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龍虎初相會

開寶九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南方諸國後,把下一步的進攻目標定在北漢。與丞相趙普、樞密右使楊光美商議,認爲北漢國小兵弱,無須調動鎮邊將帥。下詔樞密左使潘仁美爲御營招討使,東平王高懷德、東征王高懷亮爲先鋒,開國王石延超、步兵太尉党進爲護駕大將,楊光美爲御營參軍使,親率京城十六衛兵馬五萬人、戰將二十餘員兵伐河東。

大軍渡過黃河隱駐懷州‘校尉營’,密令高懷德兄弟率五千特戰勇士扮成土居人,從太行山荒無人煙處、懸繩爬壁而上到達‘天井關’後邊,黎明發起進攻,將毫無防備的守關漢將‘李敖’,副將‘吳雄’鬥殺關內,勝利偷襲了天井關。

太祖移御營於關內,復令高氏兄弟統領騎兵攻打‘狐仙嶺’。漢守將‘郎玉’得天井關敗兵稟告,大吃一驚。一面派快馬去澤州告急,一面急招‘石槽關’守將張禮、副將畢祥商議軍情。張禮道:“天井關天險已失守,宋軍騎兵順狐仙嶺大路攻擊前進,我等步兵與之交戰無疑是以卵擊石。爲今之計只能集石槽、狐仙嶺兩處守軍,在嶺上急築工事死守,等待援軍到了再與之交鋒。”畢祥道:“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堵門自守是示弱於敵!小將不才,自信武藝不弱於宋軍,願出馬迎敵!”郎玉與張禮相對無言。

畢祥原是靈川的一個勇力過人的獵人,曾將一條百年巨蟒殺死,把蛇膽獻給國舅趙遂,得趙提拔來狐仙嶺做一名副將。郎玉平時也讓他三分,見他不自量力要出戰只好同張禮率兵馬在嶺前列陣。

兩軍對陣,畢祥掄起八十斤重的託天叉與高懷亮交鋒。懷亮使的兵器是竹節雙鞭,左手的重十八斤,右手的重十九斤,抵擋畢祥打來的鋼叉甚覺吃力,交馬五合已是手麻肩軟、、、、、、高懷德見懷亮不抵,挺槍替下懷亮。高懷德乃久經沙場的戰將,槍出如電,以攻代守,並不與畢祥比蠻力,僅三合就把畢祥打的手忙腳亂,得便處一槍刺死。高懷亮見乃兄得勝即率兵掩殺,混戰中郎玉被亂箭射傷後死於高懷亮鞭下,張禮見局面已不可收拾,率殘兵逃往澤州。

消息報入太原,劉均大驚。登殿急召衆臣商議對策,兵部主事丁貴奏道:“宋軍太祖親征,夜襲天井關,晝陷狐仙嶺,來勢洶洶不可低估,臣以爲應調代州楊繼業來京,授予指揮全國兵馬職權,集重兵應敵。”國舅趙遂道:“丁兵部凡事首推楊繼業,難道我堂堂漢國離了楊家就不打仗了嗎?我以爲,宋太祖連年征戰,軍中將士必有怨恨之心,區區五萬離心離德之兵,又何懼之有?臣願率師迎敵,必將宋軍趕出河東!”劉均大喜,封趙遂爲平南大帥,領五萬精兵迎敵。

趙遂用御林軍教頭劉雄爲先鋒官,太原團練使黃俊爲後軍,自率親信將領趙開山、呂錫、司馬斌、周匡等十多名戰將爲中軍,急行軍南下澤州。沿途探得宋軍已過大及山,就將大軍駐在申匠待敵。

第二日宋軍前鋒高懷德已到,雙方列陣對壘。趙遂自持其勇提刀出陣對高懷德道:“宋軍已佔據中原大片土地,尚不知足!今又犯我漢境是何道理?”懷德道:“爾北漢區區小國,本沒看在大宋眼裡,容爾暫存一偶,本無所謂。然漢主屢通北遼、擾我邊境,己構成心腹之患!吾主勢必剿滅!今天兵到此,汝能棄暗投明不失封侯之位、、、、、、”趙遂大怒掄刀就劈。高懷德乃太祖妹夫勇冠三軍,趙遂乃北漢國舅、三軍統帥、也不

