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四夷館

興平二年初,雍州牧、督雍涼並蜀四州事、秦公劉備於長安設立四夷館,特接待前來祝賀新年的異族。

如巴七姓王杜濩,竇邑侯樸胡、竇小侯任約、河池氐王竇茂以及下辯氐王雷定、匈奴單于於夫羅、鮮卑單于蹇曼等歸附陸城軍的胡人紛紛至長安祝賀新年。

劉備以心腹戲志才爲首任四夷館長,四夷館,專門負責四夷往來文書的翻譯,並在此教習諸蕃語言文字,以及接待四方異族來朝時的接待。

最起碼劉備對外是這樣說的,許多跟隨劉備徵蜀的將領想到之前蘇渾之死,都認爲這是劉備對戲志才隱瞞軍糧短缺一時的不滿。

戲志才調職這個無中生有的四夷館,足以說明劉備對其已不勝從前那般信任,尤其是新的先生已徹底掌握情報組織,劉備已不是那麼需要他。

跟戲志才同樣跌出權利中心的還有郭嘉,郭嘉至長安後仍然是劉備的祭酒從事,然而他主管的錦衣與參軍,錦衣有劉稚然全權管理,參軍自成系統,有專門的培養系統,別說郭嘉不想插手,他就是想插手也插不進去。

參軍系統,有專門培訓基地,有專門的教導人員,有專門的考覈人員,最終出任每一校的參軍都得劉備親自點頭。

郭嘉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空架子,再加上戲志才外調至四夷館,有些忠心漢室或者對劉備不滿的人開始動歪心思:戲志才、郭奉孝接王佐之才,劉備棄而不用,豈不是某等機會?

不過不是人人都那麼衝動,決定再觀察試探一段時間。

不久,劉備將武威太守賈詡、北地太守顧雍(賈詡攻下武威後轉武威太守,顧雍升任北地太守)、朔方太守荀攸、絳邑長賈逵等一干人才都調回長安,充斥劉備的秦公府。

老謀深算的賈詡任長史、荀攸任別駕、荀彧任治中督六曹,顧雍爲主薄,賈逵、劉放、陳羣、杜裔、士孫萌(士孫瑞之子)等爲散騎常侍。

又徵皇甫酈爲武威太守,韋端出任涼州刺史、楊彪出任漢中太守、種邵出任武都太守。

馬日磾、韓說等西涼大儒被劉備徵爲國子監博士,與蔡邕一起推行雍州教育事業。

劉備徵蜀之戰大勝,西涼、三輔三河的穩定讓更多旁觀的人加入到參與共建新朝的大業當中。

其中還包括劉備徵召及其推薦上任的官員,比如臧洪好友陳容被舉薦爲潁川太守,因爲陳容有劉備色彩,其很快在潁川站穩腳跟。

李通爲汝南太守,徐邈出任上谷太守、郭蘊出任代郡太守,閻柔爲護鮮卑中郎將、田疇出任護烏桓校尉、鮮于輔爲漁陽太守、鮮于銀爲遼西屬國長史。

又徵徐州陳登父子、趙昱、張昭、張竑、魯肅等,荊州韓嵩、諸葛瑾、劉巴、龐山民、傅彤、魏延等一干義士至長安,雖然應着寥寥,也提前讓他們進入諸侯視野當中,如呂布強行兩張昭、張竑兩人送往長安,以求劉備的甲械,當然隨同而來的還有糜夫人。

袁術聞聽魯肅之名,派人強請魯肅出山,魯肅見大軍圍塢,不得已而出仕,後袁紹見其年輕便怠慢之。

劉表對劉備的徵召即不阻攔也不贊同,隨便人來人往,雖然荊州、三輔道路已通,不過路途遙遠,再加上劉備身邊人才濟濟,除了潁川人士趕往三輔,去者亦寥寥。

劉備身邊不僅人才濟濟,就連美女亦多了幾個,吳匡爲了穩定自己的地位獻出自己的女兒吳筎與劉備聯姻,張愧等爲保命說服張玉蘭前往劉備府中暫住,又有呂布爲得到劉備大力支持將徐州大商糜竺之妹送上。

