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

讀懂《金剛經》的來龍去脈

《金剛經》說了什麼?

《金剛經》的全名叫做《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vá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tā-sūtra),是佛教中非常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佛學的根本。

這部經講的是什麼呢?金剛(vájra)有兩種意義:一是能穿透一切的迅猛的閃電,二是最堅固的鑽石。《金剛經》講的,就是當各種煩惱來了,你能夠像迅猛的閃電擊穿煩惱,一下子就把煩惱看透,然後,你的心就像鑽石那樣,任何煩惱不能動搖它;當各種快樂來了,你能夠像迅猛的閃電擊穿快樂,一下子就把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就像鑽石那樣,任何快樂不能動搖它。

那麼,如何才能像閃電那樣一下子擊穿各種現象看透存在的真相?如何才能像堅固的鑽石那樣不受任何事物或觀念的干擾?

《金剛經》告訴你,靠的是“般若波羅蜜”,“波羅蜜”意即“到彼岸”,“般若”意即“智慧”,合起來,就是:如何到彼岸的智慧。

《金剛經》說的是,通過如何到彼岸的智慧斷除世間的種種虛妄,獲得最終的解脫。所以,《金剛經》是一本講智慧的經書,講“般若波羅蜜”的書。這就是爲什麼佛教裡要特別用“般若”這樣一個詞,因爲佛教所講的智慧,和我們一般理解的不一樣,我們常常說生活的智慧,從佛教的角度看,不過是聰明,不過是用來謀生的那點手段、策略。有許多講如何發財如何升官的書,用了智慧這個詞,其實講的是聰明,並非智慧。

智慧在佛教裡的意思是:明白世間的一切道理並且對於世間的一切沒有什麼留戀只是一心尋求着最高的精神境界。佛教所說的智慧,處理的是如何到彼岸這樣的事情,而非世間的事情。當然,如果你把如何到彼岸弄明白了,那麼,應付世間的種種不過雕蟲小技而已。

《金剛經》講般若,所以,在佛經裡屬於般若經,就是講大智慧的經,出自《大般若經》。唐代玄奘編譯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收入了十六種經典,《金剛經》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很可能是最早的般若經。

釋迦牟尼當年在四個地方分十六次法會講完了般若。第一次法會到第六次法會,再加上第十五次法會,是在王舍城靈鷲峰上進行的。第七次法會、第八次法會、第九次法會、第十一次到第十四次法會,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第九次法會講的就是《金剛經》。第十次法會進行的地方不在塵世,在他化自在天天宮。

第十六次法會在王舍城竹林精舍。

印度王子悉達多,怎樣變成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本來是一個王子,大約公元前565年左右,出生在古代印度的迦毗羅衛城,他本名悉達多,姓喬達摩。

釋迦牟尼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從小住在豪華的宮殿,過着奢華的生活,快二十歲時,有美麗的王妃,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如果按部就班,等到他父親去世,他就會繼承王位,成爲一個國王。

但是,釋迦牟尼有特別敏感的心,世間的現象引起他的思考,特別是死亡和生病,讓他強烈地感覺到活在這個世間,有無法迴避的缺陷和痛苦。他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想弄明白死亡的秘密、煩惱的秘密、愛的秘密,等等。於是,二十九歲那年,他拋棄了王位、家庭,離開王宮,走上尋求真理的道路。他向一些老師學習,但很快就失望;又修習苦行,還是失望,還是不能獲得真理。

就這樣,到處尋找了六年多。有一天,釋迦牟尼拖着疲憊的身體,走到尼連禪河邊,坐在一棵畢鉢羅樹下沉思默想,一動不動,進入深度的禪定。到了第七天,天空閃過流星的剎那,他突然覺悟證道,從此成爲佛陀,簡稱佛,意爲覺悟者。那棵畢鉢羅樹從此被稱爲菩提樹,菩提意即智慧。那一年,這位出家的王子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的成道,並非中國人理解的成仙,而是明白了存在的真相,明白了這個世間的道理,因爲明白所以解脫。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禪定裡,明白了四諦的道理。諦的意思是真理,所謂四諦,就是四種真理。第一是苦諦,關於苦的真理。世間一切的行爲引起的都是痛苦,這是個真理。第二是集諦,關於爲何苦的真理。爲何苦?因爲愚昧的。第三是滅諦,滅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涅(nièpán)。這是個真理。涅的意思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死亡,而是“寂靜”。爲什麼會寂靜呢?因爲沒有了煩惱,沒有了貪慾,沒有了怨恨,沒有了愚癡,所以,在死亡之後再也不會輪迴到人世間再次受苦。第四是道諦,就是通向涅的道路。只有通過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行爲,才能抵達涅。這是個真理。

釋迦牟尼成佛後,立即就去了適合的鹿野苑,找到當時陪他一起出家的五位侍從,向他們講了“四諦”,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講了三次,所以叫“三轉法輪”。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五年的弘法生涯。在弘法的過程裡,佛陀逐漸深化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提出了很多佛學的概念和修行的方法,但是,四諦是基礎,是前提。不瞭解這個基礎和前提,很難理解佛學的理論。

