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螳螂捕蟬(3)

寧遠衛的戰線依靠着這些藍色小旗,竟然神奇地再次抵擋住了燕山左衛的突擊。 張玉怎麼都搞不明白,原來眼看就要崩潰的陣型彷彿重新綻發出活力。

遠方那面中軍將旗已經跑得不見蹤影,但那些疲憊的步兵依然圍繞着一面面旗幟組織着堅強的抵抗。 並沒有如同這個許多軍隊那樣,主帥一逃立刻全軍崩潰。

張玉只得將手中長槊在空中揮舞一圈,準備率領最後一個千戶進行突擊,他不相信,眼前的遼東軍都是鐵打的,能夠承受第四次鐵騎的衝擊。

……

此時朱棣正陰沉着臉在將臺上來回踱步,一名斥候帶來了一個讓他吃驚不已的消息。 他正派出更多的斥候去證實這個消息,如果這是事實,那麼留給他的選擇就不多了。

此時他可以選擇招回戰場中的部隊,撤回開平繼續周旋,但這不是朱棣的性格,他看着燕山左衛變換的旗幟,知道張玉又在組織突擊。

他還心存期待,如果張玉能夠在此時擊破寧遠衛的話,事猶可爲。

……

張百房喘着粗氣坐在隊旗旁邊,一支羽箭插在肩頭,血還在流,他的力氣正在一點一點耗盡。 可是對方的騎兵還是執着地發起了第四次衝擊。

身邊的兄弟越來越少了,原本四千戰兵的寧遠衛,此時仍站着的不到三千人。

張百房晃晃悠悠再度用刀支撐起身體,他把頭盔一摘扔到地上,伸手挽着旁邊一名兄弟的手,那名士兵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的心意,又伸出手挽住旁邊一名兄弟,就這樣一隻手挽一隻手。

張百房手下十八個僅存的弟兄互相挽着手,緊緊依靠在隊旗周圍。

……

盧博扶了扶頭上的頭盔,環顧四周,中軍百戶只剩下六十多人,他知道拼命的時刻到來了。

盧博拔起杵在地上的戰刀,回頭對身邊地士兵道:“遼東上等衛只有戰死的鬼,沒有逃跑的兵!”說着,反身催馬。 率領手下朝燕山左衛的軍旗衝去。

……

朱能打不退倪磊,倪磊突不破朱能,雙方在離主戰場一里的地方互相糾纏着。 每一個燕山中衛的士兵倒下,也會同時有一名定遼中衛的騎兵陣亡。

雙方都是頭等精銳,就如兩名巨人一般互相以最猛烈的招數捨命相搏。 突然,燕軍本陣敲起陣陣鑼聲,燕山右衛地騎兵彷彿得到了召喚,轉身便撤。

倪磊怎麼都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敵人會撤退。 他正在考慮是應該追擊還是回救本陣,一名傳令兵匆匆而來。

……

日頭已經掛在西面的天上,戰場突然變得有些怪異,眼看就要大獲全勝的燕軍卻如潮水一般撤退,遼東軍全部翹首望着北方。 大地彷彿在震動,彷彿有千軍萬馬。

張百房也在眺望着,如果此時來的是燕軍,那麼他們所有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突然三名背插令旗的傳令兵飛馬整個戰場。 邊跑邊高聲叫喊:“遼王來啦,羽林右衛來啦!”

張百房搖晃着身邊的兄弟再次確認他聽到的話,兄弟告訴他:“是,他們是說遼王來啦,羽林右衛來啦。 ”張百房眼前一黑,咕咚一*坐在地上,暈了。

當他失去知覺之前,只聽到整條戰線上的遼東軍瘋狂地高喊:“遼王!遼王萬歲……”

……

朱棣眺望着北方地原野上。

一面一面軍旗闖入眼簾,*的是“羽林右衛”,白色的是“剌魯衛”,黑色的是“三萬衛”,紫色的是“瀋陽中衛”,還有兩面猩紅地大旗來回奔馳,那是“關寧鐵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朱棣嘴裡嘟囔着這兩句話。 當他以爲逮住了一直肥豬的時候。 他卻成爲了黃雀嘴裡的螳螂。

