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 螻蟻化龍

如果說德國陸軍的傢伙們是戰爭結束後纔有時間去看看自己的新玩具的話,那麼德國海軍的大佬們可是戰爭還沒結束就回到德國的內湖去研究新東西了。在這場戰爭中,雷德爾中將沒有忙別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完善德國航空母艦戰法爲核心。雖然在外人眼裡雷德爾不屬於斯佩伯爵一系的。但是伯爵對於他的工作還是全力支持的,甚至將一艘德國海軍最大的航空母艦歐羅巴號專門交給了雷德爾,沒錯,你沒看錯,即使在戰爭最緊張的時候,即使盧克納爾少將伯爵被蘇默弄得焦頭爛額缺乏作戰艦隊的時候,斯佩伯爵依然沒有將這艘主力航母劃入到前者的管轄中,而是依然留給了雷德爾,讓他的工作得以繼續下去,以至於連雷德爾都十分感動,曾多次向斯佩伯爵表示自己可以先開始其它方面的工作,艦上試驗可以晚一些進行。

“雷德爾還是有能力的,也許作戰方面差一些,但是組織協調能力還是相當強的,他好像有一種魔力,可以把各種人員整合在一起。這樣的人才在驕兵悍將居多的德國海軍中是很少有的。”當有人問起爲何如此器重一個派系之外的人時,斯佩伯爵是這樣回答的。而這種高風亮節的表示也讓德國海軍內部各個山頭之間的關係融洽了許多,當然,最關鍵的是,雷德爾確實搞出了一些東西!

首先雷德爾將整個新式海軍攻擊機試驗班組分成兩隊,第一隊是艦上班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新式飛機在航母上的運作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在航母上整備、甲板排布和收容。可以說除了放飛大規模機羣和降落之外,剩下的艦上工作都有所涉及。不要認爲這就很簡單,航空母艦甲板面積有限,如何有效利用始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即使到了現在依然如此,更何況德國人還要在狹窄的甲板上停放雙發飛機!然後根據甲板運行的模擬實驗,德國人將其整理爲數個方案,然後交給第二組在陸上模擬,因爲是陸地上,所以可以模擬大規模機羣起降作業,而當後者通過陸地測試後,纔會重新回到航母上試驗。

“這個貌似並不難啊,最多也就是甲板有點擠的問題吧?”一般德國海軍軍官都這樣認爲,甚至包括斯佩伯爵也這樣認爲,但是當雷德爾把大量數據整理成冊遞交給斯佩伯爵的時候,後者才發現德國人開始想的太簡單了,他們面對的問題也有些太多了!即使是歐羅巴號這樣的世界第一流航母都有些捉襟見肘。雖然歐羅巴號航空母艦擁有一個淨長度160米以上,寬度在24米的雙層機庫(下層機庫長度略小。)但是想要塞下100架以上的各種飛機,其中甚至還包括25架左右的雙發飛機時,如此巨大的機庫都有些不太夠用。

要知道,以bf110型雙發飛機改的轟炸機即使再能折翼,其面積依然比德國人的bf109和f190大上不少。改裝後的bf110型戰鬥機在打開機翼的情況下的飛機長度爲12.8米。機翼寬度是16米。即使折翼後,飛機總寬度依然有8米左右。(只能從發動機處折翼。)而折翼後的飛機高度是接近5米!相比較f190的話,後者長度短了4米左右。而f190打開機翼的寬度才10.5米。摺疊後更是縮減到4米左右!高度更是才4米出頭!bf110在機庫中幾乎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啊!而且更讓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bf110型飛機只能放在上層機庫,下層機庫還放不下,因爲bf110的機翼是向上折的,也就是說只有上層高達5.5米的機庫高度夠用。下層才5米的機庫高度很難放下。然後,這麼大一個東西直接堵在了上下層機庫之間.....。而且還不是一個,機庫要放下一個中隊呢!

既然機庫有些不夠了,那麼就把他扔甲板上吧,但是這麼大一個東西扔甲板上本來就對調度產生了困難。270米*34米的甲板對於一般航母來說已經夠大了,但是對於雙發飛機來說還是有些緊張。畢竟放飛的時候你不是放1架2架,而是要放至少一箇中隊約18架左右!而且一個空重比f190空優滿載重量都大的飛機想在航母上移動確實有些費力,雷德爾試驗過,同樣人數的地勤人員,整備1架bf110型飛機的時間可以整出來3架f190型飛機!其中定位飛機的時間更是比單發飛機長了4倍左右!

