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行軍

(吐蕃戰事。。。。。。。阿草能找到的資料太少了,而且,其中很少有描述吐蕃人作戰方式的資料,有的地方,阿草只能靠猜測,有什麼出入的話,)

吐蕃低地人的血統其實已經沒有辦法多做考證,他們大部分都是羌人後裔,而迷唐諸部,正是羌人中的一支,最久遠的記載能夠追溯到漢時。

而那會兒所謂的迷唐,則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活躍在絲綢古道之上,屢屢叛亂,被大漢最終消滅,歸附的時候,迷唐已經只剩下了幾十戶人口。

在吐蕃這裡的烏澤,一個不大的部落,祖先早已不可考據,之所以聞名於吐蕃低地,卻是其部落的大首領生了七個美貌的女兒。

之前很多年,烏澤部一直遊蕩在低地和高地交界的地方,在唐古拉山脈北部山麓過着遊牧生活。

因爲低地和高地衝突日漸激烈,烏澤部於是被遷,徹底成爲了低地諸部的一部分。

烏澤部首領的七個女兒日漸長成,美貌之名開始在吐蕃低地傳播,於是,有些人便將迷唐後裔的稱呼扣在了他們的腦袋上,至於他們的血脈是不是有那麼古老,其實並沒有人在意。。。。。。。

烏澤部首領的其他六個女兒其實皆已出嫁,嫁的人都是些低地大部的貴族,李匪沒好意思說,其實他的帳篷裡,也有着一位烏澤部女兒。

而烏澤部首領帶着自己最小的女兒來到這裡,其實有着讓太陽之子指定一位優秀的年輕人,給他的女兒做丈夫。並帶回自己的部落。將來好繼承他在烏澤部的權力。淺白些說,便是入贅。

他的小女兒恰蘇自幼便身具異香,後取名恰蘇,正是吐蕃語中雪蓮花的意思,在低地各部中很有名氣,求親者也很多。

烏澤部弱小,屢次拒絕大部提親之下,很是吃了些苦頭。但自從烏澤部大首領將他的六個女兒中的五妹送進了太陽之子的帳篷,這些麻煩也就都不見了蹤影。

不過這一次,他的算盤卻沒有打響,小女兒自己找了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男人,好在,太陽之子的兄弟,來自大秦的無敵勇士,身份十分之尊貴,對於烏澤部來說,有着天大的好處。

當被赤摩問起。他需要什麼才能將女兒嫁給漢人將軍的時候,這位大首領有些茫然了。顯然,對於烏澤部的將來,他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打算,這是個沒有多少野心的傢伙。

實際上,馬匪頭子只是大手一揮,分給了烏澤部五百頭羊,五十匹馬,並承諾,烏澤部有在低地所有地方放牧的權力,烏澤部的大首領便在當晚,將女兒帶到了趙石面前。

一切都很簡單,不用辦什麼像樣的婚禮,甚至於沒有驚動太多的人,趙石身邊便多了一朵純潔的雪蓮花。

大將軍在低地收穫不錯,看上去是個好兆頭。

不過,相對於即將到來的戰事,這不過是一個帶着粉紅顏色的插曲罷了。

接下來的幾天,光輝之地的主帳之中,各部首領漸漸齊全了起來,他們每晚都在飲酒,卻已經沒有歌舞聲傳出,他們在商議行軍的路線,以及到底該攻打高地上哪個部落的地盤。。。。。。。。。

整個部落的壯年男子,都在整理作戰的裝備,在喜慶的日子過去之後,戰爭的氣氛頗然便濃郁了起來。

在四月中的一天,趙石終於勸服了太子李珀,讓其帶着大部分的人馬,踏上了歸程,不過,太子殿下帶領人馬會等在慶陽,因爲趙石許諾,這次戰爭完結之後,將帶給皇帝陛下不少戰利品。

所謂見者有份兒,太子殿下不介意在慶陽多等些日子,一起帶着戰利品回去長安,其實,如果不是他的高原反應很強烈,有着病倒在這裡的趨勢,他也斷然不會率先離去。

沒有經歷過任何戰爭的皇家子弟,其實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都會有參與進去的衝動,可惜,吐蕃這裡的戰事,也只有那些最強壯的人才有參與的資格。

