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補天(二)

對於李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僅僅出自習慣,還因爲他根本就沒有退路。

突厥大軍一旦南下,萬里長城東段的首選突破口絕不會是擁有虎賁鐵騎的幽州。涿郡那年久失修的城牆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張浸過水的草紙,根本不用捅,吹口氣就能破壞掉。而突破內外兩道長城後,繁華的博陵六郡遠比河東、幽州更有吸引力。

“咱們的老婆孩子都在這兒,怎麼也不能學李密當年那樣自己跑路!”周大牛向來與主將貼心,咧了咧嘴,笑着說道。

“咱們也沒李密那樣的好命,走到哪都有人虛位以待!”趙子銘滿臉無奈,“不過屬下建議,在消息沒得到進一步證實前,先將其壓下來。否則,天知道某些人會怎麼想!”

“他們會怪我料事不明,露財引盜。畢竟在兩個月前,咱們還認定突厥人是一盤散沙!”李旭理解趙子銘的想法,更清楚六郡之中某些人的行事風格。當日衆人之所以答應幫助他開發涿郡,一則是因爲目前他這個大總管所施行的政策遠比周邊其他諸侯柔和。第二是因爲那符合衆人的共同利益。

同利者方能同心。如果沒有宏大的利益作爲保障,再牢固的關係也會有崩裂的那一天。

但同利者卻未必能共同承擔風險。利益可以讓人走到一起,當風險超過預期利益時,也能讓逐利者各自散去。

在突厥人南下的消息傳開之前,開發涿郡作爲博陵的支撐點會被稱作遠見卓識。當發現危險超過事先預料後,某些人必然會見風使舵。

對他們來說,家族永遠是第一位的。爲了家族,信譽、親情、良知都可以犧牲。必要時甚至連他們自己的生命都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掉。至於發生在周圍的災難,只有在他們需要展示自己仁慈時纔會聽得見。不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盡可能閉上眼睛,塞住耳朵。

李旭反感這種短視的行爲,但是他已經學會不去抱怨,現實便是如此,與其徒勞地埋怨天道不公,不如爲即將到來的惡戰多做一些準備。“就依照你說的,此事僅限於四品以上武將知曉。地方官員那邊,在突厥人正式打到家門口前先不要通知,以免大夥鬧得人心惶惶!”

看到趙子銘持筆記錄,他沉吟了一下,又接着補充,“傳令給涿郡太守崔潛,讓他將已經打造好的兵器分發到各堡寨之中。今年冬天無論天多冷,所有屯居點的適齡男子必須接受操練!”

“臨陣磨槍未必管用。況且以退之的聰明,很容易猜出你在戒備什麼!”趙子銘放下筆,低聲建議。

崔潛是個文武全才,非常適合擔任涿郡太守的職務。但博陵崔家卻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對象。

李旭輕輕皺了一下眉頭,然後展顏而笑,“對外宣稱是爲了防備羅藝。至於退之,我相信他會盡一切可能顧全大局!傳令其他各郡,根據新近頒佈的尚武令,爲了使民熟悉兵事,有關禁止兵器買賣的命令取消。無論長槊還是弓弩,只要百姓想買,商家儘管售予,無需經官府同意!”

旭子的話驚得趙子銘再次停下了筆。“那會使得民間動盪!”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自家主帥會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諱的決定。自東漢以來,槊和弩在民間一直就是違禁之物。這兩樣兵器攻擊力遠遠強於橫刀和角弓,一旦落入居心叵測者手裡,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些禁令,向來只對普通百姓有效。不信趙司馬可以去高牆大院內數數,誰家要沒幾十杆長槊和弩弓,老周的姓倒着寫!”周大牛用力拍了拍同僚的肩膀,嘲笑對方膠柱鼓瑟。

“嗯!大將軍請三思!”趙子銘知道周大牛說得話屬實,但依然覺得李旭的命令太冒險。在民間恢復尚武之風是好主意,但過度的尚武也會使得百姓不服從管理。特別是在這動盪年代,夢想着通過武力奪取皇位者不計其數。萬一有人趁機鬧事,一羣手持制式兵器的亂匪要比手持鋤頭的流民難對付得多。

“三思什麼。是你老趙該三思纔對!”周大牛繼續用力,將趙子銘拍得直打趔趄“不受冤屈,誰願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卻提着腦袋造反。讓百姓們平素有把刀在身邊備着,總好過突厥人殺上門來了,他們只懂得跪地求饒!”

