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用兵何處

“陛下,我大明現在正在整編軍隊,今後的治軍路線也將以精兵爲主。如此一來,每名士卒的成本都將會提升。其實,就算是原來的標準,如果戰死一名士卒,撫卹金也是很高的。因此臣纔有了這個想法,替我大明找一些既便宜又好用的兵源。”

崇禎皇帝聽鍾進衛說到這裡,不由得重複他的話道:“既便宜又好用?”

鍾進衛一聽,點點頭道:“是的,陛下。日本武士就是專爲打仗而生,或者說他們是職業的士兵,並不從事生產。因此這個階層的軍事素養比較高,加上日本人天生的欺軟怕硬,卻又能吃苦耐勞,因此日本武士可被我大明用來征戰艱苦地區、或者可能會有比較多犧牲的戰事中。”

一邊的溫體仁還是有不解,他代替崇禎皇帝問道:“興國公,既然如此,你剛纔也說了,我們大明作爲宗主國,完全可以令日本派兵出征,豈不是還不用花錢?”

鍾進衛聞聲轉向溫體仁,給他細心解釋道:“溫大人,日本比朝鮮強多了,他們遠在海外,不見得會奉召。就算奉召,也可能敷衍了事,派出一些老弱殘兵而已。上次的朝鮮出兵,可有起到作用?”

聽鍾進衛問起,溫體仁搖搖頭。確實,在上次出戰薩爾滸的戰事中,朝鮮人根本就沒起到一點作用。

鍾進衛得到答覆後,重新轉向崇禎皇帝,繼續細說道:“陛下,如今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日本的當權者德川幕府正頭疼他們國內的武士太多,怕各地大名造反。因此我大明現在提出僱傭日本武士,爲我大明徵戰,剛好符合他的利益,必然會積極推動此事。”

“而爲什麼要用僱傭的方式?就是想把此策作爲長久之計,不斷地持續下去。只有雙方都有利益,才能長久。如此一來,對我大明也會有利”

溫體仁聽鍾進衛說到“只有雙方都有利益,才能長久”這話時,腦中閃過鍾進衛在這幾年來所建議的一系列事情,好像很多都符合這個原則,所以大部分建議都付之實施,而少有阻力。

他想到這裡,臉上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欣賞地看着鍾進衛。

而崇禎皇帝則關注到另外一句話,他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的意思是除了能替我大明徵戰四方之外,還有其他好處不成?”

鍾進衛理所當然地點點頭道:“當然,日本國內的武士減少,不但利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而且也會減弱他們的戰爭潛力。只要日本國內的武士少到一定程度,他們就再沒有力量敢有覬覦我大明或者朝鮮之心了。”

崇禎皇帝這下明白了,這種僱傭制度長期執行下去,就等於把日本牢牢地控制在手裡了。

這時,鍾進衛還在那?在那邊遊說道:“眼下這個機會,我大明實施這個僱傭兵制度,對於日本來說,是幫德川幕府一個忙。他們也樂得如此,就不會在價錢上斤斤計較。”

這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孫承宗終於說話了。大嗓門一響起,馬上把所有人的注意都吸引了過去:“陛下,興國公說用日本武士更爲划算一事,臣贊同。但臣有一點不明,現在我大明四方皆無用兵之意,難道是要僱傭日本武士替藩王前去征戰北美麼?”

他一直操心大明兵事,恰又從邊關整編軍隊回朝,因此對於鍾進衛說得大明精兵成本高昂一事,更有感觸,所以纔有此一言。

當他說完之後,所有人的目光又轉向了興國公。他們得孫閣老提醒,想起僱傭日本武士,好像確實有點不需要。北美自然是由藩王去操心,不可能讓大明一手包辦。如果早幾年還在對虜作戰的時候,僱傭日本武士,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鍾進衛原本是計劃僱傭日本武士用於其他地方,現在聽孫承宗一說,腦中忽然又有了個想法,就直接說道:“陛下,這僱傭日本武士之事,可以直接讓藩王出錢僱傭一部分,確實能在北美對上西夷的時候,出一份力。”

這就是說,朝廷不需要出錢,只是做箇中介而已。加上現在凡是能有利於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崇禎皇帝都是贊同的。

因此崇禎皇帝正準備表態的時候,鍾進衛卻還有話要說:“陛下,其實原本臣的想法,是想把日本武士用於爲大明開疆擴土的。”

“哦?”崇禎皇帝一聽,有點吃驚地發出了聲。

溫體仁這個大明的管家一聽鍾進衛的話,心中一沉,打仗就是要錢,現在用錢的地方還多,可不好窮兵黷武!

不過他也已經瞭解鍾進衛,知道他這麼說,肯定有比較不錯的想法,因此先沉住了氣,等待鍾進衛的下文。

只聽鍾進衛解釋道:“陛下還記得西伯利亞麼?那邊氣候嚴寒,對於我大明士卒來說,大規模地用兵,至少在現階段,並不是很現實。因此在時機成熟之際,用蒙古人和日本人爲我大明去宣示主權,臣以爲是個妥當的方法。”

他說到這裡,想起以前溫體仁的告誡,就轉過身子,對溫體仁咧嘴一笑道:“溫大人放心,不會耗費過多軍費的。”

溫體仁被他一說,心中想着記得就好,他就沒多說話了。但這個時候,孫承宗卻又發言了:“西伯利亞是哪裡?”

“西伯利亞就是蒙古以北的廣大地區!”聽孫承宗問話,溫體仁稍微側身,主動替鍾進衛回答道。

這麼一來,孫承宗就更爲不解了,比漠北還北,只聽他繼續問道:“用兵西伯利亞,那地方有什麼好,值得如此關注佈局?”

他因爲一直在外領軍,並不知道鍾進衛在以前所說的西伯利亞的好處,因此纔有此一問。

確實,如果鍾進衛不說,在明朝時期,哪怕是到了後來的滿清、民國時候,大部分華夏人都不會認爲西伯利亞有佔領,納入版圖的價值。

鍾進衛見孫承宗相問,就看了崇禎皇帝一言,給他解釋道:“孫大人,不要看西伯利亞氣候不好,好像是個尿不拉屎的地方。但其實那個地方,是一個聚寶盆,能爲我們子孫後代帶來源源不斷地財富,也是以後我大明能屹立於世界之巔的基礎!”

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章 相信(3)第247章 思海戰第624章 勳章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16章 面聖第20章 趙率教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567章 煩惱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111章 水泥第64章 輿論之論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8章 擔憂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64章 輿論之論第42章 交易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7章 物價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6章 難眠之夜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73章 汰兵插曲第260章 首勝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48章 結賬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87章 漱口第377章 叮囑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788章 朕要了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4章 輿論之論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83章 喜從天降第94章 一線生機第829章 嚴打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25章 拖拖拖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70章 苦啊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295章 獻俘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148章 教育部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127章 侯府對持
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53章 集中供應第5章 相信(3)第247章 思海戰第624章 勳章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16章 面聖第20章 趙率教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567章 煩惱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111章 水泥第64章 輿論之論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8章 擔憂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64章 輿論之論第42章 交易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7章 物價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6章 難眠之夜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73章 汰兵插曲第260章 首勝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48章 結賬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87章 漱口第377章 叮囑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788章 朕要了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4章 輿論之論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83章 喜從天降第94章 一線生機第829章 嚴打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25章 拖拖拖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70章 苦啊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295章 獻俘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148章 教育部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127章 侯府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