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非坐北京不爲明帝(三更)

從崇禎皇帝朱由檢,到大順帝王李自成,再到大清順治帝小福臨,再到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北京還是那個北京,但是短短的兩年之內歷經四帝,現在京城的老百姓已經適應換皇帝了。

換皇帝時,他們只管恭恭順順的磕頭,沿街跪迎即可。李自成進北京時是這樣,韃子的小福臨來北京時也是這樣。

現在朱由崧又來了,形式更是浩大,士農紳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老百姓全都行動起來了。

經過劉肇基這幾天的準備工作,京城內早安定下來,軍隊紀律嚴明,城內城外的居民好像沒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各行各業,做買做賣,秩序井然。

現在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臉洋溢着喜悅之色。

那些豪紳商賈和士大夫階層等京城見面的頭臉人物,還弄來了鼓樂隊,鳴鞭放炮,如過大節一般熱鬧。

京師居民的熱情之所以如此高漲,一方面是劉肇基帶人馬先進成鼓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最爲重要的方面,他們都爲弘光大帝的名望所折服。

還有一方面,他們經過這兩年的簡單對,還是覺得大明朝較深入人心。

大明朝雖然腐敗,但李自成的人馬來了情況更糟。京城的秩序好了那麼幾天,緊接着是血雨腥風的拷糧助餉,以此爲名目敲詐勒索,入戶搶劫盜掠,時有發生。京師折騰的烏煙瘴氣,人心惶惶。

韃子來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連祖宗的膚髮都保不住了。

相之下,他們還是較容易接受大明的,此時接受大明等於接受朱由崧。

因此,朱由崧進北京,京城的居民迎接的勢頭最大,萬人空巷,聲勢浩大。

穿越前朱由崧倒是到過北京,但眼前的北京城與記憶的北京城完全不同。沒有鋼筋水泥的森林,也沒有滾滾的車流,其明程度絕對不後世。

但明末的北京建築之宏偉壯觀,令人歎爲觀止,不是能用簡單的字所能描述出來的,靠查閱史料還原動畫,也無法讓北京的舊貌完完本本地呈現於世人的面前。

從元朝開始,這座大帝都已經初具規模了。燕王朱棣登基之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然後永樂大帝爲總設計師,從永樂四年開始破土動工,一口氣建了十四年才完工。後來又經歷來的帝王幾次修建,去年李自成逃出北京的時候,放火燒了一部分建築,多爾袞挾小順治進京之後,又進行了修復。

現在的北京城共有九座城門,每座城門都修有高大的四角門樓,雕樑畫棟,高度至少有五丈,而且每座城門都配有甕城,吊橋,千斤閘門,護城河又寬又深,從城牆到護城河畔全部用磚石砌成。

這樣的建築不但顯得豪華宏偉,而且固若金湯,遠非南京,九江,洛陽等城池可。

這是韃子們主動棄城跑了,如果他們真要死守城池,想攻下她絕非易事。

外城的印象,令朱由崧震撼。裡面還有內城,到處是夾道歡迎的人羣,朱由崧向歡迎的人羣頻頻招手,他有些目不暇接了。

過了內城是皇城,城內是劉肇基安排的軍隊戒備森嚴。到了皇城沒有老百姓了。

過了皇城之後是宮城,宮城又叫紫禁城,是歷代皇帝生活居住的宮殿。宮城也設有城門,城外也有護城河。

宮內的建築羣無疑最爲宏偉壯觀,紅牆綠瓦,造型特,亭臺樓閣交相輝映,宮殿巍峨櫛次鱗,裝飾豪華,金碧輝煌。

這幾天劉肇基的幾萬人馬可沒閒着,從外城到內城,重點是皇城和宮城,所有的建築都清查整理一遍。

韃子們難得明一回,撤走時竟然沒有毀壞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相去年李自成倉惶逃出北京時縱火燒城的流賊行爲,要進步得多。

進城之後先祭祖,皇家祠堂裡供奉的十幾位列祖列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祖宗,這已經無從可考。但是畢竟自己也姓朱,何況自己又穿越了這副軀體身了,權當這是自己的祖宗了!

