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暮鼓晨鐘(4)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六,是朱植來到這個大明朝一週年的日子。他拿了一壺酒呆在自己家的後院裡,自斟自飲。朱植想起當年總是埋怨自己爲什麼不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現在看來,那是多麼單純的想法。

如今自己有勢了,而且權力很大;錢嘛雖不說很多,但住着這麼大的宅子,有那麼多人伺候着,錦衣玉食用着,也算上等人的生活。

可是自己快樂嗎?朱植不能給出答案,天天在爾虞我詐中周旋,天天在政治高壓下應付。有過失寵,也有過榮耀。這一年裡,他的心操得比以往加起來都多。

當然這一年也非毫無成績,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平定了藍玉的叛亂,熟悉了明朝的狀況,自己的力量一天一天積聚,在紛繁蕪雜的環境中自己一天一天成熟遊刃有餘。雖然過得很累,但結果還算過得去。想到這些,朱植苦笑着又是一杯。

這時,一個人影影入眼簾,是她,自己的老婆郭秀。是啊,還有她,這個世界上惟一對自己一心一意的女人,她給予自己的溫暖使自己在許多次困難中挺了過來,也讓自己冰封的心靈逐漸融化。

郭秀對他微微一笑:“怎麼跑到這裡喝起酒來。”

朱植回以一個溫暖的笑容:“秀兒,來,陪我也喝兩杯。”

郭秀道:“就秀兒那點量,就算了吧,還是陪你坐坐吧,怎麼沒打擾你吧。”說着坐在他身邊。

朱植把她輕輕攬在懷中,喃喃道:“不知不覺已經一年了。”

郭秀道:“什麼一年了?”

朱植知道自己有些失言,連忙掩飾道:“封了遼王一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郭秀道:“是啊,過得真快。夫君,秀兒覺得你和以前完全變了一個人。”

這已經不是郭秀第一次說,朱植警覺地問道:“哦,怎麼變了?”

郭秀道:“以前你總是愛說愛笑,現在你變得沉默寡言;以前你天天都想着舞槍弄棒,現在一個月也不見你耍一次;以前你……”

朱植道:“還有呢?”

郭秀道:“還有,還有以前你對秀兒很恭敬,現在,現在對秀兒更溫柔。”說着紅暈紅到耳根裡。

朱植道:“是嗎,我有這麼多變化嗎?連我都不知道。”

郭秀道:“秀兒也是自從太子薨了之後才逐漸發覺的。”

朱植道:“哦,可能是封了王之後,要顧及的事情多了,人也不能總是瞎玩,朝廷裡動不動的都是你死我活,你也知道啊。”

郭秀道:“沒有啦,秀兒倒覺得夫君比以前更成熟,這是好事啊。”

朱植道:“有時候只覺得京城裡太壓抑,真想到遼東廣闊天地間自由馳騁。秀兒願隨我一起去遼東嗎?”

郭秀道:“願意,嫁雞隨雞,夫君到哪,秀兒就到哪。”

朱植道:“好,我帶秀兒到大草原上騎馬,坐船到大海里釣魚,再帶你到很美很美的雪山上賞雪。”

郭秀道:“說定了,夫君不許欺騙秀兒。”

朱植道:“你是我的親親好秀兒,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郭秀伸出小手指頭:“來,拉勾。”朱植的小指和她的交纏在一起,郭秀一臉幸福。

“勉仁,趕緊想個辦法讓我快點就藩吧,這京城實在不想呆了。”朱植就藩的心情越來越急切,可是自己擔着京城防衛的大任,朱元璋不說話,還真搞不懂他葫蘆裡賣什麼藥。朱植自己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動作,辭職?別逗了,萬一朱元璋以爲自己有二心那還了得。可是不就藩也不是個事,京城裡空氣鬱悶,而且在遼東還有那麼多事等着自己做。所以朱植着急地找楊榮幫忙。

此時楊榮已經因爲有功被連升三級,成爲了遼王府的右長史,地位已經與鐵鉉相當,最近又秘密接管了“無間”,正忙得七竅生煙。現在被朱植突然拉來,頭一句話就搞得他一頭霧水。

這次“無間”的易主,也是朱植一直以來考慮的問題。對於小陳子,朱植心裡始終有個小疙瘩,也許是深受歷史教訓印象,對於太監專權,他是時刻提防着的。雖然小陳子一直忠心耿耿,但朱植還是不願意這麼重要的部門掌握在他的手裡。奪門之夜,“無間” 事前竟然沒有發現一點蛛絲馬跡,這讓朱植有些不爽,如果提早那麼幾個時辰準備工作也充分得多。

朱植一琢磨,正好趁這個機會對小陳子發了一通脾氣。順理成章地把這個重要部門收了回來。朱植考慮再三,還是把它交給了楊榮掌握,一來他對自己忠心耿耿,二來心思慎密,足智多謀,將“無間”的情報和他的才智結合起來也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小陳子也知道如此大的事京城幾十名探子居然沒有發現,是相當大的工作失誤,所以朱植這麼安排他也沒有什麼怨言。但朱植自己的宿衛仍然由小陳子掌管,他也不算失寵。

楊榮聽到朱植跟他抱怨,只覺得非常奇怪,古時候誰都希望自己能在皇帝身邊,纔有可能獲得寵信,但這位王爺卻很特別,現在剛剛平定叛亂,是皇上面前當紅的人物,又掌握着京城軍權,正是大有可爲的時候。而且就藩的事,皇上一點鬆口的意思都沒,說不定還希望朱植能替自己多把幾天大門呢,爲什麼朱植就偏偏不想親近皇上,反而想跑到那大老遠冰天雪地的地方呢?

