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人心

戰後第二天的鄴城非常平靜,甚至有些過於平靜了。

與汲郡父老竭誠歡迎朝廷大軍相比,鄴城百姓就是漠然以對了。

其實這也不怪他們。

四年前,王浚攻破鄴城,鮮卑在此狂歡,死者逾萬。

兩年前,新蔡王司馬騰入主鄴城,百般盤剝,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數。

一年前,汲桑攻破鄴城,死者以萬計。

今年,石勒再破鄴城。還好,死的人不算多,石勒還是願意約束軍紀的。

另外,鄴城或許也沒多少人可死了吧。

石勒破城不過月餘,邵勳又收復了這座被賊軍放棄的城市。

四年之間,四次易手,死者不計其數,財貨損失更是難以估算。

試問如果你是鄴城百姓,對這些來來回回的大兵們有好感嗎?

如果你是鄴城百姓,對洛陽朝廷還有幾分忠心?

邵勳行走在寬闊筆直的街道上。

軍士們如臨大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所有百姓被勒令緊閉門窗,不許探頭探腦,違者以刺客論處。

甚至就連街道兩側的房頂上,都有牙門軍的弓手攀爬了上去,目光灼灼地盯着各處。

邵勳對此很不高興,但所有人都堅持這麼做。

對此他只能沉默。

是啊,他已經是一個冉冉升起的軍政集團的核心了。

這個集團的武人們不在乎鄴城百姓怎麼想,甚至不在乎天子世家怎麼想,他們只希望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希望看到集團分崩離析。

如果邵勳被人刺殺於鄴城,沒有一個人有足夠的威望挑起大梁,繼承領袖的位置。

廣成澤武人集團,勢必會解體。

“開門!”邵勳隨意挑了一戶百姓家,說道。

這是一個小院,興許裡面住了還不止一戶人。

唐劍沒有廢話,直接開始敲門。

許久之後,纔有一老者顫顫巍巍地打開了院門。

如狼似虎的軍士瞬間涌了進去,擠滿了每一個角落,甚至還有人拿長槍戳刺角落裡的一個柴堆。

老者何時見過這個場面,頓時嚇得哆嗦了起來。

邵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勿憂,不是來索逃兵的。”

說罷,他徑自走進了堂屋。

屋分三間,左邊是臥室,可能是老兩口住的,因爲此時正有一個老太婆躲在屋內,眼懷恐懼地看着擠進來的鐵甲武士。

他們一個個神色漠然,手撫在刀柄之上,目光掃視四周,落在她身上時,彷彿在看物件一般。

在死人堆裡滾過幾回的老兵,不把別人的命當命,有時候甚至也不把自己的命當命。

堂屋右邊同樣是一間臥室,此時傳來一陣驚叫。

邵勳走了進去,數名銀槍軍武士正要去掀榻上的被子。

被子下窩着一大一小兩個少女,已經縮到了牆角,瑟瑟發抖。

“夠了!”邵勳說道。

銀槍軍武士立刻退了回來,持械肅立着。

老人跌跌撞撞地衝了進來,連聲說道:“將軍不可!將軍不可啊!”

邵勳攙扶住了他,問道:“老丈怕甚?”

老人一時語塞,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唯緊張地看着兩位少女。

“這是你孫女?”邵勳問道。

“是。”

“令郎呢?”

шшш●Tтkā n●¢ ○

提到這事老人眼圈一紅。

他還沒說什麼,對面臥房裡的老太婆卻抽抽噎噎了起來,道:“我家本有三男,長男隨成都王攻洛陽,再也沒回來。二男爲汲桑所徵,都說他死在了東武陽。三男尚未長成,卻暴病而亡。就連我家長男之婦,都受不了跑啦……”

說到這裡,老太婆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

老者以目示意,不斷對老婦使眼色,擔心她哭得太厲害,讓這幫兵大爺們厭煩,直接一刀斬了。

邵勳走向榻邊。

小小的薄被根本掩蓋不住兩位少女的身體,大半個肩膀露在外邊。

老者欲上前阻止,直接被兩名親兵給按住了。

邵勳脫下披風,蓋在少女肩上,轉身問道:“日上三竿了,爲何窩在榻上?”

