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對議

還是那句話,趙石很少主動入宮覲見,大將軍趙石崛起於景興年間,爲景興皇帝重用,成爲軍中新貴,但在景興一朝,大將軍趙石起起伏伏,名聲雖大,實際上卻並不顯達。

景興皇帝御下,多以權謀爲主,寬賞爲輔,景興一朝的臣下們,多戰戰兢兢,雖還以覲見皇帝陛下爲榮,但說實話,沒誰願意在景興皇帝面前侃侃而談,盡舒己見,說不定,那句話便可能讓景興皇帝陛下捉住把柄,由此而獲罪。”“

實際上,景興一朝從開始,到中期,景興皇帝看似無情,但對近臣多有寬讓,即便是普通臣下,真正以言獲罪者,並不算多。

但景興皇帝確實給了大臣們待下苛刻的印象,所以進言之人,多要想個通透,纔敢在皇帝陛下面前開口。

到了景興末年,景興皇帝雄心漸消,這不是什麼猜測,而是景興皇帝所行所爲表現出來的東西。

接連選秀,充實後宮,營建宮室,耽於美人醇酒,心性越發難以測度,行事也越發偏於權術,賞罰不明等等等等……

如此種種,臣子們感受的很清楚,其實也沒什麼可奇怪之處,自古以來,多少賢明君主,隨着年紀進入暮年,開始變得昏聵而又喜怒無常,景興皇帝這樣的例子,在史上並不少見……

所以,在景興末年的時候,入宮覲見皇帝陛下獻上諫言之人再次驟減,像大將軍趙石這樣的皇帝近臣。從始至終。都受到皇帝陛下約束控制。更是不願在皇帝面前露面了。

就趙石而言,每次入宮,都是一番折磨,遑論其他臣子了,而到了景興末年,臣子們多數不會就實務上再說出什麼諫言,而是開始揣摩君意,相互攻訐者多了起來。

到了成武一朝。一場變亂下來,開始時,朝堂之上可謂是寂靜無聲,顯然,羣臣被成武皇帝的手段嚇住了,當然,其中也有景興遺風在作祟。

五年過去,這種情形纔開始好轉,其實,論起感受最深刻來。還要數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陛下,雖然大閥王氏轟然倒地。但實際上成武皇帝並未在朝堂之上再大動什麼干戈。

立於君側者,多爲景興舊人,景興一朝留下的許多風氣,依舊影響着朝堂政局。

當然,無可置疑,景興一朝是大秦崛起的開端,從此,大秦走上強盛之路,並一掃朝堂上下之暮氣,而景興鼎革,更是讓大秦國庫漸漸豐盈,官吏也越發清廉自守,正德一朝留下的官場冗員,也在這個時候漸漸削減。

邊鎮將領的權力,雖然還在加重,但對於門閥世家,景興一朝是他們走向沒落的開始,無論京師門閥,還是軍中將門,在這個時候,都清晰的感受到了來自景興皇帝的惡意目光……

而景興一朝,邊境穩固,大秦兵鋒所指,敵國無不戰戰兢兢,疆域也乃大秦立國所未有。

可以說,景興皇帝再是如何刻薄寡恩,到了景興末年,再是糊塗,景興一朝的功績也無法抹殺。

成武初年,大秦便能大動干戈,掃蕩北地,使諸侯驚懼,都可以是景興一朝打下的底子……

當然,這是成武皇帝陛下最不願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事情。

但承認歸承認,對於景興一朝留下的種種朝堂風氣,成武皇帝卻是深惡痛絕,實際上,這幾年,他對景興舊臣們的耐心也在漸漸消失。

臣子們說話吞吞吐吐,遇事總以避讓爲先,而之前的科舉案,其實就是明證,鬧的風波如此之大,竟然沒有臣子在他面前給出建議,加上之前大軍伐夏封賞之事的處置上,處處都留有景興一朝的影子。

這個時候,皇帝陛下對於景興舊臣們的不滿,已經到達了頂峰。

事實上,趙石這裡也在受到影響,他的一些習慣和考量事情的方式,都是在景興一朝時所形成的,他這裡其實便是朝堂的一個縮影。

換句直白些的話來說,就是朝臣們被景興皇帝的喜怒無常給嚇怕了,經歷過景興一朝的臣子很難在皇帝面前暢所欲言。

這次趙石主動入宮覲見,其實也有點迫不得已的意思,草原諸部派人入京,雖然沒有直接到他府上,但草原之事,總跟他脫不了干係。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爲免嫌疑的心思在作祟,這才主動入宮請見皇帝陛下,先將自己的意思說明白了,再言其他。

