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同樣因爲臭味而相投的人聞不到對方身上的臭味,也瞧不見自己的齷齪,往往臉貼臉也走不到對方的心裡。但是因爲某種崇高理想走到一起的人,既是遠隔萬里也是會想到一塊去。當王越與寧夏衛三邊總制臨時衙門發出三邊戒嚴的命令之後,與紫禁城中的乾清宮之中,身體纔是剛剛有些好轉的弘治皇帝與病後第一次將大臣聚集到御前,所爲就是韃靼小王子陳兵與賀蘭山之事。

因爲朱厚照的執意求請下,弘治皇帝終於是同意召開御前會議親自主持關於韃子陳兵賀蘭山之事。倒不是有意推諉責任而是面的這樣的局面,他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去處置。如果說想法,朱厚照腦海之中有着千萬條。但是現實就是現實,而戰爭無論大小都是不是玩笑更不是空想,需要考慮的有太多。朱厚照自認爲自己還沒有到底那個可以運籌帷幄的哪裡,所以還是需要弘治皇帝出來主持大局。

在朱厚照還有兵部尚書馬文升就此事將收到的消息一一稟告與弘治皇帝之後,弘治皇帝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堅定說道“出兵,將韃子趕出賀蘭山!”

弘治皇帝這句話在所有的意料之中,因爲大家都是知道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對韃子輪番挑釁以及反覆無常感到了無比的厭惡,甚至沒有了一點而興趣在是詢問大臣們的意見。這次的弘治皇帝語氣無比堅定,沒有一點而爭取意見的意思。這一場無來由的病更是讓弘治皇帝對於韃子沒有一點耐心,馬文升在弘治皇帝說完之後馬上便是問道“陛下,如果出兵又是何種規模?”

這時候弘治皇帝還沒有回答,一旁的朱厚照便是說道“令韃遠遁,恢復東套,撫招諸部。”

華夏的五千年是悠久漫長的,華夏的語言也是這幾千年的最深的密碼。朱厚照的話很是有意思,他既沒有說佔領也沒有消滅韃子,而是說恢復,遠遁以及撫招。話並不複雜甚至頗爲直白,在場的人都是能夠直接明白。

但是馬文升聽了之後都是看着他不說話,弘治皇帝也是,在場的一衆大明朝堂大員亦是。因爲大家不懂的是爲什麼太子會有這樣的自信,會讓韃子遠遁,從而恢復東套繼而能夠撫招諸部。

爲此他繼續說道“韃子既與賀蘭山駐紮,第一絕對對大明有所謀,但是第二孤認爲此次韃首駐與賀蘭山乃是爲了收復草原諸部。韃首把禿只是以頻繁擾邊來迷惑與安撫諸部,從未獲得征服諸部的空隙與時機。”

“按照孤與以往公文典籍之中對於韃子們的瞭解,自元廷覆滅草原一直無有人能夠真正控制草原,而根據王越的奏報孤認爲韃首把禿雖然有心統一草原恢復所謂家族故事並且窺探神州,但是其內部多出掣肘有心無力。此次多半也是爲了這事,所以孤認爲此次是上天給予大明絕好機會,所以孤建議朝廷當發十萬兵命勇將,爭取最大戰果。趁他亂,要他命!”

“東河套現在有襖兒都司部以及永謝布部,兩部本來就是因爲牧場相會爭鬥,此番韃首前來自目的兩部不會不清楚所以他們是我們的突破口之一。或者說只要是右翼草原不願意屈與韃首的都是我們的突破口,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明與韃靼必有一戰,決斷搞下也分生死,所以這次對於韃首不能有絲毫留情。”說着朱厚照又是對着弘治皇帝一禮說道“爲此,父皇請求對於韃首所在之左翼草原封邊!”

