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你們陰我?

“雖然在前期簽訂的條約中,規定了華夏可以擁有和美國對等的海上力量,但是這並不代表雙方擁有的所有類型戰艦噸位都是一樣的。我們所謂的對等指的是艦隊實力對等,而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考慮雙方的艦齡和戰艦性質。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華夏擁有的戰艦都擁有15寸以上的主炮口徑,貴方預計保留的10艘戰艦中3艘是裝備15寸重炮的戰列艦,而剩餘的7艘都是裝備了16寸主炮的超級戰艦,而且即使是舊船,艦齡也很短。至於說從實戰角度來說嗎?貴國賣給意大利的龍翔號戰列艦至少要爲4艘協約國主力艦的沉沒負責。而除了華夏之外,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德國,都擁有大量的裝備了14寸火炮的舊船,這些戰艦也要保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相當噸位的艦隊的話,華夏將佔據巨大的優勢,所以我們建議在主力戰列艦噸位上,華夏應該稍微低一些。”在第二輪談判中,法國代表在會議上這樣說道。

而就在法國代表發言後不久,奧匈帝國代表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

。即談判的根本點是戰力對等而不是噸位對等,華夏在主力艦性能方面有巨大優勢,而根據目前的形勢,美國和華夏理論上可以擁有50萬噸的主力艦,英德是40萬噸,而法意是17.5萬噸。如果讓華夏擁有50萬噸的主力艦的話,那麼美國主力艦實力和華夏肯定要差一些。而英德因爲本身噸位就比較小,而且還有大量的舊船,所以和華夏相比。戰鬥力差距更大!

你們一起坑我啊!徐傑聽說後眉毛一抽一抽的,傻子都明白,法國和奧匈帝國敢跳出來,肯定是協約國和同盟國集體授意的,否則的話,這兩個和華夏八竿子打不着頭,又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的國家怎麼會做這樣遭人嫉恨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美德英三國對於華夏過於做大的不放心,在讓華夏擁有最高的戰艦噸位的情況下,卻要刻意削弱華夏的主力艦噸位。以此來限制華夏海軍的整體實力。

徐傑算了一下華夏海軍的家底,考慮到3艘龍旭級戰列艦在未來都要改進,所以3艘戰艦加一起算10萬噸,另外的7艘天津級戰列艦。每艘就按4萬噸來計算吧。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7艘天津級戰列艦中除了新下水的兩艘,另外的5艘動力比前兩艘有較大的提升,甚至連船長都增加了10米左右,所以噸位肯定要增加的,那麼這樣一來目前華夏擁有的和即將完工的戰艦總噸位是38萬噸,按道理,華夏應該還有12萬噸的份額。

算完了自己的,剩下的就是看看同屬於第一梯隊的剩餘三家的家底。各國的無畏艦都是要退役的,那麼從美國算起的話應該是這樣。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只剩下6艘超無畏,這些戰艦排水量從2萬8到3萬2不等,就按3萬的平均值來計算英國是18萬噸左右,再加上即將完工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應該在30萬噸上下,美國海軍還有20萬噸的噸位,如果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列剋星敦級戰列艦的標準來計算的話,美國海軍還能再增加4到5艘主力艦,按5艘來計算的話,就擁有8艘裝備16寸炮的戰列艦和6艘裝備了14寸炮的舊式鐵烏龜。

英國人剩下的戰艦也不少,有3艘經過多次改進的343mm火炮超無畏,還有7艘裝備着15寸主炮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快速戰列艦和復仇級戰列艦。這兩項加一起,總噸位不過32萬噸左右。再加上兩艘新完工的海軍上將級戰列艦,40萬噸正好夠!德國人的情況差不多,但是從火炮口徑來看有一定的差距,德國的3艘國王級戰列艦和2艘凱撒級戰列艦必須保留,另外還有2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和4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總噸位也差不多32萬噸左右了,德國的剩餘最多也就是開工兩艘新式的戰列艦。

在盤算了一下各自的家底之後,華夏有了對策。“談判的目的就在於解決糾紛,阻止軍備的惡性膨脹。作爲和美國對等的海上強國,我認爲華夏海軍的戰鬥力應該和美國相當,但是現在的美國呢,它擁有6艘裝備了14寸艦炮的戰列艦,以及3艘裝備了16寸艦炮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在未來還將擁有5艘裝備了16寸火炮的新船,我認爲,在比較戰力的時候應該以主炮數量進行比較,未來美國艦隊中至少將有2艘裝備了12門16寸炮的戰列艦,其主炮數量至少是72門16寸火炮,貴國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火力比我國的天津級戰列艦還要強。我認爲我國的16寸火炮擁有量不能比這個數字低。因爲貴國還有6艘超無畏,而我們只有3艘。這是我們的底線。”華夏代表在會議上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華夏對“對等戰力”的理解。

而當這個論調出來之後,會場一片譁然。雖然世界上一向是拳頭大的說了算,但是當大家拳頭差不多的時候,“說理”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同盟國和協約國從戰艦性能上作爲突破口,要求華夏削減主力艦噸位,而華夏也從戰艦性能上作爲突破口,不過這個性能着重指出了在火力方面,華夏目前全部的16寸火炮數量也就是63門,如果按照華夏的論點說不低於美國的16寸炮保有量,那麼應該還可以再造1到2艘戰列艦;

