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拜師

十年前,尹薄意先中鄉試解元,後爲會試會元,最後乾元帝親點他爲狀元,成就連中三元的奇蹟。而後他又續娶坐師當朝次輔的幼女爲繼妻,從此候步步青雲。

一年前,他從浙江巡撫榮升回京,被乾元帝委以重任,本來他有機會入閣,他卻在乾元帝的默許下執掌翰林院。

自此翰林院從次輔兼任變成了單獨一人執掌翰林院。

他並非不想入閣,只是還不到時候,此時即便他勉強入閣,也只能做閣臣的尾巴,向上進取極難。

尹薄意聽從榮養致仕的岳父建議,做了翰林院掌院,伺機而動,謀求入閣的良機或是做幾件讓天下側目的大事謀取政治資本。

他從沒關注過王端淳,更不知曉王端淳是誰,蔣家和王家因爲兒女的事情鬧得很大,可如尹薄意這樣有野心的政治人物只把這樁事當作熱鬧看看,他們更注重朝廷上的動向。

乾元帝不僅奪了王家的世襲爵位,同時恩封蔣大勇爲西寧侯。

足以證明,蔣家比王家更深得帝心。

此時顧天澤找上門來,尹薄意無法拒絕,除了顧三少的強勢外,更多得是他給的好處足夠讓尹薄意動心。

尹薄意並非是傳授督促弟子學業的大儒,但如果他收下的徒弟做不得秀才,過不了鄉試,那真真是大笑話。

科舉也只是相對公平而已,尹薄意有名聲,有官威,同樣他也有自己對科舉應試的總結。

他順水推舟收下王端淳,只是給他一個背景而已,西寧侯再強勢,文武不同路。蔣大勇影響不了科舉的結果。

“萬一王家少爺……”

“蠢!”

尹薄意搖頭苦笑:“有顧三少在,本官根本不用爲他的科舉擔心。”

顧天澤連翰林院掌院都能‘指使’,更別說鄉試的主考官了。即便沒人敢泄露考題,但可以劃考試範圍。在應試的時候做點記號,科舉會試的貓膩多了去了,尹薄意能連中三元,豈會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尹薄意讓僕從把蠟燭挑得更亮,他坐直了身體,攤開空白的奏摺,緩緩把毛筆蘸滿墨汁。沉了沉心,在奏摺上寫了兩行字‘懇請陛下勿設鎮守太監’

最近朝廷上最重要的大事並不是劉三本颳起的正官風運動,畢竟像王譯信做得那麼明顯的官員實在是少見。

在國朝,妻族的實力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親只爲兩姓之好。誰會弄得岳父惱怒成這樣?而且還是正當紅的岳父大人。

不知有多少人都明着議論王譯信是蠢貨。

朝廷大員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乾元帝有心在江南設立鎮守太監的事上。

讓一羣閹宦壓在督撫頭上,制約監視督撫,這是朝野無法忍受的。

只是誰也不敢率先冒頭,誰都曉得此事關係甚大,弄不清乾元帝心中的真實想法。哪個敢貿然上奏本?

官做得越高,越需要謹慎,朝廷大員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此事極爲關注卻不敢輕易上摺子邀名。

尹薄意一直猜測乾元帝本意,今日得了顧三少準確的消息……尹薄意不再遲疑。直接上摺子表明態度,在他身後的派系也會支持他的決定。

一旦能勸服乾元帝打消派遣鎮守太監的心思,尹薄意會獲得很大的政治資本,這對他繼承岳父的人脈也很有好處,甚至可以說關係到以後他入閣的次序。

這個誘餌……顧天澤給得足夠讓尹薄意瘋狂,尹薄意根本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趁夜,翰林院掌院寫好了摺子,仔細的檢查了一遍,在早朝時,他把摺子當衆呈交給乾元帝,金鑾殿上回蕩着擲地有聲的陳詞,“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旁人以爲第一個出言反對的人會是劉三本,誰也沒料到會是一向以沉穩,老辣聞名的尹大人。

