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無名(五)

正月十九,博陵軍北上爲國守藩籬。

由於一直奉着大隋號令,所以博陵將士至今還保持了官軍固有的黃甲赤幘。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條綿延而行的黃色巨龍,從剛剛解凍的大地上緩緩行過。

還是早春,田裡邊卻已經有了農夫在勞作。隱約聽到了角鼓聲,他們都習慣性地丟下下了木鍬、石鎬等傢什,跑到田壟後藏了起來。片刻後,當他們發現自己沒有面臨什麼危險,又迷惑地從土埂下擡起頭,帶着幾分詫異的神色張望。他們看到了赤色的戰旗,還有黃色的鎧甲。那是大隋官軍!近些年在管道上曾來來往往多次,卻第一次讓大夥感到如此親切。

有人低聲發出驚呼,目光中帶着幾分崇拜。“我看到了,是李將軍,李將軍騎的是黑馬!”

“他身邊的是周將軍,周將軍臉上有疤瘌!”無論看得看不真切,旁邊的人隨聲附和。

“好人吶!老天保佑你們!”旁邊,一個更老的農夫捻土爲香,頂禮膜拜。他是個去年才分到土地的流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向對自己有恩的人表達敬意,只好將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對方。願漫天神佛保佑好人們一生平平安安。

列隊遠行的將士們聽不到來到田間的祝福,也看不見百姓們這些虔誠的動作。他們只看到了漸漸變得整齊的曠野。那是去年或者前年大將軍推行均田令時,作爲無主之地頒發給流民們的。經過了一到兩個夏天的辛勤勞作,有些荒田已經重新變成了熟地。今年只要搶在第一場雨落之前將地表面刨開,灑把種子下去,秋天的時候就會有沉甸甸的收穫。按每名成年男子十五畝地,每畝地產糧二百斤計算,不出三年,這裡將誕生一大批新的小康之家。

而屬於士兵們名下土地每人至少都是五十畝,並且距離河道更近,引水更方便。即使他們無法從戰場上返回來,家人憑着這五十畝永業田,也能平平安安過完一生。當然,假如能活着回來就更好了,按照大將軍府去年頒佈的尚武令,有戰功者將一舉成爲富人,獲得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田產和錢帛。

如是想着,弟兄們的目光也漸漸熱切起來。雖然對即將發生的戰爭依舊心懷恐懼,但心中佔據了更多位置的,卻是對如何在戰後回來過好日子的憧憬。“打贏了這仗,涿郡至少有幾百萬畝地好分!”臨行前,善於做鼓動的行軍長史們早就將利害得失向大夥解釋清楚。在他們的敘述中,與勝利相反的後果是,“一旦輸了,突厥人將一直殺到黃河岸邊。所過之處,什麼都不會給大夥剩下!”

相比於切實可見的利益與損失,年青些的弟兄們更欣賞李將軍在出發前所說的那句話。“後退一步是家園!”他只說了這一句,卻讓整裝待發的四萬多弟兄們瞬間全都聽明白了此戰的意義。這場仗不是爲任何人打的,與江都無關,與長安也無關。大夥是在保護自己的老婆孩子,只要是男人,就不能活着看到敵人殺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面前。

大軍過了淶水,另一支規模相當的隊伍也從西邊趕過來匯合。那支隊伍也穿着黃色的戰甲,打的卻是絳白相間的旗幟。兩支隊伍沿着年久失修的管道迤邐北進,很快將內長城和百花山都遠遠拋在了身後。越往北走,人跡越稀少。有時要連續走上一個時辰,才能勉強在官道邊上發現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村莊。所有村落周圍的土地都極其平坦,極其肥沃。如果村子中有足夠勞力的話,裡邊住民都將過得非常殷實。但事實上,這些村子一個比一個貧困,所有的窗子幾乎都破爛不堪,風一吹就幾乎能掉下來。屋頂上的茅草也多年沒有換過,要麼已經腐爛發黴,要麼已經被風颳得只剩下薄薄的一層,露出下面髒兮兮的房泥。

村莊中男人差不多都戰死了。或者死於某股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強盜之手,或者死於薛將軍和羅將軍之間的某次衝突。薛將軍的後代和羅將軍現在已經握手言和,但死去的人卻永遠不可能再回來。

