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

回到華村,石路先挨個的給長老們打招呼,讓他們先總結好全年的情況。然後在長老會議上討論。

現在部落的事務越來越多,好多長老都忙不過來。加上華部落又不是傳統的遊獵部落,更非一般的農耕部落,所以長老們也沒有什麼經驗。

普通的農耕部落裡,族人都知道時節變化。何時播種、何時施肥除草、何時收割等活兒,不需要有人去指導。

可惜石路所處的時空,曆法沒有,懂得觀察土壤的沒有,準確掌握氣候變化的人更沒有。在短時期內,如果自己不監督着,帶領族人解決,糧食根本種不出來。

巫倒是有一些知識,他的職業讓他能夠觀察一些天象和水紋,這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可惜並不怎麼可靠。正因爲如此,儘管已經豐收,石路還不敢掉以輕心。

大部分時間,石路都是在長老們遇到困惑和瓶頸時纔去想出解決的方法。長老會議基本上就是解答的時候。

石路也不敢直接就把自己知道的一知半解的管理知識傳授出去,要真用這類方法,華部落早瓦解了!石路沒辦法一下子讓這些人一下子就理解更深的內容,那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他只能採取遊獵部族的複雜版的管理,然後慢慢的改善。每個長老實際上就是過去狩獵隊長和採集隊長的複雜版,所以長老們就容易進入職位角色。

爲了讓全族的管理者都能集中的提出問題以及訴求,石路決定這次長老會議讓比長老低一級別的各隊長和組長也參加會議。

這樣,就需要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石路先吩咐長老們各自準備資料,然後再找時間討論。他自己也得好好的休息和準備一下,看看還需要做哪些事兒。

交代完長老事情之後,石路就帶着孩子去溫泉了。他要在那裡享受冬日的溫暖,同時也是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溫泉如今成了石路自己專屬的度假村。長老們除了要來附近忙活之外,都幾乎沒有時間來這休息。十多棟屋子不是存放農具就是倉庫,剩餘的都是空着的。

泉眼所在的盆地周圍的丘陵上,如今種滿了果樹和苧麻,就連路邊也是開墾爲田地。過去繁茂的植被已經不見了,視野變得十分開闊。

在小盆地中間,是一條小溪和泥潭,溪水早已經被歸入流入華村的那溪流。石路決定把一直未命名的溪水命名爲禾溪,這是對巫的感謝。

至於盆地中間的那泥潭和溪水,石路一開始同意陸果在這裡開墾土地。今年在這種了一小塊豆麥後顆粒無收,於是就被閒置了下來。

石路決定把溪水的出口堵住,然後掏空泥潭。裡面的污泥作爲肥料拿去給果樹施肥,然後在形成的池塘中種植蓮花。這樣,桑葉泉就成一個風景優美的園林。

這裡的地形比華村還高些,西南部就是南面的南華山脈,東面和西面都是稍矮的丘陵。東北面就是華村,站在果園所在的小山頂上就能看到梅河。

現在果樹還小,而且只有一些梅樹和桃樹。等以後發現了適合種植的果子之後,也會移栽一大部分過來。

等果樹長大之後,這裡就成爲一個安靜而舒適的度假地。冬天有梅花開放,春天桃花朵朵開,夏天荷花滿池。到時候石路就可以經常來此常住,享受一下。

安全問題也需要考慮,附近野獸不時的出現,南華山的探索還未完成。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等周邊開發的差不多了,防禦設施就能跟上去。

