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軍需官

“軍需官的條件是比較苛刻,就目前來講,全國挑一些,應該還是能挑出來,但誠如兩位大人所說的,推廣全國軍隊的話,顯然不可能有那麼多現成的。那麼既然沒有那麼多現成的,那爲什麼我們自己不培養呢?”

幾個人一聽,是啊,爲什麼不自己培養呢?之前崇禎皇帝,包括經歷和經驗豐富的溫體仁和孫承宗都沒有想到的原因是:他們下意識的把軍需官歸爲武官一類。在明朝都是世襲的,不管是兵丁還是將領,哪有主動去培養武官的道理。現在還有不少總兵級別的武將都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的,更何況是低於總兵好多級的軍需官呢。

ωwш¸т tκa n¸c○

“但朝廷培養武官,在本朝尚未有先例。怕是與祖制不符。”孫承宗首先開口說道。

一旁的溫體仁也跟着點點頭。

打破傳統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能用的,會遇到很多守舊人員的反對,孫承宗怕崇禎皇帝不知道輕重,首先點出了這點。

鍾進衛一聽,也不說話,拿眼睛看向上面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知道鍾進衛看自己的意思,就是要自己表態,以前鍾進衛跟自己說過幫自己中興大明,會有很多祖制的東西要打破。現在就是一個了。

再想想軍隊的腐敗,關外未開化的建虜在衆多勤王軍的包圍中,如入無人之境,以致關內的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也迫使自己下勤王詔。再要不革新軍隊系統的話,建虜多來幾次,朕這個位置都很難說還能坐多久了。

崇禎皇帝深深的體會到軍制革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所以用力堅定的點了點頭:“孫師傅不必擔心,等我們把這個革新之策完善好之後,朕有決心實施之。”

孫承宗和溫體仁都不是因循守舊之人,只是擔心這軍制革新會損及很多人的利益,拿祖制說話。如果沒有聖上堅定的支持,再好的策略革新,都是難以推行的。獻策之人,還會變爲衆矢之的。

崇禎皇帝對孫承宗說完後,看向鍾進衛,道:“鍾先生,如何培養軍需官,可有良策?”

“陛下,對於軍需官的種種要求,兩位大人剛纔已經提出了,既然要求已經提出來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

孫承宗和溫體仁都微微點頭。

“首先,必須有一定的身體基礎,能跟上軍隊行軍作戰,則軍需官膽子要大,也需要操練,只是不以操練殺敵爲目的,而是強身健體。”

鍾進衛說的興起,也不管身體沒有完全恢復,站了起來,伸出左手的一個指頭道。

“其次,軍需官的本職職位是分配軍需,則應懂算術,會記賬。這些前提首先就是要求識字。”鍾進衛伸出左手的第二個指頭。

“第三,軍需官還需做思想教育工作,則必須能說會道,有一定口才才能勝任。”鍾進衛伸出左手的第三個指頭。

“第四,軍需官做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面對士卒,所以必須能和士卒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視士卒爲卑賤之人。所以軍需官還應有與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士卒纔會聽從,敬佩,由此的思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鍾進衛伸出左手的第四個指頭。

“第五,軍需官必須忠於陛下,忠於朝廷,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才行。”鍾進衛伸出左手最後一個卷着的大拇指。

鍾進衛在兩位大人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對於軍需官的具體要求。然後他晃了晃伸着五個指頭的左手,然後又握成拳,重新伸出三個指頭。

“總結來說,其實一共是三點:身體素質,所需技能和思想教育。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崇禎皇帝和孫承宗,溫體仁都點點頭,連站邊上的王承恩都不自覺得點了點頭。

“所以,我們可以開設一個學校,就是學堂,招收各類學生,可以是來自軍隊的士卒,或民間的秀才這類知識份子,或者是普通百姓,哪怕是賤籍的百姓都沒問題,只要其能通過入學考試,就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讓所有的人競爭上崗,每過多少時間進行一次考試,如果通過,則符合了我們的條件,可以使用,考試不通過,繼續學習,三次不過,則不再具備學習資格,成本太高。”

整個主敬殿內只有鍾進衛一個人的聲音,侃侃而談,透着一股自信。

“不識字的怕不行吧?”溫體仁發言了。

鍾進衛轉向溫體仁,說道:“溫大人,我以爲只要其有忠君報國之心,能說會道,善於溝通,則學習算術,記賬都不是難題。”

人心是最難測的,誰都可以口頭說忠君報國,但實際上又有誰能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大家其實都知道這點,但明面還必須得提。

“另外,由於目前的士卒基本上是不識字的,所以編寫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讓軍需官教給士卒傳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歌曲麼,反映忠君愛國,保家衛國爲主。或者再把軍紀也編寫進去。”

“戚大帥當年有編過曲子,不錯,鍾先生見識廣博。”孫承宗聽到這裡讚揚道。

呵,那是,我比你們多四百多年的見識呢。鍾進衛在心底暗暗的說道。

說到士卒,鍾進衛想起了點什麼,接着說道:“陛下,其實,不但軍需官,將領需要識字,連士卒最好也識字。”

這話一說,幾個人都面面相覷。士卒都識字,那朝那代都沒有過的事情啊。

崇禎皇帝透着好奇,問道:“鍾先生,此言何解?”