是易與之輩,兩人各爲其主,捨命大戰,數十合過去不分高低。

漢先鋒劉雄見主將久戰不勝,催馬揚戟上前助攻,宋軍高懷亮舞動雙鞭截鬥。劉雄雖然官居御林軍教頭,實則是草包一個。交馬未過三合就被高懷亮一鞭打死。趙遂見劉雄落馬心驚膽寒,虛晃一槍就退。宋軍乘勝掩殺,漢軍大敗潰退,幸得後軍黃俊殺出,驚退追兵。

趙遂與黃俊商議道:“劉雄陣亡,高氏兄弟勇不可擋,眼看野戰對我軍不利,不如退兵澤州據城而守,擋着宋軍北上之路,急報漢主增兵添將。”黃俊稱善,隨領兵退入澤州設立防線死守。

劉均得報對丁貴道:“先鋒劉雄陣亡,趙遂敗退澤州待援。卿看可派何人前去救援?”丁貴奏道:“高氏兄弟乃世之虎將,朝中諸將皆不是其對手。爲今之計,陛下只有下詔調代州楊令公率領楊家軍拒敵方是上策!”劉均准奏,派人持詔星夜赴代州。

令公接詔與諸將商議道:“宋軍兵犯漢境,國家存亡在即,吾當奉詔出兵,諸位意下如何?”王貴道:“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吾等願隨師兄南下拒敵!”令公即令杜國顯帶領王家‘五英’守雁門關,夫人與大郎延平守代州。自與王貴、延定、延輝、延郎、延德及‘四衛’率騎兵一萬南下。

兵到太原,劉均親到城外勞軍。激動地對楊令公道:“卿乃朕的弘股之臣,漢之棟樑。宋君親征,漢已關破兵敗,非卿不能力挽狂瀾,禦敵救國。朕特封卿爲統軍大帥,有先斬後奏,便宜行事之權,將朕的龍虎營精兵兩萬五千人撥歸卿指揮,卿功成敵退之後朕必重酬!”

令公率軍日夜兼程,倍道而行兩日已到澤州,安營城西牛家窪與澤州成倚角之勢。趙遂見大帥兵到,與黃俊移兵出城,傍帥營下寨後,與澤州總兵蔡元芳一起到令公大營聽調。令公問明軍情令蔡元芳仍回澤州守城,趙遂、黃俊隨營聽調。

宋太祖紮營城東南左家莊一線,正準備強攻澤州。聞知楊令公兵到急召潘仁美等商議,太祖道:“昔日朕隨柴世宗下河東,一路勢如破竹,連戰皆捷直到潞州與劉崇相遇,一陣打的劉崇大敗而逃,朕奉令追擊到屯留村,眼看劉崇已成甕中之鱉。恰值火山王楊袞兵到,朕與其大戰三百回合未分勝負。惺惺相惜,互換錘帶,勸世宗無功而返。其子楊繼業久守代州,號稱‘楊無敵’,想來能爲必不在乃父之下。彼既率楊家軍氣勢洶洶而來,利在速戰,我軍宜堅守不出數日,暫避其銳氣”。潘仁美不知道楊繼業的厲害,想在太祖面前顯能,就奏道:”楊繼業雖勇只有一萬兵馬是親軍,又與趙遂互不統屬,趙遂的人馬未必會聽楊繼業的指揮,如果萬歲準臣出戰,臣自有破敵之策!”太祖乃准予潘仁美整軍迎戰。

潘仁美的計謀是用‘車輪戰法’對付楊令公。安排遊擊將軍蕭華打頭陣,中郎將趙翼打二陣,高懷德打三陣,高懷亮第四陣。屆時每人只與楊繼業拼力戰幾合,就有下一將接戰,周而復始直到累垮楊繼業。其實這一招是潘仁美自作聰明,他既不知己方四將能否單獨抵住楊令公,更不想楊家衆將也會輪流出戰,純是一廂情願。