又過了幾天,各部首領們陸續離去。

而到了四月末尾,六千餘低地戰士跟隨太陽之子起兵,開始了南下的征程。

當南下大軍繞過巴顏喀拉山脈,來到折曲河,也就是金沙江上游的時候,陸續來到的各部聯軍終於大部分匯合在了一起,差不多超過三萬人了。

敵人離着還很遙遠,在趙石看來,這更像是一次急行軍。

他不知該說李匪什麼好了,這些年在吐蕃低地跟高地人作戰,到了如今,竟然也沒有將自己的部落設的更靠南一些,還在積石山附近呆着,這實在讓他看不出這位四哥有多少進取心。

此時已經進入五月,如果是在大秦那裡,應該已經進入了雨季,但在吐蕃,雨水向來少的可憐。

而一路上都是荒原,之所以說是荒原,其實並非沒有草木,只是在這裡,高木長的都不很高,看着地面上一片翠綠,其實更像是草毯,牛羊在上面啃吃一下,便露出了下面的土地。。。。。。

趙石沒有將大秦士卒帶出來,他將其都留在了營地當中,這些漢家兵士到了高原之上,已經看不出多少戰鬥力了。

他身邊只有幾個最強壯的親衛跟着,而他的身後,則也隨着兩千吐蕃戰士,不過,在趙石看來,語言不通的他們,很能在作戰時能夠準確的領會作戰意圖。

赤摩到是一直跟在他的身邊,並帶着幾個通曉兩族語言的漢子,充當他的傳令兵,但作戰之時到底頂多大用處,趙石暫時也看不出來。

歸根結底,這是他完全不熟悉的作戰模式,也許,只能打上一仗,才能看出其中的真諦了。

旅程分外的漫長而枯燥,渡過折曲河,陸續又有低地部落加入進來,人數漸漸超過了四萬人,各色旗幟在高原上飄動,人馬也在一刻不停的前行,速度漸漸在加快,但根本無法讓人感覺到什麼士氣。

趙石覺得,這更像是一場旅行,將湍急的折曲河拋在身後,唐古拉山雄偉的身姿便出現在視線當中。

經過唐古拉山脈東南,其實這個時候,便已經進入了高地人的勢力範圍。

不過,這裡除了能偶爾見到一些廢棄的寺廟之外,你依舊很難看到人影。

在赤摩的解釋當中,趙石也清楚了,以前的時候,這裡有些高地部落在放牧,他們大多都是南邊大部的奴部,爲南邊的吐蕃大部放牧牛羊和牲畜。

不過這些年被低地各部屢次擊敗,劫掠,這些奴部大多已經消失在了原野之上,尤其是在低地各部慣常的行軍路線上,更是不會看到任何高地人的身影。

這麼一說,趙石馬上明白,得,離高地部族還遠着呢,這更像是到了大同以北的雲中草原,一個戰爭緩衝區域,想要到長安,還有一段漫長的旅途等着呢。

果然,等過了唐古拉山脈之後,大軍開始轉向西北,這個時候,念青唐古拉山脈那長蛇一般的身軀,已經清晰可見了。

又過了幾日,大軍中終於有了些響動,一些人歡呼了起來。

等到赤摩去打問過之後,回來稟報趙石,大軍碰到了一些高地的逃奴,,有了他們,這次作戰會更加順利。

趙石苦笑,都快走了一個月了,才碰到稀稀拉拉幾頭人,你就告訴我作戰會順利,他孃的老子連敵人的影子都沒見到一個呢。

其實,高地各部已經離他們不遠了,念青唐古拉山的另外一邊,便是高地人諸部最集中的所在。

他們其實便生活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及喜馬拉雅山之間的盆地當中,來自北方的寒風,被念青唐古拉山阻擋,讓這裡的氣候比北邊要溫潤許多。

在很多年之前,這裡的人們便已經脫離了遊牧生活,開始耕作,開礦冶鐵,編織衣物,製作器具,是吐蕃高原文明最昌盛的地方。

他們受到大唐的影響,穿着多瑰麗華美,官制也多沿襲於大唐,如果這樣下去,也許會漸漸代替落後的部族制度,讓吐蕃高地各部真正融合在一起。

但可惜,他們離漢人地界太遠了,讓他們無法跟漢人通暢的往來。

而他們現在受到天竺的影響更多一些,佛徒在那裡的地位,已然相當於具有了官職,這樣的制度,顯然只能讓高地人越來越虛弱。

終於,大軍來到了念青唐古拉山西北山麓。

李匪這個時候告訴趙石,當初他帶領低地人進攻高地,爭奪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這裡,數次高地聯軍都會在這裡跟他們決戰。

