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歷,趙括也從當初的不事農桑,對農業知識一無所知的小白成爲了一位老農,他懂得很多的耕作辦法,能一眼辨認出不同的糧種,雖然不及展,可是趙括擁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選種育種,建立種子田,施行良種繁育,單種單收,精心管理,防止混雜。

增加糧食的品種之類,這項技術最早是出現在東漢,真正發揚光大是在西晉,趙括讓這項技術提前了數百年,而趙括在農業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選種和育種。趙括在農業領域最大的貢獻應該是推廣冬麥,完成了當下尚未成型的輪作複種技術...跟展坐在一起,兩人從最基本的農業知識進行談論。

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技術類書籍大概是西漢的氾勝之所彙總的《氾勝之書》,而在他之前,並沒有相關的農業技術類書籍出現,而氾勝之這個人又是在西漢晚期,距離現在還是非常的遙遠。展若是能編寫出一部農書,絕對是能超越《氾勝之書》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卻不太會說。

趙括剛好跟他相反,能說卻不如他能做,兩人互補。

從耕田開始書寫,從如何改變土質,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闡述了耕,耙,磨,壓,鋤相結合的耕作體系。兩個人還常常召集農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寫出了不同的版本,因爲在不同的耕地環境裡,耕作技術是不同的。趙括跟展這麼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時間。

兩人還在不斷的修改,完善自己的農書,同時,趙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談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趙括與展之間卻出現了一些爭議,兩個人吵得面紅耳赤,當然,這純粹是技術上的爭議,趙括認爲耕犁的作用是翻土,滅茬,壓草,而展認爲耕犁只是用以破土鬆土,而其餘的事情則是要藉助不同的農具。

兩個人親自來到耕地,查看耕犁,並且按着兩個人的說法來進行耕作,純粹的耕犁來完成多項工作和分開工具來進行,到最後,趙括慘敗,展說的沒錯,耕犁並不能取代其餘農具來完成多項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並不是很出衆,這跟趙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皺着眉頭,不知思索着什麼,走進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來的幾天內,趙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來見展,展有些困惑,按理來說,趙括不是如此小氣的人啊,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如此等候了幾天,展終於忍不住的走進工坊裡,正要跟趙括說道說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溼透的趙括,趙括已經上了年紀,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來還是那麼的粗壯,讓人敬畏。

趙括正在低着頭,搗鼓着什麼,不少的墨家弟子圍在他的周圍,大聲的談論着,展費了好大的勁,方纔擠了進去,趙括正在擺弄着面前的犁,他似乎是鑄造了什麼鐵器,做了一件新的耕犁,在報廢了幾次之後,趙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趙括對耕犁做了一點點的改進,趙括看到展,激動的將他來到了面前。

展認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耕犁,想要看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麼一看,還真被他發現了不同,首先是,直轅被做成了曲轅,另外就是在耕犁下加了壁,趙括將這稱爲犁壁,經過改進後的耕犁,是可以達到趙括所說的那個地步了,既然趙括如此說了,展也不含糊,雙方再次比試了一次。

好傢伙,只是兩處小小的改動,讓耕犁變得既省力又便捷...效率遠遠的超過了從前,展不由得瞪大了雙眼,趙括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這就不是趙括從後世帶來的經驗了,趙括前世完全不知道什麼耕作農具之類的事情,只是因爲長期的耕作,他感覺耕犁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就踏出了第一步。

這是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是一項本該在百年之後出現的技術。

時代總是在發展的,這片土地上所能養活的人也在慢慢增加,從如今的千萬,到後來的十幾億...趙括弄出的新耕犁,作用巨大,什麼也沒做的墨家只是因爲協助趙括而得到了巨大的賞賜,因爲這項技術在推廣之後,能爲秦國節約很大的人力,墨家似乎是有些被刺激到了,有幾個墨家弟子都快爬上高級爵位了,這讓他們決定暫時將研究方向放在農具上。

與此同時,還在進行的就是學校的事情了,這件事,趙括完全交給了成蟜和張蒼,成蟜作爲長安君,秦國關內侯,當然是有着足夠的威望,無論是招老師,還是要做別的事情都方便了很多,而張蒼雖然沒有多大的名聲,可是他很有能力啊,自從趙括將他抓壯丁,讓他來幫忙後,他甚至還瘦了一些。

張蒼現在都沒有辦法再去讀書了,這讓張蒼非常的鬱悶,可是爲了能繼續讀書,爲了能讀完趙括家的藏書,他只能被迫出賣自己,來幫助趙括完成這些事情。成蟜叫來了一百多位擁有文化知識的老師,給與他們秦國的編制,如醫官那樣,他們成爲大秦第一批的學官,學室的官吏是不算爲職業學官的,他們平日裡都是由當地官吏來兼職的。

在得到足夠的老師後,張蒼開出了課程表,同時要求咸陽幫忙,號召各地的百姓將孩子們送來這裡學習,咸陽實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區的孩子來到這裡還要住宿,這些可都是愁懷了張蒼,張蒼讀過很多書,有充實的理論經驗,也能做事,人稱“小韓李”,可即使如此,他實踐能力比起李斯還是有着差距的。

張蒼看到趙括忙着編農書,也不好再找他,直接就找到了自己師兄。

李斯對學校的事情還是比較看重的,不是因爲這件事能帶來多大的好處,而是因爲,這件事是武成侯的事情,想要在大秦廟堂混,就得拍着點趙括這樣的,拍其他人是沒用的。

當張蒼來找到他,說出了目前的困難之後,李斯大手一揮,即刻開闢出一處學田,並且設立學生寢室,家太遠的學生可以在學校裡住着,可是不能白住,要耕耘學田,自給自足...包括學費在內的大多數問題,李斯都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李斯想要做成什麼事情,他是一定能做到的。

