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

就在德國海軍在加緊備戰的同時,德國陸軍也正在加緊備戰,與已經成熟的炮兵工兵裝備相比,德國人比較陌生的裝甲部隊現在也開始加緊籌劃了。本來在德國陸軍中有一種意見是將華夏陸軍的坦克裝備直接複製改進一下就先湊合着用。但是隨後德國人發現,這種設計其實並不適合德國。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華夏陸軍在設計這些坦克的時候對穩定性和行程的要求並不高,原因很簡單,華夏陸軍無論是開始突破尼布楚要塞左右兩翼的俄國陣地還是從後方實施包抄,需要的行程其實並不是很大。而且就算壞了也沒事,可以拉回去慢慢修。但是德國不一樣,德國需要的是不斷的突破擁有上前公里戰略縱深的俄國陣地,在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進行運動戰。對行程的要求要遠遠大於華夏陸軍,而穩定性嗎?你能想象一下一輛坦克在俄國荒野上突然罷工後的結果嗎?結果就是九成以上會被丟棄。

這對於資源相對匱乏的德軍來說幾乎是無法忍受的!所以說德國必須將行程穩定性還有速度都放到一個較爲重要的位置上,因爲如果速度實在太慢的話,無論是支援還是進攻實在是有些困難。而這些東西最終都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的限制,那就是坦克發動機!

在歷史上一戰坦克只有汽油機沒有柴油機,柴油噴射技術是在1922年纔有的。而一戰中的坦克,怎麼說呢。速度還真是慢的可以,行程和穩定性也是夠嗆。比如說英國的1式坦克,這種裝備了2門短管57mm炮。4挺機槍和8名乘員的大傢伙重達28噸,結果只採用了一臺出力爲77千瓦的汽油機!最大速度才6km每小時,行程也不超過50km。再加上高達近一半的拋錨率,嗯,這東西也就只能用來突破戰線了。而到後期,英國爲其後續戰車裝備的最大功率的發動機也不過92千瓦。

同樣。德國人的坦克也遭遇了動力上的困境,德國的a7v型坦克。這臺裝了一門57mm炮和6挺機槍,同時需要18名乘員的大傢伙同樣是以只能緩緩移動的鋼鐵堡壘,他裝備了2臺戴姆勒4缸直立式水冷汽油機,每臺的功率是73.5千瓦,本來德國人打算弄一款147千瓦的發動機,結果時間沒允許,所以就湊合的撞上了兩臺小功率發動機了事。理論上可以達到8到10km的時速。但是這個速度顯然還是很慢。

“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快速衝鋒和撕裂對手的鐵騎而不是一個個移動堡壘!在一輛坦克上部署過多的武器是不符合事宜的,他們可能還沒進入戰場就已經在半路上拋錨了。我們還要用寶貴的戰場將其送回去,這簡直就是浪費。”任何東西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可以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坦克也是這樣。想什麼早期的過頂履帶設計。裝甲堡壘,多炮塔神教什麼的可以說都出現過,多炮塔坦克在2戰初期還曾經上陣廝殺。所以在德國,也出現了多炮塔坦克的設計。但是德國陸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種笨重的傢伙沒有通過考覈。

“自從普法戰爭後,我們就需要面對兩線作戰。而我們的軍隊也需要面對兩種不同情況下的戰爭,一種是在狹窄的西歐和裝備精良的英法軍團交戰,而另一種則是在遙遠的東線在廣袤的土地上和俄國人打運動戰。這導致了我們需要不同的裝備,西線我們需要的是射程儘量遠威力盡量大的武器,一邊用它摧毀對反兼顧的防線和裝甲車輛。而在東線我們要的是速度和通過性。俄國泥濘的土地和凜冽的寒風比他們的軍隊更加可怕。”小毛奇說道。

爲此德國陸軍在設計他們的鋼鐵巨獸的時候就專門參考了兩條戰線上的情況進行了一下區分。東線對付俄軍的戰場重量儘可能的輕。強調速度、行程和穩定性以及可維護性。他們爲東線設計的主戰型坦克的噸位不過15噸,預計將配有100千瓦的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爲20km每小時,越野的話,那就要看情況了。最大行程預計100km。它擁有一門50mm加農炮,並且配有兩挺機槍。一挺架設在炮塔頂部,一挺架設在車體正面。並且在車體正面有一個40mm的傾斜裝甲。同時炮塔正面50mm厚。車體側面裝甲爲30mm。整輛戰車由四個人操作。德國人將這款戰車命名爲山貓式坦克。

爲配合這款坦克,德國人還專門改進了一款半履帶車作爲步兵戰車來使用,這些僅僅只能防禦彈片,但是可以攜帶一個班的人員作戰的戰場將伴隨坦克展開攻擊。一般情況下這款叫做鼬鼠的半履帶步兵戰車只配有2挺機槍,或者是一門37mm炮。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裝上一門82mm迫擊炮作爲自行火炮來使用。

至於自行火炮嗎?德國人也懶得再搞新地盤了,迫擊炮和步兵炮用半履帶車的地盤湊合一下,而短管榴彈炮則用山貓式坦克的地盤,其原則就是在儘可能滿足生產性的方面照顧性能。德國人在東線的戰爭中首先強調的數量,其次是機動性和可靠性,最後纔是質量。

