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擊退耶律大石後,岳飛晉升爲西北戰區都督。
劉延慶與其子劉光世被移交軍事法庭,審判問斬,劉家被抄家,發配嶺南。
凡是在戰時臨陣脫逃者,基本上都掉了腦袋。
岳飛在西北下半年時間,先後處置了十幾個都虞侯,幾十個指揮使。
原西北軍都御司使王奎安被調回京師受罰,由秦檜親自前往西北,配合岳飛完成人員整頓。
在秦檜去之前,皇帝曾經私下跟秦檜說過,凡事拿捏有度,此非常時機,充分授權岳飛。
秦檜從皇帝的話裡讀出了兩層意思:一、現在你過去,好好配合岳飛就是了,不要瞎摻和;二、等岳飛整頓完第一波後,將西北給朕看嚴一點!
這一次北伐草原,早在去年蒙兀人南下的時候,趙桓就計劃好了。
只要糧食允許,他就會去草原上先浪一波,收收人頭。
不然那些草原韃子還以爲大宋是原來的大宋,是個人都可以來踹一腳,然後要點錢就走?
凡是膽敢對大宋開戰的,那都是要付出一百倍的血的代價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趙桓發兵前的三個月,樞密院開始緊鑼密鼓籌備軍糧。
西北的軍糧,比平時每個月多出整整一倍。
作爲北伐草原的後方基地,西北河套是戰略要地。
先後經過种師道和岳飛的整頓和党項人的叛亂後,西北各方面慢慢穩定下來。
這也爲皇帝北伐提供好了條件。
六月五日,十萬羽林騎軍在京師外集合。
鐵甲銀胄在盛夏的陽光下,如同冷光流動的海洋,一望無際。
皇帝乘坐天子御輦,出了朱雀門,又出了新城南門。
下午,城外的大軍陸續開始移動。
強大的中央羽林軍開始北上。
他們沿着從東京城到京兆府的水泥路,行軍速度非常快。
大約八天的時間,大軍從東京城抵達長安城,在長安城做了修整之後,又一路北上,進入興慶府。
前方的敵報已經傳來了:乃蠻部願意臣服偉大的大宋天子,尊大宋天子爲天可汗。
亦難赤汗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趙桓,心中闡明自己願意永遠歸附大宋。
你早不寫,晚不寫,等朕來了再寫,當朕是傻子麼?
趙桓心裡想着,無論亦難赤把話說多麼好聽,他對大宋出兵了就是出兵了。
侵犯了大宋的國界線,該付出的代價,一分部許少。
這種緩兵之計,對他趙桓來說沒有用。
而且,你不寫信還好,你這一寫信,這不就有點可疑了麼?
要麼是緩兵之計,要麼就是真假虛實。
用某一位偉人的說法: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如果是緩兵之計,必然是在找援兵。
如果是真假虛實,必然是想迷惑朕,趁機達成另外一個目的,來影響佔據。
總之,趙桓是不相信亦難赤汗會真的投降歸附的。
就算他真的想投降歸附,趙桓也會裝作沒有聽到,沒有看到,什麼都不知道,就是要弄死你!
這一日,皇帝在興慶府,與岳飛商定了北伐草原的戰略。
兵分三路,吳玠的攬月軍從西平府出兵,皇帝的中軍便從黑水城出兵,而折可求則負責東線。
三軍目標就是乃蠻部王庭,直到將乃蠻部王庭踏平爲止。
岳飛進言道:“陛下,臣擔心陛下北上草原之際,韃子趁機攻擊隴右都護府,對我大宋西線進行施壓,以圍魏救趙之計,化解草原危機。”
趙桓一聽,頓時覺得岳飛說得有道理。
“朕現在給錢蓋寫一份信,讓他務必加強防備。”
“陛下,臣倒是有一計。”
“愛卿請講。”
“西北蠻夷蠢蠢欲動,那亦難赤汗必然會鼓動西北蠻夷從西線掣肘我大宋,不如就將計就計,引誘蠻夷進入隴右都護府,臣帶領五萬大軍秘密前往西平府瓜州,待蠻夷深入,臣從北面突襲蠻夷,與錢蓋錢相公揮師。”
岳飛接着道:“若是蠻夷按兵不動,並未犯我隴右都護府,臣駐紮在瓜州,可隨時北上支援陛下,從側面打擊亦難赤。”
趙桓覺得岳飛的提議非常好,他同意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除了皇帝帶着中央軍高調北上黑水城以外,岳飛帶着一批人,逐步離開興慶府,前往西平府的瓜州。
範致虛留守興慶府,打點一切後勤軍務。
幾天後,趙桓的大軍便抵達了黑水城,在黑水城外駐紮下來。
七月的黑水城非常美麗,胡楊林綠蔥蔥,湖面光滑得像鏡子一樣,天空藍得像寶石一樣。
每天都有從西域過來的一隊隊商隊,將異國他鄉的商品拉近黑水城,與當地的商人進行交易。
又從黑水城,南下到大宋各地。
當年党項還在的時候,與西域的通商是被党項人攔下來了的。
現在滅掉夏國,穩定西北局勢後,黑水城儼然已經成爲一個連接東方和西域的重要商貿中心。
拜不花向忽兒札胡思獻上了此次作戰的戰略,包括結束戰爭的時間,以及在戰爭中能夠得到什麼好處。
隨後,忽兒札胡思便派了6萬騎兵南下,進入乃蠻部的地盤。
拜不花私下道:”這個忽兒札胡思真是夠小器的,居然只派了6萬人馬下來,他心中必然還有憂慮,擔心我們不是宋軍的對手。”
亦難赤道:“能有6萬人馬已經很不錯了,克烈部戰鬥實力非常強大。”
“父汗,我還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
“除了要讓忽兒札胡思出兵以外,我們還要去找耶律大石,就是這個人將我們害得這麼慘,要讓他也出兵。”
“耶律大石現在躲在漠北,他向來狡詐,這個時候讓他出兵不現實。”
“耶律大石必然在漠北的合不勒汗那裡,我們大可以向合不勒汗(鐵木真的曾祖父)提要求,他若想再繼續做他草原之王的位置,就必須按照草原的規則來行事,此危難關頭,不可再對耶律大石提供庇護。”
“合不勒汗是一個對自己名聲極其看中的人,他非常在乎他草原之王的榮耀,現在草原受到了漢人的挑戰,他作爲草原之王,一直躲在漠北,自然是不合適的,兒願意去漠北一趟,請合不勒汗出兵,一同抗擊宋國。”
亦難赤想了想,他也不敢肯定能否成功,畢竟合不勒汗是草原上最強大的男人。
除了要面對宋國,他更多的危機是來自東線金國的壓力。
恰好,他與耶律大石有共同的目標,所在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