族人們誰也沒有族長大人的這份雅興,多年的傳統讓大家也不會去專門琢磨欣賞的事兒。不過也沒人反對,反正族長大人做事一向都讓人猜不透,聽他的指揮就成。

比起熱鬧的華村,這裡就安靜多了。空曠的屋子基本沒人住,只有幾個會在白天過來巡邏麥田和果園的族人。這個時空華部落還沒有小偷一說,沒有人會拿走這裡的東西。

當然這並不是說華部落就是天堂一般,相反隨時還是有危機。只不過衆人剛剛從遊獵時代進入農耕時代不久,大部分的舊觀念還保留着。

隨着生產的發展,這種狀態也就保持不了多久。

石路在溫泉的生活很愜意。雖然做飯和看孩子都得自己去幹,沒有人會來服侍他,但他樂此不疲。

興已經兩歲多了,長的很壯實,成天跑來跑去的,而且老是喜歡問些怪問題。桑她們也不會去理會他的問題,於是,他每次都找到同樣是怪異的老爹尋求答案。

羚才一歲多,成天被她哥哥拖着到處跑,經常摔到,每次都哇哇大哭。但不跟着興她又會鬧,家裡幾個女人也就隨她了。

至於教育問題他一概不管。反正一年中他老是忙忙碌碌的,全都扔給自己的女人們。他陪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同他倆打鬧着玩兒。

這次女人們沒有專門陪他的,只是每天會來一個。好在路程很近,加上冬天剛剛開始,就算桑來,只要乘着馬車就行。

桑雖然有了身子,卻依然忙碌。畢竟她是長老之一,還是重要的副手。不過她的活兒可以不用到處跑,所以她能帶着記錄的竹片,一邊計算,一邊陪着石路泡溫泉。

石路自己除了陪着孩子以外,也在琢磨未來要做的事兒。他準備總結一下,目前所需要的新的東西,以及能利用的物品。

銅在族內已經得到廣泛使用,接下來只需要改進冶煉技術就成。磚瓦也基本成爲建築材料,至少族人分到的房子都是磚房,有火炕有傢俱。

傢俱中,簡單的箱子和桌椅板凳都大量的使用。這些物品完全按照石路所知的樣式,用竹木做成的。族人也都慢慢的習慣新的坐臥方式,很少再席地而坐了。

工具中,刀,鋤頭,犁等各種農具都基本改進過了。這也是這兩年來開荒突飛猛進的原因。不過這些年每年消耗的工具數量很大,讓工匠們都沒有休息的時候。

石器依然在製作。這是由於銅依然不算充裕,冶煉時成品率不高造成的。而且石路還打算繼續的製作一些石矛,支援自己的盟友。遇上合適的還能換取物品。

石路看着一大堆竹片,感覺特別費勁。另外還有一堆獸皮,上面刻滿了自己隨時回憶起的內容。“到底要不要造紙呢?”他想道。

“算了,連族人的衣服都不夠,以後再說吧!”

想來想去,他突然意識到,馬的問題。族裡的馬使用的很多,除了和那裡之外,還有拉馬車的。只是馬蹄容易損壞,之前是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製作馬掌,現在看來,就算是銅也得試試。

住在溫泉的時候,有一晚石路發現油脂沒了,照明極爲不便。這也讓他決定改善照明材料的計劃。

一直以來,晚上照明用的不是火把就是動物油脂。這些東西煙大,氣味難聞,不適合晚上看資料用。

油燈倒是好辦,燈盞和燈芯很容易,只是燃料沒有。

菜籽油本是個好的選擇,只不過至少要等到明年才能用得上。今年夏天收穫的種子都種下了,也沒多少,離着全部落使用還早着呢。

那就只有尋找別的油料作物。因此石路給自己的計劃中,明年開始尋找新的油料作物。不管是根、莖、葉或者皮,只要含有能用的油,他都打算想辦法弄出來,然後再決定是否種植。

紙暫時是不造,不過還得改善衛生習慣。上廁所時,部落人還是沒有養成好的擦一擦的習慣。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合適的材料,石路還得找到替代品。

