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

從種子的倍率來說,300倍生長比,造就了玉米的高昂的產量,在試驗田之中的種植,用普通的密度來計算,這個數字非常的驚人,哪怕是在實驗田之中培育,還沒有完全的收穫,甚至不知道乾透了是多少的的,可是就算是以最低的來計算的話的,8石是肯定的,10石都有可能。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在這個玉米沒有放在面前之前,無論之前再怎麼的去說,都沒有直接看到的來的真實。

這些第一批接觸到玉米農業專家們這才知道,爲什麼趙信不遺餘力的,要推動美洲探索,這個遠隔萬里之遙,甚至遙遠到天邊的地方,真的是一個好地方,哪怕爲此花費了鉅額的資金,讓很多人彈劾反對,都堅定不移。

在定海軍的思維體系之中,糧食,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的,整個定海軍,從立足,到發展,再到的後續的一系列的舉措,保障糧食發展,保證居民有足夠的糧食吃,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從來都不曾變化過。

人要有飯吃,纔不會慌亂,飢餓的人,什麼都可以做出來,在饑荒的時候,易子而食的比比皆是,虎毒尚且不食子,更別說人了,都是親的,爲什麼易子而食,不就是自己孩子下不去手麼,爲了不餓死,什麼都做的出來。

在研究院之中,有一些就是在定海軍最初的時候,加入到定海軍之中,他們都是處於人間的最底層的,特別那些在兩淮,遭遇糟害的,都已經逃出來了,想要找一門活路,可是真的能夠活下來麼,他所求的,只是那麼的很少的一絲的機會。

留在這裡,肯定就死了,出去了,或許還能夠活下去,可是這個機率非常的渺茫的,有些人,已經受災逃出來很長時間了,不說易子而食了,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

後來,努力學習,加入到農學院的,也是爲了這樣,能夠提升一點的糧食產量,能夠讓他們多打一點點的糧食,這對於普通人而言,就代表着饑荒的可能性降低的。

這些年來,趙信一直對於農學院的投入巨大,並且提出了很多的理論,這些學者和實驗員們,用了巨大的努力,最終完成了不少的課題,別的不說,整個北宋的糧食畝產,平均提升2石,就是他們的努力,而定海軍本身,在佔據了遼國之後,更是直接使用了在北宋的先進的經驗,立刻讓遼國的畝產,從2石晃盪,增加到了6.5石,這個比起北宋還要強大。

可惜這已經是極限了,從1石到2石,再到3,4石,這個提升來的容易,可是到了6石以上,沒一點點的提升,都極爲的困難。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從0到50是比較容易的,50到70,也不算很難,可是一旦更高,比如說,到了90分以上的話,可能沒提升一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起70分之前的全部努力都要困難的多。

定海軍的農學家,在這麼的精益求精,不停的努力,追求可能一兩斤,或者是十來斤的提升的時候,有一個基數如此之大的糧食,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起步就是8石,極限可能是8石的翻倍,這個糧食產量的,直接讓所有人都宕機了,一些有過悲慘經歷的,甚至在想,如果說,在幾年前,或者是十幾年前,就有這麼的作物的話,他們的悲慘命運,或許就不會出現了。

不過很快的,他們就清醒過來了,留在北宋,想不說有沒有這樣的作物,就算是有,又能夠如何,固有的階層之下,他們或許可以憑藉着這個新的糧食作物,達到果腹,抗風險的能力強一點,可是制度不改變,他們註定還是沒有未來的,填飽肚子又如何,又怎麼抵擋天災,當天災超過預期的話,他們依然無法抵擋。

也就只有是來到了定海軍,在這個新的體制,甚至是特別的環境,才能夠讓他們平穩發展,從沒有溫飽,到溫飽,小康,甚至是富裕,只有有了足夠的基礎和積蓄,才能夠抵擋風險。

玉米的出現,等於是讓定海軍,在原有的保障的基礎上面,更平添了一層,本身定海軍開墾的土地,比起遼國的時候多的多,種植的糧食產量也很多,糧食安全是得到保證的,得到玉米,一下子躍升斤倍的提升,這對於糧食安全,更加是穩如磐石。

