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談判開始

1920年4月5日,在戰爭結束後不到1年,世界各國之間又坐在了一起,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華夏、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等國的代表彙集在北京,開始了旨在結束海軍軍備競賽的談判。兩個敵對的國家集團之間的談判自然充滿了火藥味,以至於在剛剛開始就讓談判陷入了僵局。

談判的第一個問題自然是各國可以擁有的主力艦噸位和各自所佔的比例。在這方面,協約國中的英美要求擁有最高的噸位限制,英國人的道理很簡單,作爲一個海權國家,其最低的要求就是保證自己本土的安全以及殖民地的安全,英國必須具有可以對抗其任何一個國家的海上力量。更何況英國的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也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來包圍。美國人的道理也很充分,畢竟作爲一個同時靠着兩大洋的海軍,其壓力也是很大的。

而對此,德國爲首的同盟國集團自然不能允許,德國表示自己必須擁有和英國同等的海軍力量。“我們已經把鐵路修到了中東地區,那裡有德國的工廠、油田在大西洋、地中海沿岸有我們的盟友,而德國處於封閉的北海之中,我們也必須有能夠自由出入北海的實力。德國的海上交通安全和通行自由不能收到干擾。”德國人意思很明白,現在德國海軍也算走向世界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都與德國利益息息相關,所以德國表示必須與自己的“潛在敵國”擁有相同噸位的海軍纔可以,這是底線不容改變。

最後德國還表示,如果談判的結果不能讓“同盟國”上下滿意的話,那麼德國將推出談判,德國的代表面對英國人是有底氣的,強悍的工業讓德國不怕和英國人捲入到軍備競爭之中。而美國雖然實力強悍,但是因爲與華夏共享一個太平洋。所以美國人的異動必然會導致華夏的反應,即使美國人再三說明自己無意和華夏在太平洋方向展開競爭,華夏也必定會提升軍備水平以保持對等實力。

不過讓德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英德兩國首先因爲艦艇噸位比例問題而相持不下的時候。英國人退讓了一步,表示可以接受英德對等的要求,但是美國必須擁有超過英德的海上力量!這是英國幾百年來第一次把海上的安全寄託在盟友身上,在經過幾天的扯皮之後,英國人知道德國憑藉強悍的工業是絕對要求與英國對等的。既然大家還不想徹底撕破臉,那麼就只能換一個方向。協約國是一個整體,既然是整體的話,那麼必要的時候就要支持盟友。

而恰在這個時候,美國代表也表示了,如果談判破裂的話。美國海軍將繼續擴軍計劃,6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6艘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中將有10艘部署在大西洋沿岸!而且這還僅僅是第一步計劃,美國代表團成員隨後又在非正式場合表示,“如果談判失敗。德國人再造2艘新船,那麼美國就會建造3艘!美國絕對不會容忍德國擁有美國海軍的7成的戰鬥力!”

於是乎。同盟國再一次被美國的“壕氣”震傷了!別的不說,單純12艘裝備16寸艦炮的新艦就夠讓同盟國上下提心吊膽的了,一旦建成後,幾乎就是美國單挑同盟國的節奏啊!德國不怕英法,但是現在可沒法和美國玩!於是乎,在休會期間,德國代表與華夏方面進行了多次的交流。希望作爲中立方的華夏可以與同盟國站在一起,對美國的“霸道”行爲進行還擊。

“貴國的本錢在於正在船臺上建造的那一打的超級戰艦,但是他們畢竟是在建造過程中,還沒有完工,即使一切順利,也要等到4年後才能完工。而華夏的7艘快速戰列艦已經陸續完工了,最多到明年年末,所有戰艦都將服役,如果貴國願意繼續這場軍備競賽的話,我們將從明年開始進行第二輪擴充。也許當我們第二批戰艦已經下水舾裝的時候。恐怕貴國的第一批戰艦纔剛剛完工吧?”對於美國這種行爲,華夏同樣不喜歡,雖然從現在看,華夏的工業是比不上美帝的,但是畢竟對方也不想無休止的燒錢,而且在美國人看來,華夏的7艘快速戰列艦完工的更快,完工的和正在建造的可不是一個概念,而且,美國新的一批戰艦不少纔剛剛開始鋪龍骨,雖然華夏的船數量少了一些,但是其震懾力卻是實實在在的!“要不,華夏和美國擁有對等的海軍力量如何?”在一次私下交流中,徐傑對美國代表本森這樣說道。

“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無法彼此威脅對方,同時我們兩國又不願意居於他人之下,無論是英國亦或者現在的德國,與我們兩國相比都要差一些,華夏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領土面積和最多的人口,而美國則是美洲的持牛耳者。我們尊重美國在美洲和大西洋的權威,但是同時我也希望貴國尊重我國在亞洲的權威。”徐傑說完頓了頓讓對方消化一下自己說的話,“但是我們都知道,所謂空口無憑,尊重是建立在實力至上的,所以我們的要求並不過分。”

直到現在,華夏才插手。但是這一下卻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人在經過一番權衡後,同意了和華夏同樣擁有最高的艦艇噸位,美國的主要敵人是德國,而不是華夏,華夏能和美國談,自然也可以尋求和德國聯手,在這情況下,爲何非要把華夏推到敵人那一邊呢?而英法兩國自然不會反對,畢竟沒有美國的支持,英法根本無法和同盟國進行抗衡。而出人意料的是,德國爲首的同盟國也接受了這個結果,但是作爲交換,德國在要求英德對等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條,那就是,英德兩國必須擁有美國和華夏海軍的八成噸位!

