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倉頡篇

楚國內部的叛亂,引發出了不少的問題。

呂不韋也需要調整對楚國的戰略,這些年裡,多虧了李園,使得秦國一直能放心的攻打三晉地區。在從前,只要秦國與三晉之國發生衝突,楚國總是站在秦國的對面,破壞秦國的進攻,楚國的這種行爲嚴重的阻礙了秦國的東進戰略,楚國從各方面來噁心秦國,在軍事,經濟等領域幫助秦國的敵人,與秦國爭奪盟友。

楚考烈王身死,春申君被斬首後,這樣的情況就有了很大的改變,楚國埋起頭來,不再理會三晉,這也是秦國之所以能那麼迅速的擊潰三晉的原因。而如今的楚國,又出現了變化,新楚王看起來不太像是李園那樣能向秦國低頭的人。當然,呂不韋所在意的並不是他低不低頭,他在意的是楚王個人的能力。

無論是在疆域,還是在戶籍方面,楚國都擁有驚人的潛力,政治制度上的落後是他們唯一的敗筆...若是楚王決定要革新,要改變國內落後的制度,那秦國不顧一切也要發動對楚國的戰爭...原因就是秦國不能看着自己的敵人再次強大起來。可若是楚王沒有這樣的想法,秦國反而是可以先消化一下自己的戰爭成果,然後再慢慢對付楚國。

攻佔三晉,讓秦國瞬間多出了數個郡,幾百座縣,以及數百萬的人口,秦國想要消化掉這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若是將這些消化乾淨,那三個楚國都不會是秦國的對手...呂不韋決定往楚國多派遣密探,並且與楚國內部的貴族取得聯繫,隨時注意楚國內部的變化。

坐在年輕的秦王面前,呂不韋總是能意識到自己的年邁。

“大王,楚國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位負芻,負芻毫不留情的殺死了自己的兄弟,甚至,他闖進王宮,玷污太后,再將其處死...楚國有不少人都對此感到不滿。我認爲,不能急着進攻楚國,我已經開始安排了,最好能在楚國內部引發幾次內戰,等到治理好三晉郡縣,再出兵楚國...”

嬴政也並不急,他還很年輕,三晉地區的情況,他也是親眼所看到了,呂不韋的提議很正確,急着攻打楚國,只會逼迫那些貴族站在楚王的身邊,而若是沒有外敵,這些楚人又將發揮優良傳統,開始內亂爭鬥。楚考烈王和黃歇花了一生都沒有能完成楚國的變法大事,如今這位登基的豎子,又能做出什麼來呢?

嬴政笑了笑,說道:“寡人知道了,您就按着您所想的來辦吧。”

呂不韋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朝着嬴政俯身一拜,他正要離開,忽然想到了什麼,他轉過身來,說道:“還有一件事,臣險些忘卻了...是關於今年的春耕,按着您的命令,向太原,邯鄲,代郡,中山郡,鉅鹿郡等地區運輸農具,只是我們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農具..”

“寡人知道這件事,父親不是送來了一封關於趙地各郡縣的資料嗎?他標註好了各地所需要的是什麼..就按着他所說的來進行調配吧。”

呂不韋點了點頭,走出了王宮,嬴政看着他佝僂的後背,無奈的長嘆了一聲,呂不韋的年紀越來越大,記性也大不如從前,看來,這國相的位置,還是要再選一個人接替,好讓呂不韋安心的在家裡繼續修訂他的那本著作...而想到繼承者,嬴政最先想到的就是韓非。

韓非在這段時日裡,已經將秦律修改至完善的地步,就是趙括看完之後,都忍不住的拍手叫好。韓非改變了自己對律法的態度,律法只是一個工具,治理國家的工具,於是乎,韓非就站在了國家的高度上,將這工具不斷的進行打磨,讓這工具變得格外實用。

這些時日裡,韓非整日都在思考着律法,嬴政已經很久沒有與他談過了。想到這裡,嬴政就讓武士去告知韓非,召他來見。韓非趕到王宮裡的時候,看起來有些疲倦,他穿的衣服有些破舊,頭冠也是髒兮兮的,看起來已經有不少天沒有梳洗。韓非疲憊的坐在嬴政的面前,看着面前的嬴政,問道:“有什麼事?”