原本以呂布的脾性,這糜竺是準備自己留着的,可他爲穩定徐州軍政,在陳宮的建議下取徐州大將曹豹之妹,呂布得了曹豹的丹陽精兵才使得曹操不敢亂動,復泰山臧霸在王匡的凌厲打擊下投靠呂布,呂布命其爲泰山太守。

再加上內有陳登父子、趙昱等徐州本地士族的大力支持,呂布很快站穩腳跟,陳宮受劉備影響準備大力發展工商,因此就要跟別駕糜竺打交道。

糜竺爲加強與呂布的關係特獻上其妹,呂布本已動心,陳宮聞聽後趕緊前來阻止,當場弄得呂布很不愉快,可是劉備幾次來信要其多汲取兗州之敗的教訓,多聽陳宮、陳登父子的建議。

呂布當下拂袖而去,陳宮又追到呂布府邸上,呂布怒道:“先生,難道某在自家享樂也不行嗎?”

陳宮不理憤怒的呂布,因爲他知道呂布是性情中人,息怒由心一會就散,當下道:“主公,不是一直困擾如何與秦公交好嗎?如今機會了。”

呂布果然動心:“機會何在?”

“主公,看今日那糜環如何?”

陳宮道。

呂布點頭,長得真心不錯,不然他也不會這麼憤怒,當下道:“你是說把糜環獻給玄德。”

陳宮點頭:“正是,不過還要有嫁妝。”

呂布擺手:“這個無須擔心,玄德好美,卻從不好財貨。有糜環在,某徐州再也無需擔憂甲械之事,徐州又多產糧,哼!某看誰還能從某手中奪去徐州。”

陳宮眼也不擡的說道:“這嫁妝有些特殊,主公交給某就是了。”

呂布哪裡知道陳宮的嫁妝是人,當下擺手:“先生看着辦吧!”

陳宮於是讓魏延帶着張昭、張竑以及糜環和大批物資前往長安。

徐州、豫州、荊州都是劉備聯盟地區,因此魏延打着給劉備朝貢的旗號,自然是一路暢通。

劉備的後院卻因蔡琰等從晉陽趕來而差點炸鍋,簡淽早已習慣劉備身邊突然多出來的美女,小美女蔡琰卻有些不習慣,她剛跟劉備成親不久,劉備就出徵三輔,接着又徵蜀,如今好不容易見面竟然多出三四個妾室,這讓她有點受不了。

劉備有苦難言,其實他並沒有那個意思,但是打着聯姻的名號劉備如何敢不收,不收可能就有問題出現,再說哪個男人不想坐擁佳麗三千?