“要不把備用雙發飛機的機翼拆下來扔到下層機庫吧,反正一般而言我們第一波攻擊用不了那麼多的魚雷機。”雷德爾最終不得不壓縮第一波出動的雙發飛機的數量。所有的25架左右的雙發飛機被分成常備和備用兩個組,第一組常備機羣數量是18架,負責第一次攻擊,而第二組則是在第一組發出之後,將拆掉半截機翼的bf110從下機庫提升上來,然後在上層機庫或者甲板上安裝機翼。同時雷德爾還優化了機庫飛機存放的方式,上層機庫從船首到船尾安防飛機的順序是戰鬥機、單發轟炸機和雙發飛機。這樣的話飛機直接提升上去就可以就近定位。而甲板上繫留的飛機也分成兩部分,用於偵查和擔任直衛作戰的戰鬥機被推到了甲板前部,用彈射器起飛。(畢竟即使戰鬥機一般也需要90米以上的滑跑距離的,日本的雞蛋會比較短,但是機翼較小的f190滑跑距離會比較大。)這樣的話,空出來中間大面積的作業區,可以優化佈局。

結果在倒騰甲板的時候,德國海軍突然在航母設計上有了一絲頓悟!就是他們發現航母幾乎長方形的甲板似乎並不是最好的航母外形!因爲他們發現前甲板你做的再寬,也不能用來停放飛機畢竟你起飛的時候需要滑跑的。這塊是空的。而且再寬的話,飛機也是一架架起飛。超過一定寬度後,幾乎沒用了。只有後甲板纔是實打實用來停放飛機和整備飛機的。現在的歐羅巴號航母的平均寬度大概在34米,如果把前甲板處100米的寬度削減到從30米削減到22米左右,後面增加到40米左右的話,那麼甲板利用效率會高不少!

德國人的想法很樸實,首先,他們發現前甲板在實戰中的最大作用就是供飛機起飛。一架飛機翼展寬度不過11米左右,雙發飛機也不過16米。兩邊各空出3米的話,無論如何只要駕駛員不是醉駕,也不至於衝海里吧!所以前不甲板的寬度有27米足夠了。甲板前100米除了臨時整備飛機可能用到之外,無論是放飛還是繫留大家都是用中後部甲板擺飛機。粗略算一下的話,如果航空母艦甲板面積不變的話,把前部甲板的100*7米放到後面的話,那中後部甲板最寬的地方就變成了38米左右。這多出來的4米寬度可以讓航母多放一排f190呢!把100*7換算成170*4.1的話,那麼這樣一改就可以多放出16架f190戰鬥機!16架啊!一箇中隊了!這個在甲板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擁有的發機能力提升可謂是顛覆性的戰鬥力提高啊!

而且好處還不僅僅是這樣,畢竟34米是最大甲板寬度,不可能所有地方都這麼寬,所以說如果考慮雙發飛機的話,單排放4架是不可能的。(翼展8米多。)而加上這4米寬度後,38的最大寬度,保守來算36米的寬度也有不少。放下4架雙發飛機就成爲了可能。搭配方式更加靈活了!雖然歷史上各種航母前端飛行甲板比較窄後面比較寬,比如說翔鶴號航母的船首甲板最窄處是18米,中部最寬29米。但是這是受到船型的影響。而像德國人這樣,刻意加強船體中後部最大寬度,在航母設計上還是首次。

當然,如此大的改變放在已經完成的歐羅巴號上肯定不行,不過這點頓悟對於後來的航母建造計劃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至於徐傑聽說後驚呼,德國人差點完成了從九陰白骨爪向九陰真經內功心法的躍變啊!甚至於徐傑一想到這些事情就有些脊背發涼。甚至還因此做了幾次噩夢!因爲作爲穿越者的他知道,這樣的外形改一改就和後世的斜角甲板很類似了,從外形上看,2戰後的航母也是前方甲板略窄,後甲板較寬的外形啊!除了德國人沒想到的飛機復飛(就是飛機第一次降落失敗後,直接從甲板上再滑跑起飛。)和斜向起飛之外,德國人對航母的理解已經十分接近後世了,而如果有需要的話,只要在甲板佈局上畫幾條斜着的白線,然後做一下訓練就能找到思路了,這n也太可怕了吧!

