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

佛並沒有說“我”不存在,佛只是進一步看到,所謂“我”,是一個假名,所有的“我”都是五蘊和合而成,都是有生滅相續的假象。當佛陀說,你要回到你自己,那個自己是去掉了假象的自己,是如如不動的自己,安住在真如中的自己,不受煩惱侵襲的自己。

佛陀的基本思想,就是這四句話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這是《金剛經》所描述的最高的境界。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遭受別人割截自己身體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怨恨,沒有任何的憤怒,只是很平靜地承受。這是佛陀在前生做忍辱仙人時候的真實遭遇。

那時,他在林中禪定。歌利王帶着一羣宮女到樹林裡遊玩,吃過東西后,歌利王睡着了,宮女們發現了禪定着的忍辱仙人,不知爲什麼,受到吸引,便圍坐在他的身邊。仙人便向他們講慈悲和忍辱的道理。宮女們久久不肯離去。歌利王醒來後,發現宮女們專注地聽着仙人在,不禁大怒,氣勢洶洶地問仙人:

“你在幹什麼?”仙人回答:“我在修習忍辱,實行慈悲。”歌利王就說:“那我試試你的道行有多高。我要用我的劍,削掉你的耳鼻,砍斷你的手腳,如果你還不發怒,我就相信你在修習忍辱。”然後,歌利王開始用劍去割截仙人的身體,看着仙人很平靜,便問:“你的心還沒有動搖嗎?”仙人回答:“我在修持忍辱和慈悲,內心怎麼會動搖呢?”

這是如如不動的最高典範。《金剛經》裡提到這段故事,並解說佛陀當時爲什麼能夠平靜承受,不起一點的嗔恨心,那是因爲佛陀在那個時候“無我相、無人相、無無壽者相”。“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升嗔恨”。

看來,無相是關鍵。只有修習到“無相”的境界,解脫纔是可能的。只有無相的境界,纔有可能使得我們超越肉身的限制,迴歸到無限的深邃和廣大。而無相的關鍵,其實是無我。所謂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根源都在於有“我”,就像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假如沒有我這個身體,那麼,還會有什麼煩惱和恐懼呢?

因此,要達到解脫,必須要“無我”。“無我”在佛教裡,是三個基本原理(三法印)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無常,涅。也有四法印的說法,加了一個苦諦。簡單地說,佛陀的基本思想就是四句話:諸行無常,諸行皆苦,諸行無我,涅爲永寂。大意是所有事物的運行都是有生有滅的,都是無常變化的;各種事物的運行帶來的埋下的都是苦的種子;各種事物的運行並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體;只有超越生死輪迴安住寂靜纔是最終的解脫。

關於無常,關於苦諦,關於涅,都比較容易解釋和證悟,比較難的是“無我”。據說,唐朝著名的居家修行者龐居士聽某和尚講《金剛經》,講到“無我”、“無人”時,他起來提問:

“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是的,如果說無我,那正在講和聽的人是誰呢?就如此刻,正在電腦上打字的人是誰呢?

關於“無我”的修習,也許正是從“我是誰”這樣一個問題開始(存在主義把這個問題加上“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當作是存在的根本問題)。所有人覺得我就是我,是理所當然的,不用懷疑的。但是,如果我們靜心思考,可能會發現,我是誰?

實在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一個大學生問哲學老師:“有一個問題使我苦惱,怎麼說呢,有時候我覺得我並不存在。”哲學教授反問了一句:“誰覺得你不存在?”學生回答:“我覺得。”

馬上就逃跑了。

奇妙的無我之境

有一則網上流傳的帖子更加有意思:

女人認爲自己過得很不如意,於是她自殺了。她準備進入天堂的時候,一個天使攔住了她。天使問她:“你是誰?”

“我是瑪麗·布萊克。”

“我沒問你的名字,我問你是誰?”

“我是老師。”

“我沒問你的職業,我問你是誰?”

“我是傑克的母親。”

“我沒問你是誰的母親,我問你是誰?”

“我住在松樹街28號。”

“我沒問你住哪,我問你是誰?”

……最後瑪麗決定回到人間尋找“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段對話源自南傳佛教典籍《彌蘭陀王問經》,幾乎是那先和彌蘭陀王對話的現代版,那先問彌蘭陀王:“什麼是那先?你認爲頭髮是那先嗎?”然後他依次問了身體的各個部分是不是那先,彌蘭陀王都說不是,那先就說:“我問得這樣仔細,都沒有發現任何那先,因此,那先只是一個空洞的聲音。”非常有趣地說明了“我”並不是一個實在的主體,只是一些名色的組合。這是從無常的角度看“我”只不過名色的因緣和合,並非一個絕對的實體。在絕對的意義上,這個我其實並不存在。

而在南傳佛教典籍《雜尼迦耶》裡,佛陀還從苦諦的角度說明這個身體其實並不是“我”:“身體(色)不是我。如果身體是我,身體就不會陷入苦,人們就可以說,‘讓我的身體這樣,讓我的身體那樣。’可是身體不是我,所以身體陷入苦,人們不能說‘讓我的身體這樣,讓我的身體那樣’。”依此類推,受、想、行、識也都不是我。最後,心也不是我:“如果無知的人將四大元素的產物——身體認作我,也強於將心認作我。爲什麼?

