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真定大戰(2)

朱棣手下哼哈二將,白臉朱能紅臉張玉,張玉今年四十一,朱能三十,按理說年紀更大的張玉打起仗來更加沉穩,更加老謀深算;而朱能應該是猛張飛似的人物。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從軍三十年,張玉的火卻絲毫沒收,打起仗來從來衝殺在前。

“打不死的張玉”,燕軍中響噹噹的綽號,大小百戰,每戰必求先登,但除了一些小傷之外,張玉愣是從沒躺下過。

反過來朱能卻是絲毫不以匹夫之勇逞能,每戰必先謀而後動,而且特別擅長偷襲,用兵神出鬼沒,“賽諸葛朱能”卻如愛走偏鋒的短劍,讓對手防不勝防。

朱棣北征大寧,早有內線將南軍佈置稟報於他,困身漠北的朱棣立刻命令當時還在山海關的朱能、邱福部火速回援,朱能邱福立刻率領燕山中衛、燕山右衛掉頭南下。

正因爲這個命令,致使山海關兵力減少,小馬王失去了與朱能正面交手的機會。

朱能邱福回軍日夜兼程,除了在北平停留了三天,補充了一些人員裝備之外,立刻馬不停蹄地轉戰南線,八月十二抵達涿州。

此時燕軍在南線兵力極度空虛,只有燕山中右衛,而且兩部並不滿員,加起來只有一萬二千人馬。

朱能和邱福在涿州對下一步行動發生了嚴重分歧,邱福認爲本部兵力空虛,不可輕易進攻,應該在涿州固守,等待燕王大軍南來。

朱能認爲以他們這點兵馬如果擺開陣勢與南軍對決,只能是死路一條,而且涿州離北平太近,根本無法形成屏障,朱能主張至少要把戰線推到保定府一線。

兩人在燕軍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將,此時雙方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只能分兵,朱能帶着本部兵馬,移駐新城。

當他剛到新城就得到府軍左衛正向雄縣進軍的消息,朱能立刻形成了一個作戰方案,命令一隊親兵搶在府軍左衛抵達之前,扮成南下的難民混進城中,約定了八月十五中秋夜趁所有人都歡慶中秋的時機,一舉奪城。

雄縣一戰。 南軍九千精兵被殲,八千匹戰馬成了朱能囊中之物。

朱能控制住雄縣之後,一面派人給邱福報信,請他率軍南進與他匯合,一方面派斥候向任丘、保定偵察。

等到辰時的時候,已經有斥候回報,潘中率領驍騎右衛離開了任丘朝雄縣而來,但行進速度不快。 朱能分析了情況。

認爲驍騎右衛並不完全知道雄縣情況,首先雄縣是深夜被奪取,即使有敗兵逃出,黑夜裡也無法逃出五十里,其二。 驍騎右衛天亮就啓程像是正常的軍事調動。

朱能認爲正是伏擊潘忠地好機會,他立刻叫醒手下,整軍出城,五千軍馬來到離城五里的白溝河邊。

河上有條月漾橋,小橋不是很寬,最多隻能容納三乘通行,橋北岸右側有座樹林,左側有座土坡,北岸的橋頭兩邊灘塗上長滿了蘆葦。

朱能在土坡上看了看周圍的形勢,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接近晌午,橋南岸的官道上出現了兩面大旗。 左面上書“驍騎右衛”,右面上書“潘”,大隊人馬不緊不慢正朝月漾橋而來。