後來徐傑沒事的時候還專門想過,德國人爲何能在航母設計上走的這麼遠?德國那邊不會也有穿越者吧?當然這個念頭也是一閃而過。徐傑認爲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美英法三國強悍的國力優勢給德國人帶來了太大的壓力,窮則思變,總體噸位劣勢的德國人自然會挖空心思來搞一些突破,而這些突破中自然會出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而且這個位面德國人十分重視海軍,這種重視不是1戰前威廉皇帝將海軍當成玩具一般的重視,而是將其作爲國家戰略實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一點和日本相似,如果公平來說的話,歷史上日本能相出用6艘航空母艦進攻珍珠港的計劃在戰術上確實能稱得上神來之筆,6艘航母上的400多架飛機徹底把戰列艦掃到了歷史的垃圾堆中。德國海軍的情況和歷史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能想出這些辦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斜角甲板最早可是英國人搞出來,而實際上從結構來說德國人走的比歷史上英國人更快更遠!要知道,歷史上英國人在1952年開始搞斜甲板試驗時只不過用白線在甲板上劃了兩條傾斜10度左右的復飛區域,根本沒有在結構上發生改變,這更像是一種調度方面的優化,而不是航母建造技術水平的改進!甚至於這個測試本身也就只能讓飛機復飛,而不能讓飛機降落在斜角甲板區域!而真正加裝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艦是埃塞克斯級的安提坦號!(v36)如此一來,德國人的理念居然比歷史上先進了十多年啊!這能不可怕嗎!

一想到這裡,徐傑對德國航母艦隊的戰鬥力評價直接從70分提高到85分!然後再回頭看看美英航母戰鬥羣的力量,除了華夏幫忙搞的暴怒級航空母艦算的上海上柱石的話,英國人隨後搞出來的簡化版暴怒——皇家方舟號就要差一些,而美國人的航母甲板放飛能力確實nb,但是防禦力面對德國普遍500起跳的炸彈那是真的脆的和紙一樣!再加上落後的艦載機,徐傑對協約國海軍的情況更加不看好了。當然徐傑知道這一切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德國新一代帝皇級戰列艦已經開工,甚至於快一點的腓特烈大帝號已經快完成了艦體施工,準備下水舾裝了。徐傑想要幫美英也有點來不及了。

結果等到雷德爾把相關報告送到斯佩伯爵手中後,結果把這位海軍元帥也嚇了一跳!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伯爵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讓雷德爾負責戰術安排和航空訓練的事情居然最終讓他鼓搗到造艦方面了!一羣海軍航母技術軍官和一羣搞航空的居然憑藉自己的摸索整出來一個這樣的建議!這太出乎意料了,不過再聽取造船人員和其它技術人員的意見後,斯佩伯爵認爲這個計劃還是在行的,即一定程度上擴大後甲板的寬度,縮小前甲板的體積有助於提高航母甲板的利用效率。當然,在雷德爾送給伯爵的信中,除了這個好消息之外,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以j88爲基礎改出來的航母版j88型飛機的外形實在是太大了。即使現在的歐羅巴級都很難高效運作!

感謝書友、zy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持~~~。好久沒見到千賞了,在這裡再次感謝書友~~~。另外快到限免了,限免期間至少3天雙更~~~,謝謝了!!!!(。)

第279章 大布局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1423章 出發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1500章 不爲己甚第899章 這不是真的!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677章 最後的機會第1115章 反擊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97章 血戰(二)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1523章 決戰拉開序幕!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1351章 血與火2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113章 血火地獄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554章 德國人的謀劃第692章 這就到敵後了?第722章 碰撞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1000章 關鍵情報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321章 放棄第1312章 反攻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369章 亂局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448章 歐陸最後一戰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946章 海空大戰第1276章 後續反應第514章 鐵道炮兵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238章 大殺器!!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205章 後院起火第921章 美國人登場了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549章 論坦克的可行性第707章 巔峰時刻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392章 後續第1286章 華夏的努力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1340章 出擊第297章 規劃第1440章 談判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871章 螳臂當車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280章 空中花園行動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1071章 鏖戰第501章 簽約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695章 裝甲戰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1469章 夜戰2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465章 重量級選手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30章 兩場談判
第279章 大布局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1423章 出發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1500章 不爲己甚第899章 這不是真的!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677章 最後的機會第1115章 反擊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97章 血戰(二)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1523章 決戰拉開序幕!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1351章 血與火2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113章 血火地獄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554章 德國人的謀劃第692章 這就到敵後了?第722章 碰撞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1000章 關鍵情報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321章 放棄第1312章 反攻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369章 亂局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448章 歐陸最後一戰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946章 海空大戰第1276章 後續反應第514章 鐵道炮兵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238章 大殺器!!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205章 後院起火第921章 美國人登場了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549章 論坦克的可行性第707章 巔峰時刻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392章 後續第1286章 華夏的努力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1340章 出擊第297章 規劃第1440章 談判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871章 螳臂當車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280章 空中花園行動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1071章 鏖戰第501章 簽約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695章 裝甲戰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686章 陸軍裝甲集羣第1469章 夜戰2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465章 重量級選手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30章 兩場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