而對於西線戰車,德國人是大定注意玩龜縮流了,再加上是本土作戰,所以比較方便維護和保養。而面對的敵人都是法蘭西的重裝部隊,所以德國人將戰車的重量放大到18噸,而且爲了容納一門威力盡可能大的75mm加農炮而放棄了炮塔,這款戰車計劃使用140千瓦的發動機,正面裝甲厚度將達到50mm以上,並且身形比較低矮,一門長長的75mm炮如同騎槍一般。雖然沒有炮塔,但是卻有一個厚重的半球形突出,可以給予火炮儘可能大的射擊角度。厚重的裝甲和犀利的火炮是德國人對這款戰車的定義。最終這款被命名爲犀牛的戰車成爲了西線德國陸軍最可信賴的反突擊武器。

除了這三種主力戰車之外,德國人還研製了一種類似雷諾的情形戰車,正面裝甲不過10mm,乘員也不過兩人。武器也是一挺機槍或者一門37mm短炮,同時在正面還開有一個射擊孔,可供駕駛員使用衝鋒槍射擊。這款戰車總重不過6噸多。甚至扔到一輛大點的卡車上都可以。啊、發動機也不過32千瓦。作爲一種專業的反步兵武器。被德國人命名爲黃鼠狼型輕型坦克。用來彌補山貓式坦克的數量不足,同時也可以用來對付游擊隊。當年拿破崙進攻俄國的時候,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利用機動性優勢可是給法國人找了不少麻煩。而德國人顯然不打算重複這個悲催的歷史!

除了這些量產的野獸之外,俄國人還設計了數款產量不算很大但是用處多樣的戰車。比如說用來打巷戰的噴火獸型噴火坦克,這輛坦克裝備一個射程在50米左右的噴火器。渾身上下都裝有裝甲,速度不快但就是皮實耐打。而另外一種名爲胡蜂的自行火炮,則在山貓的車體上安裝了一門的重型步兵炮。起作用就是爲了對付俄軍的鑄壘區中那些堅固的支持點。和胡蜂作用類似的還有一種重型迫擊炮。同樣以山貓式坦克的底盤爲基礎,設置敞開式戰鬥艙,在上面放置了一門重型迫擊炮。唯一的區別在與胡蜂式自行火炮可以直射,而且威力更大。同時造價也更高。產量較少,而後者則是一種量產貨。

擁有裝甲和履帶的戰鬥車輛在德國軍隊中被稱爲一線戰車,也就是說他們是作爲一線突擊力量去使用的。既然有一線戰車,那麼同樣也會有負責支援的2線戰車,這些戰車幾乎不具有裝甲,其設計理念非常接近華夏陸軍的卡車炮。這些戰車將以標準的載重卡車爲基礎,上面裝有各種榴彈炮或者加農炮,裝備榴彈炮的戰車將作爲機動炮兵爲前線提供支援,而裝備加農炮的則一般部署在西線,作爲犀牛式坦克殲擊車的補充,用於機動防禦。

爲了保證這些昂貴的鋼鐵巨獸在東線的泥濘土地中能夠儘可能的發揮作用。細緻的德國人還專門設計了一些專用的拖車和修理車。以便及時搶修因爲各種故障或者受到打擊的戰車。除此之外,德國人還以此爲基礎弄出了一些在當時看來比較奇怪的裝備,比如說機械化架橋車以及掃雷車。當然,專業的掃雷車數量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在坦克前部加上一個巨大的掃雷滾。用碾壓的方式進行掃雷,而另一種專用掃雷車則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壓路機。因爲行程問題,這種壓路機式掃雷車更多的是用在了道路掃雷方面。

“我們需要記住一點的是,裝甲部隊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能把一切都壓在裝甲車輛上,我們的工業還不夠強大。而我們面對的敵人又太多了。更爲重要的是我們資源比較匱乏,尤其是石油。而裝甲部隊因爲受到動力等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目前來看情況還不明朗。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常規部隊的建設。”最後小毛奇再三強調道。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到月底了,還有月票的書友能否支持一下??

第728章 血戰第1119章 前哨戰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01章 虎嘯法蘭西1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1228章 一起上吧第241章 兵分兩路第561章 競相趕超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1246章 風語者第178章 遭遇戰第1227章 精簡版or豪華版?第365章 收官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1129章 跑路第1299章 爆發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79章 德國人的反應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528章 大格局第168章 豐島之後(一)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560章 無與倫比的龍興級戰列艦第1225章 神嘲諷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664章 先手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533章 別看不起舊貨!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1344章 長腳湯姆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827章 刺客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503章 南洋水師的未來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520章 陸軍整備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604章 與西班牙人的談判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451章 多點開花第1520章 壓力很大啊!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981章 泥潭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845章 一艘潛艇引發的血案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236章 輿論戰第1521章 僵持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56章 隔牆有耳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641章 運動戰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1297章 鷹之牆第979章 被騙了?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91章 嚴博勳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294章 進京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625章 前哨戰
第728章 血戰第1119章 前哨戰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01章 虎嘯法蘭西1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1228章 一起上吧第241章 兵分兩路第561章 競相趕超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1246章 風語者第178章 遭遇戰第1227章 精簡版or豪華版?第365章 收官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1129章 跑路第1299章 爆發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79章 德國人的反應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528章 大格局第168章 豐島之後(一)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560章 無與倫比的龍興級戰列艦第1225章 神嘲諷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664章 先手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533章 別看不起舊貨!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1344章 長腳湯姆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827章 刺客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503章 南洋水師的未來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520章 陸軍整備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604章 與西班牙人的談判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451章 多點開花第1520章 壓力很大啊!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981章 泥潭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845章 一艘潛艇引發的血案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236章 輿論戰第1521章 僵持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56章 隔牆有耳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74章 自動武器的搭配第641章 運動戰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1297章 鷹之牆第979章 被騙了?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91章 嚴博勳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294章 進京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625章 前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