人們看到這個四大元素的產物——身體存在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長。而我們所謂的心、意和識,日夜消長,此起彼伏,猶如林中跳躍的猴子,抓住這根樹枝,放掉那根樹枝。”

佛陀的意思非常清晰,他所說的無我,並非說沒有這個我,並非說站在前面的那個人不存在,也並非說他自己不存在,而是說,無論是那個“我”,還是這個“我”,實際上都是不確定的,總是在變化之中的。因此,我們不要執著於由五蘊組成的那個自我。又回到了《金剛經》裡的基本點:不執著。

一念向善,你就是佛

佛陀在許多地方說,你要回到你自己。有一個故事說,一幫年輕人在林中追一個逃跑的妓女,正好遇到佛陀,佛陀問他們在尋找什麼,他們說在尋找一個妓女。然後,佛陀就引導他們:爲什麼不去尋找你們自己呢?在《長尼迦耶》裡,佛陀對阿難說:

“你們要以自己爲島嶼安住,以自己爲庇護,不以別人爲庇護;以法爲島嶼,以法爲庇護,不以別人爲庇護。”

但在《金剛經》,以及其他的許多經書裡,又說“無我”,是否是一種矛盾?如果我們貫通了佛陀前後的教誨,就會發現,並不是矛盾,而是同一個意思,從不同的角度去說。佛陀在《金剛經》裡說: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

佛並沒有說“我”不存在,佛只是進一步看到,所謂“我”,是一個假名,所有的“我”都是五蘊和合而成,都是有生滅相續的假象。當佛陀說,你要回到你自己,那個自己是去掉了假象的自己,是如如不動的自己,安住在真如中的自己,不受煩惱侵襲的自己。

當佛陀說“無我”,是在提示我們,我們所執著的那個我,其實不是真正的我,只是一個有生有滅的“臭皮囊”,只是一堆不斷積累起來的“習見”(“常見”的意思)。我們以爲身體是我們自己的,因此,不斷地努力滿足身體的愉悅。身體引起的感覺,主宰着我們的生活。比如冷了我們要穿衣服,餓了要吃飯,等等。還有各種意念、看法,指引着我們生活的方向。因此,每個人實際上都生活在由身體和觀念構築的牢房裡面。

但是,身體只是一個身體,一個不斷衰老直到死亡的形體。

僅僅死亡,足以證明它不是理所當然,也非絕對,更非永恆。因此,爲着滿足身體的需要所作的努力,有一個適當的度,如果生活的目的,全然爲着滿足身體的需要,那麼,自我就成了身體的奴隸。名聲之類似乎是比較超越性的東西,但是,如果你以爲你的名聲或職位,就是你自己,也註定會失望。因爲,名聲、職位建立在別人的看法之上,你自己無法左右。當職位不再或名聲消退的時候,就是無邊的煩惱和痛苦。至於觀念,更非我們自己具有,而是社會透過家庭、學校等賦予我們的。

我們大部分人,一輩子就在自己的身體所需要的,以及自己的名位上,以及無數的觀念、意念上打轉。許多人的生活看起來很舒適,別墅、地位、榮譽,諸如此類。然而,往往是豬圈式的生活。空洞、無聊、煩惱,佔據了心靈。所以,佛陀說,要回到你自己,回到那個不受身體、名位、觀念束縛的自己,那個在當下向着無限敞開的自己。

那個身體還在,當割破了指頭,還是會痛;那個職位還在,那些觀念還在。你感覺到那個痛,但同時更觀照到那個痛;你處於那個職位,但同時更觀照到那個職位;你每一個念頭產生時,你都會覺知到,都會觀照到。這樣,你不會完全服從於你的身體、你的觀念,也不是要泯滅你的身體和觀念,而是把他們放下,放在大自然之中,放在一個無限中,讓它們返回到根源上,返回到整體性之中。我是我,同時,又不是我,所以,我是我。

佛陀用“無我”的說法,啓發我們可以從自身抽離出來,從一個更遠更廣闊的角度來觀照自身。《金剛經》裡說到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謂五眼,是觀照的方法,是如何從自我的界限,漸漸擴大,讓自我回到本原之中。

佛陀並非有什麼神通,並非藉助什麼神力,而是憑藉自己的觀照,看到了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如果你能夠禪定,能夠證悟到存在的空性,能夠發願普度衆生,那麼,你也能像佛陀一樣,什麼都看到,什麼都能夠知道。

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
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