“讀書,識字,明事理啊。如果士卒都明事理了,就不會盲從。心懷叵測之人,就是有鼓動煽動,最底層的士卒也會分辨其心好壞。”

鍾進衛見幾個人好像並不是非常贊同的樣子,就繼續說道:“比如現在當兵吃糧,有奶便是娘,暫時沒有糧草就要鬧事。這就是不識字,大老粗的表現。如果明事理了,則會多考慮鬧事的後果,也更知道忠君愛國的道理。”

鍾進衛話不停歇:“還有,偵察兵,哦,現在是夜不收,偵察敵情的時候,如果讀書過的,更容易計算分析敵情,然後將有效情報,更準確的傳達回來吧。”

崇禎皇帝,孫承宗和溫體仁都陷入了沉思,鍾進衛不管他們,自己說着:“士卒識字,就會多讀書,就能多長見識,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戰場混亂,無法接受到上級指令,也不大會慌亂,多一份勝算。”

最後,鍾進衛做了總結:“就是士卒如果能讀書識字,則那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麼情況下該怎麼選擇,都能比不識字的士卒更容易正確的做出選擇。”

崇禎皇帝想着鍾進衛所說的話,腦海中想着:如果真的連士卒都識字的話,連唐宗宋祖都會驚的目瞪口呆吧。

“這太聳人聽聞了,讀書乃讀書人之特權,如讓士卒都讀書的話,怕讀書人不會同意。”溫體仁提醒道。

“溫大人,這沒什麼聳人聽聞的,這個只會是趨勢,自古以來,讀書人也是從不讀書過來的,士卒也是人,憑什麼不能讀書了。”鍾進衛反問道。

孫承宗倒不管這些,雖然他是文臣,但他更多的是待在軍伍中。他問道:“士卒如此之多,如何讓其讀書識字?”

鍾進衛又轉頭看向孫承宗:“可讓軍需官在訓練打仗之餘教士卒讀書識字,不要求士卒能吟詩作對,只需識字就成。”

崇禎皇帝倒是不反對士卒識字,都是朕的子民,現在的這些讀書人都讀成孔方兄了,利慾薰心,朕遲早要治治他們,但如果讓士卒讀書識字,那額外需要多少紙筆,多少錢啊。於是說道:“朕暫時沒有餘錢給士卒買筆買紙讓其讀書識字啊!”

鍾進衛笑着對崇禎皇帝道:“陛下不用擔心,費不了多少錢的。當年岳飛嶽武穆傳說中也是家境貧寒,是在沙盤上用樹枝練習寫字的。”

停了停,然後又得意的問崇禎皇帝道:“陛下,可記得我以前搞出來的那塊黑板麼?”

崇禎皇帝想起鍾進衛以前把一塊木板塗成黑色用來寫字的情形,於是,點了點頭。

溫體仁在一旁反倒恍然大悟了,知道這個東西可以用上。

“有了這個黑板,就不需要紙了,上面可以寫字,然後擦掉再寫,反覆利用。士卒練字,可以在地上反覆寫字擦掉,節約了紙張。而且有了這個黑板,一個軍需官可以同時教很多的士卒一起讀書識字,都沒有問題。”

崇禎皇帝聽鍾進衛這麼一說,才發現原來那塊黑板有那麼大的用處,能省不少錢啊,不由連連點頭,好東西啊。

“而且,大塊黑板如果難以攜帶,可以讓士卒自己背一塊小黑板,方方正正的一塊。平時如果沒有遇到沙地泥地比較鬆軟的地方,就可以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休整紮營時候一起讀書識字的時候,又可以把小黑板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大黑板,讓軍需官來教。”

幾個人又都點頭,鍾進衛忽然想起士卒背小黑板上戰場的情景,好像還有一個功效,不由開着玩笑道:“小黑板臨敵之際,還能當個小盾牌用,擋擋箭呢。”

這話說的在場的幾個人都笑了,這也太誇張了。

既然是這種學習方法,那些既得利益的讀書人怕也是無處反對了,還是可以的。

說了這麼久,孫承宗忽然想起鍾進衛還是沒有說到軍需官如何晉身,以何晉身,一軍之中,如有兩首,如何號令全軍的解決方法,只是回答了第一個問題而已。於是,孫承宗把話題拉了回來,問這個的解決方法。

鍾進衛這時纔想起,怎麼一下扯那麼多了,好,那就說這個問題吧。

週末多趕了章,下午下班後再更新一章。這裡感謝下默默投紅票的書友,謝謝!

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570章 苦啊第428章 關寧現狀第260章 首勝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647章 空城計第606章 懦夫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805章 義善社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768章 突圍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573章 出發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143章 《甘薯疏》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333章 驚變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357章 報應第348章 要翻盤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731章 哥薩克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95章 脫險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138章 永平第380章 張縛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43章 下馬威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596章 城破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18章 算計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866章 看稀奇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86章 理想第124章 話劇第7章 變故第854章 請罪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333章 驚變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623章 擔得起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87章 漱口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622章 全功第151章 期盼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
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570章 苦啊第428章 關寧現狀第260章 首勝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647章 空城計第606章 懦夫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805章 義善社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768章 突圍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573章 出發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143章 《甘薯疏》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333章 驚變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357章 報應第348章 要翻盤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731章 哥薩克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95章 脫險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138章 永平第380章 張縛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43章 下馬威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596章 城破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18章 算計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866章 看稀奇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86章 理想第124章 話劇第7章 變故第854章 請罪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333章 驚變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623章 擔得起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87章 漱口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622章 全功第151章 期盼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