這片土地需要投入更大的力氣,才能像上谷、博陵那樣重新恢復生機。但如果治政者肯盡心,這片幾乎被戰火燒成白紙的土地上將更容易做出成績來。靠近涿水和喬山一代的新建村落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雖然涿郡太守崔潛去年秋天纔將河東流民安置到溪流兩側,但在官府的大力支持下,光憑着砍伐山中的木材和獵取林間的野獸,流民們便重新過上了安定日子。

看到兩隊打着不同旗號的官軍走過自己的家門,新村中的百姓臉上都露出了非常複雜的表情。這兩支隊伍的其中一支將他們逼得背井離鄉,而另外一支隊伍卻爲他們提供了保護。兩支隊伍的主人都姓李,但高高舉起於隊伍前的李字,在百姓眼中卻截然不同。

涿郡的天氣遠比博陵和上谷寒冷,所以至今尚未有草芽冒着險從地面下探出頭。但遠山和林梢之間,都已經帶上了一抹若有若無的新綠。漸漸開始溼潤的空氣讓兩支隊伍中的將士們心情變得輕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埋頭趕路,一言不發。但偶爾也會小聲嘀咕幾句,關於遠道而來的敵人,關於道聽途說來的塞外民俗。

“我聽說突厥人會用自己的女兒爲走到部落中的陌生人暖被子。客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過後都不會被追究!”但凡是雄性,對這種帶有花邊的消息肯定最爲感興趣。因此相關的流言也總是傳播最快。

“那生了娃怎麼辦?”一個關中腔從遠處搭言。說話者屬於不同的旗幟下,彼此之間素不相識,但共同的興趣讓他們快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留下唄。反正突厥人只要會放馬就是好孩子。長大後,能支撐門戶了,誰還管娃的爹是誰!”紅色的戰旗下,有人鬨笑着回答。話語裡充滿了奚落意味。

如果不是突厥人趁機生事,他們根本不用跑這麼遠的地方來打仗。所以,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推測敵人的行爲。

“哪有那種可能。他們的男人就不嫌頭頂上的帽子顏色太鮮豔?”絳白相間的旗幟下有人認爲傳言實屬誣陷,皺着眉頭質疑。

“如果知道禮義廉恥,就不是突厥人了!”質疑聲立刻被一片鬨笑所淹沒,不分旗號。大夥中十有八九這輩子都沒見過突厥人是什麼模樣,但內心深處卻把茹毛飲血,衣冠禽獸等詞彙直接和塞上民族對等起來。

“也不能那樣說!”一個身穿隊正服色的博陵軍官低聲反駁,“那只是一種風俗。”他年齡稍長,顯然有過與塞上牧人接觸的經歷,並留下了相對美好的印象。“草原上的女人很難懷孕,因而生孩子被視爲頭等大事。沒有足夠男人的部落,很快就會被別的部落吞併掉。比起整個部落的生存,女人的貞潔實在微不足道!”

“我呸,又不是牲口,有娘沒有爹!”這時候,沒人再尊重說話者的官職。大夥操着各種各樣的方言,盡情表達着自己的不滿。“他們分明是就是牲口,不對,連牲口都不如。牲口還知道不咬給自己餵食的人。咱們大隋當年好吃好喝好招待他們…….”

提起當年皇帝陛下對來中原遊玩的塞外民族好吃、好喝招待,並且不準百姓收取分文報酬的行爲,士卒們肚子裡的火氣就更大。當年大夥雖然不堪其擾,可沒聽說哪家店鋪收過突厥惡客一個肉好。中原人講究投桃報李,而惡客們吃光了主人的家當,帶走了主人的禮物,反過頭卻準備明火執仗前來打劫!

“那是太上皇犯糊塗。拿熱臉去貼別人冷屁股。咱們自己還缺吃少穿呢,無緣無故卻去別人那充大方!”指責的聲音來自絳白相間的旗幟下。唐王李淵已經另立的楊侑爲傀儡皇帝,因而大隋天子楊廣在他那裡只能算太上皇。

而在博陵軍將士眼裡,楊廣卻依舊是大隋天子。雖然他們對這位被困在江都的落魄天子沒多少敬意,但比起曾經主動向突厥稱臣的李淵,前者的行爲並不比後者昏聵多少。

鑑於雙方目前共同迎敵的現狀,博陵軍將士們儘量不揭盟友的短處。避開正在進行的話題,轉而說起另外的趣聞。反正有關敵人的新鮮事情數不勝數,細細扯去,足夠從太行山扯到長城外。

“突厥人是屬狼的。只尊重比自己牙齒尖利的,遇上比自己更狠地,立刻會搖尾乞憐!”