在李斯的幫助下,大秦第一所小學終於成立。百姓們聽聞官府要求孩子們去學習,心裡雖然不知道爲什麼,可是沒有任何的抗拒,因爲他們都是老秦人,老秦人嚴謹,服從命令,他們平日裡活着就像是在作戰,對於“將軍”的命令,他們又怎麼敢不遵從呢?而孩子們雖然害怕,哭鬧,可是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同時,李斯提議,所有順利畢業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級的爵位...對老秦人而言,有什麼比得上爵位呢?他們當然是笑着送孩子前來學習,並且告訴孩子,若是不能得到一級爵位,你看我怎麼揍死你!趙括和李斯曾談論過軍功制,他們認爲,在減少獎勵的基礎上,應該進行更多的底層爵位的賞賜。

讓底層爵位變得不值錢了,軍功制所締造出的畸形社會當然也就瓦解了,沒有想到,聰慧的李斯居然將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了這裡,不得不說,大秦這幾代的君王和丞相都是牛人。

在這一天,趙括暫且跟展請了假,前來祝賀,他接見了所有那些負責啓蒙的老師,並且還贈送了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甚至,他還聽了幾節課,趙括將後世的教育體系幾乎都搬了過來,從上課的時長,到中間的休息時間,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趙括覺得,後世所總結出來的東西,肯定比自己瞎琢磨的要更好。

小學如此成立,卻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變化,咸陽人口太多,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數量也太多,這些孩子只能是作爲第一批的孩子,卻已經有兩千多人,老師有些不夠用,學校也裝不下,無奈之下,張蒼只好收購了周圍的別院,也不管他們到底想不想賣,反正李斯可以賠給他們更好的。

學校裡的氛圍還是不錯的,來自各地的學生們坐在這裡,聽着老師講課,私下裡交朋友,這麼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這裡頓時就變成了歡樂和哭鬧的彙集地....若是這裡的模式能夠成功,接下來就可以推廣到周圍的郡縣,最後推廣到全天下,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大秦是否能有這麼多的老師,大秦是否能養活這麼多的老師。

歷時九個月,展的農書已經完成,幾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內容,就連防備害蟲,乃至野草的種類他都寫進去了,這本農書,從出現開始,就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書籍了。成書之後,書籍被送到了秦王那裡觀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裡頭滿滿的趙括風格,趙括這些年裡寫過很多東西。

他所書寫的東西,都帶着自己的風格,趙括的風格就是很簡單的問答,可是跟孔子論語的問答風格又不太一樣,趙括的問答風格比起論語要更加的詳細,往往都是一長段的將所有的話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問法,到如今的問農...一個人詢問如何務農,一個人回答他。

趙括之所以如此書寫,大概是因爲他習慣了。

在這個九個月的時日裡,天下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趙括完成農書,擡起頭來的時候,終於得知了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國的事情,楚國在滅亡之後的時日裡,又屢次出現了叛亂的情況,在九個月的時日裡,總共出現了十七次大小叛亂,其中包括很多從前投降秦國的楚國貴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義。

楚國的貴族叛亂,趙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來說,底層百姓對楚國的認同感應該沒有那麼強烈纔對啊。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趙括找到了當地官吏所送來的報告,查看之後,心裡方纔明白,說到底,還是生活習慣的問題,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國什麼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們在節日裡聚集在一起唱着歌剛剛走出門,就被秦國官吏給抓住了,說他們違法聚集,兩個要好的朋友見面後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將對方摔倒,官吏就來了,說他們違法鬥毆。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習慣不同,差異巨大,跟秦國的差異,那就更不用多說。

比如在楚國西南有風俗,犯罪的人要被同鄉人用石頭砸死,這在秦國官吏看來當然是無法忍受的,犯罪的人哪裡輪得到你們來處理?比如在楚國的東南有風俗男女未婚私通要用刀在臉上刻字,而這樣的私刑也是不被秦國允許的,更別提楚地裡還存在裸身,同居,以及一些不好說出來的違背倫理的風氣。

秦國官吏想要大刀闊斧的改變這些,自然就會遇到反抗。

趙括再三思索,還是決定要繼續秦國如今的治理方式,地方風俗是值得尊敬的,可是這樣不文明,甚至是違法的習俗,那肯定是要禁止的,哪怕是引起了民變,也得禁止,律法是根本,不能對任何人任何事寬容。在這些人裡,做的最好的居然是趙康,趙康趕到當地後,很快就從秦蠻變成了楚蠻。

他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甚至還參與他們的一些節日活動,又帶着這些鄉人來擊殺盜賊,維護當地的治安,而在其他方面,他管的又比較寬鬆,使得會稽郡反而是最安定的,沒有出現一起的叛亂情況。而趙康還率領當地百姓進行操練,完全將他們當作自己人來對待,也不多防備,時不時就帶着他們離開會稽郡來攻擊盜賊。

當地的盜賊也是欲哭無淚,你們派一個關內侯來抓賊?要不要點臉??

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三百四十三章 韓國的滅亡(上)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荀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九十七章 武安君上陣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四百三十章 商朝是我們的,思密達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一百九十三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河戰役第三百九十一章 馬服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兩百零一章 應侯之禍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安君之死(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三百九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二十三章 關於騎兵的構想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七十六章 戰
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三百四十三章 韓國的滅亡(上)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六十五章 活捉趙括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七章 荀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九十七章 武安君上陣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兩口大黑鍋,鍋侯無疑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四百三十章 商朝是我們的,思密達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一百九十三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河戰役第三百九十一章 馬服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兩百零一章 應侯之禍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九十章 魏國的老酒鬼,你聽到了嗎?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安君之死(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三百九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二十三章 關於騎兵的構想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七十六章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