因此朱由崧恭恭敬敬,焚香膜拜。然後從洪武大帝朱元璋,到惠帝朱允,到永樂大帝朱棣……最後一直到崇禎皇帝朱由檢,朱由崧挨個瞻仰他們的塑像。

朱由崧傳旨御膳房,當晚擺下了一桌滿漢全席。雖然當時還沒有這個名字,滿漢全席是康熙大帝開的先例,但朱由崧根據後世的見識和這副軀體的記憶,點了一桌了,要論享受揮霍,這副軀體最在行了,不過他只要能點出來,神通廣大的御膳房能做出來,結束一下了一百多道菜,盡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有南菜,有北菜,有冷菜有熱菜,有空菜還有地下菜,以及江河湖海菜,等等。

這是朱由崧第一如此奢侈,離開南京一晃是一年多,他覺得今日得好好揮霍一回,讓疲憊的軀體放鬆放鬆。

馬金花和賀宣嬌兩個巾幗美女作陪,瓊漿玉宴,更有佳人相伴,朱由崧一下子喝了個酩酊大醉,二更時分,酒足飯飽的朱由崧左摟嬌右抱美便龍榻。

藉着酒勁兒,朱由崧一夜御兩女,高潮迭起。第二天破天荒地也沒有聞雞起舞,這一覺睡到日三竿,這纔是真正的自然醒,然後馬金花和賀宣嬌伺候着穿衣洗漱,吃喝拉撒。

然後接下來的幾天,朱由崧天天都覺得新鮮不已,像搬了新家一樣,帶着兩個美妃馬金花和宣嬌,提督東廠的大太監盧九德成了嚮導,八寶金殿,龍椅龍榻,東宮西宮,朱由崧各個宮殿挨個欣賞。

晚讓馬金花和賀宣嬌輪流侍寢,朱由崧覺得這纔是真正的帝王生活。

“當皇真**爽!”

朱由崧心不由得感嘆,同時他也明白了,爲什麼那些叱吒風雲的帝王們進京登基之後都惰性十足,呆在這安樂窩裡不願出來了。爲什麼爲了那個位置,父子反目成仇,兄弟骨肉相殘,寧願六親不認也要坐寶座。

根本原因在於,往那把椅子一坐,大不相同了,山珍海味任吃,天下美女任享,衆皆頂禮膜拜,天下唯我獨尊,生殺予奪,爲所欲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衆之賓莫非王臣,這巔峰權力的快感,非親身經歷者絕對體會不到。

天底下還有當皇更舒爽的職業嗎?

同時朱由崧覺得,在北京當帝王的感覺與在南京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說是那是半個王朝,偏安東南一隅,雖然南京是北京的小范本,但是朱由崧這一較,南京的宮城太遜色了,與北京的紫禁城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難怪都想在此立都,大明在這坐了十六帝二百八十多年,李自成來這坐了一天,小順治帝跑到這裡呆了十一個月。

接下來該朕了,不坐北京,非爲明帝!

ps:各位親,今天勉強爲大家弄了三更,兼職想提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班的事,家裡的事,還有想不到的事,事真多啊,請多多支持小草,感激不盡。