無疑,他這一趟是來對了,皇帝陛下願意聽到臣子們的聲音,也迫切想要知道臣子的想法,尤其說這些話的人是大將軍趙石,便更讓皇帝陛下欣慰了。

如果換做是景興皇帝,趙石必然會入宮,但那些話卻斷不會這麼來說,跟景興皇帝打的交道太多了,他如果開誠佈公的將自己所想說出來,景興皇帝在心裡一定會猜測,大將軍趙石如此着緊草原諸部之事,是不容其他人插手的意思?

要不怎麼說呢,人心難測,換個人來,想法卻截然不同。

就像如今,成武皇帝陛下就覺着,大將軍趙石所言極爲有理,難得的是,昨日晚間,胡人剛剛入城,今早,便能入宮覲見,遇事不避嫌疑,勇於承之,可以說,不負國恩,忠於職守。

顯然,無論是中書,還是樞密院,又慢了一步,到了現在,還沒個章程送上來,估摸着,再拖一兩日也是正常,許就是在等着大將軍趙石自己入宮說話。

這樣的朝臣,這樣的姿態,在景興一朝可能是君臣之默契,但現在嘛,皆讓皇帝陛下很是失望不已。

趙石沒想那麼多,他也不會想到,只是入宮了一次,便讓皇帝陛下如此的浮想聯翩,順便還能給朝臣們上上眼藥,這樣的事情,估摸着就算做夢,他都不會夢到。

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了,沒在皇位之上呆過,怎麼能真正清晰的把握皇帝陛下的心理?

趙石說完,便不再做聲,只是端起茶碗,慢慢抿着香茶,心裡還在想着,一旦皇帝陛下有了猶豫,便立即退給朝臣,讓他們自己折騰去,反正吧,有自己在那裡鎮着,北邊出不了什麼大事。

那些話語,不過是未雨綢繆之意罷了,甚至算不上什麼未雨綢繆,只是這事之上,必須表明個態度,在他看來,事情就應該這麼辦,所以便也這麼說了,其實這就是政見,大將軍趙石自己的政見。

至於皇帝陛下與朝臣們聽不聽的進去,他也管不了那麼多,現在的大秦,就算想大肆封賞北胡,嫁個八公主過去,也不可能。

皇帝陛下沉吟良久,然後展顏一笑,問了一句,“愛卿能有此遠見,並能直言不諱,朕心甚慰,依愛卿之意,又該如何對待這些客人呢?”

趙石稍稍愣了一下,心念電閃,還是那句話,換了景興皇帝當面,這個時候應該是推脫的時候了。

但換了成武皇帝,有些話便可以說一說,隨即他便回道:“既然陛下垂詢,微臣不敢不言,俗話說的好,客隨主便,胡人生於困苦之地久矣,何曾見過我大秦京師之繁華富庶?來到這裡,必爲繁華所迷,也定爲我大秦強盛所攝……”

“所以,待其不需太過寬容慈和,只需好吃好喝供着,然後知其所求,擇其一二許之便可,微臣已經打聽過了,諸部來人,除桑昆之子圖撒合外,並無什麼身份特異之人,他們也稱不上什麼使者,所以,微臣覺得,不用陛下親自接見……”

說到這裡,趙石目光一閃,這個差事可不能攬到自己身上,私下裡見見無妨,一旦攬事上身,不定又要多出多少麻煩出來。

“選一身份對等之人,接見便好,說起來,圖撒合之父桑昆,草原大部汗王,如今也可以說是陛下臣子,如果陛下認可的話,不如讓皇子來接待,其他人等任選之,不用在意太多……”

皇子,永遠都是個敏感的話題,皇帝陛下眼光閃了一下,心下思量,年前時便已決定立下儲位,這時到是個好時機,讓皇兒也歷練一下,順便也能安羣臣之心。

到是接待外番,輔佐之人要好好選選,可不能太過隨意,不然的話,豈非讓胡人覺得我大秦無人?