而華夏提出自己的觀點只是第一步,在打嘴炮的時候找不到同盟是最悲催的事情,既然華夏已經將炮口對準了協約國,那麼就必須從同盟國中找朋友!而德國也確實有求於華夏!英國人在會議前的策略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英國人用3艘老舊的13.5寸超無畏的保留換取了德國人的5艘戰列艦!這樣一來,德國海軍的15寸火炮數量就要明顯少於對方!但是德國也有後手,既然15寸艦炮數量少於對手,那麼16寸艦炮數量上找回來不就行了?而且德國海軍的兩艘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確實有將12門14寸炮換裝成8門16寸炮的潛力。想法很好,但是美英也不是傻子,在換炮和口徑問題上卡的很嚴,如果想要換裝的話,那就必須得到華夏的支持,雙方是有所取啊!自然有共同語言。

結果就在協約國牟足了勁和華夏代表討論如何定義“戰力”的時候,前幾天還和協約國一起打壓華夏海軍的同盟國突然倒戈了!“即使雙方對戰力的理解再有所出入,那麼華夏也應該擁有和美國一樣的主炮數量,也就是說,華夏再要求建造一艘快速戰列艦是合理的。而剩餘的噸位應該在其它方面予以補償。”德國代表的發現讓談判場上的形勢立即發生了逆轉!協約國立即變成了少數,在這種情況下,協約國自然無法繼續堅持自己的要求!

作爲穿越者,徐傑本來不打算在戰列艦建造問題上和對方斤斤計較,當然,前提是這些多餘的噸位可以轉化爲徐傑最想要的航母噸位,但是凡事不能做的過於露骨,如果華夏堅持要求把剩餘的10萬噸左右的戰艦噸位全部換成航母的話,自然會引起其它國家的猜疑。航空母艦在這個時代還屬於那種前途未卜的艦種,很少有人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這種戰艦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的時候跟在強者後面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華夏就是這個領跑的強者,在這種情況下,華夏的一舉一動都會備受關注,所以徐傑的想法是再開工一艘主力艦作爲艦隊總旗艦,這是一艘專門的旗艦,擁有強大的無線電通訊能力和足夠的空間,同時也能充分代表華夏海軍的力量和顏面,而剩餘的噸位則要按照一定比例轉化爲航母。

嘴炮永遠是人數多的一方佔優。在同盟國倒戈的情況下,協約國自然也無法堅持,在同意了華夏可以繼續開工一艘戰列艦之後,剩餘的6萬多噸的主力艦噸位可以換算成4萬噸的航母噸位。而作爲此次嘴炮的盟友,德國海軍在主力艦方面也獲得了一些好處,條約規定,如果德國人願意將國王級的10門350mm重炮換成8門的話,德國海軍可以將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的14寸炮換成16寸!

不過協約國也沒有吃太大的虧,因爲在法意接受同樣的17.5萬噸的情況下,法國海軍可以建造12.5萬噸的新式戰列艦,這個噸位可以建2艘大的和2艘小一點的。而意大利方面比較悲催,只能補充1艘3萬8左右的戰列艦而剩下的噸位則比較尷尬。而解決方式有兩種,要麼接受在條約簽署5年後,廢棄一艘卡拉喬諾級戰列艦換一艘新式戰列艦,要麼就學華夏,把剩餘的邊角噸位換成航空母艦!而對於這個選擇,意大利還是十分猶豫的。

感謝書友goldenson的萬賞和3張月票~~~。作者已經很久沒收到如此高的打賞了~~~。爲了表示對書友goldenson的感謝,從明天開始三天雙更~~~。謝謝了~~。

同時感謝書友zhouyu1976、江、hukaikaka、書友140831115058933的打賞~~~,以及書友鏵敖天下、地獄皇女、天之嵐雲和山的彼端、jack21yjz的月票支持~~~。;

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439章 特殊的勸說方式第457章 危局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722章 碰撞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568章 高手在民間第1475章 戰後總結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1155章 交鋒1第1389章 激戰第662章 追蹤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519章 荷蘭人的抉擇第1435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3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363章 肉搏戰!第337章 相持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20章 拜會鄭振勳第1356章 盲目樂觀1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235章 謀劃全局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116章 英國人來了第1445章 暗流涌動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641章 運動戰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83章 後續的攻擊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1306章 宿敵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58章 徐教習第859章 撤退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隊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75章 迫擊炮和海軍陸炮隊第857章 意外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31章 論勢(一)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255章 遭遇戰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358章 談判和終結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149章 右勾拳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722章 碰撞第944章 僵持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84章 中樞三國演義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282章 風暴來臨
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439章 特殊的勸說方式第457章 危局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722章 碰撞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568章 高手在民間第1475章 戰後總結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1155章 交鋒1第1389章 激戰第662章 追蹤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519章 荷蘭人的抉擇第1435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3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112章 血灑長空第363章 肉搏戰!第337章 相持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20章 拜會鄭振勳第1356章 盲目樂觀1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235章 謀劃全局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116章 英國人來了第1445章 暗流涌動第299章 表面與本質第641章 運動戰第588章 世界上最快的戰艦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83章 後續的攻擊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1306章 宿敵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58章 徐教習第859章 撤退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隊第1325章 決不退縮2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75章 迫擊炮和海軍陸炮隊第857章 意外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31章 論勢(一)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255章 遭遇戰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358章 談判和終結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149章 右勾拳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722章 碰撞第944章 僵持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84章 中樞三國演義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282章 風暴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