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

趙信晚上,也吃的大黃魚,這種到了21世紀,已經沒有辦法享受的美味,絕對是讓人稱道的,他吃下的,是10斤以上的大黃魚。

這種大黃魚,如果放在後世,絕對可以賣上天價,一條相當於一輛車,甚至是車子之中,比較好的那種的。

7斤左右的野生大黃魚,如果拍賣的話,都可以達到13萬以上的高價,10斤的,肯定要上升一個檔次,25萬到30萬,纔是他的終點。

可是在這個時代,在中國海域,大黃魚可以說是氾濫成災。

沒有多少的天敵,海洋之中天然獨特的環境,讓他們放肆的生長着,穩定的環境產生的海藻,供給了整個海洋的食物鏈,這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

10斤的魚,用了4種做法,有些是北宋獨特的,有些是趙信改良的,總之,把大黃魚的味道盡顯無疑,絕對是可以稱道的。

大黃魚的味道鮮美,另外一個鮭魚,當然也不差,這種在後世有一種名字,三文魚,三文魚刺身,可以說是一道名菜,特別是北方的三文魚。

這種魚,多生活在大西洋,或者是太平洋的北部,靠近美國那邊,能夠在定海軍附近,發現這種魚,也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接下來的日子之中,海船繼續的海試,不過第二天第三天,就沒有第一天這麼好的運氣了,第二天勉強達到了12萬斤,只有第一天4成左右,第三天,一下子降低到了5萬斤,只有第一天的六分之一左右。

接下來,略有回升,在漁夫們的幫助之下,他們慢慢的找到的訣竅,在季風和洋流交匯的地方,魚類資源較多。

可惜,在定海軍附近,最少在600裡的範圍之內,沒有超級大漁汛,類似之前的大黃魚是一個幸運,最大的魚羣也不過是9萬斤左右。

不過,小規模的魚羣卻不少,3艘船,基本上可以達到9到12萬斤的程度,這也是每天的日產量。

12萬斤的魚,在大肥豬,以200斤爲例的話,差不多就是600頭,這個數量真的不少了,可是跟定海軍比起來,還是有些杯水車薪的。

好在,爲期7天的訓練,已經完成,陸續有3艘船投入,他們繼續前輩們的腳步,而第一批的這些船員,已經逐步熟悉了整個捕魚的過程,他們已經熟悉了,再在定海軍的周圍,有些浪費大船的性能。

出海的漁船,就算是在順風的前提下,也不過是11節到12節的速度,三四個小時,也不過是走百里左右,來回一下子,就是8個小時,一個白天才多少,14個到15個小時,還是夏天。

真正用於捕魚的時間,可能就是五六個小時,這樣的捕撈效率非常的低。

三艘船,總計千噸的容量,卻最多隻能夠幾萬斤的弄回來,這樣效率不高。

趙信實際上,已經提醒過他們,在定海軍的周圍,沒有什麼漁場,最近的,可能都要的四五百里開外了,第一天的幸運,真的是幸運而已,後面的一天天,才如同當頭一棒。

好在,他們已經熟悉了,無論是對於船,還是對於捕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行比較遠的航行了。

定海軍現在,保障力量不算完善,因爲紮根於海島的關係,最多就是在其他的港口,取得一些可以經營的地盤,沒辦法全面的爲定海軍提供全面的支持,可是一些簡單商業活動是可以的。

之前對於琉球的行動,軍艦根本就沒有敢走內側,是直航的,這樣危險性相當的大。

漁船比起軍艦來說,低了不止一個檔次,這樣如果直航的話,會更加危險。

好在,漁船沒問題,哪怕是大一點的漁船,它也是漁船,當所有的魚獲,還有其他的東西亮出來,還有什麼問題,就算是被有心人關注,也不會泄露很多的秘密。

以定海軍爲中心,前往的方向,主要是向下。

在中國的近海,魚羣集中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各條大河的入海口,比如海河,黃河,長江,珠江等等。

