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

“操|他奶奶的,我們撤回樑縣、汝陽,還不信這些狗雜碎能咬下爺爺的鳥蛋!”

徐懷聽到有人在身後咒罵,側臉看了一眼,卻是楊麟的親衛營指揮使柳宗厚。

柳宗厚乃是性情粗獷之人,作戰勇猛,左臉頰與右頷各有一道狹長外翻的刀疤——刀疤形狀猙獰,刀創都深及臉骨,甚至都傷及臉骨了,但柳宗厚武技過人,又或者說命夠硬,兩次都沒有致命;顴骨還有箭創留下來的疤痕,或許真是命夠硬。

此時卻見柳宗厚銅鈴大的眼眶急得發紅,指天劃地咒罵,顯然是爲短短兩三天左驍勝軍在廣成驛戰場死傷如此慘烈發急。

再看楊麟身邊其他諸將的神色,悲怒、震驚皆有,或多或少都有些爲河洛敵軍如此猛烈的攻勢所撼動。

楊麟沒有理會柳宗厚的話,目視敵營良久,纔看向徐懷問道:

“徐侯,廣成驛可守嗎?”

即便前陣還沒有跟敵軍完全脫離接觸,沙場到處都是斷箭殘戈,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趴在溝壟土壑間,到處都是紫黑色的凝固血跡,滿眼看過去是那樣的觸目驚心,但楊麟問出這話,還是叫諸將很是驚訝。

楊麟乃是汝州主帥,甚至在軍中的資歷要遠勝過徐懷。

汝州與楚山同受樞密院節制,並無統屬關係,廣成驛是戰是撤,乃是汝州之事,即便楊麟一時拿不定主意,也理應先問詢他麾下諸將的意思。

楊麟繞開麾下諸將,直接問徐懷廣成驛可不可守,事實就是承認左驍勝軍沒有能力獨守廣成驛,倘若要守,只能請楚山派出精銳兵馬協防。

衆人震驚之餘細想,眼下也確實沒有必要再爲顏面之事遮遮掩掩或墨守成規了。

河洛敵軍沿伊水南下進入嵩縣北部,從西面威脅汝州之際,左驍勝軍當然不可能輕棄可以說是汝州門戶的廣成驛這一要衝之地,任敵軍來去自如。

楊麟也是第一時間着楊祁業率六千兵馬趕到廣成驛結營佈陣迎敵,想着將河洛敵軍的東進意圖打散掉。

然而河洛敵軍從廣成驛東進的意圖,遠比衆人預料的更爲堅決。

楊祁業據守廣成驛兩天兩夜,死傷逾三千人馬,可以說是慘烈之極——這樣的硬仗,左驍勝軍再持續三五天,可能就會被打廢掉。

然而敵軍並沒有半點退卻的意思,甚至還源源不斷的往廣成驛以西的隘口集結兵馬、物資,強行驅使成千上萬的民夫修築營壘。

這時候單憑左驍勝軍,是沒有能力憑藉由淺壕、木柵構成的簡陋防線,與數倍於己的精銳敵軍在此對抗的。

說到底還是敵我力量懸殊太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衆人都往徐懷看去,不知道楚山會不會派援兵,又或者有沒有奇策能助他們守住廣成驛。

面對衆人滿是期待的眼神,徐懷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說道:“怕是難守。”

任何的奇謀詭策,都離不開硬實力的支撐。

汝潁會戰,大越最終集結逾九萬兵馬,形成絕對優勢兵力,纔在潁水南岸殺得敵軍一個落花流水,斬獲大捷。

倘若不是建繼帝御駕親征,沒有左右宣武軍及左驍勝軍以及一部分神武軍總計五萬精兵,及時趕到汝潁戰場參與作戰,僅僅是楚山軍動員起來的軍事力量,去獨自面對佔據優勢的敵軍,最好的結果就是徐懷率南附兵馬成功撤回到召陵、舞陽一帶休整,並迫使敵軍撤退。

雖說汝潁大捷殲滅數萬敵軍,但並沒能扭轉敵強我弱的局面。

甚至在荊襄、淮汝等整個中路戰場,因爲新都南遷,左右宣武軍、右驍勝軍隨建繼帝南下建鄴加強沿江防禦部署之後,敵強我弱的懸殊差距還進一步擴大了。

荊襄、淮汝中部戰區,大越部署三支精銳戰力。

楚山軍、左驍勝軍,以及鄭懷忠的左右神武軍可以從洛水北上牽制河洛之敵,統轄精兵八萬餘衆,必要時還可以擴編地方兵馬參與守城,相比較總數逾十五萬的京西、河洛兩路敵軍,兵力差距似乎並不算太懸殊。

