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讀者諸君:
《嗟來的食》是一部以2004年起始的現實題材撰寫的小說,因此場景內容以及人物描述上,會使廣大95後乃至00後的年輕讀者們感到陌生又新奇,畢竟距離2019年有相隔15年之久,比妨2005-2006年在學校盛行一時的服裝髮型、言行舉止,在此時看來,無異於是一種非主流,但從當時新興的網絡空間來看,是屬於最潮流最時尚的亞文化青年的狂歡符號之一。
但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這些符號,又逐漸地老化過時,有的被取代,有的被重塑,有的被淘汰,其中爲人所樂道的多是揚名一時、富甲一方的豪紳巨賈、資本大鱷——他們踏着改革的浪潮,乘着開放的順風,在計劃體制向市場轉軌期間,在合法與非法的灰色邊緣瘋狂來回,快人一步甚至幾步積累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可惜時也命也,成就他們的也是埋葬他們的,他們最終一個個倒在了粗放式超越式爆發式的財富追求,在不切實際中,以某種方式迅速墜入凡塵。
在40年間,能夠活下來、活出精彩的這般人物,掰起指頭一一數來,已經爲數不多。他們是參與歷史的人,也是創造歷史的人,更是推動歷史的人,他們或許每人都在另一平行空間爲其他人所替代,但回顧今朝的歷史長流,他們的存在無可替代,每一個神話每一個噩夢,都流傳在人口,傳播在書海,記錄在視頻。
本書以背景淺薄如草芥的小人物開篇,借時代變幻莫測的風雲,力圖刻畫出04年以來市井人們的社會心理,力求敘述自04年以來國、家社會的重大事件,希望能正確、客觀以正能量爲目標向讀者闡述這個厭惡者唾棄是“虛假繁榮”的時代,這個向榮者讚美是“由富到強”的時代。
當然,敘述之前,有一些必要的話需要先行向廣大讀者稟明:
從千禧年到零四年乃至後來,年均GDP增長率達8%左右,就業崗位、就業人數、物價水平、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進出口貿易額、外匯儲備等等,在這些年都有着近乎匪夷所思卻暗含辛酸屈辱的發展,但最終,社會財富的蛋糕越做越大,社會生活的水平越來越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具有一個六分之一龐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將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級數量,我們將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工業產業體系……
十多年間,這麼一個曾經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遭受外辱內亂的國、家,咬牙切齒,摸爬滾打,一不靠偷,二不靠搶,靠着勤勞的雙手,靠着拼命的韌勁,以幾千萬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不等價剪刀差,像個農民,在老爺們的國際貿易秩序下,一點一滴地積累起自家的家當,從腰桿子硬,到衣服上新,這樣的煥然一新,付出的是幾代人的心血,裡面的故事多不勝數,也正是該書的豐富養料。
同時,這段時間,有無數的企業是其間發跡發展。盛大、四大門戶(搜狐、新浪、網易、騰訊)、BAT等網絡公司,度過了99年的網絡泡沫開始煥發新一輪的生機;聯想、TCL、海爾等傳統老牌的企業雄心勃發,扛起民族企業品牌的大旗,浩浩蕩蕩地闖入世界舞臺;萬科、碧桂園等房地產企業正在度過一年難熬的資金凜冬,它們都在避順馳的後塵……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就像歷史是過去的新聞,新聞是將來的歷史,新聞記下了它們的一筆筆,隨之浸入歷史這口洗硯池。
再者,筆者想通過主角,向廣大的讀者老爺們傾訴表達一些個人的看法見解,拋磚引玉,敘述一些事件,解釋一些現象。
因爲,網絡上一直紛爭不斷的議題,其實在04年乃至更早前已經埋下,只是漸漸地生根發芽,長出了花。追根溯源,會稍微更清楚究竟爲什麼會出現你所抱怨你所不滿的東西?它的背景,它的根源,會是什麼?
其次,筆者寫這本書,是想爲己爲像如我一般青春茫然的大衆讀者,吶喊之餘沉下心思考——
爲什麼我們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奮鬥的一代?
爲什麼我們不是瀟灑的一代,而是苟且的一代?
這些都留在書裡吧,在此,我只想告讀者:不要怨這個時代,這不是一個壞時代,也不是一個好時代。
事實上,恰恰是這些年間改革開放一天一個新氣象,彷彿昨天還是平房,今朝已是洋樓,不到未來多久就又變成別墅,這使生存生活在此年間的你我感覺到難以適應的變化,如同才用上功能性手機,似乎眨眼間,我們就進入了智能手機,明明3G的時代才經歷了不到10年,4G都已經使用了幾年,而5G已即將來臨。
這種不適應,使人們尚來不及回顧過去,就得被動地接受現實,並在此基礎上展望未來。而能夠適應的,恰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終將會成爲所敬佩所羨慕的那些階層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就如同——
大家都是馬拉松運動員,跑在一條不斷變長變寬的跑道上,跑步的速度沒有跟上其他選手的步伐,沒有跟上跑道變長的速度,自然而然落於後方,看不見盡頭,瞧不見希望,以致於越跑越沒勁,越沒勁越落後,最終的結果是自落於時代,卻滿腹牢騷地怪時代。
而奔跑速度等於或大於跑道的,不斷地向前跑的,則自然而然脫穎而出。
如有什麼指摘地方,還請不吝賜教。能改之處,筆者當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