這些河流,都是大河,入海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水,衝擊力相當的強悍,他們的衝擊,會把底層的營養物質沖刷起來,餵養浮游生物,引來大量的魚。

這是生物的活性,就如同在密林之中,溪流的地方,多是最危險的地方,原因就很簡單,任何的動物都需要喝水,這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食草動物要喝水,他們引來了食肉動物,他們不是不知道危險,可是本能,還是讓他們到來,也因此,這裡就成爲了猛獸的捕獵區。

對於魚類也是如此,在大海之中,浮游生物是很多生物的食物,特別大量的話,而且固定,就成爲了一個可以捕食的區域,按照食物鏈吸引來的衆多魚類,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集的漁場的。

這個漁場的範圍,幾乎遍佈在長江口,差不多幾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佈了大量的魚類,甚至不乏一些大規模的魚羣。

這裡是捕撈的天然所在,一旦抵達,只要沒有颱風,或者是其他惡劣的天氣,就可以長時間的捕撈,或許,沒有辦法帶回去新鮮的魚,可是收穫,卻是之前在海上零散的碰運氣的很多倍。

早在趙信定下來,發展漁船的方略的時候,趙信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長江口,或許會成爲未來漁船捕撈的核心,所以提前興建了一些補給。

現在長江口,還是一片比較荒僻的所在,後世大名鼎鼎的上海港,還是一片荒地,在上海陸地的地方,屬於華亭縣和崑山縣,入海口的崇明地區,屬於海門縣。

因爲時間的關係,後世不斷增大,中國第三大島的崇明島,還只是一個小沙丘,東沙和西沙在唐朝出現,然後開始有人定居,然後到了天聖三年,兩沙結合,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陸地。

說是大,比起定海軍還要小的,也就是幾平方公里的樣子,而且旁邊不那麼堅固,不具備成爲海港的條件。

別說是崇明瞭,就算是上海,也不具備條件,後世的上海,是長江經過了千年的沖刷,最終形成,這個時代,後世的上海港,還在海里。

上海是沒有辦法,可是再往裡面,沿着的長江逐步的進去,那是一系列的城市,比如說,崇州,這是後世南通的名字,早在唐代這裡就是重要的港口,到了宋代,海上貿易,還有內河運輸的繁盛,也他這裡不斷的發展。

這麼一個長江流域的咽喉,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定海軍早有佈局,建設了一個貨棧碼頭,用於存貨和轉運。

現在,當漁船可以前往長江口附近,進行捕撈的時候,很自然的,也把這裡當做了週轉中心。

此時,長江三角洲這邊,還沒有深入海洋太遠的,目前的長江口,到崇明也沒有多遠,崇明現在的名字海門,距離崇州,只有不足100裡。

這裡非常適合作爲中轉站和臨時停靠港口,以風帆的速度,最多3個小時,就能夠抵達港口,無論是避風,還是臨時修整,都沒有太多的問題。

同樣的,這裡也是輻射整個長江流域的窗口,在定海軍的商業領域,也知道海魚在北宋的價格,位於長江流域的一系列的港口,比如說,崇州,比如說江寧,再比如說常州和蘇州,這些集中了無數風流財富的地方,確實可以作爲銷售地。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設想,在北宋,在沒有冷凍技術的時代,天然的魚獲,保存不易,醃魚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這種銷售,必須要東一些心思纔可以。

雖然長江流域,較爲的富庶,可也不是如同定海軍那樣,集中了大量購買力強的民衆,30萬斤魚,兩三個小時,就能夠在定海軍消化完畢,可是就算是最爲富庶的揚州,它能夠消化多少。

銷售,不過是針對一些高端的魚,比如說味道鮮美的那種,或者是在定海軍的引領之下,產生的風潮,比如說螃蟹,龍蝦。

這些東西,雖然傳說之中流行已久,可是螃蟹是在清朝才逐步流傳開的,至於龍蝦,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龍蝦,那是原產美洲的。