朱能在樹林裡小心地觀察着,他驚訝地發現驍騎右衛的兵馬只是保持着簡單的行軍隊形,根本沒有以作戰隊形進軍。

這個態勢只有兩種解釋,第一,雄縣陷落,竟然沒有散兵遊勇到任丘報告。 所以潘中才會如此傻乎乎地毫無防備而來。 第二。

就是對方有了防備,故意擺出這樣的陣勢迷惑燕軍。

朱能考慮了一下。 決定還是按照原計劃進行,理由很簡單,此時如果出來硬幹,自己兵力比對方少一半呢。 畢竟他對自己部下地僞裝能力還是非常信任。

等驍騎右衛前鋒過了小橋,後隊帥旗走到橋中心的時候。

燕軍突然發動,先是樹林裡一聲號炮,跟着三百名火銃手從林間閃出,與不到五十步距離的前鋒行軍隊列正好成九十度角,三百人排成兩列一陣掃射。

燕軍的火銃比遼東軍的落後許多,還處在鐵噴子的階段,但在五十步距離內根本不用瞄準,三百支鐵噴子是怎樣的情景——成千上萬顆鐵砂橫掃了一百米長的隊列。

與此同時,河邊地蘆葦蕩裡,一千名弓箭手一同冒出,對着上了橋的掌旗總旗放箭,只一瞬間,橋上一百名南軍變成了刺蝟,紛紛墜入河中,驍騎右衛的大旗徐徐而倒。

當兩面大旗倒入水中的時候,蘆葦中的燕軍齊聲高喊:“軍旗倒啦,驍騎衛敗啦。 ”這個喊聲一傳出去,橋兩頭地南軍立刻亂成一片。

朱能親自率領兩千名騎兵從山坡後殺出,衝向南軍前鋒。 剛遭受了火器打擊的南軍隊列正盲頭蒼蠅,根本找不到抵抗的方向。

直到這時朱能已經確定對手完全沒有防備,正茫然地跌入死亡陷阱。

南岸的南軍本來還組織了部隊朝月漾橋上衝來,企圖奪取小橋繼續前進,但蘆葦蕩中地燕軍弓弩手全力壓制,無法組織陣形。

而朱能的騎兵橫掃了還在北岸的南軍前鋒後,一馬當先衝上小橋。

朱能這一衝,將本來就有些混亂的南軍反擊壓了回去,月漾橋南橋頭的南軍已經有崩潰的跡象,只是僅僅依靠軍官的刀劍維持着最後的秩序。

當朱能砍倒最後兩名苦苦支撐地南軍百戶登上南岸時,南軍的抵抗徹底崩潰了,人馬紛紛掉轉馬頭,這一跑不打緊,後隊本來就看不見帥旗,而前隊又回身逃跑,這不是明擺着打敗了嗎?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兄弟們,逃命要緊!”驍騎右衛的士氣頓時煙消雲散。

剩下的就是沒命地潰逃,朱能率軍在後緊緊追趕,驍騎右衛本來就已經走了一個上午,人和馬都處在最疲憊的時候,此時哪裡跑得過養精蓄銳已久的燕山中衛的悍卒?剩下工作僅僅是單方面的屠殺,先是落單地士兵被宰殺,跟着有小隊投降,再到後來是大批大批跑不了又打不過地南軍投降。

短短一個時辰之內,整整一個衛的南軍被徹底打垮了。

倒伏在戰場上地屍體不多,只有三百具而已,大多數都留在了北岸,南岸順着官道一直往難延伸十里,全是跪地投降的士兵,以及丟得亂七八糟的盔甲輜重。

朱能的兵沒有漫山遍野搶戰利品,而是分成不同工作,由各個千戶負責,有的收集馬匹,有的收割首級,有的蒐羅盔甲兵器,還有的集合降兵。

在離橋頭東南兩裡的一片麥田旁邊的小河溝裡,一個丟盔棄甲的人被提溜了起來。 此人換士兵盔甲只換了一半,就被燕軍逮住,旁邊的降兵指認:“他就是我們指揮使潘忠。

潘忠絕對不是條硬漢子,否則驍騎右衛也不會崩潰得如此之快。 當他被拉到朱能馬前的時候,連忙跪倒求饒。

潘忠當年也曾隨藍玉出塞作戰,當時他是千戶,朱能是百戶,兩人有過幾面之交,此時見到故人,連忙求道:“士弘,刀下留人。 ”