看着試驗田之中的玉米,越發成熟,逐步的接近收穫的季節的玉米,同時,在其他的一些試驗田之中,也同樣種着,稍稍晚一段時間的玉米,這些玉米,跟這些即將成熟的,形成了一點點的差別,從10天,到20天,30天不等,可是一樣的漲勢喜人。

美洲大陸,玉米的種植面積非常的龐大,在最初獲得了幾噸之後,後續,伴隨着跟印第安人的交流,特別是通過一些交換,獲得了相當多的玉米,最少在50噸左右。

這是最初運回來的數量的10倍以上,如果放在試驗田之中,可以保證的長時間種植的,並且把種植的面積,擴張到的30萬畝,這已經不是實驗性的種植了,是一定大規模的種植。

不說是300倍的倍率,就算是120和150倍這個倍率,9石平均的畝產,最終產出就可能是270萬石,也就是2.7億斤。

如果一畝地種植7斤的話,差不多可以保證4000萬畝的土地,這已經是遼國耕地面積的幾分之一了,基本上達到推廣的目的了。

實際上,種植的並沒有那麼的多,這些陸續都運回國內的玉米,它們沒有遭遇到危險,都成功的運輸到了定海軍,沒有出現一點點的事情,只不過,不太合乎時令,沒辦法全部種植。

種植糧食,需要按照天時來種植,不依靠天時,輕則減產,重則的顆粒無收,哪怕收益再高,顆粒無收也是無法接受的。

定海軍國土面積上面,維度還是稍稍偏北一些,除了少數地區,大部分的地區,應該是在高緯度地區,進入到9月份之後,外界的溫度已經極低了。

玉米特性很好,抗乾旱,卻不可能在冬季之中在遼東的野地之中生存,這些陸續運送回國的,除了少部分在第二批,第三批種植,讓玉米在試驗田之中的數量,增加到了1.8萬畝之後,就沒有再種植了,只有小部分,放在實驗室的恆溫田裡面,進行一系列的實驗。

幾年的時間之中,定海軍奠定了科技的基礎,也形成了一整套農業科技方面的研究,這些被一一的應用到了玉米的選育和培養上面,進一步的判斷出玉米的一些特性,加強定海軍對於玉米的瞭解。

趙信拿出來的種植方案,固然是21世紀,經過了多年的培育,總結經驗最終成型種植技術,要說一點問題都沒有,那也是騙人的。

不說相隔千年,種子上面的差距,就說工業化程度,還有對於化肥對於農藥的深入性研究,這一點,定海軍都大大的不如的,或許種植方法可以兼容,但是肯定會有一些疏漏,或者是不足的地方,這些都需要研究院進行逐步的磨合,甚至做出調整和修改。

只是幾個月的種植,玉米的產量,已經讓所有人都震驚了,至於它的特點,比如說,抗旱的性能,還有在高緯度,還有北方種植的優勢,這些都展現了玉米的可怕,更別說,他的口味上面,也非常不錯,使用的方面相當的多樣性,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鉅額的投入,在玉米被發現,回國了之後,就已經賺回來了,這是一個可以長期種植,並且對於糧食方面,有着巨大補充的作物。

就連實驗室的人員,都以爲,這已經是玉米的極限了,趙信在第一批玉米即將收割的半個月之前,又拿出了一項新的任務,那就是研究如何把玉米杆的綜合利用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方案,比如說,利用玉米秸稈,製造飼料的,用於養殖方面。

