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

夜晚,坤寧宮來人說是陛下召見。

朱厚照很快帶着人就是來到了坤寧宮,看着桌上還沒有動的御膳。朱厚照心中明瞭這是在等自己呢,所以與弘治皇帝還有張皇后見禮之後,朱厚照也是飛快坐下。朱厚照剛剛一坐下小榮兒就是撲過來笑嘻嘻的說到“哥哥,這個衣服好暖和啊!這個手套也好可愛啊,這是什麼動物啊。”

“暖和吧,這是上古時期就是有着的一種神獸,現在亦是有之但多獨居於深山,黑白爲色,長相喜人,以竹爲食。名曰食鐵獸!”朱厚照很瘦寵溺的颳了一下小榮兒的鼻子,小榮兒繼續問道“它叫食鐵獸,爲什麼要吃竹子?”

“這......”從來在以能言善辯把控輿論爲長的太子竟然被自己的妹妹給問住了,讓一旁的弘治皇帝還有張皇后都是笑出聲來,只有小榮兒還是用一雙大眼睛看着朱厚照,讓他好不尷尬。好在張皇后及時的給朱厚照解圍,說道“榮兒快過來,好好用膳。”朱厚照這纔是紅着臉埋頭苦吃。

用膳罷,張皇后帶着小榮兒出去了,弘治皇帝則是對朱厚照問道“你上次說過召集各處流民難民災民,異地屯田,將之以軍編之管制,區別衛所之制,實墾實邊。朕想問你此法與衛所之制何別?”

聽到弘治皇帝問了自己,朱厚照也是飛快回答道“現行衛所無論何種都是以兵爲先乃是軍職,衛所之兵開墾只是爲了自身軍餉乃是世兵;人亦兵亦民,戰時出征休時耕種。太祖時國朝初立此舉乃是最佳之舉,但是如今國朝立國百餘年衛所多糜爛,將不將,兵不兵,民不民。導致大明軍隊戰力不足,外敵多有侵犯讓朝廷疲於應對,而多有錯誤多有屈辱。”

“最初設立衛所時省下的今時不但是沒有省下,反而是朝廷多有補貼且多被侵佔。軍官侵佔軍田爲私產,軍戶既要爲軍又要爲奴。軍官侵佔兼併土地,致使衛所不穩,在致邊防軍隊不穩,軍隊不穩則與國大害。如此衛所看似穩固實則是在蓄養害蟲,傷及國本。”

“這樣的衛所要改!”朱厚照說的嚴肅,而在聽的弘治皇帝也是面色嚴肅。天子太子的嚴肅面容讓準備前來收拾宮女都是不敢上前,更是不敢聽皆是退到外面。

“而兒臣所說之衛所,不在軍中也是不在民中。他們只是專門用來開墾荒地,種糧食纔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不在民乃是因爲他們並不以尋常裡甲爲制,而是以軍中編制爲管,這樣能夠便於管理專與生產。就像親軍之中武功三衛一樣,大明地廣人稀,大片土地可以開墾遼東亦或是河套本就是大明固有國土,就是因爲朝廷不重視,無有人力開墾纔是對淪如賊手。”

“所以兒臣說過,此‘農工衛’或者是‘屯邊衛’的職責是,屯墾,固邊,輔爲軍。有了他們朝廷可以讓讓更多的軍士脫離生產,專爲戰爭,這樣提升軍力,又是守護祖宗基業的方法,兒臣認爲可爲大明國策!所以,兒臣再請父皇三思。”

弘治皇帝前段收到了王越的奏疏的時候,就是有想過朱厚照說的所謂讓士兵脫產的事。當時他認爲如果士兵脫產是不是會讓武人做坐大,但是現在想來即便是維持現狀,衛所糜爛也依舊是會引起大亂,甚至會更加嚴重。反而如果讓軍隊實現脫產也就是募兵,不但是會增強軍力維護大明國體,更是因爲軍力蹭強在對韃子的時候取得勝利,由此更會讓朝廷在百姓心中更受歡迎。

那麼,自己這個皇帝是不是也是像太祖太宗甚至大唐太宗一樣受到百姓愛戴?

怎樣取捨,弘治皇帝心中大致已經是明白。而且他也是瞭解朱厚照心中所想的,他知道太子素來崇敬太祖,喜讀太祖實錄甚至廢寢忘食,如今爲人處事也是處處學習太祖皇帝。這是件好事卻也是見值得令人擔憂的事,弘治皇帝怕朱厚照東施效顰最後弄巧成拙。

畢竟,太祖他老人家是想學就是能夠學的嗎?

但是,對此弘治皇帝也是不反對,朱厚照想做的他都是支持。反正,他就是這麼一個兒子。大明到最後也是要交給他的,不如趁着自己還年輕讓他多多歷練一番也好。

最重要的是,朱厚照的‘屯邊衛’計劃很是有理有據,且很有可行性。爲什麼?現在大明什麼都是缺,就是不缺災民還有流民,因爲這個東西是隨時隨地都有的,一場大水一場大雪就是會有成千上萬的災民流民產生。

這並不稀奇!

無疑,朱厚照這個計劃很有實施性!

因爲對於流民的安置問題一直是大明朝廷的頭疼的事,可以說現在弘治九年的災民都是還沒有安置完畢。流民安置不只是將他們安置某一個地方就是可以了,所涉及到吃喝住以及戶籍,田地的問題就是讓朝廷頭疼不已。

現在看來着屯邊衛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即便是不是但是可以試試。試一試也是沒有什麼問題,即便是失敗了不過就是損失一些流民而已,無傷大雅。

而且朱厚照對於遼東的話也是打動了弘治皇帝,這些日子弘治皇帝就是一直想着如果在遼東真的再是設立五到六個布政司,那麼自己或許就是近代來開疆第一人了。百年之後面見列祖列宗都是有着說道的。

“那你能夠保證你能完成好此事?能夠保證諸臣能夠答應嗎?”

“兒臣能夠保證,只要父皇予以支持兒臣願意一試。”

弘治皇帝點點頭,表示同意。

其實有些問題,弘治皇帝已經是知道了,但是苦於沒有人好的方法以及好的執行人,一直拖着。

父子二人的談話一直持續到夜深,朱厚照纔是從坤寧宮回返東宮。而那時張皇后拍着小榮兒已然熟睡,宮內走動的太監宮女不多,巡邏的禁軍也是悄悄放輕腳步,只有坤寧宮書房燈火還在繼續燃着,東宮宮門口的路燈也是亮着等着主人的歸來。

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40章圍殲小股韃子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無題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28章科舉試題泄露3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無題無題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104章南都夏氏入京 下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158章雨綿綿愁長長第76章自家墳自家修無題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無題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第141章封海爲了海貿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無題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67章招安絕不可能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
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40章圍殲小股韃子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無題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28章科舉試題泄露3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無題無題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104章南都夏氏入京 下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158章雨綿綿愁長長第76章自家墳自家修無題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無題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第141章封海爲了海貿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19章佳節代天慰問上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無題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67章招安絕不可能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