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快速機羣3

雖然德國人精通液冷發動機,但是作爲一個航空工業強國,其在氣冷方面也是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發動機,尤其是在1942年以前,德國氣冷發動機雖然不像db和j系列那樣堪稱頂尖,但是功率高達1800馬力的b801型發動機在剛出來那會也算一流的。b801發動機的悲劇不在於開始,而在於後面,1941年底的時候功率就有1800馬力左右了,結果到了1944年還沒有突破2000大關!所謂的萬年1800馬力就是說的這款發動機!開始nb,但是歷時將近3年還不進步,自然會被持續發力的美英甩出去2條街!以至於最後德國人在設計f190d和t152的時候寧可選擇本來用於轟炸機的j發動機也不用b801了,不是不想用,而是沒法用啊!氣冷發動機的功率還不如液冷高,這不是坑爹嗎?!

(對航空有研究的書友可以查一下,德國使用液冷發動機的戰鬥機比如說bf109一直是在使用db601和db605等型號的發動機。夜間戰鬥機,e219使用的是db603發動機。而轟炸機比如說j88和j87則是使用j211這一類發動機。當然,你要是說跟我說e177作爲轟炸機爲何用db610,那我就沒法說了,畢竟這個規律只針對一般例子。不過作者依稀聽人說起過213原來確實是準備給轟炸機裝備的,譚克博士原本更喜歡db603發動機。)

在這個位面中,雖然技術先進,但是還不至於讓b801發動機提前8年面世,不過德國人也在加緊1600馬力級別的氣冷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從數據上看也算可以了。不算先進,但是也能湊合着用。於是乎德國海軍開始考慮是否弄一款使用氣冷發動機的攻擊機來補齊原有艦載機速度較低的漏洞。

華夏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一個人的運氣好,正準備打瞌睡呢。結果有人來送枕頭了。而就在德國海軍費盡心思尋找合適的艦載攻擊機的時候,空軍的一份招標報告引起了德國海軍的注意。原來德國空軍認爲bf109戰鬥機好則好已。但是奈何機體過小,承擔的任務也過於單一,只能對空,對地攻擊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德國空軍打算搞一種既可以空戰又可以擁有一定對地能力的飛機!而這一點正中德國海軍的下懷!

德國海軍並不要求單發飛機攜帶太重的炸彈,500kg炸彈即可,800kg的炸彈和魚雷是要交給雙發飛機攜帶的。而如果以戰鬥機的底子來弄一款攻擊機的話,也許載荷要悲催一點。但是速度應該會更高一些。如果直接弄一款掛起炸彈就可以當轟炸機用,卸掉炸彈就可以當戰鬥機的飛機的話那就更好了!這將直接增加艦載機的任務彈性。其意義可比單發快速轟炸機要大多了!而且如果招標書上的性能都可以達到的話,那麼這款戰鬥機的可操作性和飛行性能甚至要比現在德國空軍準備大量列裝的bf109還要好!以至於德國空軍考慮在必要的時候逐步將艦載機從bf109過渡到這款新式戰鬥機。

而這款飛機就是歷史上的f190,和歷史相比,以立項開始計算的話這款飛機比歷史上提前了約5年時間!(歷史上,最早提出研發f190的時候是1937年秋季,而正式開始是1938年,第一架試驗機f190v1是在1939年年中。)如果說軸心國中綜合性能最好的戰鬥機是哪一款的話,徐傑個人的意見就是f190和d。在歷史上,f1904剛出來的時候可是擁有每小時670k左右的速度。而且爬升率也很高。滾轉更是優秀。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從戰績上來看。f190都堪稱1942年最爲優秀的飛機之一。德國人以並不頂尖的發動機製造出來了同期最爲頂尖的飛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創舉,而且最爲關鍵的是這款飛機擁有較強的外掛,在加上一些裝甲和其它設備後可以很好的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專門用於對地攻擊的f190攻擊機最大外掛重量可以達到1.8噸左右!

雖然到了1944年,f190d型飛機出現的時候在同期的p51d以及噴火14這些飛機的比較中並不優秀,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在燃油方面,f190d使用的是標號爲87的b4型燃油,不但沒法和美帝的標號100、115的燃油去比,甚至還不如f190用的3標準的96號汽油!但即使這樣,f190d和p51d在飛行性能上還是各有自己的優勢區域,f190d在中低空性能會更好一些。而野馬d託2機2速增壓的福。在中高空會好一些,雙方也是可以打打的。當然。你要說航程和綜合性能的話,野馬自然可以碾壓f190d。

不過看似美好的未來在目前看來僅僅存在於圖紙上。先不說飛機還沒開始設計,就連給f190準備的發動機都問題多多。爲了增加功率,氣冷發動機就需要增加汽缸,而汽缸增加的太多的話散熱就很成問題。歷史上困擾f190早期型號的發動機過熱問題在這個位面依然存在。考慮到這款飛機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使用,所以散熱問題絕對是個相當致命的問題。而隨後的結果就是導致這款飛機的研發進度有些緩慢。