這些都是後話,3艘船,除了需要大量的捕撈魚類,爲定海軍增加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的攝入量,同樣的,也是爲後續的船打前站。

未來的15天時間之中,陸續將會有17艘船完成的海試,他們會陸續前來長江口,3艘船就差不多千噸,20艘船,就是6000噸以上,這樣龐大的捕撈量,也只有長江口能夠長期持續的承受的住。

而接下來的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定海船廠會繼續的擴大產生,預計會友6個批次,最少300艘船下水,到時候,捕撈的總噸位,會達到10萬噸。

聽起來很可怕,可實際上,這個噸位,真的不算多,哪怕3天完成一次滿載,一年下來,不過是1000萬噸,這個數字,恐怕連後世嚴格控制的年份都不如。

在號稱東海無魚的21世紀,嚴格限制之下的可以再生的捕撈量大概是500到800萬噸,實際上的捕撈量在1300萬噸,這還是控制的結果。

最開始,東海開發的時候,這個總量恐怕是3倍都不止。

沒有污染,千百年的時間累積的,最終形成的龐大的漁業資源,不說達到3000萬噸這個數字,保守估計1000萬噸,還是可以預期的。

就算是定海軍未來,人口達到1000萬,1000萬噸,也可以保證一個人一年吃下去一噸,這個數字,比糧食都可怕了。

實際上,每個人吃不到一噸,魚雖然不錯,可是吃多了,也不好,就拿一個非常喜歡吃魚國家來比較,日本人均攝入魚肉大概是在28公斤到30公斤之間,也就是說,人均每年60斤魚。

從這個來計算的話,按照北宋1億的總人口,大概需要60億斤魚,換算成噸的話,300萬噸左右,單純一個東海,都可以輕鬆無比的支撐,更別說的其他的海域,甚至是北海道。

大量魚類的攝入,不但可以降低糧食的消耗,肉的熱量較高,肉食攝入的較多的話,人均的糧食消耗就會減少,同樣的減少各種維生素不足,特別是維生素A的問題的。

說起未來就有些遠了,漁船,不過是定海軍最初的發展方向,卻不是全部的發展方向,這個在初級階段非常有用,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並且改造整個定海軍的營養安全,可是真正決定丁海軍未來發展的,還是軍艦和商船,之所以不把他們當做重點,也是因爲最初的建設噸位有限的關係。

肩負着整個定海軍的希望,在有其他的船,替代了他們的作用之後,三艘船再一次的出航,相對於第一次出航,這一次,他們走的非常駕輕就熟。

水手們經過了一個月的磨合,已經熟悉了漁船的運作,除了在捕魚和下網的時候,需要跟漁夫們進行配合,其他的時候,跟普通的船沒有什麼兩樣。

龐大的漁船上面的帆,吃到了足夠的風,然後快速的向着南方而去。

定海軍的海圖,還沒有徹底的完善,目前只是在定海軍爲核心,清晰了周圍500裡,長江口這邊,稍稍的遠了一點,可是崇州和海門,卻是少數兩個非常清楚的所在。

在遠洋航行,特別是有長江口這麼龐大的一個目標物的時候,只要大致的方向對,就不會錯的。

定海軍距離長江口,差不多八九百里,這幾乎是千里了,對於北宋的一般人而言,這是一個較爲漫長的所在,可能一般人乘坐馬車,都要走大半個月,走路的話,就更加慢了,一個月也是尋常。

可是現在,在順風而下的風帆漁船面前,這根本不是問題,一小時12節的速度,讓一個小時接近了20公里。

按照這個速度來說,最多45個小時,就能夠抵達長江口。

抵達的時間,比預想的稍稍慢了一點,加上躲避休息,不是全天候的開行,一共用了4天的時間,終於趕到了長江口,看着白茫茫的江水,匯聚到了海洋,雙方產生的對撞和波濤,感慨連連。

已經到了位置了,曾大牛他們已經開始的尋找魚羣的位置,相信,很快就會友好消息傳來。

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
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