卡文了。

第27章 裝備更新第23章 慕容鮮卑第27章 董劉聯盟第3章 重見天日第26章 張飛的另一面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08章 你們是大爺第152章 運氣不好第90章 詐濮陽第39章 主公,奴等你回來第69章 張純的激進第57章 徐和第4章 劉備買官記第88章 絳邑之圍第36章 簡震呢?第64章 南線已平第29章 下一個劉邦第22章 張合第86章 斷頭將軍第48章 馬超的檢討書第36章 關羽第115章 卜敵再現第2章 再破於毒第75章 袁熙,你這廢物第47章 幫呂布鑄造方天畫戟第31章 魑魅魍魎俱現第13章 孫策之危第62章 漢中到手第27章 攻堡第41章 先下手爲強第82章 雷銅來投第120章 司馬懿獻計取徐州第1章 雒陽第26章 戲志才隻身策反張繡叔侄第10章 張楊之變第5章 草馬鐙第58章 田疇出使鮮卑第48章 去或留第114章 四將合力擒閻行第51章 許攸再進刺史府第90章 說客曹操第113章 醫家處士第127章 鮮卑的中行說第21章 真假張合第149章 誰是老弱第90章 說客曹操第109章 陷陣重生第132章 閻行的決定第2章 蔡珏的婚事第43章 汝子,吾兄不養吾養之第121章 你安心死,妻兒吾養之第5章 入並三件事第82章 李郭授首第36章 武當城第73章 開個玩笑第110章 東郡復第112章 西涼佈局第118章 卜敵的條件第3章 分糧過冬第22章 爲了大鮮卑第62章 黃忠背荊條第60章 于禁出城第100章 戰爭福利券第26章 哪個呂蒙?那個呂蒙第108章 陷陣襲營第41章 戲志才的繼承人第17章 太原之動第85章 審榮出獄第74章 你拿什麼將功折罪第3章 雒陽,我回來了第70章 鑽山溝的御林軍第32章 神經的何後第104章 袁尚的想法第33章 再見荀彧第35章 禍亂後宮第50章 先登對陷陣第38章 程遠志已死第62章 王芬第62章 吾王忠義第87章 朝議第48章 韓莒子的偷襲第110章 秦頡鑽狗洞第49章 援軍來了第45章 呂布入兗州第19章 天命在我第113章 醫家處士第37章 何後的美人計第30章 卿本佳人第101章 西涼紛爭第16章 戰略相左第39章 主公,奴等你回來第90章 吳妻第88章 審榮的誠意第89章 劉瑁與其妻第70章 三張合圍鄴城第3章 拍馬屁的徐晃第45章 仁慈的趙雲第75章 太史慈的初戰第27章 攻堡第93章 議和
第27章 裝備更新第23章 慕容鮮卑第27章 董劉聯盟第3章 重見天日第26章 張飛的另一面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08章 你們是大爺第152章 運氣不好第90章 詐濮陽第39章 主公,奴等你回來第69章 張純的激進第57章 徐和第4章 劉備買官記第88章 絳邑之圍第36章 簡震呢?第64章 南線已平第29章 下一個劉邦第22章 張合第86章 斷頭將軍第48章 馬超的檢討書第36章 關羽第115章 卜敵再現第2章 再破於毒第75章 袁熙,你這廢物第47章 幫呂布鑄造方天畫戟第31章 魑魅魍魎俱現第13章 孫策之危第62章 漢中到手第27章 攻堡第41章 先下手爲強第82章 雷銅來投第120章 司馬懿獻計取徐州第1章 雒陽第26章 戲志才隻身策反張繡叔侄第10章 張楊之變第5章 草馬鐙第58章 田疇出使鮮卑第48章 去或留第114章 四將合力擒閻行第51章 許攸再進刺史府第90章 說客曹操第113章 醫家處士第127章 鮮卑的中行說第21章 真假張合第149章 誰是老弱第90章 說客曹操第109章 陷陣重生第132章 閻行的決定第2章 蔡珏的婚事第43章 汝子,吾兄不養吾養之第121章 你安心死,妻兒吾養之第5章 入並三件事第82章 李郭授首第36章 武當城第73章 開個玩笑第110章 東郡復第112章 西涼佈局第118章 卜敵的條件第3章 分糧過冬第22章 爲了大鮮卑第62章 黃忠背荊條第60章 于禁出城第100章 戰爭福利券第26章 哪個呂蒙?那個呂蒙第108章 陷陣襲營第41章 戲志才的繼承人第17章 太原之動第85章 審榮出獄第74章 你拿什麼將功折罪第3章 雒陽,我回來了第70章 鑽山溝的御林軍第32章 神經的何後第104章 袁尚的想法第33章 再見荀彧第35章 禍亂後宮第50章 先登對陷陣第38章 程遠志已死第62章 王芬第62章 吾王忠義第87章 朝議第48章 韓莒子的偷襲第110章 秦頡鑽狗洞第49章 援軍來了第45章 呂布入兗州第19章 天命在我第113章 醫家處士第37章 何後的美人計第30章 卿本佳人第101章 西涼紛爭第16章 戰略相左第39章 主公,奴等你回來第90章 吳妻第88章 審榮的誠意第89章 劉瑁與其妻第70章 三張合圍鄴城第3章 拍馬屁的徐晃第45章 仁慈的趙雲第75章 太史慈的初戰第27章 攻堡第93章 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