“就是這個道理,大牛說得非常對。我不虧待他們,當然就不怕他們起來造反。”李旭收起笑容,目光中透出幾分冷峻。

他無法保證自己能頂住突厥狼騎的進攻。但可以盡最大力量讓治下百姓學會保護自己。中原百姓不是生來就懦弱,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官府剝奪了他們自己保護自己的權利。旭子堅信,如果每位中原百姓都舉起手中的刀,哭喊求饒的將是突厥。

趙子銘見主公一意孤行,只好把這條政令也記錄在案。他很清楚政令頒佈後會帶來的困擾,也許後天早上,就會有無數個背後站着不同家族的地方官員堵在他處理公務的房間門口,聲討他巧言惑主,爲了賺一點小錢不顧大傢伙的安危。但這些人已經叫囂不了多長時間了,當塞外的角鼓聲傳來的那刻,所有驕傲的面孔都會變得蒼白如雪。

覆巢之下找不到完卵。如果整個天空都塌下來,誰也別想僥倖逃離災難。

“末將建議加強新兵的整訓力度!”聽到自己被表揚,周大牛很受鼓舞,繼續提議。

“所有老兵結束休養,十天之內必須歸隊。所有新兵都補充到軍中去,和老兵一道訓練!”李旭點頭,贊同。

“那樣,軍營可能又要擴張!咱們原來的建制也不太適合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趙子銘想了想,指出決策的不足。

博陵軍原來只有三萬多兵馬,擴軍之後,隊伍幾乎膨脹了一倍。非但舊的營盤不夠士卒們安歇,舊的編隊方式,也因爲士卒的增加顯得極不協調。

對此,李旭心中早有考慮。各地收集來的情報讓他很清楚地瞭解到了周邊諸路諸侯的領軍方式,將所有人的創新去蕪存菁,剛好能得出一個比較適合博陵軍現在情況的整編方案。

“把博陵軍所有步卒分爲左、中、右三路,左路交給呂欽,右路交給張江。子銘,你替我掌管並整訓中路。每路之下,再設三個領軍,各自掌管一營士卒。領軍平素吃住都在軍營,儘快熟悉麾下的弟兄!領軍以下各級武職,由領軍從原來的武將隊伍中自行挑選。多出來的空缺,也由各位領軍自行舉薦人手填補!”

說罷,他端起茶碗喝了幾口水。等待兩位心腹的補充。

“屬下提議由郭方、張士俊、柳子才分辨擔任左一,中一和右一領軍官!”趙子銘想了一會兒,低聲提議。郭方是被李旭收復的山賊、張士俊是來自齊郡的老弟兄,劉子纔出身於汾陽軍。這樣的人事安排,剛好體現了博陵大總管府在用人方面的某種平衡。

李旭點點頭,表示接受。同時提出一個原則,“每一路的三個領軍中,儘量以能力爲選拔標準!咱們先擬定一批個人選,明早再與張江、呂欽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再作決定!”

“諾!”趙子銘和周大牛齊聲答應。然後又根據李旭的要求指出了新的編伍方式中的某些不足,同時給出了改進建議。待三個人將整軍的細節商量梳理得差不多時,窗戶外經隱隱透出亮色。風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停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飄下來,將屋子外的大地裝飾得一片潔白。

“還有什麼要補充麼?”李旭伸了個懶腰,詢問。

“我建議咱們將與竇建德結盟的事情提上日程!”儘管知道李旭可能會不高興,趙子銘依舊不願放棄謀臣的職責。“竇家軍雖然孱弱,但關鍵時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襄國公主能巡視邊關,弟兄們即便拼了性命,也不敢讓大隋的女人被突厥搶去!”

出乎他的預料,這次,李旭沒有再固執己見。“讓方延年代表我去出使河間。告訴竇總管,咱們博陵六郡出產的所有物品,包括鎧甲兵器,竇建德都可以拿東西來等價交換。如果兩家結盟的話,一旦機會成熟,我會親自帶兵與他聯手討伐瓦崗軍!”

