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

趙國,列人鄉邑。

列人位於邯鄲之東,雖然不大,可這裡擁有趙國最爲肥沃的土地,這是因爲這裡近水,方便灌溉,而列人的百姓們,此刻卻是全部都聚集了起來,此刻還是寒冬,衆人都在哆嗦着,只是,他們看起來非常的開心,圍在一處較爲寬闊的院落內外,院落內,站滿了人,院落外,也有百姓從矮小的院牆上探出頭來,好奇的張望着。

衆人都很開心,也非常的激動,因爲,馬服君來了。

馬服君不是獨自趕來的,他與自己的弟子們來到了這裡,若不是平日裡蠻橫的鄉吏誠惶誠恐的拜在這位年輕人的面前,衆人都不敢相信,原來這位留宿在自己家裡的年輕貴人就是馬服君。趙括笑着坐在地面上,在周圍都是人影,有弟子們站在他的身後,手持竹簡,正在記錄。

“老丈,豐收之年,列人的一畝地可以出產多少粟呢?”

坐在馬服君面前的老人撫摸着鬍鬚,露出一口豁牙,笑着回答道:“最好的耕地,一畝可以產糧三石粟。”

“那若是平日裡呢?”

“兩石五。”

“您有多少耕地呢?”

“我並沒有耕地,我與家人共八人,耕作三百畝的土地...”,老人說着,趙括恍然大悟,此刻的秦國與諸國還有不同,此刻,土地國有制正在朝着土地私有制發展,當然,在趙括看來,也不能說是土地國有制,應該是土地王有制,耕地都是大王的,其餘人都是爲大王耕作的奴隸,這只是一個更加自私的土地私有制而已!

王室將耕地分給貴族,貴族再將土地分給百姓,層層剝削,百姓沒有自己的耕地,他們只是負責爲他人耕作而已,而貴族也無法私自變賣土地,貴族的土地也是王室的賞賜。這樣一來,壞處就來了,對於這些公田,百姓是不肯全力耕作的,反正也不是自己的耕地,何必勞心費力呢?

於是乎,各國都進行了變法,像魯國,齊國等國家,施行新的稅法,下令無論是公田還是私田,都要按畝交稅,算是變相的承認了土地私有,而魏,趙,韓等國家,也是通過允許貴族帶着百姓開墾耕地,承認這些新開墾的土地屬於開墾者。做的最出色的就是秦國,秦國直接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允許秦人自己開墾,自己耕作。

也就是說,秦國有了農民,而其他國家的農夫....那叫奴隸。

秦王與其他國家的王,有着最爲明顯的差距,那就是在資源的分配上,因爲完成了土地私有制,秦王可以直接向全國徵稅,可以集中的調配全國的物資,而其餘諸侯,不過是國內的一個大領主而已,六國就是比秦國更加的富裕,這些資源不能直接被統一調動起來,自然不會是秦國的對手。

當然,因爲各國都在朝着秦國的制度靠攏,土地問題也變得千奇百怪,在趙國,有實封的封君,也有虛封的,有擁有大批土地不能販賣的貴族,也有自己開墾有私田的貴族,有依附貴族進行耕作的百姓,也有擁有自己一些土地,直接向國君繳稅的百姓。趙括認真的進行詢問,弟子們也在飛快的記錄着。

趙括並不喜歡秦國的土地私有制,正是這項制度,使得中國一直在不斷的進行朝代的循環,地主兼併土地,使得民不聊生,隨即出現動亂,推翻舊的土地擁有者,再次進行土地的分配,再經過一段時間,土地再次被兼併到地主手裡,百姓又活不下去...可是,在如今看來,秦國的土地私有,彷彿纔是最適合當今的制度。

起碼,他讓百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性。

可問題就在於,非常不合理的稅收,趙括在探查之後,驚訝的發現,趙國的稅率是五稅四,這是什麼概念?百分之八十的稅率啊!你辛辛苦苦耕作了一年,有了一百石的糧食,要繳納其中的八十石...要是發生了戰爭還得繼續跟你要,這是要逼死百姓?當然,秦國的稅率也好不到哪裡去,秦國是三稅二,百分之六十六左右?