上帝對德國人還算夠意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又爲德國人打開了另外一扇門。就在f190型飛機因爲發動機問題而研發滯後的時候,一款性能不錯的液冷發動機卻進展順利,這就是j211及其衍生型號。和德國其他型號的液冷發動機相比,這款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400馬力左右!增加功率後自然可以使飛機的起飛距離更短,飛行速度也更快。於是乎,有了新發動機後,德國人發現只要給原有的俯衝轟炸機換一臺發動機就可以解決飛行速度過慢的問題。俗話說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雖然f190飛機的通用性讓德國海軍很滿意,但是奈何這款飛機出來都不知道要到哪個猴年馬月。於是乎德國海軍決定先給俯衝轟炸機換裝新式的液冷發動機,撐過這段時間後再說。

到了這一步,德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的初期航空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即以bf109戰鬥機提供護航和直衛力量,以bf110雙發飛機改進的艦載雙發攻擊機作爲魚雷機和轟炸機,以換裝了新式發動機的j90型俯衝轟炸機作爲補充。這幾種飛機的巡航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400千米以上,和美國人攻擊機羣每小時不到300k的速度相比完全稱得上高速了。而且雙發艦載機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0千米左右,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美國海軍即將服役的f4f的最大速度。也就是說f4f最多隻有一次正面攔截的機會,如果失去了這次機會,那麼將再也無法彌補!

不過這個看似完美的作戰體系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德國人爲了增加攻擊機羣的速度固執的堅持單發飛機最大載彈量爲500kg。也就是說只有雙發飛機可以搭載魚雷。而能夠搭載雙發飛機的只有大型艦隊航母。而且即使是大型艦隊航母,一艘航母能容納20架雙發飛機已經很不容易了,結果載機量近100架的德國主力艦隊航母之中只有五分之一的魚雷機。此外還有30架俯衝轟炸機,剩下的50架全部爲戰鬥機,如果艦隊中混編上其它中型航母和航空巡洋艦的話,那麼魚雷機的比例就更低了。而想要擊沉一艘戰艦最爲有效的辦法就是釋放魚雷,有的時候一堆炸彈都無法解決的問題,用2條魚雷可能就能結束了。而這樣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搭載方式讓德國人可以輕易的穿透對方的防線,但是同時卻只能選擇有限的幾個目標進行雷擊,於是在未來的戰場中曾經出現過德國人用炸彈重創了對方9艘主力艦,結果最終擊沉的卻只有3艘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打贏容易打死難!

後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人採用的辦法是部分中型航空母艦裝載一些單發慢速魚雷機,等到第一波重創對手後,第二波再用慢速魚雷機補刀。

即使這樣,德國海軍航空兵在戰爭初期依靠高速機羣編隊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穩穩壓住了英美兩國海軍。當然,這時候後話,暫且不提。

感謝書友zy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辰溪的月票支持~~~。()

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350章 無從抉擇第98章 友好訪問??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1389章 激戰第971章 相持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904章 交換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855章 盟友的力量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1255章 遭遇戰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1313章 持續惡化第479章 火海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287章 改朝換代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666章 雙殺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647章 磨礪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484章 突破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76章 初見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1366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2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55章 海軍痼疾第1224章 大戰前最後一次預演第655章 斯佩伯爵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673章 追擊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242章 突圍第283章 投降吧第533章 快速艦隊第640章 裝甲長龍第1206章 航母不夠用啊!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628章 相持第372章 異動第1423章 出發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1119章 前哨戰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071章 鏖戰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300章 好久不見了第1327章 抉擇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725章 右勾拳第859章 撤退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189章 差距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1245章 戰爭臨近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866章 重創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948章 螞蟻咬死大象第712章 鏖戰第31章 論勢(一)第464章 單挑第1392章 後續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1225章 神嘲諷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254章 陷阱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
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350章 無從抉擇第98章 友好訪問??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1389章 激戰第971章 相持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904章 交換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855章 盟友的力量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1255章 遭遇戰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1313章 持續惡化第479章 火海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1454章 鷹翼下的英倫(1)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287章 改朝換代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666章 雙殺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647章 磨礪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484章 突破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76章 初見第1117章 調兵遣將第1366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2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55章 海軍痼疾第1224章 大戰前最後一次預演第655章 斯佩伯爵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673章 追擊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242章 突圍第283章 投降吧第533章 快速艦隊第640章 裝甲長龍第1206章 航母不夠用啊!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628章 相持第372章 異動第1423章 出發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1119章 前哨戰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071章 鏖戰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300章 好久不見了第1327章 抉擇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725章 右勾拳第859章 撤退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189章 差距第1130章 機會or陷阱?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1245章 戰爭臨近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866章 重創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948章 螞蟻咬死大象第712章 鏖戰第31章 論勢(一)第464章 單挑第1392章 後續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1225章 神嘲諷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254章 陷阱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