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胡王

王翦的軍隊佔領了整個遼東郡。

遼東胡人值得是生活在遼東郡內的胡人,當然,因爲燕國不太靠譜的制度,其餘地方的大批胡人也被帶到這個地方,從而變成了遼東胡人。遼東胡人的大多數都是從事農耕的,他們所期待的也只有安心的耕作而已。雖然他們的耕作技術比較落後,耕作的作物也比較單一,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他們很少會起來反抗。

這或許是農耕文化的一種特點。

王翦在佔領遼東之後,也沒有能找到中山王和燕王的下落,按着遼東人的說法,他們似乎是逃到了朝鮮國。就連燕人和趙人都對這個昔日的諸侯國感到陌生,何況是王翦這個秦人呢?他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朝鮮國...還是從當地人的口中,得知當初的商人前往那裡受封爲國君的事情。

對這個陌生的國度,王翦還是有些遲疑的,他想要抓住中山王和燕王,哪怕只是帶回他們的屍體。這樣一來,他的滅國才能說是完成的,不抓個王怎麼能說是滅國呢?王翦再三思索,還是派遣王賁帶着先鋒軍隊從遼東朝着朝鮮出發...王賁帶去的大多都是騎兵,這樣一來,哪怕是遇到什麼情況,他也能全身而退。

這是王翦對朝鮮地區的試探。

就當王翦磨刀霍霍準備追擊的時候,在燕國漫長的邊境線上,卻是出現了東胡大大小小的部落..東胡的情況與匈奴有些不同,他們雖然都是部落聯盟,可是東胡聯盟的成分似乎要更加的複雜,內部有着很多不同的文化,類似楚國那樣,匈奴的權力三分,分別掌握在單于和左右賢王的手裡。

而東胡的權力是在東胡王和一大羣部落首領的手裡,這些部落首領也被稱爲部落大人,酷似一個草原版的楚國...當先前那位東胡的部落首領故意將自己斬獲無數,以及燕國陷入叛亂,秦國正在劫掠等消息放出來後,東胡的大小部落就有些坐不住了。看着那位年輕人所帶回的奴隸,帶回的物資,帶回的財富,他們雙眼赤紅。

而年輕人的提醒,更像是在害怕他們會效仿自己,也像是在看不起他們,這讓他們更加的憤怒。不同的文化,想法是不同的,東胡人對秦國的瞭解有限,而在他們的想法內,秦國就是一個趁火打劫的,跟自己沒有區別,他當然不理解什麼統一戰爭,他的想法就是既然燕國不行了,那大家就一起上,將他吃的乾乾淨淨。

秦國搶它的,我搶我的,大家互不干涉。

顯然,他們的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王翦在得知大批東胡人出現在長城之外後,即刻下達命令,準備撤退,王翦的這個命令,將軍中那些年輕將軍氣的夠嗆,可是王翦的態度非常堅決,無論是什麼人,都必須要服從自己的命令,敢擅自行動的,哪怕是去把東胡王的頭給砍下來了,也要被處死!

王翦治軍非常的嚴格,尤其是下達命令之後,絕不含糊,別說你是有潛力的年輕將軍,就算是王賁這親兒子,就是趙康這樣的名門之後,就是趙括...就是蒙武這樣的將軍,只要是在王翦麾下,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他就絕對不會心軟,直接處死!按着王翦的命令,秦國的軍隊先是選擇了撤退。

燕國地廣人稀,城池的數量也不多,秦國軍隊有條不紊的撤退。

東胡跟匈奴不同,匈奴的劫掠是在單于和左右賢王的帶領下,也就是說,他們會以十萬人左右的兵力來有組織的進行劫掠,而東胡則是分散性劫掠,東胡王只管帶着自己的人,其餘部落他就不管了。東胡對部落大人們說:我搶了,你們隨意。隨即帶着自己的主力軍隊直接越過長城想要劫掠富裕的襄平一帶。

而其餘部落大人看到東胡王一飲而盡,紛紛從各處越過長城來燕國劫掠。

東胡和匈奴的劫掠方式不同,各有優劣,東胡總體來說沒有匈奴那麼恐怖,匈奴十萬人聚集在一起,地方駐軍難以抵擋,想要攔住東胡還是可以的,可是想要打贏他們是真的不容易,匈奴是聚集起來的狼羣,那這些人就是分散開的野狼,從各個方向衝進來,各自爲戰,加上漫長的邊境線,對付他們就成爲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燕國原先就總是被東胡欺負,直到在燕昭王時期,有一位前往東胡當人質的魯國人叫秦開,秦開在東胡待了很久,瞭解他們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後來在販馬的途中,他脫離隊伍,回到了國內,燕昭王就以他爲將軍,抵禦東胡。秦開回國後,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嬀水流域(今北京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

