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破局

在第二次演習結束之舟,參演雙方還爆發了一場嘴仗,紅方認爲藍方作弊,因爲他們在知曉紅方不會進攻的前提下才從容的組織了這樣一波極具針對性的打法,在藍方的進攻中,藍方連正常情況下必須留下的直衛飛機都沒留全部投入進攻中。而葉銘也針鋒相對的說紅方的全力攔截在正常交戰中極少會出現,沒人能預製對方的攻擊何時會到來,即使發現了對方,也無法確定對方什麼時候會派遣攻擊機,所以幻想對方打過來的時候,己方正好把全部飛機都升上天空的情況很少見。所以說藍方從實戰出發進行這樣的戰術安排無可厚非。

不過不管這場私下的嘴仗打的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即使全力防禦也很難擋住對方的進攻,畢竟戰鬥機的滯空時間是有限的,而電子戰飛機的存在也會讓雷達大打折扣。而且現在的攻擊機速度太快了,(至少華夏和德國人的飛機是這樣。)以往演習中慢速攻擊機還可以提供緊急起飛的時間。(比如說2戰時劍魚,歷史上2戰之初日本人的攻擊機羣速度也不過150節上下。而這個位面,德國公海艦隊和華夏艦隊的艦載機攻擊速度在500千米,也就是250節上下,這極大的縮短了預警時間再加上制導武器的運用,讓飛機的攻擊距離也大大增加。)而現在一旦發現對方攻擊機突擊,那麼唯一可以依靠的防禦力量只有空中的飛機。航母根本來不及發出下一波飛機並使其到達預定高度。

而攻擊方的選擇太多了,裝備雷達的預警機其實覆蓋範圍並不大,而且考慮到艦隊中能攜帶雷達的飛機數量十分有限,再加上相當一部分攜帶雷達的單發飛機的探測能力遠小於雙發預警機。這個防空網實際上是漏洞是很多的,這一次葉銘也沒有把事情做絕,沒有專門尋找紅方雷達盲點進行突破,而這次演習中紅方把幾乎所有的預警機都扔了出去,這在實戰中也是不可能的,半徑脆弱珍貴的電子設備在海上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而預警機同樣需要輪換值班。按照葉銘的估計。紅方預警機的數量要比正常戰鬥中可以使用預警機多出6成以上!也就是說實戰中紅方的預警能力肯定會下降不少。雙方其實都不老實,都利用一些規則上的漏洞刷了花招!誰也別怨誰!

最終,葉銘等人總結出來的問題無非是以下幾點。第一,高速機羣的突防速度太快。原有的預警體系已經無法爲艦隊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同時德國人裝備的大量電子戰飛機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預警時間進一步壓縮。第二,飛機性能的限制,德國人新式戰鬥機的戰鬥力很強,讓護航飛機的壓力大增。同時對方轟炸機的速度過快,使得戰鬥機一般只有一次攔截機會。攔截力量相對削弱變相增加了對方的突防概率。

那麼要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加預警時間,二是增加戰鬥機的戰鬥力。要想解決第一個問題,還需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讓艦隊擁有更大的縱深,二是要讓指揮體系變的更加高效。對於第一點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提高預警機的數量,無論是航母上釋放的各種預警機還是用水上飛機改的預警機,數量多多益善。同時爲了彌補對低空目標的探測和飛機數量的不足。艦隊還需要將一部分裝備了雷達的哨船部署在艦隊外圍,以便提供更爲可靠的前期預警。至於說根更爲高效的指揮和防禦體系嗎?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而提高戰鬥機性能嗎?貌似這個技術問題比增加預警時間還要棘手,原因很簡單,螺旋槳飛機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如果非要套用歷史上的階段來對比的話,那就是協約國到了噴火9和野馬B還沒出來之前的難堪歲月。而且即使出來了,對於同屬於後期還算可以的FW190D9,無論是野馬D型還是噴火14,在中低空的優勢也未必很大,野馬和噴火的每小時700多千米的高速是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飛出來的,如果下降到3000米左右的話。面對一些低空飛機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而且如果將這些數據數量話的話,即使低空能飛出每小時650千米以上的速度,也未必能將對雙發快速飛機的攔截次數提高到2次。因爲雙發飛機的低空速度也在緩慢提升。雙方的差距可能會拉大,但是拉大的有限!