老者一愣。

“君侯問你話呢。”唐劍提醒道。

“這……”老者囁嚅了一會,方道:“成都王、南陽王、新蔡王、汲桑、和都督、石大胡來來去去,徵派頻繁,家中衣物多被徵收。而今就兩套衣物,誰出門誰穿。”

邵勳嘆了口氣,他早猜到了。

比起塢堡內的莊客部曲們,自耕農和城市居民尤其悽慘,因爲沒人庇護他們。

當然,如果戰爭深入進行,塢堡的生活也會急劇惡化,早晚的事情罷了。

他拉過唐劍,吩咐了兩句。

唐劍立刻照辦。

片刻之後,有親兵捧來了幾匹絹帛、麻布,還有人搬了幾袋糧食。

“布收下吧,給她們做幾身衣裳。糧食藏好了,莫讓人知道。”邵勳對老者說道。

老者大張着嘴巴,不敢置信。

“我不是什麼好人。我首先要養活我的兵,讓他們吃好喝好,然後纔會考慮百姓過得好不好。”說到這裡,邵勳拍了拍老者的肩膀,道:“但有些時候,我也會任性一番。”

說罷,看了一眼倆少女。

大一點的有些羞澀地轉過了臉去,小一點大睜着眼睛,看着這個身材魁梧的“君侯”。

邵勳笑了笑,轉身離去了。

軍士們排着整齊的隊列,跟在他身後,鐵甲鏗鏘,魚貫出門。

“繳獲的財物,歸屬鄴城百姓的,着即歸還。其他的,好生收拾,運回樑縣。”邵勳吩咐道。

“諾。”唐劍應下了。

邵勳繼續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走着。

鄴城繳獲之財物,顯然不全是在城中搶掠所得,還有大量來自周邊諸郡的錢糧。

邵勳不是好人,他做不到分毫不取,但眼皮子底下看到的,他也不會裝看不見。

就像進軍關中的時候,他半激於義憤半出於其他目的,將燒殺搶掠的五千鮮卑騎兵悶死在城內一樣,看不到就算了,他也有很多顧慮,不可能隨心所欲,但看到了之後,他沒法再無動於衷,沒法像司馬祐、戴淵、劉琨一樣與鮮卑稱兄道弟。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啊。