然而中路三支大軍,規模依舊是排第一的神武軍,其北上牽制河洛敵軍的洛水通道,被曹師雄拿數千精銳駐於永寧等城塞輕易堵住。

徐懷也壓根不指望縮回南陽後急於恢復實力的鄭懷忠,能在這個冬季會沿洛水往北猛攻猛打。

現在相當於僅有汝州與楚山兩路兵馬,從正面硬扛京西、河洛兩部敵軍主力的攻勢。

汝州兵馬,將左驍勝軍及州兵都算上,只有兩萬五千衆,而曹師雄此次率領、沿伊水南下的兵馬可能高達五萬,整體戰力,要遠高過汝州一截。

如此巨大的劣勢,並非左驍勝軍將卒英勇敢戰,就能輕易填平的,更多時候只能據堅城險地以守。

而在淮上西線,楚山雖然集結了一萬五千精銳、一萬五千守兵(州兵),但襄城、召陵以北,京西敵軍在許昌已經集結四萬兵馬,甚至還在源源不斷集結人馬與物資。

楚山能抽出精銳兵馬增援汝州,只能等到明年春後潁汝澧滍等水再次揚波激浪,令京西之敵難以南渡之後了。

徐懷現在要是敢從西線抽一萬精銳,趕到廣成驛,與左驍勝軍聯手抵擋河洛敵軍的進攻,滍水防線他不守了,還是說京西敵軍已成驚弓之鳥,這個冬季不敢進攻襄城、召陵了?

然而相比較中路戰區,更令人擔憂的還是東部淮南方向。

赤扈西路軍看上去並沒有分兵,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徐州、亳州等地集結,主要也是將楚山、汝州兵馬拖住,甚至將荊襄北路能夠壓榨的軍事力量,都吸引到淮上或汝州,就已經是赤扈西路軍(鎮南宗王府)對其東路兵馬最大的支持。

而赤扈東路軍(平燕宗王府)所轄兵馬,是足以對淮南發動全面入侵的。

平燕宗王府佔領燕薊時,差不多完整接收契丹在燕薊最後剩下的軍事力量,僅這一部分兵馬就接近十萬衆。

不像契丹在雲州的軍事力量,先遭大越兩次北征打擊削弱不少,之後西遷十萬殘族中約有萬餘精銳隨蕭林石出走,最終雲朔隨蕭統、李處林等人投降赤扈的兵馬,不足四萬人。

而這四萬人馬,也隨着李處林、蕭統兩人的覆滅,與蕭李二人投降赤扈人之後所吸附的其他降兵敗將,都煙消雲散了。

除了燕薊契丹降軍逾十萬人衆之外,平燕宗王府橫掃河北、京東,一路招納納叛人馬更多,甚至還將一部分降附軍劃編到鎮南宗王府旗下。

徐懷潛襲汴梁以及之後發生的汝潁會戰,赤扈東路軍參戰兵馬較爲有限,一方面蔡河及潁水沿岸,仍是鎮南宗王府所負責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平燕宗王府除了要防範淮王府軍外,還有大量的兵馬進攻京東東路(山東)未陷落的城池,就像當時鎮南宗王府有大量的精銳滯留於陝西一樣。

相距汝潁會戰又是一年時間過去,平燕宗王府基本上已經控制河東、京東西路、京東東路全境,除少量的衛戍兵馬,其主力全部調到徐州、宿州及亳州等地,總兵力高達二十萬;其中包括操練將兩年,人數多達兩萬的水軍力量。

雖說新都遷往建鄴,主要就是防備這一刻,除了淮王府軍守禦淮河以南的壽州、楚州等地外,左宣武軍、右驍勝軍也都進駐廬州、揚州等地,加強江淮之間的守備力量,還在建鄴、揚州等府兵、州兵的基礎上,編練兩萬規模的水師,然而今年冬季的淮南戰事到底會打成什麼樣子,徐懷真是半點信心都無。

可能也就高峻陽、顧繼遷今年冬季據秦嶺北麓險地以守,日子要好過一些,但他們兩路兵馬之前也是節節敗退,此時也只有餘力舔舐觸目驚心的傷口。

說到底,敵強我弱的劣局,還遠遠沒有扭轉。

更關鍵的赤扈王帳下,並非僅有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兩路大軍,甚至鎮南宗王府、燕平宗王府都並非赤扈最強的兩路大軍。

就目前較爲有限的情報顯示赤扈不僅有一路大軍鎮戍陰山西南麓,對党項人虎視眈眈,還有一路大軍往西挺進廣闊的沙漠及戈壁灘,都已經橫掃西域各族還沒有要止步的跡象。

當然,赤扈人在其王帳所在,也絕對不缺乏精銳兵馬衛戍的……

(本章完)

。wap.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二十章 舊吏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十九章 相邀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十八章 奪城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十四章 敵至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五十章 貴子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二十章 舊吏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十九章 相邀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十八章 奪城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十四章 敵至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五十章 貴子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