油漆的問題也是一直困擾着他的難題,只是附近找不到漆樹。石路也發現,到了這個時空之後,更多的時候他只能是遇到什麼就想辦法利用。

想了一些需要改進地方之後,石路就不再去想,只有等到需求時,他纔會決定在哪些地方改進。

這時候,華谷開始下起了大雪,風也颳得厲害。這是一場自華部落定居以來遇上的最大的雪,連續三天,鵝毛大雪到處飛,遠處還能聽到枝條被壓斷的聲音。

“雪災啊!”石路嘆氣道。外面已經十分寒冷,他不但擔心族人安全,還擔心小麥和油菜。瑞雪兆豐年也許對小麥有利,油菜就可能遭殃了。

“明年把油菜放到華谷外種植!”石路想道。

從華村來溫泉的路上都堆滿了厚厚的雪,馬車幾乎都難上來。不過好在溫泉裡物資充足,石路不用擔心生活問題

葉和夢帶着一些東西來陪他,告訴他長老們已經把族人從外面撤回,不再忙碌。只是石路擔心幾個據點的族人。

新建成的百里村和煤村,由於時間的匆忙,建築的質量不算太理想。石路不知道這兩個地方是否能承受得住這場雪。

由於路途中積雪的深厚,運輸基本中斷,河也在這過程中凍住了。各個據點裡有什麼情況,也只能等到雪停了再說。

兩個女人一直陪着他直到雪停下來。保暖的物品石路不擔心,部落裡雖然沒有棉衣棉被,卻有好多獸皮,屋裡還有火炕。

大雪停了以後,石路馬上趕回村裡,檢查受損的情況。不過一切都好,除了有部分堆放柴禾的草棚倒掉之外,沒有別的事兒發生。

養殖的動物也安然無恙,石路去看時,那些牛正嚼着乾草瞪着他呢。野豬依然在呼呼大睡,石路踢了一頭肥豬一腳,這傢伙哼哼了兩聲又呼嚕了,一點都不像是野豬!

當然這也不是豬生病了,因爲正好一族人拿來些煮過的麥麩和糠,倒進木槽子後,那胖傢伙以最快的速度跳進去霸佔地盤。

華村裡沒事,石路趕緊帶着和,組成一支雪橇隊,用了十天跑遍了所有的據點。神馬谷沒事,煤礦上的草棚全倒掉了。

百里村倉庫出了些問題。倉庫的房頂用的是草,這會兒都被壓折了,雪直接堆在錫礦上。這主要是當初選擇樑柱時匆忙,沒有選好材料造成的。

橋那邊也出了問題。一根巨木掉下去了,直挺挺的插在冰面上,這會兒可沒辦法弄上來。好在第一場雪之後,建造的工匠就停止勞作,所以沒有人受傷。

南梅村和錫村那裡並沒有下暴雪,只不過是常見的雪,所以都安然無恙。這兩地的負責人都在忙活自己的事兒。

南梅村的人,除了沿路清除積雪的以外,大部分人都集中在香慄村加工香慄。村長牛木有着較強的好勝心,一直想比錫村的林草幹得好,纔有這麼一出。

林草的生活倒是愜意得很,在雪前他把周圍的楓葉都弄到村裡,每天都跟着楓糖作坊的人在忙活。

石路上次離開之前允許他們食用少量。於是,挖礦的那些族人,有空都去幫忙,爲的就是吃糖~

石路就讓牛木和林草等一同隨他返回華村,準備開會的事兒。

檢查完各個據點的事兒之後,石路讓各村長趕緊把壞了的部分修理好,然後陸續的趕回華村開會。

華氏四年十一月二十的時候,石路回到了華村。他決定在五天後開長老大會,這也給外面據點的負責人們趕回的時間。

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六十六章 等級初始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方紛擾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七十六章 訪問南方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八十八章 北華盟約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九十七章 養殖難題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六十九章 建城動工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二十七章 探索東南第七十三章 沼澤改造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八十八章 北華盟約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七十八章 桃山風雲第十三章 定名華部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二十章 梅子黃時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七十六章 訪問南方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七十四章 蓮族來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五十二章 聯盟初步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一百一十章 玉山戰役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十一章 安家落戶第七十三章 沼澤改造第五十四章 水路開拓第八十二章:南方戰略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
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六十六章 等級初始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方紛擾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七十六章 訪問南方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八十八章 北華盟約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九十七章 養殖難題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六十九章 建城動工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二十七章 探索東南第七十三章 沼澤改造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八十八章 北華盟約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七十八章 桃山風雲第十三章 定名華部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二十章 梅子黃時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七十六章 訪問南方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七十四章 蓮族來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五十二章 聯盟初步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一百一十章 玉山戰役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十一章 安家落戶第七十三章 沼澤改造第五十四章 水路開拓第八十二章:南方戰略第三十一章 陸蔥獵熊,溫泉初現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五十八章 瘟疫來襲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