眼下他只有兩個衛的兵力不到一萬人保持着完好地戰力,而對方卻有足足兩萬五千主力軍加入戰場。 朱棣不是莽夫。 毫無疑問,勝負已分。

他要考慮的只剩下如何讓自己這些兵馬全身而退,

……

朱植吊着手臂騎在阿拉伯馬上,單筒望遠鏡掃視着戰場,一切盡收眼底。

他至少確認兩件事,,寧遠衛和定遼中衛的將旗還在飄揚,他們沒有崩潰;第二,楊文的將旗已經從戰場消失,只有兩種解釋,第一他已經戰死,這也許是對他最好的結果,第二如果他逃離戰場的話,那他的命運也已註定。

這個計策被楊榮提出來時,朱植猶豫矛盾了很久,楊榮這個一箭雙鵰的計策不但可以除掉楊文,還可以趁機咬朱棣一口。

但朱植擔心此計過於用險,首先要填進去幾個衛地精銳,其次還要計算精確,保證自己在最緊要關頭到達戰場。

來早了,楊文不退不行,來晚了,萬一定遼、寧遠兩衛被大敗怎麼辦?

但楊榮最終還是說服了朱植,如果不找到合適的理由除掉楊文,遼東永遠不能說全是他朱植的;但藉口必須過硬,否則隨便殺朝廷,建文那裡怎麼能答應。

況且此時朝廷還屬於強勢,隨便就能調集五十萬大軍,怎能與朱植善罷甘休。 最重要一點,朱植的二子貴燮還在京城爲質,他不可能作出不顧兒子死活的事情。

自出了廣寧以來,鐵鉉早在楊文軍中安排了一個百戶的心腹斥候,他們每日分六次給朱植帶來楊文軍的動向和消息。 到了開戰這天,軍報幾乎每半個時辰就送去一次。

所以朱植才能在這關鍵時刻加入戰場。

楊文的命運已成定局,朱植開始料理自己地四哥,他命令定遼中衛回到本陣,接替寧遠衛地陣地,瀋陽中衛負責掩護側翼;羽林右衛,下馬休息,三萬衛、剌魯衛換馬準備突擊。

……

朱棣望着戰場,正面旗號紛飛,至少有兩個衛的騎兵正在接替寧遠衛地陣地;左面也就是北面,三個旗號的衛正在備戰。

而自己手裡的六個衛,只有朵顏和福餘損失較少,燕山中衛和泰寧衛雖有損失但未傷筋骨,燕山左、右衛兩彪精銳都在剛纔的突擊中損失較大。

如果朱植帶領的人馬有剛纔寧遠衛的戰鬥力,朱棣知道此戰必敗。

朱棣內心在笑話自己仍然心存僥倖,老十五的嫡系哪有可能不如寧遠衛的?羽林右衛是從京城平叛一直到現在戰無不勝的遼東頭號主力,三萬衛和剌魯衛也是由女真人組成的兇悍之師。

朱棣突然有些後悔,爲什麼自己根本就沒有料到朱植有此後着?是因爲情報說朱植受傷了嗎?或是自己一廂情願地認爲遼東一半主力北征女真,來不及南下?還是因爲起事之後自己打的太順,過於輕敵?只是眼下這都不是問題了。

張玉飛馬來到朱棣面前道:“,事不宜遲,您率主力先撤,末將率本部在此斷後。 ”

朱棣被他這一說,已從懊惱中恢復過來,他不捨得丟掉張玉,搖搖頭道:“誰說本王要撤,本王就在此和老十五決一死戰!”他何嘗不知道此時不能硬拼,但他還想保持着部下的士氣。

張玉見此連忙下馬跪倒:“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殿下志向高遠,不可爭這一日的長短。 ”旁邊一衆將領也下馬跪倒,苦求朱棣撤退。

見有了臺階,朱棣頗爲爲難地點點頭道:“既然衆位如此相勸,那我軍就先退回開平,集結人馬再與他計較。 高煦何在?”