來自友軍弟兄們立刻糾正這個比方的不恰當之處,“那是野狗,狼不會搖尾巴!”

“反正不管是狼是狗,咱們都得將它打回去!”被糾正者大聲強調。

“廢話,要不咱們大老遠幹什麼來了?難道還眼睜睜地看着他到處燒殺搶掠?”這又是大夥共同的話題和目標。無論上位者對這次行動寄託以什麼不爲人知的希望,底層士兵的心地卻像遠山頂端未融化的積雪一樣單純。

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故人(三)第3章 曠野(四)第6章 持槊(七)第1章 大賊(二)第6章 持槊(八)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肱股(一)第5章 歸途(六)第3章 浮沉(六)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浮沉(四)第7章 盛世(十二)第5章 歸途(八)第7章 盛世(十)第5章 歸途(一)第7章 盛世(八)第2章 吳鉤(三)第5章 無名(四)第5章 君恩(六)第4章 補天(二)第6章 持槊(五)第5章 無家(六)第7章 盛世(四)第2章 吳鉤(三)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擊鼓(二)第6章 持槊(七)第3章 浮沉(五)第4章 取捨(五)第4章 國殤(五)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補天(五)第6章 持槊(九)第1章 羽化(一)第3章 曠野(二下)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羽化(五)第2章 背棄(四)第3章 烽火(六)第3章 烽火(一)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獵鹿(四)第6章 錦瑟(五)第3章 烽火(一)第7章 盛世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取捨(七)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展翼(四)第1章 擊鼓(七)第6章 持槊(二)第3章 扶搖(八)第6章 持槊(九)第3章 烽火(五)第4章 國殤(二)第2章 展翼(五)第3章 烽火(二)第7章 盛世(十)第5章 獵鹿(八)第2章 吳鉤(八)第4章 故人(六)第4章 變徵(七)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補天(四)第1章 羽化(五)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國殤(四)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君恩(一)第3章 扶搖(四)第7章 盛世(三)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國殤(七)第3章 浮沉(二)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虎雛(二)第4章 醉鄉(一)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出仕(一)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曠野(六)第3章 無衣(五)第1章 羽化(三)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君恩(一)
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故人(三)第3章 曠野(四)第6章 持槊(七)第1章 大賊(二)第6章 持槊(八)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肱股(一)第5章 歸途(六)第3章 浮沉(六)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浮沉(四)第7章 盛世(十二)第5章 歸途(八)第7章 盛世(十)第5章 歸途(一)第7章 盛世(八)第2章 吳鉤(三)第5章 無名(四)第5章 君恩(六)第4章 補天(二)第6章 持槊(五)第5章 無家(六)第7章 盛世(四)第2章 吳鉤(三)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擊鼓(二)第6章 持槊(七)第3章 浮沉(五)第4章 取捨(五)第4章 國殤(五)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補天(五)第6章 持槊(九)第1章 羽化(一)第3章 曠野(二下)第3章 烽火(六)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羽化(五)第2章 背棄(四)第3章 烽火(六)第3章 烽火(一)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獵鹿(四)第6章 錦瑟(五)第3章 烽火(一)第7章 盛世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取捨(七)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展翼(四)第1章 擊鼓(七)第6章 持槊(二)第3章 扶搖(八)第6章 持槊(九)第3章 烽火(五)第4章 國殤(二)第2章 展翼(五)第3章 烽火(二)第7章 盛世(十)第5章 獵鹿(八)第2章 吳鉤(八)第4章 故人(六)第4章 變徵(七)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補天(四)第1章 羽化(五)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國殤(四)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君恩(一)第3章 扶搖(四)第7章 盛世(三)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國殤(七)第3章 浮沉(二)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虎雛(二)第4章 醉鄉(一)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出仕(一)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曠野(六)第3章 無衣(五)第1章 羽化(三)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烽火(一)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君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