要知道,在後來的漢朝,稅率是三十稅一..當然,這也是因爲漢朝不需要時刻準備戰爭,在後來與匈奴作戰的時候,賦可是沒少收,那比戰國時的賦還要苛刻。

如今各國,誰也不能笑話誰,因爲大家在徵稅這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最苦的,大概就是百姓了,秦國的稅雖然高,可是百姓好歹是可以自己去開墾土地的,只要足夠勤勞,不累死在耕地裡,就還有活路,對於其他國家的百姓而言,或許依附着貴族,還可能活得下去。

趙括長嘆了一聲,他想起了昔日孔子的感慨:苛政猛於虎也。

當初,孔子和子路路過泰山時,看到一位悲慘的婦女,婦女的親人都被山裡的老虎咬死了,只剩下她一個人跪在墳墓前哭,當孔子問她爲什麼不離開這裡的時候,婦女回答,因爲這裡沒有殘暴的政令啊。孔子便感慨:刻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趙括認真的計算了一下列人的糧產。一個健壯的勞動力可以耕作五十畝的耕地,而他本身在一年的時間裡要耗費大概三十石的粟米,一畝三石來計算,那大概就是一個健壯的勞動力耕作五十畝的耕地,可以得到一百五十石糧食,要繳納一百二十石糧食,自己就能留下三十石...

哦,就是留下正好夠他一年所吃的糧食啊。

這鬼稅收居然還算到了這一點!

當然,這也不過是計算,一個家裡不可能全部都是健壯的勞動力,也不可能總是風調雨順,更要命的是,家裡那位可以耕作五十畝耕地的勞動力,在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操練,抽出一個月的時間的來服力役,就是幫着修建道路,修建宮殿之類的,還要時不時的上戰場。

趙括一下子就體會到了當初幾十萬士卒聚集在上黨之後,留守後方的趙國百姓的絕望了。

趙括又詢問了很多的情況,一直談到了晚上,衆人不敢打擾趙括的休息,鄉人們離開了,趙括坐在內室裡,韓非坐在他的面前,趙括皺着眉頭,認真的說道:“五稅四,實在太高了,我想要制定合理的稅收,就必須要想出一個既合理,又不會嚴重削弱國力的稅率,我需要你幫我...”

“老..老..老師說的對。”,韓非說着,他認真的回憶着,緩緩說道:“我..我..我在韓國的時候,就注..注意到了這一點,韓國的稅收混亂...”,按着韓非所說的,因爲土地擁有者的不同,韓國的稅收雖然高,可是真正進入國庫的,卻是很少,因爲要經歷層層的剝削,甚至還有些耕地是被隱藏起來的。

韓非想要效仿秦國那樣施行全盤的土地私有制,再在國君繞過貴族直接向農民收稅的基礎上,按着四稅一的方式來進行稅收,韓非說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趙括卻是搖了搖頭,趙括認真的說道:“我卻是認爲,應該要按着各地的糧產情況來依次的調整,按着一個家庭一年的糧產情況...”

每個家庭所擁有耕地,所擁有勞動力的數量都是不同的,有些耕地是肥沃的,有些耕地是貧瘠的,若是全部都按着統一的稅率來進行徵稅,這還是有些不合理,最好就是能設立額度....韓非也有自己的看法,趙括與韓非整整商談了一整個晚上,都不曾休息,直到雞鳴聲四起,趙括方纔意識到:已經天亮了。

這些時日裡,趙括非常的忙碌,他在馬服設立學室,允許所有想要學習的人來學習,就是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也是可以來學習,故而,很快,馬服就聚集了一批貧窮的人,有老有少,他們都想要跟着馬服君學習知識,當然,趙括也會幫助那些前來學習,卻身無分文,一天只能啃上一次烤餅的貧窮弟子。

關於醫官的事情,他也沒有鬆懈,在他的號召下,各地的名醫都在朝着邯鄲趕來,而趙王也答應了馬服君的請求,設立隨軍的醫生,以及在各地治療百姓的醫官,縣裡設一位帶下醫,一位小兒醫,一位五官醫,一位傷醫,他們領取俸祿,分與縣丞麾下,負責爲縣中百姓治病。

這個年代的醫生,最渴望的就是能通過自己高超的醫術來成爲君王的私人醫生,獲得顯赫的地位,如今當然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在趙國爲官,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醫術的機會,說不定就能被馬服君留下,成爲馬服君的醫呢!趙括還想要拜見趙王的私人醫生,由他來負責,成立教導醫生的學室...

在推進醫學的事情之外,趙括還想要解決的就是稅收,土地,徭役等方面的問題。無論有多麼的困難,他都一定要想辦法來救下這個時代裡早已絕望的人...而在讓各國效仿,推動各國變革的方面,趙括或許是唯一可以將其實現的人。

秦國,咸陽

從南陽戰場頻頻傳來捷報,這讓秦王又是歡喜,又是擔憂,就是范雎,近期內也不再多說什麼了,白起趕到戰場之後的效果是極爲明顯的,前來報告的士卒說,白起將軍已經攻向了陳都。不過,今天,秦王與范雎坐在一起,卻並不是因爲戰場上的事情,而是因爲馬服君的書信。