第468章 落網第458章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31章 朕不妨裝一次慫第331章 朕不妨裝一次慫第700章 鼓浪嶼海戰(1)第272章 鄱陽湖大戰(5)第431章 血戰高碑店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516章 李自成突圍(8)第239章 大官好做 大節難移第363章 人頭陣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323章 這次朕給他們玩點陰的第690章 大破鐵甲象軍(上)第642章 以假亂真(上)第325章 多鐸阿濟格齊出兵第693章 難以琢磨的朱由崧第775章 強國計劃(下)(六更)第94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二更)第147章 御營初顯威第628章 滅西戰略與彈簧策略第474章 兩面用兵 三線作戰第336章 工程第599章 高桂英請罪第655章 阻擊戰(6)第615章 屯兵鳳凰山第453章 火併(中)第245章 御營顯威(下)(二更)第250章 兵進湖口第297章 鰲拜陷陣(上)第716章 山大王對陣帝王(1)第21章 錦衣暴動(上)第146章 閻應元大戰劉良佐第277章 寧可戰死,決不當俘虜!(三更)第77章 勤王之師第521章 將在,陣營在第296章 事情複雜了(三更)第948章 全球一統歸大明(二更)(大結局)第22章 錦衣暴動(中)第916章 帝王闖山寨(2)(一更)第870章 寧遠之戰(下)(一更)第373章 誰和你是兄弟?第830章 調侃喇嘛僧(三更)第102章 逆亂之臣,雖功必懲第118章 夜半兵變(中)第550章 讓爾等見不到明天的太陽第382章 追殺多爾袞(三更)第235章 決不能養癰遺患第835章 巡捕衙的不速之客(三更)第781章 賢宦不賢(五更)第230章 對戰巾幗佳人第824章 張冠李戴(二更)第703章 鼓浪嶼海戰(4)第158章 讓他們都滾!第793章 掌挫百兵(一更)第603章 美人計下(中)第564章 張獻忠親征第94章 迫降第686章 苗寨(2)第505章 智取虎牢關(5)第802章 營救湯若望(2)(三更)第646章 明軍撤退第622章 對箭(上)第805章 營救湯若望(5)(一更)第747章 進攻臺灣(上)第43章 奸猾的馬士英第78章 三路用兵第852章 再戰山海關(一更)第355章 血濺行宮(1)第260章 夜襲第726章 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在行動第405章 二氣范文程(下)(二更)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503章 智取虎牢關(3)(一更)第586章 劍斬艾能奇第613章 移駕夔州城第274章 萬馬千軍中的孤家寡人第5章 錦衣衛老大第523章 九劍一劍都不能少第210章 對付東林最有效的辦法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422章 智取真定府(中)第106章 李成棟出兵第7章 問罪史可法(求收藏求推薦)第74章 逆轉成功第5章 錦衣衛老大第113章 中計(2)(五更,再次感謝海冬青的打賞)第810章 韃子撤兵了(二更)第546章 朕也有條件第812章 湯若望進京(一更)第119章 夜半兵變(下)第350章 時機來了第315章 白桿兵再顯威第384章 血戰三河鎮(二更)第445章 班師還京(二更)第872章 洪承疇的忠心(下)(一更)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25章 用人不疑第340章 全殲多鐸的炮營
第468章 落網第458章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331章 朕不妨裝一次慫第331章 朕不妨裝一次慫第700章 鼓浪嶼海戰(1)第272章 鄱陽湖大戰(5)第431章 血戰高碑店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516章 李自成突圍(8)第239章 大官好做 大節難移第363章 人頭陣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323章 這次朕給他們玩點陰的第690章 大破鐵甲象軍(上)第642章 以假亂真(上)第325章 多鐸阿濟格齊出兵第693章 難以琢磨的朱由崧第775章 強國計劃(下)(六更)第94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二更)第147章 御營初顯威第628章 滅西戰略與彈簧策略第474章 兩面用兵 三線作戰第336章 工程第599章 高桂英請罪第655章 阻擊戰(6)第615章 屯兵鳳凰山第453章 火併(中)第245章 御營顯威(下)(二更)第250章 兵進湖口第297章 鰲拜陷陣(上)第716章 山大王對陣帝王(1)第21章 錦衣暴動(上)第146章 閻應元大戰劉良佐第277章 寧可戰死,決不當俘虜!(三更)第77章 勤王之師第521章 將在,陣營在第296章 事情複雜了(三更)第948章 全球一統歸大明(二更)(大結局)第22章 錦衣暴動(中)第916章 帝王闖山寨(2)(一更)第870章 寧遠之戰(下)(一更)第373章 誰和你是兄弟?第830章 調侃喇嘛僧(三更)第102章 逆亂之臣,雖功必懲第118章 夜半兵變(中)第550章 讓爾等見不到明天的太陽第382章 追殺多爾袞(三更)第235章 決不能養癰遺患第835章 巡捕衙的不速之客(三更)第781章 賢宦不賢(五更)第230章 對戰巾幗佳人第824章 張冠李戴(二更)第703章 鼓浪嶼海戰(4)第158章 讓他們都滾!第793章 掌挫百兵(一更)第603章 美人計下(中)第564章 張獻忠親征第94章 迫降第686章 苗寨(2)第505章 智取虎牢關(5)第802章 營救湯若望(2)(三更)第646章 明軍撤退第622章 對箭(上)第805章 營救湯若望(5)(一更)第747章 進攻臺灣(上)第43章 奸猾的馬士英第78章 三路用兵第852章 再戰山海關(一更)第355章 血濺行宮(1)第260章 夜襲第726章 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在行動第405章 二氣范文程(下)(二更)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503章 智取虎牢關(3)(一更)第586章 劍斬艾能奇第613章 移駕夔州城第274章 萬馬千軍中的孤家寡人第5章 錦衣衛老大第523章 九劍一劍都不能少第210章 對付東林最有效的辦法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422章 智取真定府(中)第106章 李成棟出兵第7章 問罪史可法(求收藏求推薦)第74章 逆轉成功第5章 錦衣衛老大第113章 中計(2)(五更,再次感謝海冬青的打賞)第810章 韃子撤兵了(二更)第546章 朕也有條件第812章 湯若望進京(一更)第119章 夜半兵變(下)第350章 時機來了第315章 白桿兵再顯威第384章 血戰三河鎮(二更)第445章 班師還京(二更)第872章 洪承疇的忠心(下)(一更)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25章 用人不疑第340章 全殲多鐸的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