他的立場自然代表了翰林院的立場。

乾元帝身體靠在龍椅上,深邃的目光落在了顧天澤身上,沒過多理會跪在丹壁下的尹薄意。

顧天澤站在功勳隊列中,感覺到乾元帝的目光,高高的揚起下顎,清澈的目光同乾元帝別有深意的目光相碰。

是臣說的……您比不必問。

乾元帝目光中含了一分威嚴震怒,換個人早就趴地上請罪了,可顧天澤依然筆直的站立着,依然同乾元帝對視,他宛若一杆長槍直直的戳在那裡。

顧三少不怕,可有人怕。

比如站在勳貴武將首位的定國公,因爲離着乾元帝近,又做了乾元帝十幾年的臣子,定國公對自己這個姐夫的‘兇性’很瞭解,任何冒犯他的臣子,只有一個下場——死。

見乾元帝繃緊的臉龐,定國公爲顧天澤擔心……動了動嘴脣,想要開口爲阿澤說點什麼,卻聽見乾元帝低沉的笑了。

定國公握緊了拳頭,皇上笑了?

這說明皇上根本就不會懲罰阿澤,可阿澤把皇上的心意泄露給翰林院掌院知道,這是重罪啊。

“阿澤,你覺得尹卿說得可對?”

“臣贊同尹大人所言。”

乾元帝王手搭着龍椅的扶手,目光掃過內閣閣臣,六部尚書侍郎等朝臣重臣,“你們呢?”

“臣等亦贊同尹大人所言。”

“皇子呢,朕的兒子是何意思?”

“父皇,兒臣……”

皇子們反倒有幾分遲疑,乾元帝籌謀設置鎮守太監已經好幾年了。

甚至宦官都在爭取早一日達成此事,每一位當權者相對會信任身軀不全的太監,因爲太監沒有能力造反,江南最近有點不太平,前朝餘孽死灰復燃。

雖然國朝美化了太祖高皇帝擁兵自重,篡位的舉動,但始終無法改變在有些人心中的亂臣賊子形象。

因此,乾元帝對前朝餘孽絕不姑息。也有傳說前朝末代皇帝在江南留下了太子……江南又是國朝的重中之重,乾元帝不放心也是難免的。

方纔,乾元帝臉上閃過的怒意。皇子們也都有所察覺,他們該怎麼回答?

是站在朝臣這邊?還是站在父皇那邊?

此時如果反對尹大人的提議。自然會讓朝臣們不滿,沒有朝臣的支持,奪嫡之路會很艱難。

可是違逆了父皇的意思,他們有再多的朝臣支持都沒用。

四皇子搶先一步,躬身道:“兒臣贊同尹大人所言,懇請父皇莫要在江南排鎮守太監,國朝富足。萬民歸心,小小前朝餘黨何足掛齒?父皇用宦官監視江南,反倒顯得您怕了那羣亂黨。況且宦官大多貪婪,把他們放到富貴奢靡的江南。許是會助長他們的貪婪性情,閹宦禍國,父皇不得不警惕。”

顧天澤聽着四皇子慷慨激昂的陳訴,嘴角微微勾起。

乾元帝注視了四皇子許久,道:“老四言之有理。”

朝廷上的人齊齊的鬆了一口氣。其中也包括按照謀士建議主動站出來的四皇子,在朝廷上,乾元帝說什麼就是什麼。

“尹卿,你是第一個站出來指正朕的人,朕記住了。”

“臣願意報效陛下。”

“懷恩。賞。”

“遵旨。”

尹薄意領到了乾元帝的賞賜,又是感動,又是覺得光榮,除了簡在帝心外,他還會得到仕林官員的稱讚。

入主翰林院整整一年,他總算是掌握住了翰林院,把次輔在翰林院的影響力徹底的抹去。

這次諫言對尹薄意而言收穫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顧三少‘通風報信’,他也不敢篤定的上摺子,乾元帝可是一位敢於誅殺滿朝文武的帝王。

哪怕王端淳是個棒槌,尹薄意也會收他爲徒。

退朝之後,尹薄意被朝臣圍住,四皇子也面有喜色,這次可以消弭上次惹父皇不快的影響了。

四皇子擡頭時,看到了邁步向金鑾殿外走的顧天澤,照樣無一人走在顧天澤身邊,真不知道他還能囂張到幾時?

