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

因爲被韓琦搶先,失去了第一次說出這個計劃的突然性,賈超昌是相當的不爽,可是不爽又能夠怎麼樣,項目已經被泄密了。

賈超昌不知道,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實際上,他對自己太自信了一點,涉及到了5萬人,超過20位各種的將軍,你想要徹底的保密,是根本不可能。

或許說,韓琦沒有回來,賈超昌能夠輕而易舉的遮擋住,可是韓琦回來了,成爲了第一樞密副使,在樞密院的權勢,幾乎可以跟賈超昌並列的時候,這件事情,實際上,已經不能阻止了。

賈超昌也很着急,也想趕快的出兵,可惜,一些準備還沒有完善,這是一場關乎北宋國運的大戰,也是一場面對遼國的戰爭,從北宋成立之後,面對遼國就幾乎沒有戰勝過,特別是澶淵之盟之後,更是把這種畏懼上升到了極點。

在這種情況下,只是文臣出身,被頂在了樞密院這個位置上面的賈超昌,並沒有這個魄力,他只能夠再準備一些,等到有把握了再說,卻等出了問題。

實際上,韓琦也是在近期才知道這件事情的,知道了之後還真的嚇一跳,他完全沒有想到,看似弱勢,甚至在朝堂上面,不聲不響的賈超昌,居然弄出了這麼大的一個衛星的。

在認真的瞭解了之後,韓琦發現,是一個機會的,本身,在換裝了長弓之後,北宋在野戰的實力上面,已經不低於遼國的精銳步兵了,這一點是在西北,用真正的戰鬥來證明的,整個北宋,沒有官員比他更加的清楚,因爲他就在現場。

在西北的時候,韓琦就想過,是不是等以後掌握了樞密院之後,選擇一次攻擊,哪怕是拿下部分的被佔土地也好的。

可是賈超昌明顯更加的超前一步,他整訓了5萬禁軍,這些是主力,未來可能牽扯到的,高達30萬,一旦開啓戰端,那就不是一點點的收益,那是奔着徹底的拿下幽雲十六州去。

這可就有些膽大了,可是真的仔細想想,還真的有機會。

北宋的實力大增,還有炸藥這樣,攻城拔地的殺手鐗,而相應的,遼國在這段時間,是受到了巨大的削弱的,雖然說,軍隊上面的削弱不對,遼國還是擁有可怕的軍隊數量,可是根基已經受到了影響。

如果今年的情況蔓延下去,明年,遼國就將無法支撐龐大的軍隊,人口都少了一半了,各種的收入,甚至是糧食,都會有巨大的減少。

到時候,遼國要麼向北宋來勒索,要麼,乾脆就只有搶了,這種情況下,先下手,絕對是爲強的。

韓琦比起賈超昌,在軍隊上面,更加了解,已經準備了這麼長的時間了,機會也到來了,夏季馬上就要到了,這是最好的出兵時間,真的拖到了冬天,那對於北宋時不利的。

賈超昌的準備,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正好趁着這一次,整個朝堂,都討論函谷關的時候,主動的拋出來這個。

相對於韓琦的拋出,賈超昌不遺餘力的準備,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再怎麼說,不管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賈超昌就是樞密使,而且在樞密使的位置上面,做了好幾年,他是有他的關係網和黨羽的。

當這些人一起搖旗吶喊,再加上韓琦的勢力,兩個強大的軍方人員,匯聚到一起的時候,所展現的力量,就算是章德象,都未必敢直面鋒芒。

最關鍵的是,這是北宋一直以來的期待,從太祖,太宗,到真宗,三代皇帝,孜孜不倦的努力,無不是這個。

有了幽雲十六州,在北方,將會有一個堅硬的支撐,從秦朝開始修建的長城,東北部,就在幽雲十六州之中,只要稍加修繕,就會成爲一道強大的防線,把遼國隔絕在外,整個中原,也就徹底的安全了。

