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夏國,不能輕辱!
從招工的地方離開後,李暮回到家。
剛剛坐下不久,外貿委員會的人便前來拜訪。
徐建新笑着道:
“香江那邊傳來消息,磁帶錄音機在O洲的市場反饋十分火爆,第一批貨馬上就要見底了,催促我們發第二批呢。”
“還有程控數字交換機,M帝那邊的RCA無線電公司願意出100萬M刀,買下專銷權,還下了10萬臺的大訂單!”
“兩樣東西的收入,換算成M刀,加起來至少有近500萬啊!500萬刀!”
“這些功勞可都是源自於你啊!”
“略盡綿薄之力而已,沒有外貿委員會和一機部的努力,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李暮微微笑道。
功勞什麼的,其實他並不看重。
他做這些發明的目的,一開始只是爲了給國家創匯。
但現在看到那麼多人因爲自己,日子好過了一點,他也由衷地感到開心。
“哈哈,謙虛,謙虛。”徐建新大笑兩聲,又道:“對了,空氣炸鍋的津貼又到了,你有空去看看。”
“還有魔方、磁帶錄音機、程控數字交換機這些,上面同樣決定每賣出去1個,就給你1毛錢的特殊津貼。”
“這下,伱可要成爲大富豪啊!”
聞言,李暮搖頭笑了笑,道:“什麼大富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留在手裡也沒什麼用。”
“哈哈,說得對,不愧是科學家,境界就是高!”徐建新豎起大拇指。
有的人就是說說,但李暮是真幹啊。
京工院那幾棟教學樓,現在已經建了大半,入秋的時候說不定就能完工,他可是清清楚楚。
說完時候,徐建新很快離去。
李暮去了趟銀行,一看存款,好傢伙,15782塊!
“應該是O洲那邊空氣炸鍋全面鋪開後的收益,後續肯定會不斷降低,不過也夠多了。”他心中感慨。
想了想,他給學校打去14000。
這麼多錢,也不知道能不能修個圖書館。
……
接下來幾天,李暮回到學校,繼續忙着耐高溫材料的研究,偶爾去半導體研究所那邊看看。
中間錢樹言和王教授來宿舍找過他一次,聽到他建圖書館的提議,有點哭笑不得。
對此,李暮一邊喝着關建民給他們跑來的茶,一邊幽幽道道:“院長,其實咱們京工院很多工業專業,已經不在五道口技術學院之下了,圖書館卻沒他們那麼多,您就甘心咱們矮他們一頭?”
錢樹言、王教授:“修,必須修!”
……
成功堅定了兩人修圖書館的念頭後,李暮騎着自行車,前往半導體研究所。
剛到地方,他就看到了早就等在門口的王綬覺。
不過後者的神色明顯有些不太對。
“怎麼了?”李暮好奇道。
最近所裡也沒遇到什麼困難啊。
王綬覺深吸了一口氣道:“有件事要和你說說。”
“什麼事啊,這麼嚴肅。”李暮心中一個咯噔,不會是表現得太厲害,上面要把他調去西北吧。
雖然說爲國奉獻很偉大,但他還沒做好一輩子隱姓埋名的機會啊!
王綬覺看着他的表情,苦笑道:“你應該也猜到了,上面要不計成本地批量生產集成電路計算機。”
“什麼!”李暮吃驚地喊出聲,比讓自己去西北還驚訝。
他急忙道:“不能這麼做啊,集成電路計算機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現在生產,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淘汰。”
“適當的生產一些是可以的,但大規模批量生產,就是在浪費國家的資源啊!”
“王所長,這一點您應該知道,怎麼能讓他們批量生產呢!”