“大人最好今年冬天就出手,否則時間上恐怕來不及!”趙子銘想了想,再次提醒。

“突厥沒退之前,博陵不會有一兵一卒南下!”李旭笑着搖頭。“我不會南下去迎娶公主。她即便能到塞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戰爭自古就是男人的事情,最好讓女人走遠一點兒!”

第5章 無名(五)第2章 虎雛(五)第1章 羽化(三)第4章 干城(六)第2章 吳鉤(八)第5章 諾言(三)第8章 疊唱(三)第5章 歸途(八)第4章 醉鄉(三)第4章 國殤(四)第2章 壯士(三)第2章 展翼(二)第5章 歸途(七)第1章 擊鼓(一)第5章 歸途(三)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扶搖(二)第3章 扶搖(八)第2章 背棄(四)第4章 干城(一)第5章 無名(三)第3章 曠野(六)第2章 背棄(七)第4章 醉鄉(二)第5章 歸途(二)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扶搖(五)第2章 展翼(五)第5章 歸途(五)第1章 肱股(二)第1章 雷霆(七)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無名(五)第3章 烽火(五)第3章 爭雄(一)第2章 展翼(八)第4章 補天(三)第5章 獵鹿(六)第3章 曠野(三)第2章 背棄(七)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出仕(五)第2章 出仕(二)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出塞(一)第1章 雷霆(三)第1章 大賊(四)第1章 羽化(一)第1章 擊鼓(四)第2章 出塞(四)第4章 變徵(八)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名(六)第3章 何草(一)第4章 取捨(二)第4章 故人(四)第3章 扶搖(八)第4章 國殤(二)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無衣(一)第4章 國殤(六)第5章 獵鹿(七)第5章 獵鹿(二)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雷霆(二)第8章 疊唱(三)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家(二)第3章 烽火(四)第2章 展翼(二)第2章 背棄(五)第5章 獵鹿(八)第1章 盛世(四)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九)第1章 出柙(三)第5章 獵鹿(三)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烽火(四)第3章 何草(二)第4章 故人(一)第2章 吳鉤(五)第2章 出塞(三)第3章 何草(二)第1章 雷霆(一)第2章 出仕(三)第4章 取捨(八)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雷霆(六)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壯士(四)第2章 出塞(二)第3章 無衣(六)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虎雛(六)
第5章 無名(五)第2章 虎雛(五)第1章 羽化(三)第4章 干城(六)第2章 吳鉤(八)第5章 諾言(三)第8章 疊唱(三)第5章 歸途(八)第4章 醉鄉(三)第4章 國殤(四)第2章 壯士(三)第2章 展翼(二)第5章 歸途(七)第1章 擊鼓(一)第5章 歸途(三)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扶搖(二)第3章 扶搖(八)第2章 背棄(四)第4章 干城(一)第5章 無名(三)第3章 曠野(六)第2章 背棄(七)第4章 醉鄉(二)第5章 歸途(二)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扶搖(五)第2章 展翼(五)第5章 歸途(五)第1章 肱股(二)第1章 雷霆(七)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無名(五)第3章 烽火(五)第3章 爭雄(一)第2章 展翼(八)第4章 補天(三)第5章 獵鹿(六)第3章 曠野(三)第2章 背棄(七)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出仕(五)第2章 出仕(二)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出塞(一)第1章 雷霆(三)第1章 大賊(四)第1章 羽化(一)第1章 擊鼓(四)第2章 出塞(四)第4章 變徵(八)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名(六)第3章 何草(一)第4章 取捨(二)第4章 故人(四)第3章 扶搖(八)第4章 國殤(二)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無衣(一)第4章 國殤(六)第5章 獵鹿(七)第5章 獵鹿(二)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雷霆(二)第8章 疊唱(三)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家(二)第3章 烽火(四)第2章 展翼(二)第2章 背棄(五)第5章 獵鹿(八)第1章 盛世(四)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何草(五)第6章 持槊(九)第1章 出柙(三)第5章 獵鹿(三)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烽火(四)第3章 何草(二)第4章 故人(一)第2章 吳鉤(五)第2章 出塞(三)第3章 何草(二)第1章 雷霆(一)第2章 出仕(三)第4章 取捨(八)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雷霆(六)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壯士(四)第2章 出塞(二)第3章 無衣(六)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虎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