“話說。現在的噴氣式飛機研製的怎麼樣了。”再一次空軍內部會議上,徐傑突然詢問道。作爲一個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噴氣式飛機是大勢所趨,在這個科技要比歷史上提前了不少的位面上,噴氣式飛機將在戰爭後期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噴氣式飛機的研發問題上。華夏比同盟國投入的精力還要大,開始的時間也要早。而且在英國人強悍的尼恩發動機的幫助下,華夏的噴氣式飛機研發進度還是很快的。再加上徐傑提供的一些飛機氣動建議。華夏空軍在噴氣式飛機的氣動佈局選擇上也比較先進。怎麼說呢,就是直接放棄了類似流星和ME262這樣的佈局,直接向米格15、F86這些飛機靠攏。

“這個,怎麼說呢,我們目前使用的是800千克推力的發動機。並且將他們裝在了新式的佩刀式戰鬥機原型機上。(盜用一下歷史上的美帝編號。畢竟大家都是後掠翼嗎,機翼外形有點像佩刀。)但是實際上這款發動機的推力還是不夠,這款飛機在高空中的速度比較快,大概在750千米左右,但是中低空速度一般,而且最爲關鍵的是這款飛機的爬升很不理想。甚至還不如石茶隼飛機。總之從目前來看,性能非常一般。”已經從伊朗回來並且接任空軍司令的秦嶽這樣說道。

“原來這樣啊。”徐傑的話語中透出了一絲的失望。看來這年代噴氣式飛機想要成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華夏空軍研發的佩刀基本上就是歷史上美國人的F86型戰鬥機徐傑儘可能的回憶了自己腦海中關於F86型戰鬥機的數據,從結構上來說,兩個位面上的佩刀其實沒啥區別,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因爲現在發動機功率不足,這個位面華夏的佩刀用的是兩臺發動機。歷史上的佩刀是一臺大功率發動機而已。但是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相比優勢還是十分有限的。至少在尼恩的2270KG級別的發動機研發出來之前。噴氣式飛機想要徹底壓制螺旋槳飛機還不現實。

從歷史上來看,2戰中的ME262飛機曾經是不少德迷心中的偶像,作爲軸心國唯一一款大量生產並且有較多實戰的噴氣式飛機,ME262的性能曾近被人吹鬍的神乎其技。但是實際上是這樣嗎?曾經翻閱過大量資料的徐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除了速度之王,ME262的性能和螺旋槳飛機相比差距很大,末代的活塞螺旋槳飛機的爬升一般在每分鐘4800英尺到5200英尺之間。即使重量驚人的海盜4型戰鬥機再使用高標號汽油後,其初始爬升最高也能接近5000英尺每分鐘。而P51H戰鬥機的最高爬升已經超過了每分鐘5000英尺!而悲催的ME262型戰鬥機的初始爬升只有每分鐘4000英尺不到!這個爬升還不如BF109K4!而航程更是比BF109還短。?而且因爲低空機動性糟糕,還需要其它飛機在降落的時候提供掩護。

實際上所有初代的噴氣式飛機的航程都比較短。一方面是因爲發動機的油耗太多,另外一方面是內油確實太少,螺旋槳飛機有650L的內油就可以湊合着用,有1噸的內油就已經算是遠程戰鬥機了,但是美國人的F9F黑豹式戰鬥機光兩個機翼尖端的油箱內油就高達960L!而就在這種負載情況下其航程還是無法和P51這類飛機相比,甚至還不如掛外油的海盜4!

如果說紙面性能坑爹還能忍的話,那麼飛機的穩定性問題可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忍了!德國人在研製出JUMO004型發動機後曾近樂觀的估計說這款發動機能達到50小時的壽命就滿意了,但是實際上這款發動機壽命一般不超過25個小時!要知道2戰結束後及時俄國人仿造的尼恩發動機的壽命都接近200個小時,而改進後的發動機壽命更是高達250個小時!

如果考慮上艦問題的話,噴氣式飛機的問題更嚴重。首先必須要研製出來能彈射24000磅到28000磅級別的彈射器,並且可以賦予飛機高達130節左右的速度!初期的噴氣式飛機重量和螺旋槳飛機相比有了極大的增加,而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推力相對而言是不夠的,所以如果要滑跑的話,即使有甲板風的情況下,恐怕也要把諸如F9F這樣的飛機放到埃塞克斯級別航空母艦的後甲板才能起飛!但是即使這樣,徐傑依然堅持要搞噴氣式飛機,而且要實現噴氣式飛機的上艦工作!這不是說徐傑太喜歡“電吹風”了,而是因爲上噴氣式飛機是戰術和歷史的必然,不早做準備的話。未來戰爭就只能用血來換取勝利!