顯然,這就是高地人的家門口了。

但李匪話鋒一轉,便笑着告訴趙石,現在高地人已經不敢在這裡阻擋他們了,到了納木湖,可以安靜的修整幾天,而高地人當年王庭所在的邏些城,就在南邊不遠處。

至於高地人還有沒有那個勇氣,守衛他們神聖的王庭所在,李匪也說不太清楚。。。。。。。。未完待續。。

第416章 熱鬧第1384章 教誨第1443章 文樓(三)第577章 激戰第203章 嚴苛(五)第942章 刺殺(二)第594章 自污(四)第1273章 霹靂第999章 箭雨第208章 年關(一)第538章 催敵第1498章 內外第935章 賢能第1285章 漢官第1090章 終結(三)第1520章 長亭(二)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104章 目標第1487章 商量第904章 雁門第1484章 輕鬆第1171章 年禮第936章 權勢第93章 應答(一)第743章 爭執第1405章 發飆第486章 發作第1306章 忘形第531章 商議第686章 小敘第273章 開拔(三)第217章 年關(十)第123章 頑劣(三)第798章 見駕(四)第1412章 遷徙(二)第1431章 冷漠第533章 揭短第1212章 富貴第1080章 速度第1444章 文樓(四)第1459章 夠嗎第1137章 相見第610章 出城(一)第1533章 登門第636章 定計(二)第557章 寨子第1460章 局面第1272章 兩軍第1004章 所見第762章 歸人第595章 隊伍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168章 言儲(二)第1561章 碰撞第110章 夜宴(一)第1146章 國策(二)第191章 故人(一)第1016章 封號第1412章 明遠第334章 山匪(四)第704章 亂子(四)第1415章 心眼第607章 夜談(二)第231章 父子第1077章 分封(三)第1378章 政治第1237章 西涼第723章 偏師第52章 春光第1430章 書信(二)第115章 遷陵第1571章 尾聲(二)第797章 見駕(三)第999章 箭雨第178章 壽筵(五)第1454章 老僧第368章 決定(二)第498章 心態第264章 拜會(二)第801章 親戚第1499章 暴烈第914章 安達第1152章 拜會(二)第1431章 整編第1228章 不合第551章 夜戰第1506章 滅遼第815章 內衙(二)第1050章 諸事第313章 香侯第1267章 軍心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1363章 進言第531章 上門第404章 獎懲(九)第1103章 商人(六)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265章 拜訪(三)第791章 歸家第1561章 碰撞
第416章 熱鬧第1384章 教誨第1443章 文樓(三)第577章 激戰第203章 嚴苛(五)第942章 刺殺(二)第594章 自污(四)第1273章 霹靂第999章 箭雨第208章 年關(一)第538章 催敵第1498章 內外第935章 賢能第1285章 漢官第1090章 終結(三)第1520章 長亭(二)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104章 目標第1487章 商量第904章 雁門第1484章 輕鬆第1171章 年禮第936章 權勢第93章 應答(一)第743章 爭執第1405章 發飆第486章 發作第1306章 忘形第531章 商議第686章 小敘第273章 開拔(三)第217章 年關(十)第123章 頑劣(三)第798章 見駕(四)第1412章 遷徙(二)第1431章 冷漠第533章 揭短第1212章 富貴第1080章 速度第1444章 文樓(四)第1459章 夠嗎第1137章 相見第610章 出城(一)第1533章 登門第636章 定計(二)第557章 寨子第1460章 局面第1272章 兩軍第1004章 所見第762章 歸人第595章 隊伍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168章 言儲(二)第1561章 碰撞第110章 夜宴(一)第1146章 國策(二)第191章 故人(一)第1016章 封號第1412章 明遠第334章 山匪(四)第704章 亂子(四)第1415章 心眼第607章 夜談(二)第231章 父子第1077章 分封(三)第1378章 政治第1237章 西涼第723章 偏師第52章 春光第1430章 書信(二)第115章 遷陵第1571章 尾聲(二)第797章 見駕(三)第999章 箭雨第178章 壽筵(五)第1454章 老僧第368章 決定(二)第498章 心態第264章 拜會(二)第801章 親戚第1499章 暴烈第914章 安達第1152章 拜會(二)第1431章 整編第1228章 不合第551章 夜戰第1506章 滅遼第815章 內衙(二)第1050章 諸事第313章 香侯第1267章 軍心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1363章 進言第531章 上門第404章 獎懲(九)第1103章 商人(六)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265章 拜訪(三)第791章 歸家第1561章 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