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成熟

鍾進衛說道:“陛下,兩位大人,我以爲軍需官也應以軍功晉身,效仿秦朝軍功封爵制度。”

孫承宗聽了不由得搖搖頭,說道:“這個本朝都有,公侯伯三等,非軍功不能封。”

說到這裡,看看崇禎皇帝,又道:“當然,外戚也能封爵。”其實還有例外,一些強力宦官的子弟也有封公侯的,比如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曾被封爲寧國公。

“這就是,沒有一個制度化的東西。”鍾進衛馬上接過話題說道:“而且,公侯伯三等爵位,應該只限於高級將領吧,秦朝的軍功封爵分二十等,從士卒到將軍,都有份。這樣,才能激勵將士上下用命。”

溫體仁在一邊提醒道:“秦用此等軍功封爵,士卒瘋狂,戰力飆升是沒錯,可剛過易折,故二世而亡,後世因此而都不採用之。”

崇禎皇帝在上首就看着底下幾個臣子的辯論,不以人身攻擊,而是就事論事,爲解決事情而辯,這種做事態度很是滿意。不過好像又偏題了吧,不是說軍需官以何晉身,如何晉身麼,怎麼講到將領士卒上去了,難道後面還有一個轉折來講軍需官之事?想到這裡,也不發言,就靜靜的看着。

鍾進衛回答溫體仁道:“溫大人說的好,因此,我們可以取其長,避其短。使我大明軍隊的戰力飆升,卻又不瘋狂。如此一來,豈不兩全。”

“如何兩全?”大嗓門在鍾進衛的耳邊響起。

“第一,實行軍功封爵;爵位和待遇掛鉤,刺激士卒將領立功;第二,不以首級爲唯一實現軍功條件,不以首級作爲士卒個人軍功條件。”

怎麼算軍功,歷來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很頭疼這個事情。聽鍾進衛說到重點,都認真聽着。

“第一點就不用說了吧,我們重點說第二點,就秦朝的二十等軍功來說,是士卒按照首級來分的,軍功算到具體士卒頭上。如此一來,會造成首級假冒,就是殺良冒功,士卒拼搶首級,或不顧軍紀,或不顧同袍之情。可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戰場上只有你一個人,你能割對方的首級麼?沒有同袍的掩護,拼命,你能割對方的首級麼?沒有將領優秀的指揮,你能割到對方的首級麼?”鍾進衛一連問了三個反問語句。

孫承宗、溫體仁和崇禎皇帝都點點頭,表示不可能。

“所以,戰場其實是講究團體作戰的,戚大帥有一點其實就做的很好,他的兵是按照一個小團隊進行的,其中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割首級,然後整個小團隊共分首級功勞。”

鍾進衛忽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偏題了,更關鍵的是,這個話題繼續不下去了,沒想好!!!

撓了撓頭,臉色微紅:“不好意思,我又偏題了。我還是說回軍需官的事吧。”

士卒將領軍功確認之事,對於長於軍伍的孫承宗來說,也是極爲關心的事情,所以也不在乎鍾進衛所說的偏題之事,沒等崇禎皇帝發言,就先開大嗓門了:“無妨,你且說來。”

“對不起,我還沒想好!”

孫承宗和溫體仁面面相覷,啥,沒想好......。這,這是御前啊,你沒想好就說了,這是君前失儀,要降罪的。

沒想這個時候,上頭的崇禎皇帝呵呵笑了,然後說道:“鍾先生,幸好現在不是大朝議,否則鴻臚寺的人想爲難你,參你個御前失儀,朕都不好說話。”

孫承宗和溫體仁都不是迂腐之人,看鐘進衛如此年輕,又有如此才幹,如果因爲這點小事而遭罪,顯然不是愛護人才之意。現在看崇禎皇帝明顯迴護鍾進衛之意,就當剛纔沒聽到鍾進衛說話了。

“鍾先生,你繼續說軍需官之事。”崇禎皇帝繼續說道。

鍾進衛感激的看了崇禎皇帝一眼,然後開始說軍需官的事兒:“對於軍需官,我認爲應該要有爵位對應,不一定要是公侯伯,可以再設一些低級的爵位。理由是:軍需官都是忠君愛國的先行者和教導着,如果只是發銀子之類的物質獎勵,我覺得不夠,而且也利益化了。給了大明的爵位,給他們榮譽,這樣,他們會更加的忠於大明,忠於陛下。”

這個靠譜,崇禎皇帝點點頭。

“第二,軍需官的功勞認定,我認爲可以根據他的職責來評。首先,是所負責的士卒的識字率。可以給一個識字率的標準,低於標準的要處罰,等於標準的算一般,不處罰,也不獎勵,高於標準的就獎勵,記功;其次,所負責的士卒違紀違規情況,也和識字考覈一樣,給定次數標準,低於則處罰,高於則獎勵;最後,所負責的士卒立功情況,立功越多,分潤給軍需官的功勞也就越多。可以分一定的等級來評論。”

“還有麼?”溫體仁比較細心,提醒鍾進衛道。

“嗯,還有,比如士卒也可以給軍需官打分,有否剋扣軍餉,是否有偏袒之類的,進行不記名打分,給巡查的官員。如果軍需官做的夠好,就不用擔心打分會低,當然,如果做的不好,就要小心這個打分了。低着扣功勞,高則加功勞,如此。”

鍾進衛在溫體仁的提醒下,又補充了一點。

這個,好像有點超出崇禎皇帝和孫承宗、溫體仁的認識了,民告官也允許?不過都沒有對此進行發言。

孫承宗皺着眉頭問另外一事:“此等軍需官如此重要,又不歸統兵將領管轄,則一軍之中,以誰爲主?”