次日上午,兩軍列陣相對。宋軍蕭華挺筆管槍耀武揚威出陣,令公躍馬橫刀對蕭華道:“漢宋兩國各守疆界,宋軍無故侵犯,意欲何爲?是欺我河東無人嗎!”蕭華道:“大宋統一中原,兵強馬壯,河東只尺之地取如探囊,爾輩

螳臂當車殺無赦!”令公大怒揚金刀就劈,蕭華橫槍架刀,不知令公用的乃是寶刀,一刀下去槍斷屍倒。宋軍趙翼見蕭華接不下令公一招,想想自己出去也是送死,可軍令難違只得小心接戰。怎乃藝不如人,五合不到果被令公攔腰揮爲兩截。觀陣的高懷德大吃一驚,與懷亮雙出陣前。令公也不搭話揮刀就與懷德交手。二人都是名揚於世的勇將,誰也不敢輕敵,只見刀來槍架、槍來刀擋,馬蹄翻飛、塵土飛揚、、、、、、雙方將士都看呆了。五十回合後,高懷亮怕乃兄力乏,舉起雙鞭催馬上去接戰。王貴拍馬提赤銅刀截住道:“以多爲勝不光彩,我來接你幾招!”懷亮只得接戰。王貴是令公師弟,武藝雖然比令公稍差但與懷亮交戰是綽綽有餘。潘仁美一看‘車輪戰法’落空,高氏兄弟處在下風漸漸不抵,忙下令鳴金收軍。古代正規軍打仗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對方鳴金就得放走,不能死纏爛戰”令公只能收兵回營。

高懷德兄弟收兵回營即與潘仁美去御營奏報戰況。見了太祖高懷德奏道:“末將看那楊繼業果是勁敵,陣前連傷我兩員大將後,又與末將鬥了六十餘合仍是銳氣不減,如非潘招討鳴金,末將幾乎回不來!”潘仁美也奏道:“王師已折一陣,今日陣前楊繼業一人出馬已是無人能抵,從王貴與高懷亮交手情況看,此人也不是易與之輩,據探報楊繼業的五個兒子武藝都不在乃父之下。陣前交鋒後果堪憂!”太祖嘆了口氣道:“莫非天不滅漢!竟屢遇此勁敵!明日班師回京另想它法罷了。”楊光美奏道:“臣以爲現在撤軍似有不妥!一是敗陣撤兵,有損軍威;二是楊繼業如果沿途追殺,後果可慮!以臣淺見莫如與其議和罷戰!”太祖道:“敗軍求和,有望呼?”光美道:“劉均胸無大志,只圖偏安一偶做太平天子。楊繼業向無貪功之心,此次來援也不過是自衛而已,並無展土擴疆之意。如能曉以利害,和談有望矣!”太祖道:“誠如卿言,何人可爲使前往?”楊光美道:“臣雖不才亦願前往!”太祖大喜准奏。

楊光美到了漢營對令公道:“兩國交兵各有勝負,吾主念‘火山王’之誼,更慕令公之才,不願與令公爲敵,特遣下官前來議和,不知令公意下如何?”令公道:“敢問貴使,太祖徵滅南方諸國,兵勝之時有過議和之說呼?”光美道:“太祖乃天下明君,即位以來,以統一天下爲己任。連年征戰正是爲了天下能長治久安,使百姓能永避戰亂之苦。下河東也無非是想讓與遼接壤的邊境連成一片,有利於抗遼護國。現在與令公議和,是看在令尊與太祖有‘銅錘換玉帶’之緣,不願與令公兩敗俱傷爾!豈有他說呼!下官素知楊家將善戰無敵,但不知令公想過否?太祖如調中原各邊鎮精兵猛將俱來與你爲敵,楊家又能支持多久?下官敢於不避刀斧前來說項者,蓋因久聞令公是胸有城府,極明事理之人,會審時度勢,見好即收。”令公聽楊光美言之成理,沉思不語。王貴道:“誠如楊先生之言,機會難得。弟愚見議和爲上!”令公意決,對楊光美道:“請回告宋君,同意議和,兩國同時退兵,仍以天井關爲界,各守邊疆。”