……

御書房中,乾元帝問道:“阿澤爲何選了翰林院掌院?”

“您沒問尹大人,問得是翰林院掌院,還用臣說?”顧天澤不滿的翻了翻眼瞼,“您讓臣說什麼?說您早就看次輔插手翰林院不滿?說首輔覺察到了次輔下克上的‘意圖’?還是說臣只是爲了蔣侯爺?”

“您到底想聽哪一件?”

“哈哈。”

乾元帝遞給顧天澤一把紅棗,“曉得你愛吃。”

“就幾顆棗子?您太小氣啦。”

“幫朕做點事,用得上這麼多話?”

“沒有下次了。”

“呦呵,跟朕耍脾氣?不樂意了?”乾元帝繼續逗顧天澤,“你可知道多少人想猜朕的想法而猜不到?唯有你……阿澤,唯有你明白朕。”

不愧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乾元帝很驕傲啊。

顧天澤轉身向御書房外走,“臣去衙門。”

“哈哈,阿澤害羞了。”

“皇上……”

懷恩公公心中泛起一分的無奈,換個人猜中皇上的心思試試?不死也得脫層皮!

皇宮門口,顧天澤翻身上馬,略略的出了一口氣,總算把乾元帝的注意力引到了旁出,方纔他最怕得是乾元帝發現王芷瑤,發現他甘心爲王芷瑤所用……顧天澤提了提繮繩,縱馬揚鞭趕去京城都指揮使衙門。

王端淳還在衙門等着他。

顧天澤就沒見過比王端淳腦子還不開竅的人,直到此時王端淳還認爲王芷瑤做得太過,弄得王家被奪爵,好不容有點清醒的王端淳又擔心起王家。

顧天澤直接把他關進了衙門的牢房,省得他跑回王家去做質子!

一處牢房中,王端淳失落頹廢的坐在小凳上,因有顧指揮使的吩咐,哪怕他被關在牢房裡,也會得到很好的照顧,吃用都是最好的,整個京城最富有的衙門就是京城都指揮衙門。

顧指揮使需要多少銀子都會得到滿足。

因此在旁邊的桌上放着香茗,可口的點心,差役方纔來問過。王端淳中午吃什麼,哪怕他要求吃黃鶴樓的酒菜,差役也能給他弄到。

“指揮使大人。”

“顧大人。”

騰騰的腳步聲讓王端淳擡頭。是他?顧三少,在京城比皇子更囂張。更肆意妄爲的人。

記得第一天,王端淳見到顧天澤就說,‘你有不臣之心,有違聖人教誨。’

顧天澤只是笑了笑,帶着王端淳徹底領略了一番顧三少有多囂張。

他的囂張,顛覆了王端淳腦子裡的某些既定的條條框框,王端淳眼看着顧天澤傲氣沖天。無人敢惹……他記得自己站在馬下,而顧天澤騎在馬上,在他背後是緩緩西陲的夕陽,黃暈的斜陽讓顧三少越發的耀眼。他說‘我就是這麼長大的,以後也不準備改變。’

王端淳被震撼了,縱使無法像顧三少,但他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過得更自在一點。

此後,除了顧天澤進宮伴駕之外。他總是把王端淳帶在身邊,沒有教導王端淳怎麼做,只是讓王端淳看清楚,他顧三少不僅有帝寵,同樣也有本事驕傲。

因爲什麼事情都沒隱瞞。王端淳知道是顧天澤和妹妹王芷瑤聯手栽贓陷害王家,致使王家被奪爵,也知道了父親王譯信被降職罰俸……父命大於天,王端淳再一次糾結了,小妹固然是出氣了,可王家的世襲侯爵沒了,王家纔是他們的家族,王譯信是他們的父親。

王譯信受苦,他們這羣做兒女的臉上能有光彩?