哦,還是漏了一個問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鍾進衛趕緊回答道:“軍隊是打仗的,當然是以統兵將領爲主了,但統兵將領只管打仗,而其他輔助類的事情以軍需官爲主,不過軍需官不得干涉軍事,和統兵將領要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崇禎皇帝看到鍾進衛不再說話了,知道他已講完,就問孫承宗和溫體仁:“孫師傅和溫卿以爲如何?”

孫承宗站起來回答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以爲此法加上之前所說的軍制革新和軍需官之培養,非常之妙!”

“臣附議!”溫體仁也站起來回答道。

鍾進衛一聽他們都贊同自己提出來的想法,心裡美滋滋的。

孫承宗提高了聲音:“然則,建虜還在關內,當前各勤王軍正在整頓,臣以爲短時不可實施推廣。”

崇禎皇帝點點頭,表示知道這點。

溫體仁也開口道:“而且推行此法,不禁軍隊中樹立軍需官之威信需錢糧支持,培養軍需官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崇禎皇帝一聽這個,心裡就發愁,都是問題啊!然後看向鍾進衛道:“鍾先生,你回去整理下,寫個完整的策略方案給朕,以便後續在合適時間加以革新推廣。”

“好,不過,我只會寫大白話啊。”鍾進衛有點不好意思。

“沒關係,朕認可之後會讓人重新寫一份的。”崇禎皇帝笑着安慰道。

“對了,先生身體已然大好,朕想讓先生出來幫朕,不知可好?”因爲鍾進衛之前表示過不想當官,只在臺後幫自己。但這樣沒有身份不是很方便。所以崇禎皇帝諮詢鍾進衛的意見。

“我現在就是在出主意啊!”

“不是這個意思,朕是想賜先生同進士出身,受翰林院士,列席朝堂,共商國事。”

這待遇不可謂不高了,一介布衣,一躍成爲朝廷重臣,而且多少人一輩子努力一輩子,都沒有進士的身份,他一下就有了。孫承宗和溫體仁都看向鍾進衛,想聽聽他怎麼說。

“陛下,我不想跟那些人打交道,我不擅長這些。寧可什麼都不要,就在後面出主意好了。”誰知道鍾進衛搖搖頭。鍾進衛在前世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人際溝通能力不行,所以就選擇了技術行業。

“先生推薦大才給朕,又給朕出如此妙策,還有救駕之功,不賞就讓人以爲朕刻薄寡恩了。”

“怎麼會,是我自己不要的。”鍾進衛還是想堅持。

溫體仁明白了兩邊的意思,見雙方現在一個要賞,一個不要,堅持着也不是辦法,就開口說道:“陛下,臣有辦法,能兩全其美。”

“哦,愛卿快講。”

“鍾先生不知我朝禮儀講究,與同僚朝夕相處共事,得罪同僚而不自知,確有妨礙。然則鍾先生又要出謀劃策,商討國事,不賞也不行。臣以爲,可封爵酬之,有爵位在身,進得朝堂,又省去與同僚日夜相處之事。可謂兩全其美。”

崇禎皇帝點點頭,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看向鍾進衛。鍾進衛本人只要不和那些古代官僚,特別是現在這些只會打口水仗的官僚朝夕相處,也就沒所謂了,於是也點了點頭。

看鐘進衛同意了,崇禎皇帝想了想道:“先生推薦人才,朕是覺得不錯,但還未有大功,所以不能以此賞你爵位。你所獻之策目前還需保密,所以也不能以此賞你爵位。故只有救駕之功賞你爵位了。朕先賜你伯爵,就號中興伯,以示先生要助朕中興大明之意。可好?”

伯爵啊,那不是吸血鬼專用的麼,好像韋小寶開始得的也是個伯爵吧,鍾爵爺,好像聽着不錯哦。鍾進衛點點頭,表示沒意見。

孫承宗始終在一邊看着,對這個少年(看着年輕),年紀輕輕不被功名權力所迷惑,知道自己的份量,有自知之明,不計較未算之功勞,心胸豁達,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不由得微微點頭。

“如此,朕明天在早朝上將宣佈此項決定,包括溫卿的事。明天你也要上殿聽封,要早做準備,鍾先生這身臨時的衣裳就不要穿了。朕讓人給你準備一套布衣,先暫時將就下。”

“謝陛下!”溫體仁和鍾進衛都回道。

“好了,你們先回去吧,朕還有一事要處理。”崇禎皇帝等他們都退下後,叫過王承恩,讓他去把內閣首輔韓爌傳進來。

韓爌這些天來一直不好過,先是自己估錯形式,結果被崇禎皇帝非指名道姓的說了一通。然後又是自己的弟子袁崇煥犯下大錯,關進了大牢。不知道自己最終會落過什麼下場。

現在一聽說崇禎皇帝傳詔自己,不由得一顆心提了起來,肯定不是好事,但不知道會壞到什麼程度,頗是惶恐。

第597章 勝利者第174章 影響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248章 鳥銃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1章 昏迷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606章 懦夫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39章 查漏補缺第52章 救災第440章 登萊出擊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179章 兵書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561章 找到了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223章 贖罪銀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174章 影響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308章 要自救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460章 冰棍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47章 物價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8章 擔憂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649章 跳雷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597章 勝利者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25章 拖拖拖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50章 死人第357章 報應
第597章 勝利者第174章 影響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248章 鳥銃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1章 昏迷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606章 懦夫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39章 查漏補缺第52章 救災第440章 登萊出擊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179章 兵書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561章 找到了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223章 贖罪銀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174章 影響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308章 要自救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460章 冰棍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47章 物價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8章 擔憂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649章 跳雷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597章 勝利者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25章 拖拖拖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50章 死人第357章 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