同樣的,在目前北宋的領土上面,適合養馬的地方不多,也就是剛剛拿下的西北土地,可是在幽雲十六州,本身就有養馬的傳統,到時候,已經消散的靜塞軍,未必不可能重新的出現。

現在,輪番的講述,從資金層面上,從物資層面上,再從軍隊的戰鬥力上面,一個個的鮮活的例子,放在那裡,就算是最保守的,也不敢說絕對不可能,甚至一些樂觀一點的,已經在考慮,到底是拿下幾個州,或者是全部的州。

仁宗動心了,之前,幾乎每年都有一些邀寵的官員,上書關於幽雲十六州的提案,他一直按下不提,也不說因此而怪罪,畢竟幽雲十六州是政治正確,如果真的追查的話,反倒是冷了這些朝臣的心。

可是,仁宗也不是讓人隨便的糊弄的,一個連一點點軍事都不懂得的人能夠計劃的,這中間很多都是邀寵的,這些人,明面上不處理,可是很快的,都因爲種種其他的問題,一一的處理了。

曾幾何時,仁宗不是沒想到,真的實現父親祖父的意念,收回幽雲十六州,可是,這是一個山啊,連西夏都解決不了,從邊患變成了心腹大患,整個北宋的財政,因此而出現了巨大的問題,這些如同一座山一樣,狠狠的壓在了仁宗的心上,他顧不得這些。

可是現在,賈超昌,韓琦,還有所有懂得軍事的官員,一直認可,在東府這邊,除了章德象,作爲首相,不隨便表態之下的,其他人更多是默然,而不是反對,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北宋養士數十年,到仁宗出現了井噴,從他親政開始,各種的出色的人才不知道凡幾,他們都支持,或者是不反對的情況下,這個實現的可能性,就不低了。

韓琦的話語,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實際上,這一點,他早就有準備了。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前,擺出來的一切,都是自己方面,無論是換裝了長弓,擁有了火藥的禁軍,還是物資武器等諸多方面,這些都是在述說,北宋這邊的實力,遼國那邊呢?

換成之前,還真的沒有辦法,北宋對遼國的瞭解,也就是一些使節,還有一些道聽途說的部分,這些不能說不正確,可是時效性較差,時過境遷之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機會,等到北宋知道以後,事情已經發生改變了。

趙信提出的調查遼國,從最基礎的民生的情況調查,這是一個數據龐大,卻不容易被發現的方法,國家的國力,不單單是軍隊,還有這些最細微的地方的,然後以此爲基礎,逐步的向上。

有時候,大的基礎數據,再加上一點點其他的情報,就可以推算出很多的東西,避免了之前,必須要進入遼國高層問題。

遼國是以契丹族爲主,他們跟漢族有很大的區別,契丹貴族在遼國又地位超然,他們不可能被策反,也就無法知道更高層的信息,這是北宋之前沒有情報的根本。

現在,在大量收集各種數據的前提下,加上位於遼國境內的那些背靠北宋的漢民,最終還是會得到比較系統的報告的。

皇城司的人,第一次介入到了大型的軍政計劃之中,雖然,他們還不知道,可是調動了皇城司收集到的,超過千宗的各種卷宗,系統的分析了遼國的情況之後,很多問題都豁然開朗了。

看起來還強大的遼國,軍隊數量實際上是減少了,沒有他們宣稱的那麼大。

元昊在遼國腹地的攻擊,直接造成的殺傷並不算很多,十來萬人而已,可是間接上面就多了,一個個部族被滅亡,就算是有幸存者,也都是老弱婦孺。

這些人,不是隨隨便便就放在那裡就可以了,這些人,幾乎都必須要守護。

遼國是部族制度的,部族就代表着一切,土地,人口,財富,整個遼國的軍隊,大部分也都是部族提供的,大的部族,提供的多一點,小的部族提供的少一點,聚沙成塔,才成就了遼國可怕的軍力。

