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走向正軌
三件寶貝,芐乤籤是標準的土遁法器,在這個修真世界,天空中飛行的飛舟飛船到處都是,通玄境界以上的修士誰沒有一件?手頭稍微鬆快點的還不止一件,專攻速度的,載人的,連帶攻擊防禦效果的,能闢水翻江倒海的……
但能在土裡鑽的法器就鳳毛麟角了,只聽說過,卻絕少有人見過,而這個芐乤籤就是其中的頂級貨色;它的珍貴之處不在它遁的有多快,多麼隱蔽無聲無息,它真正的價值是能讓修士充分體驗土行的訣竅,是一種人和器物的互動,在這樣的互動中在土中遁行。
簡而言之,這東西使用熟了,稍微有點天賦的,學會土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正合他所用。
草根譚,這是一種借自然植物根系力量來增強土遁能力的法器,它在地下深處的土遁能力有限,在沙漠,岩石地帶等不毛之地的效果也大受影響,但如果是在植物生長髮達的地方可就如魚得水,植物越是茂盛,土遁的效果也越佳,在地下淺層遁行時,不僅速度驚人,而且氣息會被植物根系所吸收,當真是來無影去無蹤。
大陸地勢,不毛之地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地區都遍佈各種植物,像這樣的寶貝適用的範圍也就可想而知。
千里地行圖又是另外一個路數,它把陣法和土遁有機的結合了起來,當修士在某個具體的區域苦下功夫,布成地下遁陣時,也會讓土遁發生質的變化,更快更深更隱蔽。
這些,都是術的應用範圍,和候蔦所學的土行遁功法還有些差別,但卻不是本質的差別,能夠幫助他迅速進入土遁狀態,並在這樣的狀態下深刻理解土行的意義,由此,反向促進功法修行的進步。
白家的家底確實很厚,換一個勢力怕也拿不出這樣的手筆,就算是全真教這樣的大門派也未必有這樣的底蘊。
當然,人家也很實在;這讓候蔦有些內疚,不該耍小心眼的。
正是因爲對這三個寶貝的深入研究,又讓他興起了一絲希望,他決定再試三個月。
之所以鑽這個牛角尖,就是因爲在這次戰鬥中的教訓告訴了他,一個修士的特長對戰鬥有多重要;他回去換成六脈黃庭定論肯定至少能達到普通通玄修士的水準,但也就失去了特點,這不是他想要的。
土行遁,三宵雷法正則,都是他爲了與衆不同的特立獨行。
走不一樣的路,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半個月後,身體完全恢復,自然道體在療傷上展現出了其強大的能力,謝天謝地,他的功法選擇還不算太離譜。
先從芐乤籤開始。
一個月後,候蔦對自己的修行進度很是滿意,不是他就超過了其他人的修行速度,而是他現在的修行狀態比之前的龜爬要快了很多,而且這樣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可以想象,終有一天,土行遁功法不僅不再是他修行的短板,更是他戰鬥的利器。
一個猛子扎進土裡,來去自如,豈不美哉?
身體恢復,修行慢慢進入了快車道,這時的他才感覺到一個紮實的主功法對修行到底有多重要。
按照修行界的理解,五行功法爲萬物之基,它是最普通的,也是最基礎的,是最樸實的,也是最適合低階修士修練的。
溫和,紮實,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最不容易出差錯,也最不容易走火入魔,魔門弟子也怕走火入魔的。
所以,修行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踏入通玄境後都會選擇五行功法,剩下的一半人再選擇其它各種各樣的功法。而且選擇五行功法還有一個好處,它不會和其它功法發生衝突,未來補修兼修甚至換修,都不會影響修士的進度。
從土裡洞裡墓穴裡挖出一本神功秘籍修練後無敵天下,這是凡人才會有的想法,最流行的,就是最好的,因爲他經受住了時間和海量人羣的考驗。
五行功法中,道資通鑑上曾經做過調查,修水行火行的最多,因爲水融萬物有利長生,在術法方向上也有很多厲害的變種;火勢無情,是五行術法中威力最大的,還能焚燒很多負面的東西。
其次纔是木行金行,也各有特點,比如木行的自然恢復,生生不息;金行的鋒銳無雙,穿透力爲五行之最。大陸不少門派勢力都是以一行而立,足以支撐一個門派的體系,可見其博大精深。
土行是五行中修習最艱難的,普遍理解就是補修方向,等境界高到一定程度自然觸類旁通,但這個一定程度通常指的是嬰變,對絕大部分修士來說可望而不可即。
候蔦挑的就是這麼個玩意兒,他可不會去想什麼嬰變後再觸類旁通,他只想着怎麼平平安安的先把通天三境混上去。
修爲開始慢慢往上走,神識也就跟了上來,劍程也就提了上去,就意味着打架時他的小胳膊開始變長了。
從五十丈的距離慢慢增加到了六十丈,七十丈;聽說全真教通玄境劍修的劍程記錄是三百丈,呃,這個差距還有點大。
只要在增加,就是好事,就怕止步不前。
御劍術仍然是他着力的方向,哪怕他自以爲已經不錯了,但和真正老手的遁術相比還差了不小的火候。平時自己的練習並不能說明什麼,只有真正的生死之戰才能發現問題。
在劍術學習中,他加上了羊角術,目的就只有一個,既然短時間內劍程的增長有限,那就增加劍上的力量。
修行踏上了正軌,發生在白楊林的事件也悄無聲息,不知是不是吳門故意遮掩,沒有擴大化這次事件的影響?但候蔦始終認爲,越是不叫的狗就越危險。
這次戰鬥他殺了兩個,嫸道人幫他解決了一個,但最後的賬都毫不客氣的算在了他的身上;他知道嫸道人的意思,還是在給他壓力,還是希望他能回到安和道門爲家鄉出力。
但他覺得不合適,他要是在安和道門,恐怕早就和吳門的人正面衝突起來,可不會像這些人那樣的好脾氣。
兩年時間,轉眼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