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

扁鵲,也就是秦越人。

雖然他已經死了一百多年,可是至今在邯鄲也有人談論他的名字。扁鵲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名醫,他來到邯鄲,聽聞邯鄲人非常的重視婦女,故而在邯鄲做帶下醫,也就是婦科大夫,也救了很多的生育的婦女,後來趕到洛陽,聽聞洛陽人重視老者,他又做了耳目痹醫,也就是五官科,精神科大夫,最後趕往咸陽,聽聞這裡的重視孩子,便做了小兒醫。

可以說,這位一位精通多個方面的名醫。

可惜,趙括並沒有機會與他相見,在趙括看來,如今的天下,最大的疾病是在與戰爭,戰爭造成了大量的死傷,甚至是帶起了糧災,疾病的其餘的災害,可是趙括並沒有辦法結束戰爭。他的威望就是再高,也不可能號令七國,讓他們和睦相處,就算秦王再器重他,也絕對不會因爲他而停止戰爭。

既然沒有辦法阻止戰爭,那趙括就必須要從其他方面來救人了,首先,就是疾病,這個時代的醫學是非常原始簡陋的,除卻一些貴者,地方上都是些巫祝,就像平公那樣的人,在百姓生病的時候,會圍在他們周圍跳舞,爲他們驅鬼,他們認爲,人的疾病是鬼物所造成的,不同的鬼會造成不同的疾病。

故而,他們所救治百姓的辦法,就是圍在他們周圍跳舞,不只是對內科的疾病,就是遇到斷手斷腳的人,他們也會如此...這就讓趙括非常的不能接受。醫生的地位並不能說低,趙王也有私人醫生,邯鄲裡的大貴族,基本都是要請私人醫生的,只是,因爲醫生的數量太少,收費又高,水平也不太高,方纔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疾病總是總是最大死亡的災難,如今的百姓,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感冒,都能要了他們的性命,而婦女生孩子,更是一個巨大的危險,不知道有多少婦女會死在生育之中,每一次生孩子,都是一次死裡逃生。而孩子的夭折率也是高的嚇人,尋常人家,五個孩子裡,能有一個養大,就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

可惜,趙括並不懂得醫學,他也不知道如何治病救人。只是,趙括知道,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巫術,即使是再簡陋的醫學,也是有些作用的,尤其是像扁鵲那樣的醫生...趙括從絕望裡走出來之後,就想到要了要推廣醫學。他想要在邯鄲召集天下的名醫,重金來收購關於醫學的書籍,讓名醫們編寫出來,再讓他們教導出更多的弟子們。

只要能讓天下人都重視醫學,讓醫學得到推廣,應該是可以救下不少人的。

好在,趙括有足夠的威望,他說的話,幾個諸侯也是要好好思考的,若是他能提出重視醫學的言語,能夠推動這樣的風氣,最好是能讓各國都成立類似後世的醫院,培養醫生,爲國內的百姓們治病...比起躲在營帳內,哭訴戰爭所帶來的傷害,還是應該做些自己所能夠做的。

無論有多困難,都要去嘗試,嘗試了,未必成功,可不去嘗試,就一定會失敗。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趙括都是在跟自己的弟子們商談關於醫者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如何培養醫師,國家該如何建立醫館,如何減輕百姓們治病的代價等等。想要讓如今的百姓拿着錢財去找醫生看病,大概是不現實的,可是若是設立負責治病的官吏,由俸祿來養活他們,讓他們來爲國內的百姓治病,或許可行。

畢竟各國都有太醫令的位置,就是負責來爲君王看病的。

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在地方上也設立類似太醫令的官職,讓有才能的醫生來擔任,負責救治當地的百姓呢?還可以按着他們治病方向的不同,設立不同科的醫官...趙括將自己心裡的想法一一說給弟子們,他這並不是要指導弟子,而是,尋求他們的意見,他的弟子來自各國,各國內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可以給出最好的建議的。

最先開口的就是楊端和,楊端和有些得意的說道:“秦國的軍隊裡,有專門的醫者,就是如您說的一樣,是有俸祿的官吏,他們負責照料傷兵...”,他還沒有說完,他身後的楚國弟子屈越便嘲諷的說道:“老師詢問的是國內的情況,秦國的醫者都在軍旅,能夠想到在軍中設立醫官,爲什麼不在地方上也設立呢?”