楊光美回奏太祖,議和已成。太祖下詔班師回朝。

令公在澤州駐軍旬日,探得宋軍已如約退回汴京。就班師回太原奏捷,漢主對令公褒讚有加,對楊家軍大加慰問。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打擂結仇緣”

(本章完)

第五十二回楊宗蘭下山第八十三回虎將楊再興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話說楊家將續集第一回古堡驚魄滅門案第十回 龍虎初相會第六十六回智鬥襄陽王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八十一回大破神龍島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三十七回兄弟情義深第三十六回奇陣驚君臣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二十九迴天波起風波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六回 杯酒釋兵權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六十三回怒打招夫擂第六十七回帥帳鬧花燭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四十四回大破天門陣中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三十五回救駕晉銅臺第六十四回比武定君山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三十一回 排風護京城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五十九回楊宗英探親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七回 洞房難新郎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四十八回西夏狼煙起第二回 風雨火塘砦第五十八回穆桂英掛帥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六十八回綠鍾馗張海第七十八回楊金花徵西(上)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十九回 御狀告潘賊第四十回不戒僧延德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四十七回將軍嘆太平第七十二回神尼活菩薩第五十八回穆桂英掛帥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六十五回小將掌大旗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三十回風波毀長城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十七 回 金沙雙龍會第十八回 血濺李陵碑第三十二回 真假楊延昭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三十九回毒姑爺延順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四十四回大破天門陣中第七十七回一樹分四支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五十七回文廣奪帥印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話說楊家將續集第一回古堡驚魄滅門案第五十二回楊宗蘭下山第二十一回 巧審潘楊案第十四回 計收楊家將第十三回 呼延贊投宋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十四回 計收楊家將第二十四回 盜骨紅羊洞第四十九回巾幗救鬚眉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三十三回寇準夜背靴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二十四回 盜骨紅羊洞第十八回 血濺李陵碑
第五十二回楊宗蘭下山第八十三回虎將楊再興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話說楊家將續集第一回古堡驚魄滅門案第十回 龍虎初相會第六十六回智鬥襄陽王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八十一回大破神龍島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三十七回兄弟情義深第三十六回奇陣驚君臣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二十九迴天波起風波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六回 杯酒釋兵權第五十回辭朝回河東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六十三回怒打招夫擂第六十七回帥帳鬧花燭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四十四回大破天門陣中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三十五回救駕晉銅臺第六十四回比武定君山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三十一回 排風護京城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五十九回楊宗英探親第四十六回滅遼酬功臣第七回 洞房難新郎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四十八回西夏狼煙起第二回 風雨火塘砦第五十八回穆桂英掛帥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六十八回綠鍾馗張海第七十八回楊金花徵西(上)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十九回 御狀告潘賊第四十回不戒僧延德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頭崗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四十七回將軍嘆太平第七十二回神尼活菩薩第五十八回穆桂英掛帥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六十五回小將掌大旗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七十九回楊金花徵西(下)第三十回風波毀長城第七十五回追捕白蜜蜂第十七 回 金沙雙龍會第十八回 血濺李陵碑第三十二回 真假楊延昭第七十一回佘家八大錘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第三十九回毒姑爺延順第五回 銅錘換玉帶第四十二回斬子激女將第四十四回大破天門陣中第七十七回一樹分四支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五十七回文廣奪帥印第二十五回 智取金寶刀話說楊家將續集第一回古堡驚魄滅門案第五十二回楊宗蘭下山第二十一回 巧審潘楊案第十四回 計收楊家將第十三回 呼延贊投宋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十四回 計收楊家將第二十四回 盜骨紅羊洞第四十九回巾幗救鬚眉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第四回 河東且逍遙第三十四回私渡收四英第十一回 打擂結仇緣第七十四回諸小鬧龐府第一回 救師風陵渡第三十三回寇準夜背靴第二十七回 賭戰驚敵酋第二十四回 盜骨紅羊洞第十八回 血濺李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