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飛旋的火龍

一下午的交流讓徐傑感到身心俱疲。但是爲了彌補自己策劃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徐傑只得在晚上繼續工作。既然要籌建陸軍,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選擇合適的武器。而在選擇武器之前,徐傑必須要知道新軍和日軍之間的差別。

徐傑在白紙上首先寫下這樣幾個字:數量優勢。根據史料記載。甲午時期日軍在一線部隊達到6大主力師團,合計15萬人以上。每個師團平均2萬多人。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積攢了20多年的家底。而北洋一線部隊只有5萬,衆寡之勢一目瞭然。即使考慮徐傑和北洋再擴編一些部隊。(這些新擴編的部隊只能是地方團練性質的,不可能得到中央的承認和補給)因爲經費和政治的原因,也不可能數量太大。原因很簡單,第一養不起。要知道日本當年常備部隊只有不到20萬(常備師團中有不少在甲午時期大擴編)。但就是這20萬部隊,每年的軍費比日本海軍花費的還要多!即使算上北洋的潛在盟友,北洋也絕對組建不出來一支可以與日軍比肩的陸軍來,而且清國中樞也絕對不允許在老李如此擴軍!!

“火炮優勢”。隨後,徐傑在紙上有些下了這幾個字。如果說相對於日本的13式和22式單發步槍來說,北洋裝備的各種步槍有性能優勢。那麼在火炮方面,日軍就佔有決定性優勢,根據徐傑回憶,日軍野戰師團每個師團裝備75MM野戰炮26門,75MM山炮13門,前者射程5千米,後者射程3千米。這絕對比清國拉出2磅野炮和加特林機關炮充數的火力要強上太多了!!而且除了日本各部隊裝備的火炮,日本在甲午時期一共自產了70MM級別火炮700門,炮彈50萬發,即使在海路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火力也絕對不是清軍可以比的。

而這兩點僅僅是硬件上的差距,至於戰鬥意志,訓練方面的差距,這個根本無法用具體數字去衡量,一方是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日本軍隊,一方是以混飯吃爲主要目的的清軍,此種差距,一想便知。

所以面對極端不利的情況,如果想要遏制住對方的進攻,那就只能在裝備和訓練上進行強化。而作爲當時已經有的,最適合剋制集團衝鋒的武器。自然就是威名赫赫的馬克辛機槍。每分鐘高達600發的射速。(當然了,因爲使用的子彈不同亦或者儲藏時間不同,馬克辛機槍的射速是以600發每分的標準上上下浮動,但是影響不大)而和馬克辛同時代的加特林機槍和加納德機槍都是手搖機槍,前者一般射速不超過400發每分,後者射速即使在設計者本人手中,最高射速也不超過250發每分。綜上所說,真正的自動機槍馬克辛的射速是最高的。至於馬克辛機槍的戰果,完全可以用以下幾個例子來說明。在英國與祖魯人的戰鬥中,50名英軍使用4挺馬克辛機槍在連續打退對手5波衝鋒,射殺5000名部落武裝。在1896年的烏姆杜爾曼戰役中,馬克辛機槍至少屠殺了多達1萬5千名伊斯蘭戰士。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在對付裝備落後的部隊,那好,讓我們看看日俄戰爭中的戰例吧。在1905年1月8日的一次戰鬥中,2挺馬克辛機槍在面對200名日軍衝鋒中僅僅射擊2分鐘,打出1000發子彈,對方的200人進攻部隊就幾乎全滅。至於馬克辛機槍的可靠性上,奉天戰役中,8挺馬克辛機槍在一天之內打退對方7次進攻,射擊20萬發子彈而沒有出任何故障。這足以說明了馬克辛機槍是一種威力巨大,結實耐用的武器。