“大概是因爲秦人不是在意士卒,而是在意戰爭的緣故吧。”

楊端和憤怒的看着他,說道:“總比楚國帶着大巫從軍要好得多。”

趙括即刻制止了兩人的爭吵,隨着秦國與楚國的交戰,趙括的秦國弟子與楚國弟子,也是逐漸變得有些暴躁,總是爭吵。聽完楊端和的言語,趙括更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實現的,秦國有隨軍醫這樣的醫官,地方上,當然也可以出現醫館...趙括又繼續與衆人繼續商談,而他的幾個門客,此刻也是先一步離開了。

狄前往邯鄲,是要找到明,和他一起,以馬服君的名醫來購買流傳下來的醫書,最好是能找到扁鵲所傳下的《內經》,《外經》,趙括覺得,依靠狄強大的宣傳能力,他只要前往邯鄲,那自己對醫師的看重,以及自己想要召集醫師的想法,就能很快傳播開來,這對趙括接下來想要做的事情是有利的。

韓非也是按着趙括的吩咐,寫了一篇《問醫》,其中就是趙括與弟子們在醫學的態度上的對答...就這樣,趙括與一大批的弟子們,朝着邯鄲趕去,而趙括的想法,也是逐步從一個空虛的念頭變成可行的計劃。

咸陽,王宮。

秦王眯着雙眼,看着最新傳來的戰報,臉上的憤怒,是幾乎藏不住的,范雎就坐在他的面前,范雎也沒有想到,楚人的反撲會如此的迅猛,只是在短時間內,就讓秦人喪失了一切的優勢,甚至,那個喚作景陽的,如今開始了反攻,秦人節節敗退。范雎腦海裡再次想起了那個總是低着頭的怯弱的身影,不由得握緊了雙拳。

自己還是小看了那位春申君。

本來只是一次削弱楚國的戰爭,卻逐漸演變成了雙方的舉國之戰,這本就讓人憤怒了,而讓人更加憤怒的是,秦國居然處於劣勢,這如何能讓人接受呢?

秦王看着竹簡,緩緩看向了面前的范雎,他問道:“您不是說,楚國絕對不敢與秦國交手,只要秦國出兵,楚王就一定會放棄陳都,不再敢插手中原事務了嘛?”,范雎被問的啞口無言,他能怎麼說呢?沒有料到楚國敢在農忙之時全力出擊嗎?看到他如此沉默,秦王憤怒的將竹簡丟在了他的面前。

“請您想出一個對策!”

范雎猶豫了片刻,方纔看向了秦王,說道:“我們可以退兵,我們徵召士卒,卻並沒有太影響今年的農忙,可楚國卻是全力的動員,等到明年,他們一定會嚴重的缺少糧食,到那個時候,秦國就能夠...”

“不行!!”,秦王憤怒的站起身來,他將手放在劍柄上,傲然的說道:“寡人若是下令退兵,天下人都會認爲秦國懼怕楚國,秦國這些年裡得到的威望,都會消散,寡人絕對不會退兵,寡人能夠擊敗楚國三次,就能繼續擊敗他十次!來人啊!將武安君給寡人叫進來!”

范雎還想要說些什麼,只是,看到如此激動的秦王,卻沒有再言語了。秦王登基以來,秦國對外的戰爭,從沒有吃虧,尤其是在面對楚國的時候,武安君甚至連人家的祖墳都給燒了,楚人咬碎了牙,也不敢提復仇的事情,至於其他的國家,更是如此,哪怕是先前在長平,秦人也只是被擊退,趙國與魏國付出的代價是高於秦國的。

秦王剛剛開口,就看到了白起被幾個武士帶進了王宮內,這讓秦王有些驚訝,他準備去叫武安君的武士甚至都沒有離開王宮,秦王只是一愣,便笑着走了下來,武安君剛剛行禮拜見,就被秦王扶了起來,秦王笑着說道:“寡人正要派人去叫武安君,沒有想到您就已經趕來了。”

白起說道:“我有事要見大王,他們就將我帶進來了。”

秦王大笑,又讓武安君坐了下來,范雎也坐在了一旁,秦王這才說道:“寡人本來是想找您來談論最近的戰事...您前來又是爲了什麼事情呢?”,武安君擡起頭來,認真的對秦王說道:“我是因爲楚國的戰事而來,請您以我爲將,我願意前往擊破楚人。”

秦王瞪大了雙眼,一旁的范雎也有些詫異,這還是白起嗎?白起從不曾主動要求過將位,他一向高傲,不願求來出征的機會,秦王看了一眼身邊的范雎,又看着白起,忽然,他笑了起來,撫摸着鬍鬚,“好啊,有武安君在,寡人還要擔心什麼呢?”,秦王看起來非常的開心。

白起一言不發,只是肅穆的盯着秦王。

秦王這才說道:“寡人這就下令,讓您來代替蒙驁,討伐楚國!”,白起搖了搖頭,他說道:“這件事,不必太多人知道,我悄悄趕往楚國,接替蒙驁,趁着楚人還不知道這件事,我可以擊潰他們。”,秦王自然不會拒絕,他笑着點了點頭,又看向范雎,問道:“您覺得怎麼樣呢?”