在這咸陽,敢對嬴政無禮的人並不多,韓非算是其中一個,大概是因爲看着他長大的緣故,在很多時候,韓非都是將他當作自己的弟弟,當然,若是有外人在,韓非還是會拿出面對君王的態度...嬴政惱怒的搖着頭,他抱怨道:“您有時間來看扶蘇,卻沒有時間來拜訪寡人....”

“又要我教扶蘇?我告訴你,扶蘇的年紀,不適合跟着我學習...他太年幼了!”

“可是他已經會說話了,我當初跟隨您學習的時候,也大不了他多少。”

“是啊,所以爲了教您,我吃盡了苦頭...我的教育方式太過嚴厲,不適合他,若是啓蒙,最好還是讓老師來教導。”

“父親教導?您知道父親給我啓蒙的時候有多暴躁...”

“那是對你,扶蘇不同。”

嬴政忍不住的笑了起來,他說道:“好了,我想說的不是這件事。我聽聞,這段時日裡您一直將自己關在書房,是在做什麼事情呢?”,韓非認真的說道:“我在定義國內律法...國內律法混雜,培養官吏也變得非常麻煩,秦國如今的官吏不多,你大概也明白這是爲什麼,我想要做的,是細化律法,向天下普及律法,用律法治國。”

“是這樣的,我將律法歸類爲三種。首先,就是規定秦國的基本制度,社會制度等根本問題,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礎,我將其稱爲基本法。基本法規定君王的地位,規定秦國的制度...第二種,調整秦國國內百姓,百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律法,我將其稱爲民法,以及規定什麼樣的行爲是犯罪,又該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的刑法。”

“這是在老師的啓發下所進行的..”

韓非又將自己的分類,如今所做出劃分等一一告訴了嬴政,說實話,嬴政有些不太能理解,爲什麼要將律法如此劃分開,又爲什麼要單獨立個律來確定自己的地位,百姓的權力和義務?不過,看到韓非如此的激動,他也就沒有往他頭上潑冷水,只是點着頭,沉吟着。

“這很好...文信侯年紀大了,寡人非常的擔心他,故而在想,您是否可以接替他的位置,來成爲秦國的國相呢?”,嬴政問道,嬴政對韓非還是非常喜愛的,兩人在大一統等方面的看法一模一樣,嬴政認爲這是因爲他們受到同一個人教育的原因,實際上,哪怕在不曾改動的歷史線上,兩人在治國,統一方面的看法,也是如出一轍。

除卻趙括,韓非大概是最懂嬴政的人,他知道嬴政想要做什麼,他知道嬴政該怎麼做...所以嬴政在想到換個國相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韓非,韓非在秦國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跟趙括不同的地方,是在他在律法上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的官吏,他的弟子分佈在秦國各地。

這足以讓任何君王感到忌憚,此刻的韓非,頗有些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感覺。

當然,比起趙括還是要差上一些。趙括的弟子數量或許沒有韓非多,可是在質量上,雙方都不在一個檔次了。唯一能與趙括拼弟子質量的,大概就是已經過世的荀子。

韓非思索了片刻,他說道:“不是我不願意來擔任國相...只是,我知道一個比我更加適合擔任國相的人選。”,嬴政一愣,問道:“您說的是...”

“李斯。”

嬴政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在不曾變動的歷史線裡,李斯在呂不韋麾下當門客,他在察覺到危險之後又離開了呂不韋,趁着自己見到秦王的時候,急忙說出了大一統的想法,因此而得到秦王的任用,秦王用他的計劃來離間,分化各國,他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

在後來鄭國修建水渠,秦王認爲客卿不能信任,故而想要驅趕客卿,李斯靠着一篇精美的《諫逐客書》,使得嬴政收回了自己的建議,開始重用這位楚人。可是如今,統一天下的想法並不是罕見的,分化各國,離間各國也是呂不韋的拿手好戲,至於驅逐客卿,嬴政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這就導致李斯沒有能得到秦王的青睞。

趙括的教導讓李斯失去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他有什麼才能?可以擔任秦國的國相呢?”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韓非認真的說道:“他是荀子的弟子,當初,老師想要變革國內的官職,設立三公九卿制,老師沒有找別人,反而是找到了李斯,我當時也是跟您這樣困惑,不知道他有什麼才能,可是他在幾天之內,就拿出了一套完全可以執行的官職制度。我想告訴您,就是老師,也不能如此迅速的做到這些。”

