於海洋,可以算是大自然的另外一種的恩賜的,在目前,整個海洋之中,魚類資源富集的前提下,只是中國人一家出手,選擇不是破壞性的捕撈的話,可以支撐很長時間。

相對於更加貴重的牛馬羊,魚類的加工之後的粉末,可以成爲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通過畜牧的消化吸收之後,變成廣大老百姓喜歡吃的,這也是一種轉換。

實際上,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肉類的生產,都是一個轉換的過程,如何讓他更加的經濟實惠,纔是關鍵。

這一點上面,沒有任何一種作物,一種植物,能夠跟玉米相比,就算是被稱之爲畜牧的極品的苜蓿,也無法相比,沒有那麼一種的產品,在糧食和飼料這一點上面,跟玉米完美的結合,玉米也是因爲這樣,成爲了後世,種植數量最多的糧食作物之一。

3畝地可以養一頭牛,或者幾隻羊,但從這一點上面來說,肉食上面的收穫,已經是相當的可觀了,這是把農牧業結合起來的方法。

之前,只有幾噸,最多到100噸的種子,現在,種子的數量超過了1.4萬噸,可以供給200萬畝的土地種植,從這個意義上面,是成百倍的大規模的推廣了,可是玉米,在整個糧食作物之中所佔據的分量,還是讓這個推廣非常的謹慎。

第一批的玉米的種植,是專門畫出來的,都是經過測算,比較適合玉米生長的,別說是乾旱了,就算是土地貧瘠一點的,都不會選擇。

同時,普通的老百姓,農場,並不熟悉玉米的種植,這是一個來自於北美,跟之前中國北方種植的大部分的作物,都完全不一樣糧食,如果沒有人指點,怎麼可能能夠成功。

這一點,研究院也考慮在內了,因爲玉米的複雜性,由研究院的專家,還有一些農場組織起來,不到提供了大量的科學的指導,也提供了相當多的裝備。

很顯然,在這樣遠超過普通種植手段的

幫助之下,玉米的種植,當然是獲得了圓滿的成功,本身,他們探索的位置,就在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地方,這裡的維度,跟目前定海軍所佔據的維度差不都,種子沒有溫度的適應,又是經過了研究院的培育,最少說,在種子階段是相當不錯的。

趙信,不但提供了種子,也提供了種植的方法,這種種植方法,並不是研究院研究出來的,雖然說,定海軍的研究員,已經形成了一個科學的體系,各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可是跟後世,跟21世紀,經過了幾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的培訓,對於科學和農業認識到更深層次的種植方法相比,不知道差了多少的,哪怕趙信也不懂得裡面的技巧,可是拿來主義,把這些經驗都給拿來,直接填鴨式的交給這些人,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讓人欣慰的。

才用了很短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培訓的過程,玉米的各方面的需求,都已經達到了,唯一缺乏的,只是後世的一些專門使用在玉米上面的肥料。這一點,可以用化肥和綠肥結合來代替,或許會有些差別,但是差別不大。

後世的研究,是在一定巔峰的程度上面,再更上一層樓,看起來畝產超過了的1500斤,可是這並不是某一個單項能夠達到的程度,如果單純在單項上面,一個單項多個三四十斤就不錯了,可是所有的單項,在所有方面都做出努力,疊加起來,就產生了倍增的效果。

定海軍現在,整個農業技術,還是相對較低的程度,別說是複合肥料了,就算是化肥,也是最基礎的那種,對於種植科技,對於種子優化這方面,還根本就滅有多少的成果,在這種情況之下,談什麼更高級的複合肥,完全滅有意義,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同樣的,這麼第一批的玉米,會產生不錯的效果,甚至產量會很高,原因很簡單,玉米的一些病蟲害,在這個時代是沒有的。

要知道,這可是第一批,本地的一些動物,還沒有養成吃玉米的習慣,一些專門針對玉米的一些害蟲,也沒有進化產生。

這就跟澳大利亞的兔子一樣,他是先進物種,到了澳大利亞之後,又沒有天敵,本身繁育有可怕,這就成爲了一場可怕的戰爭。

玉米當然打不到那種程度,可是第一批種植的,效果非常的可怕。

在實驗室之中,一畝地的播種3斤,最終,達到了300倍的增長,牧場達到了900斤。在推廣和大田種植的前提下,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可是一畝地種植的卻達到了7斤,最終,回報比是在125倍左右,

畝產接近900斤,這也是過去這麼多年,無論是小田,還是大田種植,產量最高的東西了。最少8石,甚至接近9石,一些比較適合的,達到10石的都有,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一樣,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幾乎不會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中國人,或許直接吃玉米不行,中國人的腸胃,還滅有適應這樣的食物,可是在管飽,還有類似中國的做法,玉米麪,玉米糝,玉米棒等等,這些做法出來之後,填飽肚子是沒有太多的問題了的。

有了這些之後,中國的糧食安全,在相當的程度下面,是有保證的,如果在加上合理的青儲和飼料廠的利用的,一定程度上面,一畝玉米的產量是非常驚人的,這些會共同構築成爲定海軍的糧食安全基礎。

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
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