范雎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有武安君,就不必再退兵了。”

白起看了他一眼,這纔對秦王說道:“大王,我聽聞,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才能,應侯所擅長的,是治理國家的事情,若是您以治國的事情來詢問我,我是不能給出一個正確的回答的,而我所擅長的,是討伐敵人的事情,您像應侯詢問如何去擊敗敵人,他也同樣,是不能給出合理的回答的。”

“您在決定討伐敵人的時候,可以將我叫來回答您的疑問。”

秦王笑着點頭,而一旁的范雎,臉色卻是瞬間變得無比的難看,死死盯着面前的白起。

..........

趙王再一次踮起腳尖來,站在邯鄲之外,等待着馬服君的車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羣臣也早已習慣了,在看到馬服君的車架的時候,趙王忍不住的歡呼了起來。趙王握着趙括的手,將他帶上了自己的馬車,又向他詢問韓國的情況,趙括沒有給趙王說自己毆打韓王的事情...他怕,自己會嚇到趙王。

兩人聊着天,走進了邯鄲城,而在邯鄲內外,早已聚集了很多的百姓,他們看到安然無恙的馬服君的時候,終於是鬆了一口氣,這些天裡,趙國還是有很多的流言,說什麼馬服君投秦之類的話,對於趙國的百姓而言,馬服君就是他們可以依賴的一座大山,又或者是,樹立在他們心中的一面旗幟。

趙人可以聚集在這旗幟之下,勇敢的守護自己的家鄉。

“馬服君~~”

百姓們朝着趙括歡呼着,紛紛大拜,趙括笑着回禮,這些人臉上的笑容,不就是自己奮鬥的意義嗎?趙括如此想着,趙王開心的說道:“寡人看了您寫的的《問醫》,寡人非常認可您的看法啊,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若是沒有百姓,寡人向誰徵稅呢?又能以誰來爲士卒呢?”

不知爲何,聽到趙王的這句話,趙括並沒有能開心起來。

即使趙王笑着允諾他,一定要召集最好的名醫,一定要在各地成立醫官,爲百姓治病的時候,趙括也沒有能開心起來,趙王的那句話,反覆迴盪在他的腦海。

“醫好了百姓,才能徵收他們的稅...才能徵召他們爲卒。”

只是片刻之內,趙括就回過神來,一切都會變得,在醫官之後,號召各國的君王們合理的進行收稅,給與百姓活路,或者提出軍隊職業化的想法,減少戰爭對百姓的影響,所有的一切,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自己是絕對不會放棄,也絕對不會動搖,醫官只是自己的第一步而已。

趙括如此激勵着自己,隨後他就被趙王拉進了宴席之內。

而讓趙括趕到奇怪的是,魏無忌並不在迎接自己的人羣之中。

ps:就算要噴,好歹看完之後再噴,別急着發表見解,因爲...我隨時可以改寫下一章啊。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亡魏之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兩百九十五章 廉頗和李牧的失敗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四百五十六章 你誰啊?!第兩百三十六章 寡人在,請您不要害怕!第九十七章 武安君上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七十六章 戰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一百九十三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空蕩蕩的活着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兩百二十五章 東方的智者學派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兩百六十三章 六國現狀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兩百七十五章 齊國有賢臣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二十三章 詭計多端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五十八章 旗幟再現(感謝秋風細雨的盟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變了趙國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關於前幾章引起的爭議第一百五十章 但使雲中飛將在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亡魏之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兩百九十五章 廉頗和李牧的失敗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四百五十六章 你誰啊?!第兩百三十六章 寡人在,請您不要害怕!第九十七章 武安君上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七十六章 戰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一百九十三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空蕩蕩的活着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兩百二十五章 東方的智者學派第九十二章 名將的誕生與消逝第兩百六十三章 六國現狀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兩百七十五章 齊國有賢臣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一百二十三章 詭計多端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五十八章 旗幟再現(感謝秋風細雨的盟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變了趙國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二十四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關於前幾章引起的爭議第一百五十章 但使雲中飛將在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