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在接連勝利的情況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追殲東胡,東胡一直退卻到一千多裡外的今西遼河上游。這是燕國對東胡作戰取得最大的戰果,從而讓燕國成爲疆域僅次秦國和楚國的大國。

秦開將軍是一個優秀傑出的將軍,可是他的後人就不怎麼樣了,燕國有位勇士喚作秦舞陽,十四歲就敢殺人...他正是秦開將軍的孫子。

自從秦開將軍大破東胡之後,東胡就不敢再聚集大軍團來跟燕國交戰了,他們都是分散開,咬下一口肉,然後就跑...在漫長戰線上誰能統帥大軍來跟分散的敵人作戰呢?誰有這樣的指揮能力呢?

很不幸的是,王翦就有。

王翦先是讓各地的軍隊後退,隨即下令上谷的秦國軍地來到造陽,也就是最西北處,自己帶着遼東的軍隊北上,而腹部的軍隊則是在緩緩後退,東胡人尚且不知道王翦的謀劃,在輕鬆的越過長城之後,他們非常的開心,便馬不停蹄的朝着燕國腹部地區進軍,至於秦國軍隊,早已被拋到腦後。

就在這個時候,聚集在造陽的軍隊忽然朝着東方進軍,而在敵人在漁陽初次遭遇了秦國的軍隊,帶兵的將軍是楊端和,楊端和利用當地優勢,弓弩齊發,重創了來犯的東胡人,隨即,步兵正面衝鋒,戰車和騎兵配合着切割戰場,楊端和將這幾個東胡部落的頭都給打爆了。

他們一頭撞在鐵板上,鋪天蓋地的箭矢,成爲了他們最後的記憶,而那些有條不紊的推進的軍隊,則成爲了他們的噩夢,他們不願意纏鬥,在遇到抵抗之後即刻撤退,卻不知道,造陽朝着東方進軍的李信,切斷了他們的退路,他們再一次撞在鐵板之上,原先就因爲戲耍而格外憤怒的李信,在這些人身上宣泄自己的怒火。

東胡幾個部落險些全滅,其餘人朝着右北平的方向逃亡。

而進攻遼東襄平的東胡王,更是倒黴,王翦就帶着主力軍隊駐紮在一起,他一頭就撞上了王翦,當雙方相遇的時候,東胡王還有些不敢肯定自己該不該撤退,可是接下來,王翦迅速發動進攻,從三個方向同時進攻,各兵種互相配合,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秦國的戰車部隊硬生生殺穿了敵人。

然後東胡王就跑了,王翦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繼續追擊,在追擊的同時,王翦還在命令各地的軍隊,他藉助燕國的漫長戰線,打造出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將冒然前來的東胡人圍困住,當東胡人在四處受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準備逃離的時候,才發現了不對,王翦的胃口太大,他想要一口就吞掉東胡所有的軍隊。

而各地的軍隊在王翦的命令下,居然能及時的迎戰來犯的東胡大小部落,在作戰的同時,還能慢慢的編口袋...就在遼東陷入血戰的時候,秦國卻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內政事務。

呂不韋,終於要離開自己的位置了。

呂不韋當初輔佐公子異人,協助他登上王位,隨後又在秦王沒有成年前治理秦國,除卻嫪毐這個污點,在其餘方面,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水利工程,人才選拔,對外戰爭,制度過渡等等,他都做的非常優秀,可如今的問題是,他太老了。如今的呂不韋,佝僂着身子,拄着柺杖,眼花耳背。

大概是長期忙於政務,這對他的身體損害巨大,在短短几年的時日裡,他就跳過了中間的過渡,直接從儒雅的中年成爲了佝僂老者...秦王對他還是非常的尊重,坐在王宮裡,秦王先是令人宣讀文信侯這些年裡的政績,當有人開始宣讀的時候,呂不韋心裡大概就明白了。

他並沒有生氣,也沒有沮喪,只是站起身來,朝着秦王一拜,方纔請辭。

在這個時代,人的自尊心非常強烈,秦王若是以他年邁的理由讓他辭官,或許就會引發一起血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呂不韋主動的辭官,呂不韋顯然也明白秦王的心思,雖然他已經老了,反應也不如從前了,可他還是呂不韋,他並沒有變蠢。呂不韋請辭之後,秦王又拜謝了他這些年的政績,給與了他類似趙括那樣的無用特權。