百善孝爲先,一直是王端淳的堅持,他可以在學業上不如旁人,但他不能失去孝心。

“早膳沒用?”

“是的。”

差役畢恭畢敬的站在顧天澤身後,“屬下給他準備了好多樣,他都不肯用。”

顧天澤眼裡閃過一絲的不悅,不是因爲王芷瑤,他會顧及王端淳?

“把牢門打開。”

“喏。”

顧天澤走進了牢房,盤膝坐在軟席上,吩咐:“我想吃黃鶴樓楚傢俬房菜。”

“喏。”隨從立刻去張羅。

黃鶴樓是京城最出名的酒樓,而黃鶴樓的楚大廚的私家菜是一絕,每月他只當一次大廚,光點他菜的人都排到了明年。

這一點,王端淳也是明白的,不大一會功夫,飯菜端上來,正宗的楚傢俬房菜。

“你們出去。”

“喏。”

隨從和差役退了出去。

顧天澤倒了一杯酒輕輕的抿了一口,“我從小就長在皇上身邊,從懂事起,旁人就跟我說,我爹是定國公,我並非是皇子。”

王端淳認真的聽着,顧天澤眸色淡然平靜,“我那做定國公的父親把我丟了,他爲何丟了我?我不乖?不夠出色?還是不夠孝順?”

“陛下對您還是挺好的……”王端淳放下了自己的心事,轉爲安慰顧三少。

“是很好,皇上真心疼我,看重我,這我知道。皇上不可能永遠把目光落在我身上,他會分神,會分心,皇宮很大,人很多,爭寵的人更多。”顧天澤苦澀的一笑,“我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也不是天縱之資的奇才,我受過的苦,你想不到,誰都想不到!”

顧天澤仰頭喝了杯中酒,漆黑的眸子如同黑洞可吞噬任何的光芒,“最好的報復——他們越是嫉妒我,我越是得寵,父親對我來說,也就是那麼回事,孝順……你想盡孝,你父親也未必領情。”

“王端淳,我看不起你,你既然記得孝順,莫非你就忘記嫡爲尊的禮教?想讓你父親正視你,後悔放棄你,你得做出個樣子來。”

顧天澤看着王端淳,脣邊噙着一抹冷笑嘲弄,“事事讓你妹妹出頭,你配做兄長麼?你怎麼敢……敢讓她費盡心血爲你鋪路?”

只要一想到王芷瑤爲了王端淳的前程求旁人去,顧天澤心裡就不怎麼舒服。

“我……”

“你想孝順他也不是不行,可你有本事孝順他,做你們王家最優秀的子孫麼?”

“我……”王端淳低下了腦袋,“我會努力。”

“這些日子,你一直跟着我,到現在還沒看明白?你難道不明白我和你妹妹是怎麼把王家最在意的東西毀了?你想做孝子賢孫,想讓王家承認你是祖宗的優秀子孫。跟自己較勁有用嗎?只要你能把世襲侯爵的丹書鐵券捧回王家,王家人能把你當作活祖宗。”

“我……做不到。”

王端淳縮了縮身子,喃喃的說道:“我取不回丹書鐵券。”

“我最不喜歡做不到這話。如果你是我手下的兵,我會讓你滾得遠遠的。”

顧天澤平了平胸口的鬱悶。攤上榆木腦袋的兄長,莫怪她笑得很少,“我給你個機會。”

“什麼?”

“明日,你去翰林院,拜翰林院掌院爲師。”

“什麼?”王端淳從凳子上跳了起來,臉色激動的通紅,“尹大人?他可是國朝第一位連中三元的大才。我……我……不,他肯收我爲徒?”