朱厚照又是說起封邊之事但是弘治皇帝還是沒有答應或者說直接無視了,封邊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封邊引起韃子反應,大明變邊牆能夠擋住他們嗎。說到底還是一種不自信,這就是土木堡給大明帶來的最大危害。

不過朱厚照前面的話卻是得到在場人的同意,就是一向不怎麼說話存在感不太很是強的張懋都是說話“陛下,韃子反覆無常屢屢擾我邊地,長此以往是爲大害啊。”

張懋說話從來都是這樣子,說話不管詞句多少所想表達的意思都只是他原本意思的一半,吞吞吐吐的讓人來猜。他自己還總是以爲他這樣是謙虛的,其實所有人都是認爲他是個虛僞且又不太會謙遜的人。其實他的意思是在問弘治皇帝,這次如果要打仗他要不要領兵?

說到底,他就是個怕死的貨!可偏偏這個怕死的貨還是無比重要的,因爲入股沒有他那麼五軍都督府就是徹底沒用了。

朱厚照沒有在意他,而是繼續說道“父皇,雖然現在大明並沒有能力將草原蕩平,掃平韃患,但是我們確實不能如今龜縮在邊牆之內。還是那句話守好邊牆是要事但是守住百姓心中的牆更爲重要!”

“傳令王越,賀蘭山後,乃虜賊巢穴。累次寇邊,皆自彼而入。若使其住居年久,熟知地方,或誘引北虜大衆。或招來野乜克力等夷,爲患不小。爾須運謀追剿,毋令滋蔓。令汝即刻出兵驅趕韃虜,務必做到令韃遠遁,恢復東套,撫招諸部。”

弘治皇帝一邊說着一旁的陳寬也是飛快謄擬着聖旨,當他把寫好的聖旨送到弘治皇帝手上的時候,弘治皇帝一看然後便是點了點頭。而這時朱厚照也是對着外面喊了一聲,然後杏兒便是捧着玉璽進來,弘治皇帝親自蓋了之後並沒有將玉璽收回,而是又交給了杏兒!朱厚照一看了心裡暗自高興。

隨後弘治皇帝又是繼續說道“也傳命宣大王恕令其時刻注意邊外韃虜動向伺機而動!”

既然弘治皇帝都是下達了旨意,那麼大家也是沒有什麼好反對了。多以當下就是一片的稱是,兵部發文,戶部籌措糧餉。而這沿街糧餉之事張懋則是立刻請纓,但是弘治皇帝不用他只說後勤糧餉方面都是交給朱厚照來負責。而朱厚照也是不客氣,既然弘治皇帝無意復政。那麼他也是不會主動去說,所以當下朱厚照將命戶部侍郎許進與大同知府劉澤提管糧草。

從乾清宮出來馬文升故意慢下腳步與最後出來的朱厚照一起,直到出了乾清宮的宮門馬文升纔是快步追上朱厚照的腳步,說道“殿下!”

朱厚照停下腳步看向馬文升,臉色沒有什麼表情一臉淡漠。“殿下,臣有一事請殿下務必爲臣解答。”

“說!”

“爲什麼這次我們不能直接將賊酋生擒或者斬殺呢?”聽到馬文升的這個問題,朱厚照忽然有些想笑但是他還是忍下來了。因爲她不想眼前這位老大人太過於下不來臺,朱厚照回答道“卿乃兵部尚書,如此問題何須來問孤?”

“........”馬文升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回覆,不過看着太子的表情他也是不在問下去了。不然說不定還有什麼樣的答案,是啊,身爲兵部尚書哪裡會不清楚太子話語的意思。大明沒有那個能力啊,即便是現在賊酋幾乎是近在咫尺但是大明並沒有將他永遠留下的能力。

馬文升轉身離開既沒有告退也沒有說話,而有些落寞的轉過身去。自從上任兵部尚書,馬文升以一顆文官安定國境的心對於大明軍隊有着太多的舉措但是現在豁然一想好想一點用處都是沒有,這讓他徒增了許多落寞,悵然了許多激情。人生有幾個十年,年過七十的馬文升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下一個十年,如果有還能不能追上那個人的腳步?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看着馬文升的背影,朱厚照兀自吟誦出這首他掛在書房最顯眼位置的詩書,這首詩的作者是他無比崇尚的,也是前面那個背影已經有些佝僂身體的老人一輩子嚮往的人。

“爲什麼不是留下?因爲現在我們留不下他,但是我發誓總有一天我會讓他也成爲荒原中的一粒沙子,總有一天!”