馬服君再次給秦王寫信了,這讓秦王無比的激動,就好像得到了偶像回信的粉絲那樣。書信是范雎送來的,秦王認真的看着書信,沉默了片刻,方纔將竹簡遞給了范雎,秦王感慨道:“好在馬服君並不在楚國啊...”,范雎拿起了書信,認真的看了起來,沒什麼可以說的,只是趙括希望秦王能夠寬恕被俘虜的楚國士卒,要白起不要將他們殺死。

范雎思索了片刻,隨即臉色大變,這封竹簡來到咸陽,耗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趙括很早就意識到了秦國會在暗中替換白起?甚至還預料到了白起會擊敗楚國,俘虜楚國的士卒?范雎擡起頭來,看向了秦王,秦王搖着頭,說道;“寡人還沒有等到武安君的捷報,而馬服君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看來,這次的戰爭,武安君是能取得大勝的。”

范雎沒有開口,秦王笑着笑着,忽然臉色就變得猙獰了起來,他憤怒的說道:“文武雙全!文武雙全的賢才啊!趙丹他有什麼樣的德行?!”,范雎靜靜的聽着秦王用最惡毒的言語來咒罵趙王,秦王罵了許久,這才停了下來,他長嘆了一聲,方纔說道:“可惜啊,這樣的人,不能爲寡人所用...”

“大王,那武安君那裡,要怎麼辦呢?”

“俘虜的事情?範叔覺得該怎麼辦呢?”

范雎平靜的說道:“即刻下令武安君,要他不要殺害俘虜。”

秦王皺着眉頭,肅穆的說道:“削弱楚國,是您所提出的戰略,若是釋放了那些俘虜,削弱楚國的目的沒有達到,卻憑空的耗費了秦國的國力,這怎麼可以呢?何況,寡人聽聞,楚人可是殺掉了秦國的士卒,他們都不曾憐憫,我們又爲什麼要放過他們呢?”

范雎又說道:“讓這些楚國的士卒活着,能更好的實現削弱楚國的目的...我會讓這三十萬人成爲我削弱楚國的幫手...這比殺死他們要更加的有利...”,他眯着雙眼,認真的說道:“昔日,韓非曾向馬服君詢問戰爭的辦法,他說:迅速的糾集軍隊,趁着敵人還不曾反應過來的時候,佔據敵人的要道,切斷他們的聯絡...”

范雎說起了趙括的事情,秦王也就變得認真了起來,范雎這才笑着說道:“馬服君說的辦法的確很好用,而且,這很適合武安君,武安君本來就是喜歡迅速行軍,出奇制勝...既然用了他所說的運動戰,信息戰,那馬服君所說的思想戰,爲什麼不一起運用呢?”

“要讓士卒們知道爲了什麼而戰,還要從思想上擊敗敵人...”

秦王並沒有因爲馬服君的緣故就被范雎所說動,他皺着眉頭,說道:“不行..寡人不知道這思想戰是否能削弱楚國,可是寡人知道,殺了這些楚國的士卒,就一定能削弱楚國,寡人不喜歡做不可預測的事情。”

“大王啊...若是武安君殺了三十萬士卒...那您要用什麼來賞賜他呢?三十萬首級?該得到什麼樣的賞賜呢?”

秦王頓時就愣住了,皺着眉頭,一言不發,自己卻有些動搖了。

范雎走出了王宮,他笑了起來。

武安君是什麼樣的人?他又怎麼會放過那些俘虜呢?

只要他違背了大王的命令,私自殺害了那些俘虜....嗯,武安君,請您一路走好。

ps:最近沒有書評可以抄,寫着好累啊。

第三百二十五章 孤獨的等待者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兩百五十五章 這是爲了保護您第四十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三百四十二章 廉頗老矣,尚能....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兩百七十五章 齊國有賢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一百五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第四百零九章 匈奴之殤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兩百五十三章 真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位兒子的復仇第三百一十二章 腐鼠第兩百六十七章 李斯與三公九卿制第八十七章 秦人誠不我欺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韓人也從不缺明君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姬與藝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請您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章 亡趙者汝也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六十九章 勇士長眠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視賢才嘛?
第三百二十五章 孤獨的等待者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兩百五十五章 這是爲了保護您第四十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三百四十二章 廉頗老矣,尚能....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國的狂歡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兩百七十五章 齊國有賢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一百五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第四百零九章 匈奴之殤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兩百五十三章 真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括與刺客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位兒子的復仇第三百一十二章 腐鼠第兩百六十七章 李斯與三公九卿制第八十七章 秦人誠不我欺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韓人也從不缺明君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姬與藝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請您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章 亡趙者汝也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六十九章 勇士長眠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視賢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