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

瞭解到楚山在襄城、召陵以北的蜈蚣河及潁水故道,與京西敵軍對峙近一個月,大幅削弱了敵軍長期進逼作戰的能力,這個冬季不憂京西敵軍還能對襄城、召陵等地進行近距離的封鎖、圍困,朱沆稍稍鬆了一口氣,又問及左驍勝軍在汝州的形勢:

“汝州此時形勢如何?”

廣成驛一役過後,楊麟迫於左驍勝軍實力的不足,決定放棄拒敵於汝州之外的計劃,將有限的兵力撤入嵩縣、汝陽、樑縣等城寨固守,而使數萬河洛敵軍在汝州長驅直入。

又由於汝州兩山夾一水的槽形盆地地勢,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河洛敵軍強勢插入廣成澤以東地區後,樑縣以及楚山與北滍水上游的汝陽聯絡,就變得極其危險、困難。

徐懷在襄城,雖說距離汝陽僅有二百里,但常常要拖延五六天才能知道汝陽、嵩縣守軍的近況。

徐懷在蜈蚣河戰場發現嶽海樓將西域石炮投入戰場後,就緊急將西域石炮的圖樣抄傳各地,當然不會漏了與楚山脣齒相依的汝州;而在此之前,徐懷已經連續六天都沒有及時得到楊麟在汝陽防禦的消息了。

王峻攜徐懷的親筆信及西域石炮的圖樣,受命趕到樑縣與楊祁業見面之後,楊祁業就安排死士,冒險穿過河洛敵軍的重重封鎖,將圖樣及徐懷的親筆信送到汝陽,也帶回來汝陽令人觸目驚心的近況。

楊麟在汝陽沒有防備河洛敵軍會將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的西域石炮,沒能支持倚城作戰,在守軍完全撤入城中後,汝陽東北側的城牆在西域石炮的攻擊下,沒幾天就大段的垮塌。

敵我正圍繞東北隅城牆的缺口展開殊死爭奪,汝陽軍民死傷慘烈。

曹師雄並沒有滿足於此,還將西域石炮的陣地轉移到汝陽的東南隅。

從汝陽正進行的激烈而殘酷的戰事上,曹師雄這個冬季對汝陽勢在必得。

倘若汝陽有失,位於伊洛上游的嵩縣將徹底的淪爲孤城也難獨守,汝州西部就將淪陷於河洛敵軍之手。

“我也看過西域石炮的圖樣,但實物還沒有造出來,緣何威力如此駭人?”王番沉吟問道。

在徐懷看來,西域石炮與傳統的投石機沒有本質的區別,改造也是極便捷之事;軍械監在得到徐懷親筆所繪的圖樣之後,也立刻組織工官、匠師,拿出一批投石機進行試驗性改造,諸事進行迅速而順利。

不過,徐懷忽視了一點。

在他與丁崇、喻承珍、莊守信等人的主持與推動下,楚山的工造及匠術實際上已經走到當世的巔峰層次,甚至還有些許的超越,還培養出沈煉、莊庸等一批骨幹工官。

在汴梁陷落後,在汴梁數以萬計的工官、匠師被赤扈人擄往太原、薊州、雲州等地之後,大越除楚山之外,其他地方包括手工作坊較爲活躍的荊楚、江淮等地,工造匠術在整體水平上其實是嚴重下降的。

楚山能較爲簡單的仿製西域石炮,王番得到徐懷抄送的圖樣,荊湖北路都部署司下屬的工官、匠師,短時間卻沒能改造出實物來。

因此,王番對西域石炮的優劣,並無直觀印象。

“羅山這邊已有西域石炮改造出來,此時正組織軍民操練,朱沆、王番郎君進城後稍作歇息,待用過早點,再往校場一觀!”徐懷看了看剛剛爬上樹梢頭的日頭,在灰藍色的天穹之上,單薄得就像剪紙一樣,沒有一點溫熙的感覺,邀請朱沆、王番先進城。