佛陀在世的時候,都是口頭講述,並沒有留下文字。他的學說,不是靠書籍傳播,而是靠口口相傳。

佛陀去世之前,弟子阿難問了他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是:

“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都能親自聆聽您的教誨,但您離開塵世之後,如果我們向別人傳授佛法,怎麼能夠讓他們相信是您所說的?”釋迦牟尼回答:“只要在講述之前加上一句‘如是我聞’,就可以讓衆生相信這是我親自所說。”

所以,現在我們讀到的佛經,只要是以“如是我聞”開頭的,就意味着這部佛經是釋迦牟尼講述的。

唐僧和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的故事

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佛經。佛經的出現,是在釋迦牟尼離世之後,他的弟子根據記憶,記錄下釋迦牟尼的言論,慢慢形成一卷一卷的佛經。

釋迦牟尼言論的第一次結集是在釋迦牟尼去世後的第一年的雨季,釋迦牟尼的大弟子大迦葉召集了五百比丘參加。

所謂比丘,最初的意思是靠一邊乞食一邊修行的男性出家人,後來標準的定義是接受佛教戒律的約束年滿20歲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和尚”。比丘尼就是女性出家人,俗稱“尼姑”。當時,五百比丘聚集在王舍城的七葉窟,由記憶力最好的阿難根據回憶把釋迦牟尼的言論記錄成冊,成爲佛經。第二次結集是在釋迦牟尼去世後一百多年,由七百比丘參加。阿育王時代又在華氏城第三次結集,有一千比丘參加。早期的佛經,基本上來自這三次結集。

爲什麼把釋迦牟尼的學說稱作“經”?“經”在梵文裡是“sutra”,意思是用繩貫穿起來,所謂佛經,就是把釋迦牟尼的言論集中起來,用一條脈絡貫穿,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中文的“經”,指的是織物的縱線,有綿延的意思,引申爲“常道”,就是一般的規律性的不變的道理。所以,佛經所講,或者說,釋迦牟尼所講,都是一些“常道”,不會變化也不會被破壞的真理。

早期佛經,大抵使用巴利文(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衆語)。佛經翻譯成漢語,最早大概是漢朝翻譯的《四十二章經》。魏晉南北朝到唐朝,佛經的漢語翻譯達到巔峰,目前我們所讀到的大多數漢語佛經,都是那個時期翻譯的。

那時候,一方面,是中國的僧人往印度尋求佛法,每次西行回來總是帶回很多佛經,然後翻譯成漢語,比如唐朝的玄奘和尚;另一方面是印度或西域的僧人來到中國傳播佛法,帶來不少佛經並譯成漢語,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和玄奘在中國佛經的翻譯上有重大貢獻。鳩摩羅什出生於龜茲國,其母是龜茲國王的妹妹。七歲那年和母親一起出家。後來迫於壓力,娶了龜茲國的公主。戰亂中來到中原,翻譯了大量的佛經,他的門徒中有很多位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重要影響。

《金剛經》最早的漢語譯本就是鳩摩羅什的翻譯,後來有菩提流支、真諦、達摩笈多、玄奘、義淨的譯本,但無疑,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爲流行,本書解讀《金剛經》,也是以鳩摩羅什的譯本作爲範本。

怎樣降伏自己的雜念?

相比其他佛經,《金剛經》顯得篇幅較短(不過一萬字左右),文字簡單而平實。一般佛經往往有華美的想象、神奇的隱喻、層層的排比,而《金剛經》卻不過是一部很平實的問答錄。

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很平常,大約某一天,釋迦牟尼和弟子先去外面挨家挨戶乞食,然後,就回到祇樹給孤獨園靜靜地坐着。

這時,大弟子之一須菩提突然站起來向釋迦牟尼提了一個問題,然後,釋迦牟尼就循序漸進地回答了他的問題。回答的過程中,又不斷有相互的提問。釋迦牟尼回答完須菩提的問題後,有趣的是,須菩提又重複問了一次同樣的問題,然後,釋迦牟尼又作了一次解答。

所以,《金剛經》具有很強的戲劇性,整部經書描寫的場景,很像一出舞臺劇。結構非常簡單,前後兩部分。前面部分是釋迦牟尼回答須菩提的提問,後面部分是釋迦牟尼再次回答須菩提的提問。

須菩提到底問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須菩提問的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清朝以前均爲“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大意是:請問世尊(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如果有向善的男子和向善的女子,發願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徹底解脫之心,他們如何才能保持這個發心常住不退?他們應當怎樣去降伏心中的妄念?

釋迦牟尼的回答有兩個重要的點:第一點是你要發心救度所有的衆生,但同時你的心中並沒有衆生的概念;第二點是你在佈施的時候並沒有佈施的概念,並沒有覺得你和受施者有什麼不一樣。

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
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