當年潘忠作戰還有點勇猛,只是眼前的樣子讓朱能非常反感,但在北平時朱棣三令五申,不能殺俘,特別是南軍願意投降的將領。

朱能下馬把潘忠攙扶起來,拔出刀子一挑,將他身上的繩索切斷,笑着道:“子孝毋需驚慌,本來都是大明的臣子,戰場上合爲其主,仗打完了還是兄弟。 ”

潘忠見朱能認這交情,心情立刻安定了許多,連忙道:“士弘不愧是塞上名將,忠自嘆不如,手下敗將而已。 ”

朱能找了一匹馬給潘忠坐上,兩人一起回城,在交談中,潘忠透露了任丘的情況:“任丘城內還有一個衛萬餘人馬,楊松此人得知了雄縣的戰事一定撤回河間。

士弘馬上進兵,任丘不戰而下。 ”

朱能判斷了一下,潘忠此時不可能撒謊,兵貴神速,立刻抽調作爲預備隊的一個千戶,跟着他直奔任丘,五十里的路途,騎兵只用不到兩個時辰就到。

朱能驚訝地發現任丘的北門竟然還沒有關閉,這就不客氣了,戰刀一揮,千騎跟着他徑直殺入城中,直到他進城門邊的哨崗還以爲是自己人。

當楊松被外面的吵鬧聲驚起的時候,燕軍的騎兵正在城中肆虐。 完全沒有準備的廣武衛士兵,怎麼也想不通爲什麼燕軍這就進了城。

楊松的運氣比潘忠好,在親兵的簇擁下,拼死從南門殺了出去,但整整一個衛的兵馬輜重全丟在了城裡。

直到完全控制了任丘,朱能還不太相信自己的戰果,南軍的將領無能如此,南軍的戰鬥力低下如斯。

燕軍五千人馬付出傷亡不到二百人的代價就已經把南軍前鋒三萬人馬打垮,俘虜兩萬南軍,戰馬萬五千匹,兵器盔甲輜重無算。

朱能手下紛紛請戰,要直接殺到真定,一舉擊潰南軍。 在如此大勝面前,任誰都會頭腦發熱,朱能本來還有些蠢蠢欲動,可是很快他便冷靜了下來。

此去真定的路上,還有河間的三萬南軍,更何況真定城中還有十萬人馬。

朱能不相信自己的運氣可以一直好下去,現在他應該和邱福牢牢守住目前的戰鬥成果,爲之後的大戰獲得一個更近的出發點。

而且當朱能剛剛在任丘安定下來,一名傳令兵已經飛馬入城。

第21章 白山黑水(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7章 北風乍起(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4章 且聽風吟(3)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1章 裂土封遼(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3章 懿文太子(4)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7章 北風乍起(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8章 藍大將軍(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章 裂土封遼(1)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28章 應天風暴(3)
第21章 白山黑水(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43章 戰雲密佈(1)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14章 開張大吉(6)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39章 真定大戰(4)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45章 歷史留名(3)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42章 多方博弈(4)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7章 北風乍起(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30章 韜光養晦(2)第4章 且聽風吟(3)第17章 兵出遼東(1)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1章 裂土封遼(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20章 海西落日(4)第47章 浮生六劫(5)第5章 高麗亂局(4)第32章 幡動心動(4)第3章 懿文太子(4)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5章 高麗亂局(4)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7章 北風乍起(1)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38章 大小通吃(1)第46章 飲馬長江(2)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27章 烈火荒原(4)第13章 突然襲擊(1)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8章 藍大將軍(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2章 奠基東北(3)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42章 多方博弈(5)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33章 請君入甕(5)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2章 幡動心動(5)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27章 烈火荒原(2)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1章 裂土封遼(1)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1章 白山黑水(5)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28章 應天風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