包括用幾個鼎來吃飯啊,有事可以直接來王宮找秦王啊之類的。

雖然呂不韋已經咬不動肉,也沒有辦法獨自爬上王宮的臺階,可是這些特權還是讓人羨慕的。羣臣起身向呂不韋拜謝,也算是最後一次拜見這位大秦國相,呂不韋笑着,只有趙括注意到他藏在眼簾下的悲哀...包括趙括,都起身來拜謝這位國相,在趙括看來,呂不韋的政績並不遜色與范雎。

在他還活着的歷史線上的秦國,輕易的就擊潰了自己的強敵,比歷史上提前了十幾年,而且內部的諸多變革也是做到了一定地步,趙括可以肯定,哪怕自己死在這裡,以後也大概不會再出現太大規模的叛亂...因爲秦國在懷柔派的呂不韋的治理下,已經改變了很多,六國百姓遲早會產生對秦國的認同感。

呂不韋既然要離開,那就必須要有人來接替他的位置。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放在秦王面前的選擇有很多,第一個就是啓,啓是秦王的親戚,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如今的啓擔任九卿的位置,負責外交和少民事務,可以說,他有政績,有資歷,也值得信任。而第二位就是韓非,韓非也是擔任九卿,負責律法編訂,同樣的,他是秦王的啓蒙老師,秦王非常的尊敬他,愛他,完全值得信任。

第三位是李斯,李斯是被呂不韋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擁有着可怕的實幹能力,能完美的執行秦王的命令...秦王敬佩他的能力,也覺得他是最適合擔任丞相的人才,可是卻不是非常的信任...嬴政思索了許久,心裡終於拿定了主意,無論坐上這個位置的人是誰,他都能鎮住對方,他要考慮不是能不能信任,而是能不能用。

什麼的人是他用不了的呢?

什麼樣的人敢在自己面前搞事呢?

嬴政大手一揮,李斯正式成爲了秦國的丞相,呂不韋將自己的事務交接給李斯,就在這個時候,嬴政下意識的覺得,丞相這個位置的權力似乎有些太大...第一個這麼想的人並非是嬴政,而是他的先祖秦武王,武王就覺得國相的職權有些太大,特意設立左右丞相兩個位置。

而左右丞相這兩個位置並不是常設,也就是說,秦王安排了一個人來做國相,那他就是國相,若是安排兩個人,那就分個左右就好,趙括當初在進行官職變革的時候,取締了左右丞相,秦王看着面前無比激動的李斯,他忽然覺得,或許左右丞相制度是應該被保留下來的。

倒不是說秦王有多忌憚李斯,他只是覺得,丞相要管理的事情太多,若是遇到一個懦弱些的君王,丞相都能直接架空他,這實在是不太好。

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兩百一十八章 一語道破第六十一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兩百六十一章 我一定要讓他後悔第四十七章 道雖邇不行不至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四百零二章 豐邑一無賴!第三十一章 廉頗老矣,能飯第兩百七十一章 與衆不同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兩百九十章 我拿你當兄弟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一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雙方對弈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兩百五十五章 這是爲了保護您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兩百二十九章 虞卿啊,虞卿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一百七十三章 蠻夷之間的決鬥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兩百四十九章 將渠遇刺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蠻夷之間的決鬥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二十三章 趙括的婚禮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一百九十八章 寡人之於國也第一百零一章 酷寒中誕生的嬴政(感謝糖糖的盟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兩百二十九章 虞卿啊,虞卿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父,我錯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兩百七十九章 雄才偉略的兩位君王(感謝定orz一的盟主)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強之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
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兩百一十八章 一語道破第六十一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兩百六十一章 我一定要讓他後悔第四十七章 道雖邇不行不至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四百零二章 豐邑一無賴!第三十一章 廉頗老矣,能飯第兩百七十一章 與衆不同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兩百九十章 我拿你當兄弟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一章 破趙者括也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雙方對弈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兩百五十五章 這是爲了保護您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兩百二十九章 虞卿啊,虞卿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一百七十三章 蠻夷之間的決鬥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兩百四十九章 將渠遇刺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蠻夷之間的決鬥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二十三章 趙括的婚禮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一百九十八章 寡人之於國也第一百零一章 酷寒中誕生的嬴政(感謝糖糖的盟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兩百二十九章 虞卿啊,虞卿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三百一十八章 繚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父,我錯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兩百七十九章 雄才偉略的兩位君王(感謝定orz一的盟主)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強之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