“他是一個能做實事的人,跟我截然相反,我能說出很多的東西來,可是您要讓我來做,我或許也能做到,可是大概是不如預期的,他這個人,雖然不如我這樣能說,可是您要讓他做事,他是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韓非這麼一頓誇,嬴政也不禁有些心動,李斯這些時日裡一直幫着呂不韋做事,嬴政倒是沒有跟他聊過多少次。

“好,那寡人就見一見他吧。”

韓非的表情非常的嚴肅,他說道:“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勝過衆人的;僅靠一個人的智慧,是不能盡知萬物的。君主與其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如用一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就能敵得過衆人的智力而勝過萬物。下等的君主竭盡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竭盡別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竭盡別人的智慧。”

“因此君王最寶貴的才華在於用人。”

嬴政認真的說道:“受教”,韓非的著作,嬴政是看過的,準確的來說,是記錄韓非言行的著作,韓非在書內寫了很多治國的辦法,駕馭大臣的辦法,對待國內百姓的辦法。趙括的著作是寫給天下人看的,而韓非的書是寫給君王看的,因爲韓非的所有言行,都是在勸說君王該如何治政。

在送走了韓非後,嬴政再次派人,卻是叫來了李斯。

李斯爲人沉穩,與疲倦的韓非不同,他渾身一絲不苟,整整齊齊的,嬴政打量着面前的李斯,心裡還在回味着韓非的話語,韓非舉薦別人,這還是第一次。他忍不住的問道:“您與廷尉韓非的關係怎麼樣呢?”,李斯一愣,聽到嬴政召見,李斯也很驚訝,心裡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而嬴政忽然問起他與韓非的關係,李斯就更加困惑了。

“律法規定,大臣之間不該有私交。”

李斯的回答並沒有讓嬴政非常的滿意,嬴政又問道:“您認爲君王最寶貴的才能是什麼呢?”

李斯遲疑了很久,不太確定的回答道:“賞罰分明...”

這兩個問答,就已經體現了他與韓非的差距,嬴政搖了搖頭,又問道:“一王天下之後,您覺得該怎麼辦?”,李斯心裡有些慌,他此刻已經明白,大概是韓非向大王舉薦了自己,大王這是在考察自己,可是自己的回答,似乎都沒能讓大王滿意。李斯向來就有着很大的志向,他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他當初辭掉了自己在楚國的官職,去找荀子跟他求學。

如今,他一直在呂不韋的身邊,他的權力和地位也算是很高了,可是他不曾得到大王的重視,作爲人臣,只有得到君王的重用,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李斯是明白這一點的。他迅速思索了起來,面對秦王的問題,他即刻回答道:“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用道路將全國聯繫在一起。”

嬴政平靜的看着他,就這些話,自己三四歲時就聽到過了。

嬴政有些失望,想要讓李斯離開,卻又忽然想起韓非對他的評價,能做實事。

他最後問道:“那您覺得,該如何統一文字呢?”

李斯還是有些急,來拜見秦王之前,他幾乎沒有做什麼準備,如今顯得有些被動,情急之下,他只好說道:“請您給我一張紙,一根筆。”

“您要寫什麼?”

“統一文字就必須要改進如今的文字,需要創造出一個最簡略,最節省的文字...寫出一本啓蒙書籍,讓天下人都能快速的學會...”

ps:兄弟們,新年快樂哈!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老狼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

大哥大嫂過年好,我是你的.....(大家自己補充吧)

好激動啊,不知道有沒有土豪在節日裡給我送上七八個白銀盟,黃金盟什麼的,要是送來了,我改天直播轉車輪哈!

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四十五章 後勝瘋狂的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七十九章 雄才偉略的兩位君王(感謝定orz一的盟主)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二十九章 我天下無敵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擋不住秦國,還擋不住你嗎?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十四章 家有慈母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括嫁女
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四十五章 後勝瘋狂的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七十九章 雄才偉略的兩位君王(感謝定orz一的盟主)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二十九章 我天下無敵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一百二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二合一)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擋不住秦國,還擋不住你嗎?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四百二十八章 勇士之後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十四章 家有慈母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括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