楊榮道:“殿下,目前您聖眷正濃,正可在京城當中培植自己的勢力,爲什麼偏偏此時着急離開呢?”

朱植微微一笑道:“勉仁,按照本朝議制,藩王無特殊恩許,一年之內必須就藩。雖然現在大家看着彷彿本王聖眷正濃,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兩個月前,誰不是認爲藍玉聖眷正濃呢?所謂福兮禍之所倚,本王真沒覺得現在有什麼好處。在父皇的羽翼之下,我倒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反而不如遼東的遼闊江天大有可爲。再者,如果本王權勢過重,太孫一黨難保不會猜忌本王。所以呆在京城就目前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勉仁可否理解?”

楊榮是多聰明的人,經朱植這麼一點撥,楊榮立刻醒悟過來,他哈哈一笑,向朱植拱手一揖道:“殿下明見千里,榮不如也。”

朱植嘿嘿一笑,王府之中只有楊榮最容易溝通,只要自己一想出什麼主意,他立刻可以理解,並且能用最好的方法執行。其實謀士就是這樣的作用,反正我決策,你想辦法執行,朱植覺得有了一個強的謀士在身邊,自己真是省事許多。他道:“行了,別拍我馬屁了,快給我想想辦法。”

“這個嘛,讓我想想。”楊榮在房間裡來回踱了兩步,突然,“有辦法了。殿下你看,太子一黨現在什麼想法雖然我們不能知道,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不會希望權勢如此之重的殿下留在京城。這一點正好利用……”朱植聽着他的主意不禁嘿嘿一笑。所以說嘛,只有朱植想不到的,沒有楊榮做不到的。

三月十九,御史趙程上本,言代王、肅王、遼王三人封王已經一年有餘,按規制理應早已就藩。只是藍逆作亂耽擱了日子,現在藍黨已平,京城秩序恢復井然,三王應該儘快就藩,以安天下。

這一奏本雖然沒有引起什麼軒然大波,但矛頭直指目前甚得皇上恩寵的朱植。他掌握着禁軍力量,衛戍京城,雖然不合規制,但在藍玉叛亂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關鍵就看朱元璋的態度。

朱元璋卻不着急顯山露水,只是將此奏本留中不發。這樣一來更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因爲在京城之中關於朱植平叛功勞巨大,朱元璋有心易儲的謠傳已經有擡頭的跡像。

朱植知道這正是楊榮的安排,他也不客氣,立刻配合出招。先恭恭敬敬地上了一本:首先是辭去上十二衛提督軍事的職位,然後表明雖然自己很想在父皇身邊守護盡孝,但藍黨已除,玉宇澄清,自己應該到遼東爲國守邊,纔是人臣本分。

此奏本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叫好之聲。無論是*還是燕王黨都巴不得朱植早日就藩,另外那些兩邊不靠忠心國是的諍臣更爲了朱植一句“盡孝者家事也,盡忠者國是也,自古忠孝難全,植惟以鞠躬盡瘁,保家衛國。”擊節叫好,在他們看來,朱植居奇功而不傲,時刻以國是爲重,不失“義王”本色。

朱元璋有見及此,心中更加樂開了花,你們看看,這纔是我朱家的子孫,居如此大功而不驕縱,明大禮,守規矩,該幹嗎幹嗎,不像那些外人,有了點功勞就目無君父,甚至犯上作亂。但他喜在心裡,嘴上卻不露,先是下詔挽留一番,朱植當然回一個更謙虛的辭呈。

朱元璋見樣子做足了,就下了一道聖旨,命三位藩王在四月二十之前就藩啓程,還特地在聖旨中稱朱植“忠義孝謹,國之干城。”又恩旨,撥二十萬兩銀子的內帑給朱植在廣寧建造王府,此事交由郭英負責籌劃。最後一項可是惟有朱植一人擁有的恩寵,其他兩王都以駐地已經建有王府爲名沒有撥款。

朱植是樂呵呵看着這一幕幕虛僞的政治戲劇,坐享其中名利雙收的快感。自己達到了目的,老朱給哄得格外開心,各方面勢力都可以把心放下。朱植不禁誇獎楊榮,真他娘是天才啊,居然能佈置這樣一個三贏的局面。

PS:一個朋友寫的新書,有喜歡這個類別的朋友不妨去看看,直通車在下面。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掃描起點微信二維碼,全民搶答冷知識,拿勳章,贏大獎!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衆號“qdread”參與!各種大獎,輕鬆拿下!

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5章 高麗亂局(1)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章 遼王攻略(2)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章 遼王攻略(3)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7章 北風乍起(5)第5章 高麗亂局(2)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45章 歷史留名(1)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章 懿文太子(1)第6章 漸入佳境(5)第9章 奪門之夜(4)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章 裂土封遼(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45章 歷史留名(1)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9章 奪門之夜(4)第17章 兵出遼東(2)
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5章 高麗亂局(1)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2章 遼王攻略(2)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37章 邊塞鏖戰(4)第2章 遼王攻略(3)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3章 懿文太子(1)第7章 北風乍起(5)第5章 高麗亂局(2)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2章 就藩遼東(3)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45章 歷史留名(1)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5章 高麗亂局(5)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章 懿文太子(5)第3章 懿文太子(1)第6章 漸入佳境(5)第9章 奪門之夜(4)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章 裂土封遼(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8章 大小通吃(3)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45章 歷史留名(1)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29章 根本之爭(5)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44章 手足相殘(1)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9章 奪門之夜(4)第17章 兵出遼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