多次經過大戰的徐傑對於戰爭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他看來戰爭的過程就是雙方技術、人員素質和兵力兌換的過程!而因爲平臺的限制,海基航空兵對抗陸基航空兵本身就吃虧,前者擁有更大的容錯空間和更爲強悍的實力。而後者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機動性。歷史上,即使以TF58之強悍的力量,美國人在瓜島之後也用了1年多的時間才慢慢掃清日本的人陸基航空力量,要知道,等到F6F上艦後,美國艦載機部隊的戰鬥機技術水平可是高於日本陸基航空隊的!而且後者的國力本來就和前者不成正比。飛機數量其實也不算太多。

但是這個位面不一樣,德國空軍的戰鬥力和國家實力遠不是歷史上的日本可以比的,甚至於也不是英國皇家空軍可以匹敵的,無論是協約國還是華夏的艦隊都將面對德國人強悍的陸基航空兵的打擊,無論是攜帶着各種制導武器的HE177和DO217型轟炸機還是德國噴氣式飛機,都將給造價高昂難以迅速補充的航空母艦構成巨大的威脅。

即使單純從海戰角度來看,德國人的FW190型戰鬥機上艦已經成了定局,而這個位面德國人不存在燃油不夠的問題,換句話說即使德國人航空燃油技術沒有提升,但是至少也可以給所有戰鬥機配上96號燃油!再加上這個位面的德國飛機發動機技術要比歷史上強一些,使用了96號燃油以及更強大的液冷式發動機的FW190型飛機即使到了2戰末期也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對手!要知道即使歷史上使用87號汽油和JUMO213型發動機的FW190D型戰鬥機也絕對可以和盟軍的先進飛機打一打。根據徐傑的保守估計,如果不計算航程和防禦性能的話,這個位面的強化般FW190D型飛機的性能可能能接近歷史上的使用了高標油的海盜4型戰鬥機!如果雙方飛行員素質相當的話,那麼想要壓倒對方,恐怕就要用數量優勢和飛行員的鮮血來換了!

所以,無論如何,噴氣式飛機必須上艦。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先不說合適的噴氣式飛機還沒有着落。華夏下一代航空母艦還沒開始設計!到現在華夏海軍航空母艦編隊的主力還是3萬噸級的裝甲航母。雖然這些航母的性能還算不錯,但是在改裝前,顯然無法有效運轉巨大的雙發飛機。雖然有了一個8度的斜甲板,但是整個航空母艦的寬度還是不夠。長度也差了一些。如果要使用噴氣式飛機和雙發飛機的話,那麼就必須需要更大的飛機,參考一下歷史上的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未來華夏的中流砥柱至少也要達到4.5萬噸左右,而且要擁有300米左右的甲板長度和40米以上的甲板寬度以及一定的防禦力!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航空鈦合金、鼠行天下的月票支持~~~。(。)

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482章 突擊團第1161章 爭論第1509章 風暴鳥的首秀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303章 側翼威脅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673章 追擊第894章 猛攻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1297章 鷹之牆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1087章 大戰略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69章 頹勢第571章 矛與盾第1026章 預備航母計劃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1388章 登陸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358章 決戰序幕第201章 糜爛的戰局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238章 大殺器!!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679章 要不別打了?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108章 南下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864章 盛宴開幕第1137章 極限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512章 無畏時代的開啓第72章 後勤問題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921章 美國人登場了第1258章 鏖戰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31章 論勢(一)第1538章 攤牌2第1406章 虎式恐懼症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707章 巔峰時刻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126章 反間諜!!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06章 坑隊友?第732章 破交攻略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1326章 季風行動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884章 風暴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783章 小弟挖潛計劃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617章 艦隊編組完成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368章 定海神針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
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482章 突擊團第1161章 爭論第1509章 風暴鳥的首秀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303章 側翼威脅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673章 追擊第894章 猛攻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1297章 鷹之牆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1087章 大戰略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69章 頹勢第571章 矛與盾第1026章 預備航母計劃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1388章 登陸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358章 決戰序幕第201章 糜爛的戰局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238章 大殺器!!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679章 要不別打了?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108章 南下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864章 盛宴開幕第1137章 極限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512章 無畏時代的開啓第72章 後勤問題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921章 美國人登場了第1258章 鏖戰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31章 論勢(一)第1538章 攤牌2第1406章 虎式恐懼症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707章 巔峰時刻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126章 反間諜!!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06章 坑隊友?第732章 破交攻略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41章 同時行動!第1326章 季風行動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884章 風暴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783章 小弟挖潛計劃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617章 艦隊編組完成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368章 定海神針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