這日晚間,聖旨被下內閣然後緊接着就是發往三邊,一個錦衣衛帶着朝廷的旨由京師飛奔向寧夏衛。這個人就是錦衣衛帶俸指揮僉事王春,同時也是王越的長子。不過當他到達寧夏衛城的時候,他的身份就是變成了三邊總制標營指揮使了。

另外,還有一道旨意從文華殿發出,目的地是杭州,接旨人是杭州衛副千戶於允忠。命其以杭州衛副千戶調至武騰左衛第一千戶所千戶,其二子准入福生書院。而之所有會有旨意給於允忠後來有人猜測是監國太子思念忠臣纔是如此,因爲於允忠(注1)的爺爺乃是故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於肅愍公謙!

事實上當朝廷的旨意到達寧夏的時候,王越已經是完成了調兵遣將並且已經開始出擊。他兵分南北中三路,南路他調延綏鎮副總兵都指揮統治朱謹爲將,領兵兩千自赤木口出邊牆。而北路王越則是命令寧夏副總兵張安與監丞郝善,兩人各自領兵兩千從宿嵬口出邊。至於中路則是王越自己爲首以爲中軍,以寧夏鎮守太監張僴與總兵官都督同知李俊也分別領兵兩千從黃峽口出與邊外。

這樣的安排被三邊快馬送到京城的時候,朱厚照當即對於王越的‘小家子氣’有些不悅,這樣的行動攏共就是不到一萬人怎麼樣,能夠有多大戰果。僅管說兵不在多在精,但是後期有效的戰果一定程度也是要看前期出兵總數的。不是每個都是能夠以少勝多,王越沒有這個能力而大明現在的士兵也是沒有那種絕處逢生的意志。

而且朱厚照本身因爲緣故對於軍隊的衡量以及標準有着自己一個把握,時間軍隊古往今來強軍着我人民國家之人民軍隊榜上絕對有一席之地,放之四海輾轉沃野都是一等一的。而且朱厚照來此大明之後,根據大明本身的情況認爲大明的軍隊的規模,如韓信之言那是多多益善。只不過要是軍隊多就是強大,那麼也是與朱厚照的本意有了差別。一直軍隊人數多是強大的一點,最重要的還是精兵以及自上而下絕對的領導。

長久的龜縮在堅固的城池之內,已經讓大明士兵多多少少喪失了那種太祖太宗時候的銳意進取之意志,這種情況在高層以及最高更是尤爲突出。

所以朱厚照準備要改變一下這種情況,所以朱厚照當即對於王越恢復說其規模他太小,讓其適量增加兵力並且一開始就是以決戰的姿態面對韃子,所有一應需要朝廷全都准予,並且請求弘治皇帝之後發給王命旗牌!

朱厚照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狠狠的打!身爲絕對的上層朱厚照很是明白自己對於戰爭的參與度在於不給戰爭的執行者拖後腿,所以他對於王越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整個朝廷之上對於這種的所有想法說法都是朱厚照一律留中,不處理也不理會。

不管什麼事,一律等這仗打完了在說。

注1:于謙的兒子于冕蔭授副千戶,累遷至應天府尹。致仕卒。無子,以族子允忠爲後,世襲杭州衛副千戶,奉祠。

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無題無題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29章於無聲處改變中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70章帝暈厥紫宮變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楔子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無題第55章拜訪兩任首輔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96章吵架也有目的2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64章可嘆美人遲暮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無題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無題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20章錦衣現大同變第12章救災情況明朗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110章李謝二人復相3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64章可嘆美人遲暮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無題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無題第4章一定親自去看第29章於無聲處改變中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95章吵架也有目的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145章大明水師威武上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
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無題無題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29章於無聲處改變中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70章帝暈厥紫宮變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楔子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無題第55章拜訪兩任首輔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96章吵架也有目的2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64章可嘆美人遲暮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無題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無題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20章錦衣現大同變第12章救災情況明朗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110章李謝二人復相3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64章可嘆美人遲暮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無題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無題第4章一定親自去看第29章於無聲處改變中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95章吵架也有目的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145章大明水師威武上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