現在,這些軍隊服役,可是後方的部族卻已經損失殆盡了,這種情況下,還剩下的老弱婦孺就是他們的牽掛,最少有10萬軍隊,卸甲回田,他們必須要回到部族去,否則的話,在草原上殘酷的環境之下,三五年之後,他們的部族就會徹底的消失。

勇士們爲部族創造功勳,可是部族卻是勇士的依託,沒有這些部族給與的財富和物資,他們也無法心無旁騖的殺敵。

除了這些,部落的爭鬥也開始變多了,一些部落被滅,大部分都損失了,剩下的實力,不足以支撐龐大的領土和財富,必然會引發周圍的部族的窺視。

遼國中樞,當然知道,這種情況,並不是一個好事情,真的鬧大了,會影響到遼國的穩定,可是他不能管。

優勝劣汰,自然選擇,這是草原上面的傳統,契丹族也是在草原上面,通過廝殺,獲得了領導權,各個部族,以歸附強者的姿態,歸附了契丹族,一旦契丹族衰落,肯定會被拋棄的。

這是動搖整個草原上的根本的方法,他也只能夠看着,再說了,跟元昊的對戰,讓契丹族也是損失慘重的,沒辦法干涉草原上面的殺戮。

類似的殺戮,最少又造成了50萬以上的傷亡,一個人殺,不如更多的人殺,不少的戰士和青壯,也就跟隨着草原上面的廝殺,徹底的埋沒了。

皇城司提供的報告非常的詳實,不說是具體到了某一個人,卻已經精確到了大部分的部落,雖然說,朝堂之上的這些文臣,不知道爲什麼,遼國會這麼的做的,明明自相殘殺的事情,還不干預。

這個問題,不重要了,北宋的文官,不必去管,遼國到底是怎麼去管理的,他們只要明白一點就可以了,遼國真的是被大規模的削弱了。

20多萬的軍隊,放在任何的國家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更別說超過500萬的人口,這對於北宋都是一個巨大的傷害,更別說遼國。

在這個時候,遼國明顯虛弱的時候,不趁機打一打,難不成,等到遼國緩過氣來,籌集了更多的軍隊,到北宋來打草谷。

因爲皇城司的調查,遼國首創最多的,不是軍隊,而是最底層,沒有這些最底層的牧民,源源不斷的提供牲口,遼國怎麼可能富裕。

一直以來,遼宋之間的平衡,澶淵之盟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遼國本身,差不多可以自給自足纔是關鍵。

部落不說,只要是建立國家的,都不願意發動戰爭,西夏也是過不下去了,纔會搶的,如果遼國也發展到這個程度,那麼比西夏的威脅更大了,提前消耗一波,甚至拿下幽雲十六州,最起碼也要犬牙互搓,不讓遼國徹底的站在地利的一邊,這纔是正常的。

皇城司,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朝堂之上,在衆多巨頭之中,不可能拿出假的消息,況且之前,元昊在遼國的動作,通過皇城司,以近乎直播的方法,放在了衆人的面前,他們早就知道,遼國已經大大的吃虧了,卻只是沒有最終的數據而已。

面臨着這樣的遼國,還不動手,那不是北宋的所爲,更別說,韓琦和賈超昌已經做好了準備。

經過了三天的商議,東府擬旨,經過樞密院,三司,還有仁宗的一一認可之後,行程了一個龐大的計劃,賈超昌的計劃得到了認可,整個北宋的國家機器開始動作,全力支持北伐。

賈超昌此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雖然仁宗算是照顧,這件事情以賈超昌爲主,可是韓琦插入進來是什麼事情,並且在戰爭開啓之後,賈超昌坐鎮汴梁,做後勤支持,而韓琦則總督4道,在前方指揮,誰將來的功勳更大。

努力了半天,白白做了嫁衣,賈超昌是要多不爽,有多不爽。

可惜,大錯已經釀成,他也無力改變,只能夠推動着這件事情,順利的發展,而身處在汴梁的趙信,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提議的拆掉函谷關,居然引發了這麼樣的效果,北宋居然主動的去打遼國,去收復幽雲十六州去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
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