當然了,此時的馬克辛機槍還有很多問題,重量偏大,不適合人工搬運就是其中最爲明顯的問題。不過在徐傑眼裡,這些技術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德國一戰使用的MG08馬克辛機槍,和英國人使用的維克斯機槍的射擊原理都深深的印在了徐傑腦海中。相對而言,維克斯機槍比德國MG08機槍更輕(重量低了三分之一,但是加槍架的話,維克斯機槍依然達到了近50KG。)。更加節省人力,MG08機槍的班組一般式7人,而英國維克斯機槍可以用4人操作(有時也會安排6人機槍組)但是呢,維克斯機槍也有自己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冷卻水蒸發的太快了~~。據統計,維克斯機槍打出500發子彈後,冷卻水就會變成沸水。因爲維克斯機槍的整個槍管都是浸泡在冷卻水中的,相對而言德國的MG08的冷卻系統更加耐用。而且維克斯機槍的冷卻系統是沒有防護的,一發子彈就可以讓這支造昂貴火力兇猛的武器失去效用。而細緻的德國人則在冷卻水筒,槍架部分設置了防護裝甲用來保護冷卻水系統和主射手。(當然了英法後來也不笨,人家沒有給機槍設置裝甲,但是主射手有類似龍蝦的鋼板裝甲進行防護,恍惚中有一種讓人迴歸到騎士時代的感覺)最後一點,就是德國MG08機槍的高精度,其高精度來源於2點,一是穩定並且可以進行微調的橇式支架。二是專門配備的蔡司2.5倍瞄準鏡。(在這裡我們不能不佩服德國當時的光學技術,有的1戰時用到2.5倍瞄準鏡,直到現在居然還可以清洗成像~~)再有瞄準鏡的情況下,MG08機槍的面對小集羣目標在2000米距離內直射有很好的精度,而如果使用間接設計,即使在4000米內都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維克斯機槍一般射程在2900碼到3500碼之間(因爲用的彈種不同所以射程有些差別)

所以綜合考慮下,徐傑對馬克辛機槍的改動有如下安排:第一,將原版馬克辛機槍的槍機上方的彎曲解鎖機構倒轉過來,可以講機匣整體高度降低2英寸。同時改進拋殼口,將原版馬克辛機槍的向前拋殼改成向後拋殼。第二,水冷卻系統參照德國的MG08設計,並安置適當的防護。第三,槍架使用維克斯的三角架,但同時具備部分微調功能。兼顧重量和效用。第四,機槍彈用德國標準的7.92*57無煙發射藥子彈。如果可以,裝備德國蔡司生產的專業光學瞄準鏡。於是乎,徐式1889年版馬克辛機槍的設計特點就新鮮出爐了。至於對後世的影響,可以用當年參加甲午戰爭的漢納根的一句話來評價。1889年版改進機槍射出的子彈就是一隻“飛旋的火龍”。

第795章 英國人的補救措施第390章 談判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76章 初見第1407章 猛龍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303章 啓程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404章 調整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31章 孤注一擲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1356章 盲目樂觀1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458章 援軍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950章 妥協和重建信任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306章 德國之行第236章 輿論戰第228章 掃蕩第1229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713章 令人意外的落幕第1413章 一擊致命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999章 準備進行時第472章 追逐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159章 戰列艦計劃第184章 大計劃第257章 鬱悶的俄國人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7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41章 戰後總結第820章 準備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1113章 血火地獄第821章 準備2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624章 大碰撞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288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259章 碰撞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240章 海空對抗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103章 印度洋孤軍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614章 破局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697章 檢討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247章 遊騎兵第644章 夜戰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410章 跑跑跑!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472章 追逐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71章 激戰成歡(一)第894章 猛攻
第795章 英國人的補救措施第390章 談判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76章 初見第1407章 猛龍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303章 啓程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404章 調整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31章 孤注一擲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1356章 盲目樂觀1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458章 援軍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950章 妥協和重建信任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306章 德國之行第236章 輿論戰第228章 掃蕩第1229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713章 令人意外的落幕第1413章 一擊致命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999章 準備進行時第472章 追逐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159章 戰列艦計劃第184章 大計劃第257章 鬱悶的俄國人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7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41章 戰後總結第820章 準備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1113章 血火地獄第821章 準備2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624章 大碰撞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288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259章 碰撞第1022章 關鍵的航母談判第1240章 海空對抗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103章 印度洋孤軍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614章 破局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697章 檢討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247章 遊騎兵第644章 夜戰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410章 跑跑跑!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472章 追逐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71章 激戰成歡(一)第894章 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