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

始皇帝二年,末

新制度已經完全公佈,各地都開始更改爵位,以前的爵位不會再被賞賜下來,可是原先有爵位的人也都保留了自己的爵位,並沒有被廢除。趙括的改革,直接改變了秦國的國本,秦國的百姓不能再參與戰爭,無法再從戰場裡得到爵位,嗯,或者說,他們必須要先成爲常備軍隊,才能獲得軍事爵位。

而如今,他們想要獲得爵位,就只能通過其他辦法,要麼搞農桑,要麼去當匠人,要麼就是去求學當官之類的,趙括將職業的限制給打破了,在從前的秦國,籍貫上有一列是表明這一家屬於什麼戶籍,例如你戶籍是匠戶,那你就安心的去做匠活,如果你敢去經商或者耕作,就要遭受懲罰,不同職業是不能互串的。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趙括覺得這個不利於發展,從前的秦國之所以這麼規定,就是爲了各司其職,爲了讓秦國能變成一個整體來發展,可是如今天下太平,沒有戰爭,趙括就想着要更多的爲百姓所考慮,百姓們耕作之餘去做點小買賣,去做幾個農具,或者將家裡的絲拿去賣,這有什麼問題嗎?

反正趙括是覺得沒啥大問題,就讓百姓們自己慢慢發展吧,不要剝奪他們的生計,只要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可以了。

而接下來,當然就是對律法的整頓,趙括下決心,要廢除那些只適合在戰時的律法,而談及律法,自然是無法避免韓非,如今的韓非貴爲右丞相,在百官之中,地位只比李斯要低,嗯,如果不算趙括這個九卿....應當是這樣的。趙括跟韓非坐在院落內,趙括再一次說起了律法修訂的事情。

韓非沉默了許久,韓非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

從原先的歷史線上來說,他是一個極其複雜矛盾的人,首先,他是一個堅定的法家學派的擁護者,他堅信只有以嚴肅的律法才能治理好國家,歷史的經驗告訴趙括,韓非的堅持是正確的,法律的確是一個國家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只是鼓勵,而律法是必須要被執行的。

可是,韓非的思想裡卻又有一些申不害的學說,申不害也算是法家的人物,而且,這個人對韓人的影響的確是很大,這讓韓非變得好君王權術。怎麼說呢,韓非既希望一切都在律法之下被執行,卻又希望君王能警惕身邊的人,不要相信他們,必要時候甚至可以越過律法來處死這些大臣,

這有些矛盾,因爲君王這樣的行爲就是在踐踏律法,律法服務與君王,還是君王服務與律法呢?

第二個矛盾點來自韓非對平民百姓的態度,韓非堅決的認爲不能對百姓太好,不能慣着他們,不能讓他們知道太多,不能讓他們自己來思索,要牢牢的綁住他們,要讓他們完全服從...可是,韓非卻又認爲應該施行很低的稅收,減少徭役,不要讓百姓疲憊,要讓他們吃飽喝足穿好。

這也很矛盾,是爲了讓百姓過的更好而制定制度,還是爲了制度的執行而讓百姓過的更好?

第三個矛盾點來自韓非對韓國的態度,首先,韓非是堅定的統一論擁護者,他認爲天下苦於戰爭,應當被統一,可是韓非心裡又對韓國念念不忘,甚至給秦王說出統一天下的時候,都沒有制定對韓國的討伐辦法,這最後導致他被秦王所猜忌,因爲陷害而死在了牢獄裡。

如果說荀子的魅力來自他的那種自信,韓非的魅力肯定是來自他的複雜,這是一個永遠都在矛盾裡掙扎着的人。

而遇到趙括,卻放大了他身上的矛盾,讓韓非變得更加複雜,卻也讓韓非找到了一些答案,在原先,他曾提出的幾個問題,趙括都有解釋,律法至高無上,君王也應該要服從律法。百姓是國家的根本,一切制度都是爲了百姓。大一統是必須要施行的,不能遲疑。

韓非認同老師的說法,可是這也不能阻止韓非對自己的思考,韓非在這樣的答案下,又進行了自我辯論,寫下了很多的名篇,包括律法精神,君王論,國與民論,這些東西已經足夠讓韓非超過自己在原本歷史上的地位,卻因爲他鑽研的這些東西太過繁瑣,導致能看懂的人只有寥寥幾個,這也將韓非捧到了法家聖賢的位置上。