在定海軍,從最初,開始開發養殖的時候,就已經提出過青儲的方法,雖然說,普通的草,也可以青儲,可是在所有可以青儲的東西之中,玉米是最合適的,玉米之中,富含了各種的樣樣物質,通過青儲,減少了有害的東西,增加了有利的東西,最終弄出來的東西,纔是最爲合適的飼料,對於飼料來說,效率非常之高。

說實話,在此之前,整個研究所都被玉米的高產量給吸引了,他絲毫沒有注意到,不說玉米本身的產量,就說是植株來說,玉米的植株也是非常可怕的,一顆玉米種子,能夠長成小樹一樣的玉米,這個生長的效率非常的可怕。

青儲,還有研究飼料這個議題,一經被提出來,就立刻引起了轟動,雖然說,玉米還沒有完全的成熟,可是在實驗室之中,是有一些成熟的,同時,研究植株,小批量的話,可以不等成熟的,把未成熟植株也考慮進去的。

首先,當然是青儲,這是定海軍使用最爲成熟,同樣的,也是的應用的最爲廣泛的方法,早在拿下西夏之前就開始嘗試着,之後,在韓琦的西北大規模的推廣,產生了巨大的成效,西北能夠奠定目前的養殖基礎,青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後來,在定海軍拿下遼國之後,才真正的應用了青儲,青儲可以增加牧草的利用效率,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比起乾草來說,要強一些的,對於動物的越冬有着很不錯的作用。

正因爲有巨大的效果,在畜牧研究所之中,關於青儲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下來,定海軍對於青儲也非常的熟悉,無外乎是用一定的溫度和溼度,讓這些植物發酵,生長出更多,更容易讓牲口消化的飼料,以提升養殖效率。

玉米天然,就是飼料的標配,後世的很多飼料廠,大部分都是利用玉米植株來生產的飼料,這樣的飼料物美價廉,對於牲畜的生長也是有好處的。

稍稍青儲一下,就可以,這些非常成熟的東西,跟玉米簡直是珠聯璧合的,這個只要按照這個來製作,最終的各方面的數據,都非常的完美,是最好的飼料的來源。

飼料,這纔是玉米真正的功效,糧食只是它的一部分,飼料纔是終點,本以爲玉米的功效,會只是糧食的作用,卻沒有想到,還有飼料這麼一出的,這下子,提升了玉米的綜合用途。

加上這個,玉米的綜合作用,應該是會遠遠超過的小麥和稻穀,這纔是提升最終的關鍵,這些纔是玉米全部用途。

青儲飼料的方法非常的簡單,甚至之前在,西北,在目前定海軍的草原上面,也有應用,總結出了相當的方法,完全利用上之後,很快就把玉米關於飼料上面的用途。

相對於玉米來說,玉米杆的重量更大,一般的產量在3噸到3.5噸左右,不說全面的利用和生產飼料,就說最簡單的青儲飼料,這個就算是沒有機械設備,一家一戶都能夠進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青儲發酵之後,整體的重量會到降低10%到20%不等,也就是說,從這個意義上面,不說玉米本身的產出,一畝玉米,可以產出3噸飼料。

這是一個極爲可怕的數字的,按照普通一頭牛,每天32千克草料來說,青儲飼料只要使用18到25公斤的左右,節約大概是40%左右,效果卻會更好。

這樣,一年下來,一頭牛的消耗,應該是9噸多,也就是說,3畝地的秸稈青儲之後,可以養活一頭牛。

在這個數字出來之後,負責的研究的人員,首先感覺到,會不會這個數字是計算錯了,可是所有的一切記錄,都是以最爲科學的方法,甚至連牛,都吃了一個月,不但沒有問題,還長肉了,效果非常的好。

知道玉米杆可以作爲飼料,可是青儲之後,數量這麼多,效果這麼好,他們是絕對沒有想到的,從這個意義上面,在所有人的眼裡,玉米的作用再一次的提升了,之前已經是戰略高度了,現在更是達到無價之寶的程度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十二章 蠻橫
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十二章 蠻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