“連中三元很難麼?”顧天澤慢悠悠的喝酒吃菜,絲毫不覺得翰林院掌院有多了不起。

“你沒讀過書?”王端淳脫口而出的問道。

“我的啓蒙老師是天下第一名儒。”

“……”

王端淳腳一軟,跌坐在牢房的地上。天下第一名儒?專門來京城給顧三少啓蒙?這是不是太浪費了?

對顧三少種種的特別,王端淳應該習慣了纔是。

王端淳再也不敢說顧三少沒讀過書了。

“連中三元是很難的,往前推兩百年纔出現過一次。”王端淳給顧三少解釋大三元的難得,“他只是小三元就已經名揚京城……第一名不是好考的。”

“你還沒下過場?”

“是……”王端淳略覺得有些失落,“父親一直不讓我下場。其實就是下場我也是落第的。”

“小三元之上是大三元?”

“是。”

“行了,你準備準備,拜師去。”

顧天澤站起身,向牢房外走,“多吃點。我可不想明天看你太過失態,尹薄意……只是翰林院掌院而已,不用緊張。你若是功成名就,就算取不會世襲侯爵,王家依然會把你當作最最孝順的子孫。王家不缺伺候主子的奴才,你想對王四爺盡孝,就用功讀書。”

“我……我會努力的。”

王端淳握拳保證,看顧三少的身影消失在牢房,桌上的方纔飄蕩着誘人的香味,王端淳眼睛潮溼,嗚咽道:“謝謝。”

如果不是顧三少,他根本沒有拜師翰林院掌院的機會。

……

析產分居後,蔣氏領着兒女一直住在西寧侯府。

蔣大勇不樂意每次從衙門回來看不到懂事的小妞妞,自然不願意蔣氏搬出去,西寧侯府地方很大,也不缺她們住的地方。

田氏對外說,蔣氏被王譯信傷了,在孃家養傷,在父母身邊盡孝,等另外買得宅邸重新修繕好後,蔣氏再領着姓王的兒女搬出去……

只要有個理由,旁人也不會在這上面挑刺。

“外公,舒服嗎?”

“舒服,舒服。”

蔣大勇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眯着眼睛享受着外孫女軟乎乎的小手在自己肩膀上拍來拍去,心裡那個美啊,有外孫女心情也變得很好呢。

王芷瑤按照穴位給按摩,時重時輕手法很純熟,以前她就經常給父親按摩……蔣氏和蔣家由她照顧守護,希望真正的王芷瑤也能代替她孝順父母。

“小妞妞認識靖北將軍的公子?”

“啊?”

王芷瑤回過神,靖北將軍挺耳熟的,“蕭將軍?”

“你果然認識?”

“我認識蕭校尉,娘領着我們從王家出來後,多虧了他幫忙我們纔不至於露宿在雪地裡。”

王芷瑤記得那位年輕校尉給自己行的方便,也記得是他把他們安排在信得過的客棧裡……當然王芷瑤也不會忘記,顧三少陪了自己很長時間。

蔣大勇哦了一聲,靖北將軍家的小子不錯,倒是可以給小妞妞考慮一番。

文臣那邊,經過衍聖公的勸導,蔣大勇已經死心了,萬一再碰上一個像王家那樣的人家,小妞妞不得受委屈?只要讓將來的外孫女婿不去疆場拼殺也就是了。

做個總兵總比在疆場上賣命強。

不過,蕭家小子想娶走小妞妞可沒那麼容易,別看蔣大勇同靖北將軍關係還算不錯,但想讓蔣大勇通融,外孫女婿得拿出真本事來。

蔣家兒郎排開了二十幾號,先打過王芷瑤這羣表哥再說。

打不過蔣家人,還敢說保護小妞妞?

蔣大勇默默的點頭,就這麼辦,想娶小妞妞第一關,先上演武場。

“外公?”

“哦,沒事。”

蔣大勇岔開話問道:“你娘給你哥哥準備得差不多了吧,翰林院掌院……小妞妞啊,聽衍聖公老酸儒說,此人不簡單且城府很深,還很護短,你哥哥跟着他是不錯的選擇。”

顧三少爲兄長老師怎麼會不好呢?