“我知道。”王綬覺雙手按住李暮的肩頭,安撫住他的情緒,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可這是上級的決定,吳所長也點頭同意了。”
“現在已經在京都外開始建立工廠,很快就會投產。”
“我們能做的只有在這個時間內,儘可能地提高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各項性能。”
他也很無奈。
可上面的決定一旦下達,半導體研究所就只能執行。
“不行,不行,王所長,這個命令是誰下的,我要去和他說說。”李暮不停地搖頭。
就算他們日夜趕工,但集成度的提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事,肯定趕不及。
王綬覺嘆着氣道:“算了吧,你去說也沒用的。”
“總得試試。”李暮目光堅定道。
那麼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浪費實在是太可惜。
“好吧,這是國科院的郭院長親自下達的命令,你要是有疑問,就去問問他好了。”王綬覺沉默了許久,終於道。
……
沒有絲毫遲疑,李暮直接前往國科院。
聽到李暮上門,郭默大爲詫異,連忙出去相迎。
這份待遇不可謂不重,尤其是來的還是個年輕人,看得院裡的工作人員們吃驚不已。
“哈哈,好久不見啊,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郭默看着走來的李暮,一邊說一邊迎出門。
李暮道:“進去說吧,郭院長。”
他臉上嚴肅的表情讓郭默愣了愣,旋即兩人走進屋。
先泡了一壺茶,他才問道:“發生了什麼事,不要着急,慢慢說。”
來的路上李暮就已經打好腹稿,此時直接開口道:
“郭院長,我聽說你們準備將集成電路計算機批量生產?”
“這件事我認爲不可行,現在的‘01型計算機’雖然算力對比103型機有巨大的飛躍,但遠遠沒有達到平緩增長期。”
“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他的算力至少能達到200萬次!”
“現在批量化生產,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他的話中隱隱帶着一絲火氣,讓郭默都不禁有些吃驚。
眼前的少年除了在那兩位領導面前,他還從未見到像今天這樣時態過。
但聽到最後一句話後,郭默的眼中又不禁露出一絲讚賞。
他想了想,道:
“你先別急,我慢慢給你解釋。”
“批量化生產的事情,是上級領導的決定。”
“你總不至於不相信他們兩位老人家的目光吧?”
聽到“兩位老人家”幾個字,李暮一下子愣了愣,原先義憤填膺的心情霎時小了許多。
難道他真的錯了?
見李暮稍稍冷靜下來,郭默繼續道:
“在經濟上,現在就批量化生產肯定是有一定的損失的。”
“但這批集成電路計算機一旦製作出來,能在各個領域加速我們國家的發展。”
“而且比起以前電子管計算機動輒幾十上百萬的的造價,集成計算機的成本在10萬以內,已經低太多太多了!”
聽完他的話,李暮沉默不語,在這點上面,他確實考慮欠妥。
想了想,道:
“如果一定要生產的話,我建議先供給急需計算機輔助研究的重要單位。”
“其他的能緩則緩,等待我們半導體研究所研製出更高性能的集成電路計算機。”
“至於那些淘汰的計算機……”
說到這裡,李暮微微皺了皺眉,不過忽然想到什麼,眼睛微亮,繼續道:
“淘汰的計算機可以給全國的院校,提升他們的計算機人才培養能力。”
“再經過一次淘汰的,還可以賣給國外,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他們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追趕上。”
“這樣的話,這批計算機的價值就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
更改不了上面的決定,他就只能另闢蹊徑,儘量減少現在批量化生產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損失。
“好法子!”郭默聽完,眼前也是一亮,“這樣賣給M帝的也是我們淘汰過兩次的計算機,不存在技術泄密的問題。”
“而且售賣的錢還可以繼續用於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生產和研發,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就像是程控數字交換機一樣,本來我們想要鋪開,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但是將淘汰過幾次的賣出去,就能從M帝、大嬰這些國家身上把成本再賺回來!”
說着說着,他就聯繫到了前些日子剛剛賣出去的程控數字交換機。
“不錯。”李暮微微頷首,笑道:“其實這個方法,是將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三者結合在一起。”
“三者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
產學研是後世相當科學的體系,也是李暮給半導體找的一條出路。
不然沒有產業,只專注於技術突破的半導體註定死路一條。
“這個方法我看不僅適用於集成電路計算機,還適用於我們以後的科研發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廣。”郭默高興地站起來道。
雖然現在夏國的科研產業大部分還落後於世界,但有李暮這個先例在,他相信用在不遠的未來,終能全面趕超M帝和老大哥!