“這似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條件,美國人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最強大的海軍,而英國也獲得了一個符合自身國力的噸位,華夏這個龐然大物擁有了和美國對等的力量,他鞏固了自己在亞洲的主導地位,而德國人雖然如願以償的獲得了與我國對等的海軍力量,但是如果從整體來看的話,目前,美國人的力量是10,英國和德國是8。只要我們能限制住其它的小國,那麼我們就贏定了!”英國人對此也比較滿意,因爲協約國現在擁有10個點的優勢!

在第一流的強國們談妥之後,剩下的就是二流國家了,法國和意大利以及奧匈帝國,在第二輪噸位大戰中,同盟國要求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擁有和法國相當的噸位,考慮到三國的國力問題,德國代表認爲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擁有3.5個點的噸位比較好。畢竟,就算留下來的多了,這兩個哥們也沒有足夠的國力和資金去支持建造啊!而隨後,協約國表示拒絕,法國政府更是表示應該擁有5個點的權重,並且表示法蘭西共和國有能力有決心來完成這個擴軍計劃。

“外強中乾。”意大利人對法國人的表態並不重視,1戰中失血嚴重的法國哪還有多餘的力量去建造一支如此強大的艦隊?而且就算以後有錢了,首先要做的也是陸上防禦而不是去建造海軍,德國對法國的陸上壓力比海上壓力大多了,法國人這樣做無非是虛張聲勢而已。

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在經過一番嘴炮之後,法國人接受了和意大利相當的噸位,而作爲平衡,奧匈帝國則被降低了0.5個權重,最終擁有3點權重。對於這點讓步,同盟國也表示可以理解,因爲奧匈帝國艦隊在戰爭結束後幾乎相當於海軍全滅,即使達到3點的權重,其需要建造的新式戰艦也要比意大利多很多,要知道,現在的意大利可是有4艘總噸位10萬噸的主力艦,而奧匈帝國只有一艘2萬5千噸的超無畏!按照德國人的估計,奧匈帝國能完工這3點權重的戰艦就不錯了!

最後一部分就是那些三等國家了。俄國、西班牙和土耳其。這些國家經濟實力一般,而且有的甚至沒有能力建造新的超無畏。針對這些國家的特殊情況,協約國同意其它國家爲其提供戰艦,對這些國家的主力艦噸位限制也比較籠統,只是要求這三家一起分4.5個點的權重。本來協約國還想再壓一下,但是同盟國認爲到目前爲止西班牙還有三艘超無畏,土耳其還有兩艘(經過多次海戰,土耳其兩艘主力艦一艘沒沉不得不說真是太走運了。)這些戰艦就有12.5萬噸的噸位了,再加上俄國,擁有4.5個點的權重一點都不過分。而作爲回報,協約國中的加拿大、澳大利亞也被允許建造額外的排水量不超過2萬噸戰艦各1艘。

各國可以擁有的戰艦總噸位確定了,剩下的就是關鍵問題,談判各方將決定各種戰艦的實際擁有噸位以及主力艦的替換安排,而讓徐傑始料未及的是,在第二輪談判剛剛開始的時候,協約國和同盟國就一起將矛頭指向了華夏!

感謝書友zhou玉1976、hukaikaka和泉城人的打賞~~~,以及書友水鬼不是我、虎賁士、flay007、我殺殺我等書友的月票支持~~~。

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587章 清醒者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853章 餘波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551章 集團軍規劃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549章 論坦克的可行性第1388章 登陸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633章 纏鬥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646章 鏖戰第70章 絕路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70章 俄國人的動作第1087章 大戰略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909章 驚變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493章 穹甲復古流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1524章 意外之外!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1246章 風語者第124章 淮系會議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443章 僞裝第525章 快速戰艦風靡全球第685章 德國的盟友們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140章 敗退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417章 日落法蘭西第1105章 首殺第1331章 血火藍天1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159章 戰列艦計劃第291章 德國訪客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34章 技術與金錢的合作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46章 x級裝巡的未來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538章 攤牌2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1388章 登陸第1156章 交鋒2第326章 戰略調整(一)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277章 擱淺的巨鯨
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587章 清醒者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853章 餘波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551章 集團軍規劃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43章 來自南洋的華人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549章 論坦克的可行性第1388章 登陸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633章 纏鬥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646章 鏖戰第70章 絕路第684章 舍爾的新方案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70章 俄國人的動作第1087章 大戰略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909章 驚變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493章 穹甲復古流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1524章 意外之外!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1246章 風語者第124章 淮系會議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443章 僞裝第525章 快速戰艦風靡全球第685章 德國的盟友們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140章 敗退第797章 坐不住的法國人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1417章 日落法蘭西第1105章 首殺第1331章 血火藍天1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159章 戰列艦計劃第291章 德國訪客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34章 技術與金錢的合作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46章 x級裝巡的未來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538章 攤牌2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1388章 登陸第1156章 交鋒2第326章 戰略調整(一)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277章 擱淺的巨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