明天,王芷瑤一定要陪兄長一起去翰林院拜師。

除了想看看翰林院是什麼樣子,她還想看看王譯信會不會驚訝得咬掉了舌頭,被他放棄的兒子,轉瞬成了他頂頭上司連中三元的掌院尹大人入室弟子……王端瀚中過小三元,但同大三元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ps繼續求粉紅。

第313章 鬥法第360章 決意第225章 謀算第92章 貴人第154章 爆發第245章 好處第43章 設計T第265章 我哭第326章 醒來第176章 交火第237章 崩潰第389章 千金第179章 密報第118章 良緣第265章 我哭第131章 誘因第28章 虛僞第186章 心虐第238章 裝瘋第42章 打臉T第52章 教導第16章 示警第182章 父威第190章 翁婿第239章 眼藥第92章 貴人第373章 用心第201章 坦言第108章 指點第195章 義女第351章 悔悟第288章 求婚第159章 警告第75章 命損第230章 成拙第229章 罪證第169章 救人第276章 揍人第308章 父子第22章 下馬第382章 拼死第276章 揍人第386章 佈置第69章 窘境第6章 離開(下)第161章 犯錯第366章 志向第93章 啪啪第390 十四章 征伐第149章 三元第335章 封賞第284章 沾光第105章 翻案第203章 口角第329章 衆生第211章 用心第157章 斬斷第263章 暴力第119章 抄襲第31章 爭吵第232章 相殺第326章 醒來第175章 轉變第18章 寵愛第396章 封王第313章 鬥法第271章 失望第265章 我哭第321章 誘餌第136章 上鉤第196章 獻策第175章 轉變第339章 情種第43章 設計T第184章 冤家第56章 逆轉第196章 獻策第270章 心塞第215章 冠禮第276章 揍人第273章 征伐(上)第42章 打臉T第67章 報應第335章 封賞第117章 打擊第74章 果奔第120章 捨棄第98章 君臣第185章 懲罰第216章 佑之第256章 帝怒第178章 陽謀第336章 喜脈第392章 醒來第218章 猶豫第379章 逐出第91章 父難第318章 行刺第169章 救人第139章 ‘情書’
第313章 鬥法第360章 決意第225章 謀算第92章 貴人第154章 爆發第245章 好處第43章 設計T第265章 我哭第326章 醒來第176章 交火第237章 崩潰第389章 千金第179章 密報第118章 良緣第265章 我哭第131章 誘因第28章 虛僞第186章 心虐第238章 裝瘋第42章 打臉T第52章 教導第16章 示警第182章 父威第190章 翁婿第239章 眼藥第92章 貴人第373章 用心第201章 坦言第108章 指點第195章 義女第351章 悔悟第288章 求婚第159章 警告第75章 命損第230章 成拙第229章 罪證第169章 救人第276章 揍人第308章 父子第22章 下馬第382章 拼死第276章 揍人第386章 佈置第69章 窘境第6章 離開(下)第161章 犯錯第366章 志向第93章 啪啪第390 十四章 征伐第149章 三元第335章 封賞第284章 沾光第105章 翻案第203章 口角第329章 衆生第211章 用心第157章 斬斷第263章 暴力第119章 抄襲第31章 爭吵第232章 相殺第326章 醒來第175章 轉變第18章 寵愛第396章 封王第313章 鬥法第271章 失望第265章 我哭第321章 誘餌第136章 上鉤第196章 獻策第175章 轉變第339章 情種第43章 設計T第184章 冤家第56章 逆轉第196章 獻策第270章 心塞第215章 冠禮第276章 揍人第273章 征伐(上)第42章 打臉T第67章 報應第335章 封賞第117章 打擊第74章 果奔第120章 捨棄第98章 君臣第185章 懲罰第216章 佑之第256章 帝怒第178章 陽謀第336章 喜脈第392章 醒來第218章 猶豫第379章 逐出第91章 父難第318章 行刺第169章 救人第139章 ‘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