皇帝陛下不由瞅了瞅趙石,但隨即就否了這個想法,大將軍趙石若是去了,到不愁胡人不順服,但難免主次顛倒,讓這些胡人生出別樣心思出來。

想到這裡,皇帝陛下不由也有些頭疼,遍觀朝廷上下,要說論起後周,南唐,甚或是金國情勢來,朝堂上熟悉的人大有人在,但新附之北方諸部胡人,還真想不出好的人選。

(今天更新的早,昨天訂閱出乎阿草的意料,竟然還不錯,興奮之下,碼出了一章,總覺得不太滿意,修改了一下,早晨就發上來了,阿草很努力吧……)(未完待續……)

第900章 請戰第118章 試探第484章 舌劍第1183章 兵部第1311章 君臣(三)第651章 教武第963章 突襲(二)第936章 權勢第1423章 校場第1048章 變化第1476章 入宮第1338章 惱怒第657章 講學第493章 風起(二)第175章 壽筵(二)第782章 議和(四)第1386章 蜀僧第472章 內衙第211章 年關(四)第545章 兄弟第1026章 收降第953章 狎妓第42章 謀算第1251章 陸相(二)第1275章 戰果第1401章 商隊(二)第159章 變生第999章 箭雨第21章 意外第703章 亂子(三)第633章 人來(六)第560章 劫後第85章 風雲(三)第382章 豪傑(六)第249章 長史第1405章 發飆第684章 相遇(七)第1375章 大夫第243章 崩殂第1302章 沈鶴(二)第957章 幕僚第1074章 王庭第464章 炫耀第24章 定計第1041章 對戰第950章 思慮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959章 狂熱第844章 圍營第139章 來訪(二)第1054章 宴請(二)第214章 年關(七)第1032章 交戰(五)第1425章 宮中第632章 人來(五)第1095章 商人(一)第1279章 兵敗第409章 獎懲(一)第94章 應答(二)第7章 徵兵第1358章 私話第530章 艱途(六)第901章 猛虎第104章 目標第819章 天妖第1562章 大軍第947章 借力第1234章 山匪(二)第319章 夜談(一)第808章 打動第1421章 建軍第961章 卡勒第1543章 激戰第168章 揚威(二)第972章 女奴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61章 破寨第1342章 談鋒第1342章 談鋒第457章 君臣第854章 中書(二)第60章 山賊第460章 原委第1191章 廷議(三)第381章 豪傑(五)第1223章 降敵第1418章 碰撞第311章 邸報第795章 見駕第1306章 忘形第958章 北上第1136章 回京第735章 算盤第937章 兄弟第340章 遇敵(五)第740章 碑林第1401章 歸程第249章 長史第1215章 諂媚第259章 女真
第900章 請戰第118章 試探第484章 舌劍第1183章 兵部第1311章 君臣(三)第651章 教武第963章 突襲(二)第936章 權勢第1423章 校場第1048章 變化第1476章 入宮第1338章 惱怒第657章 講學第493章 風起(二)第175章 壽筵(二)第782章 議和(四)第1386章 蜀僧第472章 內衙第211章 年關(四)第545章 兄弟第1026章 收降第953章 狎妓第42章 謀算第1251章 陸相(二)第1275章 戰果第1401章 商隊(二)第159章 變生第999章 箭雨第21章 意外第703章 亂子(三)第633章 人來(六)第560章 劫後第85章 風雲(三)第382章 豪傑(六)第249章 長史第1405章 發飆第684章 相遇(七)第1375章 大夫第243章 崩殂第1302章 沈鶴(二)第957章 幕僚第1074章 王庭第464章 炫耀第24章 定計第1041章 對戰第950章 思慮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959章 狂熱第844章 圍營第139章 來訪(二)第1054章 宴請(二)第214章 年關(七)第1032章 交戰(五)第1425章 宮中第632章 人來(五)第1095章 商人(一)第1279章 兵敗第409章 獎懲(一)第94章 應答(二)第7章 徵兵第1358章 私話第530章 艱途(六)第901章 猛虎第104章 目標第819章 天妖第1562章 大軍第947章 借力第1234章 山匪(二)第319章 夜談(一)第808章 打動第1421章 建軍第961章 卡勒第1543章 激戰第168章 揚威(二)第972章 女奴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61章 破寨第1342章 談鋒第1342章 談鋒第457章 君臣第854章 中書(二)第60章 山賊第460章 原委第1191章 廷議(三)第381章 豪傑(五)第1223章 降敵第1418章 碰撞第311章 邸報第795章 見駕第1306章 忘形第958章 北上第1136章 回京第735章 算盤第937章 兄弟第340章 遇敵(五)第740章 碑林第1401章 歸程第249章 長史第1215章 諂媚第259章 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