“我們在武勝關小憩過一番,不忙着歇息。”朱沆也迫切看到西域石炮的實樣,說道。

徐懷便着選鋒軍將卒在前面開道,他陪同朱沆、王番直接奔校場而去。

在徐懷看來,西域石炮倘若僅僅是仿製出來,沒有什麼複雜的地方,但要形成戰鬥力,卻非一件簡單的事。

倘若敵軍倚仗有水軍可保退路無憂,其主力渡淮南下後不再輕易後撤,羅山、信陽兩城接下來所要承受的軍事壓力驟增。

因此徐懷使軍械監優先調派一批工官、匠師,趕到羅山、信陽,先初改造出一批西域炮用於操訓,也同時在軍民操訓過程中,進一步去摸索西域炮的製造細節。

羅山新城位於九里關、武勝關以北,緊挨着羅山縣境主要河流谷水(羅汭河)而建。

谷水上游因沿岸谷壑坡嶺,竹林茂密,每逢汛期,河水大漲,大量竹排得以從山裡砍伐沿河而下,當地人又稱之爲竹竿河。

谷水從淮陽山與桐柏山之間的丘山流淌而出時,險灘暗礁無數,流急浪險,面河背山而建的羅山新城,地勢也極爲險要,僅北面地形相對平闊一些。

羅山新城的城牆依山川形勢而建,城池形如葫蘆,中間用城垣分隔開來,分作南城、北城。

校場位於更爲開闊的北城,目前將兩架改造而成的西域石炮架設在校場上,供軍民演練。

石炮等戰械用於守城,主要用州兵鄉勇負責操作,但前期要積累西域石炮的製造經驗,對諸多細枝末節進行調整,進一步提高西域石炮的製造水準,羅山這邊的演練、操訓,軍械監的工官、匠師也一併參與進行。

一方面北城內空間狹窄,一方面才着手仿製石炮,各方面條件還很不成熟,夯築而成的一堵靶牆橫於石炮陣地百步之外。

將傳統的投石機牽引發射,改爲懸箱配重發射,技術上沒有什麼難度,而楚山早就堰壩、城池修繕等營造諸事裡,大規模使用鐵葫蘆(滑輪)、絞盤擡升重物;石炮的投射距離,則主要與懸箱配重直接相關。

徐懷、徐武磧、史軫、王舉、徐心庵等人陪同朱沆、王番趕到校場,簡單解釋過西域石炮的原理,便令對西域石炮最爲熟悉,操練也熟的工官、匠師負責操作試射。

朱沆看過試射實況,感慨道:“西域石炮實乃攻防利器,卻不想叫胡虜先習得此法,朝廷之大不幸啊!”

朱沆對軍務瞭解不是特別深,但也清楚一架中傳統的型投石機,通常需要四五十名訓練有素的將卒民勇協同操作,才能源源不斷的將石彈投擲到敵軍陣中。

此時看到一架中型西域石炮,卻僅需要七八人就能順利操作,朱沆、王番皆滿臉憂色。

當世城池都較爲狹窄,縣城軍寨,五六百步或七八百步見方不等。

守城方倘若將重型投石機部署在城牆背側,投石機之後還要需要拆平屋舍,騰出一兩百步縱深的牽引發射空間。

一座六七百步見方的城池,能部署十數架重型投石機就頂天了;關鍵還需要組織兩三千名訓練有素的鄉兵寨勇去操作這些投石機。

一座六七百步見方的城池,守軍纔多少人?

守城方倘若將傳統的重型投石機,都換成西域石炮,不僅能多部署三倍數量,所需鄉兵寨勇也大幅縮減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這裡面的差距有多大,掰着腳趾頭就能想明白。

對攻城方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

朱沆、王番想明白這裡面的道理,也深深爲壽春、汝陽等被敵軍團團圍困住的城池感到憂心,難以想象敵軍在壽春城外,一次擺出上百架重型西域石炮發射,守軍會是什麼心情。

徐懷又詳細解釋傳統投石機,操作兵卒訓練再有素,牽引發射時也不可能絕對整齊劃一,則必然導致牽引發力分散、偏離,精準性難以控制,西域石炮用配重懸箱發力,則能最大限度的剋制這一弊端。

當然,無論是傳統投石機,還是西域炮,最具技術含量的,乃是梢杆與支撐梢杆發射的橫軸。

支撐配重高達萬斤的懸箱驟然沉落,還要將另一側重達上百斤的石彈旋轉拋射出去,梢杆與支撐軸的強韌度要求極高,目前都只能採用傳統的匠法制作,沒有繳獲敵軍實物,也不清楚敵軍是否有新的突破。

“如此看來,進入淮南的援軍實在是宜早不宜遲啊,朝中還是有些懈怠了……”朱沆憂心說道。

在趕在楚山之前,朱沆與朝廷衆人,包括樞密使胡楷等人在內,都考慮到這個冬季虜兵有水軍可以倚仗,主力渡淮之後不會再輕易後撤,有可能會對壽春等城實行長期圍困攻打。

不過,即便徐懷將西域石炮的圖樣抄送建鄴,但朝中衆人考慮到淮王府軍在壽春經營兩年之久,城池堅險,又有四萬精兵守禦,城中又近十萬青壯可以徵募助守城池,壽春守三五個月,怎麼看都不像會有什麼問題。

因此,朱沆與朝中衆人的想法一樣,都不太主張援師倉促北上,他們都擔憂援師在廬州以北,壽州以南的平川地帶,與虜騎主力相撞,實在是沒有十足的勝算。

不過,看到西域石炮試射的實況,朱沆深刻意識到朝中並沒有真正重視西域石炮的威能,壽春所面臨的危機以及局勢之危急,要比他從建鄴出發時所想,嚴峻、嚴重多了……

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章 大捷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七十章 消息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五十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章 西進第七十章 送別第十五章 大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
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章 大捷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七十章 消息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五十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章 西進第七十章 送別第十五章 大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