趙括最終還是教出了一個法家的弟子,可是趙括並不生氣,韓非就是這樣的人,倔強,固執,他會學習知識,可是他有着自己的見解,想法很難被他人所左右,作爲一個二十歲出頭就開始想着治理韓國,並且提出了一系列制度的年輕人,他的聰明才智,是沒有人可以壓得住的。

荀子不行,趙括也不行,韓非只是將他們變成自己知識的來源,卻不會盲目的聽從他們的學問,他,是一個懂得自我思考的人。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韓非的作爲,認爲他在做無用功,只是,趙括心裡清楚,韓非到底在做些什麼,他在開啓華夏法治社會的大門,他所書寫的這些東西,那都是一個民族的瑰寶,想想在數百年後,等到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有人高高舉起韓非的書籍,要求權力歸於民。

韓非聽完了趙括的那些想法,他說道:“律法就是爲了約束人的行爲,您如今要放寬對百姓的管理,您不怕他們會肆無忌憚,會破壞秦國的利益嗎?”,趙括認真的回答道:“我不覺得在耕作之後在鄉野裡散步就能破壞秦國的利益....你說用律法來約束百姓,這我是同意的,可是律法所約束的內容,是人所制定的。”

“按着時代的發展來改變律法,你自己明明知道新聖的說法,爲什麼自己卻做不到呢?”

“我不是做不到,我只是擔心...按着您說的來執行,那些蛀蟲就會撲上來,鑽進律法的口子撕咬大秦的血肉...他們不會滿足,當我們離開之後,他們會按着您所頂下的慣例,不斷的減少律法對天下的約束...儒家這樣的蛀蟲,他們只知道一味的討好君王,他們會得到君王的支持,隨即律法在權貴面前就變得一文不值。”

“大一統之後,君王沒有了對手,獨一無二,他沒有尊敬大臣的必要,帝王的權勢重,那大臣就不必再想辦法做事,他們只要獲得君王的寵愛,就是一個無能的小人,都能擔任國相。我就是擔心,有一天,君王會肆意妄爲,沒有什麼可以限制他,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大臣們仗着君王的寵愛胡作非爲,君王會讓大臣們跪下來聽候命令...”

“大臣們則是不想着建立功業,只是想着如何得到君王的寵愛,揣測君王的心意...地方的富裕人家通過結交這些大臣來欺辱百姓,破壞國家的基礎,若是遇到賢明的君王,大臣不能仗着他的寵愛,地方豪強不能仗着大臣的勢,那國家還能繼續,若是庸碌的君王,從上到下,都將是無比的混亂...國家就一定會滅亡啊。”

“我所能想到約束這一切的辦法,就是嚴厲的律法和完善的制度,如今您要在律法上打開空缺,我就怕到以後,法家徹底沒落,那些蛀蟲上道,國家的衡量標準成爲了君王個人的愛好,而且這種破壞力會越來越大,不斷的有王朝出現,不斷的覆滅,來回循環,災難無數...這在本質上都是因爲權力的問題啊。”

“律法約束所有人,從百姓到君王,如今的皇帝,做事霸道,已經隱約不將律法放在眼裡,他私自下令處置地方官吏,不遵行律法,這是不對的,作爲第一個君王,他應該重視律法,做出一個表率,甚至留下命令,後世的人都要遵循,我總是勸說他,跟他作對,他雖然沒有明說,可心裡已經有些厭惡我了。”

“您又鐵了心的要幫着那些人打開律法的缺口,您是我的老師,我很尊敬您,可是,我想不明白,將來的天下,該怎麼辦啊...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約束住所有人,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保持長久的太平...”,韓非擡起頭來,臉上滿是對後來的擔憂,眼裡是濃厚的悲傷。

韓非越說越多,而趙括卻是忍不住的顫抖了起來,他驚懼的看着面前這個男人。

在很長的一段時日裡,趙括總是將韓非當作一個封建殘餘,或者說,是一個極其封建的人,因爲他是唯一一個會反對趙括的新政的人,他的那些思想在趙括看來是那麼的落後。可是,今天聽到韓非的這些話,趙括差點就給他跪了,在所有人都在鑽研奴隸制社會的問題,想要讓社會更進一步的時候,這位卻已經開始鑽研封建社會的問題...