衆將中站起一名身材高大滿臉橫肉的小將:“末將在。 ”

朱棣道:“給你一個衛,替爲父砍下你十五叔的帥旗如何?”

朱高煦輕蔑地一笑道:“是不是小看兒子了,哪用一個衛?兩個千戶足矣。 ”

朱棣大笑道:“好,不愧是本王的兒子。 就給你兩個千戶,去吧。 其他人等都聽着,燕山左、右衛先撤,朵顏、福餘斷後,中衛、泰寧左右掩護,交替撤往開平。

”衆將知道,這哪裡是讓朱高煦去奪旗,分明是讓他斷後,讓他去送死。

衆將中又閃出一名彪悍的漢子,正是指揮僉事駱文,這是朱棣從親兵中提升起來的心腹,因爲年輕時曾打猛虎,所以燕軍皆稱其“打虎兒”。

駱文抱拳行了軍禮道:“殿下,殺雞焉用牛刀。 將奪旗的功勞交給打虎兒吧!”

朱棣等的就是這樣的人,不過面子上還要裝一裝:“嘿嘿,你想立功是好,可是此時兇險萬分,你兒子纔出生五個月,怎能你去。 高煦斷後,本王問心無愧!”

這會,駱文還有一些心腹將領,被朱棣說得熱淚盈眶,駱文跪倒在地道:“殿下,高煦殿下千金之軀怎可涉險。

打虎兒這條命本就是殿下給的,今日就算交待在這,也算還了殿下大恩大德,請成全末將吧!”

朱棣跳下馬,把駱文扶起來,眼淚也在眼睛裡打轉:“打虎兒,你……”一時哽咽說不出話來。

駱文道:“殿下,打虎兒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末將內人和犬子……”

朱棣抱着他的肩膀激動地高聲道:“孤明白,明白。 從今日起,汝妻即吾妹,汝子即吾子!”

北面突然傳來一陣號炮,朱棣知道,老十五出手了。

-------------

-------------

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9章 奪門之夜(3)第28章 應天風暴(5)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7章 北風乍起(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4章 且聽風吟(1)第36章 圖窮匕現(3)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7章 北風乍起(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3章 懿文太子(3)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3章 懿文太子(3)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5章 高麗亂局(1)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36章 圖窮匕現(3)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5章 高麗亂局(3)第6章 漸入佳境(5)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章 且聽風吟(3)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19章 一片汪洋(3)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38章 大小通吃(1)
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9章 奪門之夜(3)第28章 應天風暴(5)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9章 奪門之夜(1)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27章 烈火荒原(6)第42章 多方博弈(1)第45章 歷史留名(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22章 奠基東北(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4章 百廢待舉(2)第31章 洪武駕崩(3)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20章 海西落日(6)第7章 北風乍起(1)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1章 螳螂捕蟬(2)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4章 且聽風吟(1)第36章 圖窮匕現(3)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7章 北風乍起(4)第25章 翻雲覆雨(3)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7章 北風乍起(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26章 燕王邀戰(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3章 懿文太子(3)第39章 真定大戰(1)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13章 突然襲擊(2)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33章 請君入甕(6)第13章 突然襲擊(3)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3章 懿文太子(3)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33章 請君入甕(3)第25章 翻雲覆雨(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5章 高麗亂局(1)第10章 餘波盪漾(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10章 餘波盪漾(2)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39章 真定大戰(6)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17章 兵出遼東(2)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20章 海西落日(1)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6章 漸入佳境(1)第15章 開張大吉(4)第1章 裂土封遼(3)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42章 多方博弈(2)第36章 圖窮匕現(3)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15章 開張大吉(5)第5章 高麗亂局(3)第6章 漸入佳境(5)第20章 海西落日(5)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30章 韜光養晦(4)第11章 暮鼓晨鐘(4)第6章 漸入佳境(1)第4章 且聽風吟(3)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19章 一片汪洋(3)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38章 大小通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