二十七日,邵勳又像在襄城時那樣,收殮鄴城及周邊死難者屍骸,帶着官員將士舉行會葬。

與此同時,他認真思考起了班師之後,汲、魏、頓丘三郡的權力安排問題。

權力最厭惡真空,你不填補,自然有別人來填補。

汲郡已經有了老丈人庾琛,這幾年內威望逐步躥升,控制力還是很強的。

頓丘郡同樣遭到了石勒洗劫,而今皆已退走,一支偏師就能佔領。

魏郡太敏感,鄴城又是朝廷緊盯着的地方,不可能給你。但鄴城之外,卻並非不可操作。

關鍵是人心。

人心向着伱,你即便一時當不了刺史、太守,也可以實際控制這片土地。

人心不在,再沒有大義,那就真的不好辦了。

野馬岡之戰,在都督、刺史完全缺位的情況下,邵勳獨自擊敗了劉漢大軍,他估摸着,人心還是有的。

如今需要做的,就是繼續鞏固,並等待消息逐步擴散、發酵。

他還需要繼續留在鄴城一段時間。

打完仗就撤,起碼損失一半以上的好處,智者所不爲也。

二十八日,報捷信使離開了鄴城,奔往滎陽、洛陽。

野馬岡之戰的消息,也在河北大地上飛快地擴散着。

******

離開鄴城後,石勒一路向北奔逃,沿途收攏了點殘兵敗將。

十月底的時候,倉皇抵達中丘。

此時一清點,身邊只有騎千五、馬兩千七百,留守中丘、襄國兩地的步卒匯攏過來,也不過兩三千人罷了。

稍事休整一天後,聽聞追兵已過邯鄲,直奔襄國而來,又帶着這不到四千步騎北上常山。

行至半路之時,甚至嫌步卒走路太慢,分派部將統帶之後,又一路奔往井陘。

什麼叫屋漏偏逢連夜雨呢?石勒就是典型了——

十一月初五,剛剛抵達井陘的石大胡遇到了集結而來的幽州兵及常山、中山二郡兵數萬人。

他完全沒有抵抗的念頭,丟下還在轉運物資的部分人員,西竄回了河東。

好在幽州兵沒和他較真,俘虜一批財貨後,興高采烈地離去了。

這一仗,真是打得石勒欲哭無淚。

野馬岡之戰前,他在鄴城指揮着六萬二千餘步騎,在趙郡、常山一帶還有三萬步卒在轉運錢糧、牲畜。

如果算上中丘、襄國等地的少許留守兵馬,兵衆已近十萬。

野馬岡之戰後,六萬兵覆滅大半,轉運物資的三萬大軍也被幽州人咬走了五六千。

被他親自帶回河東的不過一千五百騎兵罷了,其中至少一半還是王桑、劉靈的青州老賊,將來會不會被索要回去還不一定呢。

遺棄在山東的步卒最終能跑回來幾千人了不得了。

也就是說,他現在能直接控制的不過就三萬步騎罷了,絕大部分還是新兵。

羯衆、烏桓七千騎最終能回去五千就不錯了,甚至只有四千。

明年怎麼打,該好好想想了。

在石勒撤回河東的同一時間,敗報也傳到了劉漢的國都蒲子縣。

劉淵正帶着人在山中打獵,看完之後,沉默許久,然後喚來了大鴻臚範隆。

範隆抵達之後,見到了劉宣、劉猛、劉和、劉聰、劉曜、劉歡樂等宗室,以及呼延翼之類的外戚。

除他們之外,只有一人比較特殊:氐人酋長、鎮西將軍單徵。

他女兒單氏剛剛被立爲皇后,與呼延皇后並列——是的,大漢現在有兩位皇后,即呼延皇后、單皇后。

這個女人,範隆曾經見過一面,本爲陛下侍妾,或許出於拉攏需要,被立爲皇后。

對陛下的這種行爲,範隆沒有太多異議。

草創之時,爲了拉攏人心,不得不如此,也是沒有辦法。

但這個女人,長得實在漂亮,被很多人覬覦,其中甚至包括車騎將軍劉聰。

紅顏禍水,卻是個隱患。

“朕早年識得邵勳,屢次相召,不來助我,惜哉。”劉淵說這話時,頗有些遺憾的表情,神色間更有些追憶,似乎在感慨逝去的時光。

“陛下,臣辦事不力,以至於此,請責罰。”範隆上前,躬身一禮道。

“範卿何須如此?”劉淵反應了過來,連忙拉起範隆,嘆道:“朕並未責怪範卿,只是感慨英才不爲朕所用罷了。”

範隆直起身子,一臉感激之色。

“還是談正事吧。”劉淵說道:“方纔單卿建議朝廷向關中用兵,衆不能決。忽又聽聞河北之敗,更是衆議紛紛。範卿乃朕之股肱,可能建言?”

範隆眼角餘光悄悄掃過衆人的臉色,思忖了下後,便道:“臣聞天無二日,人無二主。晉國骨肉相殘,民不聊生。殿陛之上,乃亡國之暗夫,江湖之間,多無用之士人。如此孱弱之象,合該攻之。”

“哦?”劉淵笑了,道:“朕都不敢小瞧晉國君臣,範卿何輕之耶?野馬岡之戰,石勒六萬大軍土崩瓦解,魯陽侯邵勳威震三臺。晉國如此氣象,何來亡國之說?”

“六萬新附之卒,難擋二萬悍勇之兵。”範隆回道:“大漢有勁兵二十萬,卻非邵勳所能抵擋。王師大舉南下之日,便是邵勳投歸明主之時。”

劉淵哈哈大笑。

範隆察言觀色,在順着他的意思說話,這不難看出來。

不過,他確實有這個意思,只不過還沒下定決心罷了。

“卿再走一趟洛陽吧,爲朕打探虛實。”劉淵吩咐道。

“臣遵旨。”範隆應道。

“河北之局,你覺得該如何處理?”劉淵又問道。

“陛下當遣使安撫平晉王。”範隆回道。

既然河北不是朝廷的用兵方向,那麼就需要好好安撫石勒了,至少要讓他打起精神,繼續爲朝廷牽制晉國河北的人力、物力、兵力。

“傳旨,授石勒安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一應幕職,着即報來,有司當準其所請。”沉吟片刻後,劉淵做出了決定,下令道。

而這道旨意一出,匈奴下一個主攻方向基本明確了:不是洛陽便是關中,河北已經被排除在外。

“邵勳擊敗石勒的戰法,諸位好好參詳,說不定哪天就對上了。”劉淵又轉過身去,看着劉和、劉聰、劉曜等一干人,道:“他這是奔着咱們大漢來的啊,銀槍軍亦堪稱勁旅,將來遇到了,定要小心。”

“臣遵旨。”衆人紛紛應道。

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給盟主蓋世之平凡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一章 徵辟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二十二章 決勝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五十七章 垛田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六章 裴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五十八章 崔公
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給盟主蓋世之平凡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一章 徵辟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二十二章 決勝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五十七章 垛田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六章 裴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五十八章 崔公