……
從國科院離開,雖然最後的結果還算愉快,但李暮的心中還是忍不住生出了些許緊迫感。
他在郭默面前誇下了海口,說領先國外5年,但這只是M帝沒引起重視的情況跟下,一旦重視起來,大幅增加投入,或許兩三年,甚至一年內就能趕上。
李暮心中暗道:
“必須得想辦法儘快地提升集成電路電路計算機的集成度,不然要是以後被趕上乃至超越,目前的技術優勢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正好光刻機的研製也停滯挺長的時間了,就從這上面先入手。”
“讓我看看,做什麼光刻機比較合適。”
一邊看着腦海裡的資料,李暮一邊回到半導體研究所。
……
進入312實驗室,王綬覺正站在計算機前忙碌。
看到李暮腳步匆匆地走回來,他以爲是在郭默那裡吃了癟,走過去準備安慰幾句。
只不過還沒開口,李暮就道:“王所長,我有一個光刻機上面的新思路,您幫忙召集一下人,我們開個討論會如何?”
“什……什麼!你先去會議室,我馬上去叫人。”王綬覺吃了一驚,反應過來後,立刻走出實驗室,去通知黃新華等人。
想了想,李暮先來到會議室,在關建民疑惑的目光中,站在黑板前沉思良久,然後寫下八個字——分佈式投影光刻機。
王綬覺、黃新華等半導體方面的研究員和教授都走進會議室的時候,黑板上已經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大半。
他們沒有打擾沉浸在思考中的李暮,而是躡手躡腳的悄悄在下面落座。
第一次看見這副場面,關建民的眼中滿是震驚。
那麼多老研究員,竟然都正襟危坐在位置上,看着李暮寫東西!
他的目光忍不住投向那道背影。
一筆重重地點在黑板上,收完尾後,李暮回過頭,開始介紹道:
“分佈式投影光刻機,採用步進—掃描式的曝光方式,曝光系統通過一個曝光帶照射在掩膜上,如圖示1。”
“載有掩膜的工作臺在下方沿着一個方向運動,等價於曝光系統對掩膜做了掃描,如圖示2。”
“與掩膜的掃描同步,晶圓沿相反的方向以1/4的速度移動……”
……
西北,某基地。
實驗樓裡,往日噼裡啪啦的聲音此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反倒是一間地下的一間房間門口排起了長隊。
研究員們拿着手中的數據,有條不紊地進入房間,使用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出數據結果。
沒過一會兒,所有人手中的數據都被計算完畢。
不過他們並沒有着急離開,而是拿着手中的數據,一遍又一遍地核對,幾番確認無誤後,纔不敢置信地放下。
站在機房門口的鄧縣即便早有預料,看着全場無一人舉手說有問題,忍不住激動地宣佈道:
“集成電路計算機第一次試運行,大獲成功!”
下面霎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這下咱們終於不用再靠算盤打了!”
“算盤怎麼能跟計算機比,這東西可是比103型機都快了120倍啊!”
“120萬次每秒的算力,據說性能還沒達到上限呢,說不定再過不久,200萬次每秒,300萬次每秒都有可能!”
……
所有人一邊鼓掌,一邊激動地討論着。
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這些他們都不怕,怕的是不能完成任務,辜負祖國對他們的厚望。
看着沸騰的衆人,鄧縣大聲道:“同志們,國家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了我們最好的條件和設備。”
“今天一天的計算任務,以前要10天、20天才能完成,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的任務就輕鬆了。”
“我們要以更快的速度,造出屬於我們國家的第一顆大蘑菇,讓那些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好欺負的外國人瞧瞧——夏國,不能輕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