趙括一直都認爲他是被時代所侷限的,可是如今,趙括卻覺得,韓非不是被時代侷限了,他直接跳過了這個時代,他似乎閉着雙眼,凝視着千年之後的華夏,然後開始思索着怎麼幫助後人。這是個什麼怪物啊!!?

趙括深吸了一口氣,方纔問道:“你既然想要用律法來約束君王,那又爲什麼鼓吹申不害的學說呢?鼓勵君王用權術來增加自己的威勢?這不是與你的想法衝突嗎?”

“不,我提倡申不害的學說,不是讓君王增加自己的威勢,而是讓君王不要寵愛任何一個大臣,要警惕他們,以免大臣通過君王的寵愛來胡作非爲。”

“那你反對開啓民智是因爲...”

“是害怕底層出現太多的豪強....這些人一旦出現,就會成爲國家的蛀蟲,他們會從百姓身上榨出血來痛飲...”

“不對,我開啓民智,就是爲了打破知識的壟斷,若是不這麼做,纔會造成豪強壟斷知識的局面...”

“不對,在擁有爵位,國人地位不平等的基礎上,普遍的教育根本就不能打破壟斷,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壟斷!”

“不對,我設定讀書的人可以得到爵位,這是百姓最好的出路了!若是沒有這個,庶民一生都沒有辦法往上走...”

“一生都沒有辦法變成豪強對嗎?”

“不對,是一輩子都只能被豪強所欺辱。”

“是這樣的,因此我當初同意了您的想法。”

師徒兩人,安靜的坐着,趙括忽然說道:“沒有完美的制度,在不同的時代,制度也要不斷的改變,在我們之後,這片土地上還會有更多的人,像你,像我這樣的人,他們會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如今我做的,就是我目前所能做的最多的,我沒有別的辦法,我腦海裡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在如今這根本不可能實現。”

“老師,我明白,您曾經給我說的那些事情,我年紀越大,我就越是驚訝...這片土地上,可能還會出現很多的韓非,可是絕對不會再出現另一個武成侯。往後兩千年,都不可能再會出現了...”,韓非認真的說道。

“不對,你說錯了,還會出現的,有着很多比我更優秀的人。”

“而你....卻是隻有一個,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就憑你今天給我說的這些話,我就可以確認,往後兩千年,也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韓非了。”,趙括看着面前的得意弟子,非常認真的說道。

“老師,我之所以跟您說那麼多,就是爲了勸您,不要破壞律法的約束力。”,韓非嚴肅的說道,在這一刻,他又從那個憂國憂民的聖人變回了古板的法家聖賢,趙括皺着眉頭,卻沒有再像平常那樣的生氣,他平靜的說道:“非,律法的約束力不會被破壞,我會想辦法,皇帝那裡,我去說,我會讓他聽從律法...”

“可是如今,律法約束的範圍太廣,實在是影響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對六國百姓而言,他們根本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六國剛剛覆滅,若是有心人藉助百姓的不滿情緒來興風作浪,只怕是要出問題,剛剛統一的天下,千萬不要再經歷戰爭...不然,那時我不在了...誰來保護百姓啊。”

韓非瞪大了雙眼,看着面前白髮蒼蒼的老師,心裡一酸。

“好,我幫您來修訂新律。”

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空蕩蕩的活着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兩百零八章 她會是我的母親嘛?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趙人的馬服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四十四章 人盡其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兩百八十四章 秦王登基了,秦王逝世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三百二十二章 悄無聲息的改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請能退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七十九章 言而有信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第八十章 您是想換車還是換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國的武安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四百七十三章 蘭陵老無賴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
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空蕩蕩的活着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兩百零八章 她會是我的母親嘛?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四章 會巫術的使者與瘋了的趙人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趙人的馬服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五十章 唯小人與女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兩百六十六章 請您來擔任國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四十四章 人盡其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兩百八十四章 秦王登基了,秦王逝世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三百二十二章 悄無聲息的改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請能退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七十九章 言而有信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第八十章 您是想換車還是換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國的武安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四百七十三章 蘭陵老無賴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